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厉兵秣马

厉兵秣马

厉兵,磨砺兵器。秣马,喂饱战马。厉兵秣马,形容作好战斗准备。公元前627年,晋文公死后,秦穆公欲称霸中原。恰在此时,帮助郑国戍守的三员秦军将领派人报告郑国无备,要求他派遣军队,里应外合,灭掉郑国。于是秦穆公派遣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员大将率军前往。行进途中,恰遇郑国商人弦高。弦高得此消息,一面派人回国告急,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秦军见郑国有备,不得不改变作战意图,转攻滑国而归。郑穆公得到弦高告急消息,派人到秦将戍守之处察看,见他们正在收拾行装,厉兵秣马,准备战斗,于是立即派人对他们进行警告,并将他们逐回本国,从而挫败了秦国东进称霸中原的图谋。

【出典】: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例句】:

唐·房玄龄《晋书·姚泓载记》:“乃宣告诸城,勉以忠义,厉兵秣马,征发义租。” 《晋书·四夷传》:“今将秣厉兵,争衡中国,先生以为何如?” 元·耶律楚材《答杨省书》:“秣马厉兵可报西门之役。”


并列 磨利兵器,喂饱战马。形容做好战斗准备。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蔡东藩《后汉演义》4回:“老贼罪当族诛,愿卿等各~,会集睢阳,待我亲往督战。”△多用于军事战斗方面。→盛食厉兵选兵秣马 选士厉兵 ↔解甲释兵 解甲投戈。也作“励兵秣马”、“砺兵秣马”、“厉兵粟马”、“砺戈秣马”、“秣马厉兵”、“秣马利兵”、“束兵秣马”。


解释厉:磨砺。秣:喂养。指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做好战斗准备。

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重耳流亡的时候,郑国曾经对他无礼,后来重耳回国继位为晋国国君,即为晋文公。晋文公联合秦国国君秦穆公包围了郑国,郑国赶紧派大臣烛之武游说秦军退兵,化解了这次危机。不久,秦穆公以帮助郑国防守为名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杞子见郑国守备空虚,派人向秦穆公报告说:“我现在掌管郑国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您秘密派兵前来,可以突袭夺取郑国国都。”

秦穆公于是派遣孟明视等三位大将率军前往,当军队行至滑国(今河南省偃师县)时,碰上了一个前往周都洛阳做买卖的郑国商人弦高。弦高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赶紧派人回郑国报信,另一方面马上送给秦军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并假装说:“我们国君听说你们军队将要经过郑国,先派我来犒劳大家。”郑国接到弦高的报告,立即派人去杞子的驻地查探,发现他们正在收拾行装、磨利兵器、喂饱马匹,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郑国国君于是对杞子等人说:“你们在我国呆了这么长时间,现在我们的粮食、牲口都已经吃完了,所以请诸位收拾行装准备离开,不过大家还可以到我们的猎场打些野味,怎么样?”杞子等人一看阴谋已经败露,就赶快逃出了郑国。孟明视等三位大将也认为郑国已经有所准备,突袭难以成功,只好就近趁机灭掉滑国,然后返回了秦国。

例句

关羽被吴军所杀,张飞敦促手下士卒厉兵秣马,准备与大哥刘备一起荡平东吴,报仇雪恨。


【词语厉兵秣马】  成语:厉兵秣马汉语词典:厉兵秣马

猜你喜欢

  • 代越庖俎

    同“越俎代庖”。清陈天华《狮子吼》楔子:“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什么代越庖俎,还他个一矢双穿。”见“越俎代庖”。清·陈天华《狮子吼》:“是英雄自有英雄面,怕甚么~,还他个一矢双穿。”【词语代越庖俎】  

  • 戒舟慈棹

    言佛之戒律慈悲,如舟棹以渡人。宋叶廷珪《海录碎事.道释经》:“若乘戒舟,鼓以慈棹,而不能横截风涛,达登彼岸者,无此理也。”【词语戒舟慈棹】  成语:戒舟慈棹汉语大词典:戒舟慈棹

  • 尊狱吏

    源见“牍背千金”。谓蒙冤系狱,受制于小人。清唐孙华《记里中事》诗之二:“书牍人方尊狱吏,溺冠世久厌儒生。”

  • 夜气存

    《孟子》卷六《告子上》:“虽存乎人者,岂无仁义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犹斧斤之于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气,其好恶与人相近也者几希;则其旦昼之所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

  • 张纲操

    源见“张纲埋轮”。指敢于抨击权贵佞臣的节操。明无名氏《四贤记.分歧》:“恩沾九霄,荣齐六曹,埋轮自有张纲操。”

  • 边让襜褕

    《太平御览》卷六九三引《边让别传》:“让字文礼,孔融荐让于武帝(魏武帝曹操)曰:‘边让为九州衣被则不足,为单衣襜褕(音chānyú,宽大的单衣)则有余。”孔融评论边让的才能,以“九州衣被”喻经邦济世之

  • 心惊打草蛇

    源见“打草惊蛇”。形容担惊受怕。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花影频移月渐斜,恍惚心惊打草蛇。”

  • 鹅笼吐纳

    源见“鹅笼书生”。谓幻中生幻。清钱谦益《次韵徐叟文虹七十自寿》之二:“鼠穴啁啾因梦少,鹅笼吐纳幻人多。”

  • 掉书语

    同“掉书袋”。宋洪迈《夷坚三志.南城毛道人》:“吾藜苋之肠,何能陪膏粱之腹,与读书人掉书语哉!”【词语掉书语】   汉语大词典:掉书语

  • 巖石里

    《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谢幼舆在巖石里。人问其所以?顾曰:‘谢云:一丘一壑,自谓过之。’此子宜置丘壑中。’”晋.谢鲲(幼舆)曾经说过他比一丘一壑要强些。因此当时名画家顾恺之就画了一幅山水画,把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