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却死香

却死香

汉.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聚窟洲》:“聚窟洲在西海中申未之地,地方三千里,北接昆仑二十六万里,去东岸二十四万里,上多直仙、灵官,宫第比门,不可胜数,及有狮子、辟邪、凿齿、天鹿长牙铜头铁额之兽。洲上有大山,形似神鸟之象,因名之为‘神鸟山’。山多大树,与枫木相类,而花叶香闻数百里,名为‘反魂树’。扣其树,亦能自作声,声如群牛吼,闻之者皆心震神骇。伐其木根心,于釜中煮,取汁更微火煎如黑饧状,令可丸之,名曰‘惊精香’,或名之为‘震灵丸’,或名之为‘反生香’,或名之为‘震檀香’,或名之为‘人鸟精’,或名之为‘却死香’,一科六名。斯灵物也,香气闻数百里,死者在地,闻香气乃活,不复亡也。”可参阅《太平御览》卷八八六“妖异部”“魂魄”引东方朔《十洲记》。

据东方朔《海内十洲记》说,西海聚窟洲上生长着一种象枫树一样的树,这种树名叫“反魂树”。树的花和叶极香,在数百里之外都可以闻到。如果取树根的木心加水在锅中煮,取汁再用微火熬成糖饴状,然后制成丸,这就是“惊精香”,又叫做“反生香”、“却死香”等等。这种灵丹,香气远闻数百里,人死了,一闻到这种香气,便立刻能够复活。

这些虽然都是无稽之谈,但作为一个古代故事,后以“却死香”、“返生香”、“返魂香”等常用为还魂复活的典故。

唐.李商隐《李义山诗集》卷四《寓怀》诗:“草为回生种,香缘却死薰。”即用此事为典。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八回《芙蓉女儿诔》:“洲迷聚窟,何来却死之香?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

宋.王禹偁《芍药》诗:“羽客谱传尸解术,仙家重燕返魂香。”


【词语却死香】   汉语词典:却死香

猜你喜欢

  • 郑玄家婢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郑玄(字康成)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诗.邶风.式微》句)答曰:‘薄言往诉

  • 捉鼻

    源见“拥鼻吟”。指重浊之音。清 丘逢甲《南园感事诗》之四:“女墙残月度钟声,捉鼻微吟笑洛生。”【词语捉鼻】   汉语大词典:捉鼻

  • 妆额

    同“妆梅面”。宋刘克庄《汉宫春.三和》词:“舞殿歌台此际,各新涂妆额,别画宫眉。”

  • 寸莛撞巨钟

    同“以莛撞钟”。亦用为谦词。唐韩愈《醉留东野》诗:“东野不回头,有如寸莛撞巨钟。”

  • 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以前的经验教训不忘记,可作为以后行事的借鉴。语出《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汉.贾谊《过秦论下》:“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昔象封有鼻,不任

  • 少见多怪

    汉牟融《理惑论》:“谚云:‘少所见,多所怪,睹馲驼,言马肿背。’”后以“少见多怪”谓见闻少,遇不常见的事物以为怪。清魏源《圣武记》卷七:“彼鄂尔泰者,不陈明其所以然,而徒予世人以少见多怪也。”并列 见

  • 发策

    策:策问。拆阅策问的试题为“发问”。《汉书.公孙弘传》:“于是上乃使朱买臣等难弘,置朔方之便,发十策,弘不得一。”后亦称应付所发出的问题为“发策”。【词语发策】   汉语大词典:发策

  • 狐虎之威

    源见“狐假虎威”。喻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那时候,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偏正 比喻有权势者及其爪牙的淫威

  • 沈侯瘦

    同“沈约瘦”。宋钱惟演《霜月》诗:“沈侯新觉瘦,宋玉旧多愁。”

  • 薏苡兴谤

    同“薏苡明珠”。南朝 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分虎出守,以囊被见嗤;持斧作牧,以薏苡兴谤。”【典源】 《太平御览》 卷四五二引晋·司马彪《续汉书》曰:“昔马援以薏苡兴谤,王阳以衣囊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