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割炙之报

割炙之报

世说新语.德行》:“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呼?’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以,乃受炙人也。”此事亦见梁.刘孝标注引《文士传》、《晋书.顾荣传》。

晋时顾荣应邀去与同僚一起吃酒,席间,他发觉有一个仆役想吃烤肉,就割了一块给他吃。后来顾荣遭难,有一人出面营救,此人即那个仆役。割炙之报是一个知恩报德的典故。

聊斋志异.天官》:“无何,女子来寝,始知夜矣。郭曰:‘昼无天日,夜无灯火,食炙不知口处;常常如此,则姮蛾何殊于罗刹,天堂何别于地狱哉!’”这里的“食炙”即用的“割炙之报”的典故。


猜你喜欢

  • 欲盖弥彰

    原作“欲盖而名章”。形容企图掩盖事实真象,结果反而暴露得更加明显。公元前511年冬,同鲁国接壤的邾国大夫黑肱把他的封地滥城献给鲁国。左丘明评论说,名义的不能不慎重就象这样:有时有了名义还不如没有名义。

  • 博山

    同“博山炉”。宋辛弃疾《临江仙》词之四:“博山微透暖薰笼。小楼春色里,幽梦雨声中。”【词语博山】   汉语大词典:博山

  • 婕妤悲色

    源见“班姬咏扇”。喻哀怨悲愁的表情。唐李廷璧《愁诗》:“潘岳愁丝生鬓里,婕妤悲色上眉头。”

  • 薪尽火传

    《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指,脂。古代无蜡烛,用脂肪裹薪点燃照明,叫烛薪。全句意思为烛薪烧尽,火种却一直留传下去。这一典故原是庄子所谓的形骸有尽但精神不灭的观点。后因以“薪

  • 空群冀北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人才被招揽已尽。明夏完淳《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群冀北。”

  • 吹箫散楚

    源见“四面楚歌”。吹奏楚歌多用箫、笛,因以“吹箫散楚”谓瓦解敌军。张震《英明的预见,正确的战役方针》:“有一处阵地上,还采用‘吹箫散楚’的办法,组织火线音乐队,在风雪怒吼的黑夜里,向敌人演奏《白毛女》

  • 地负海涵

    唐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其富若生蓄,万物必俱,海含地负,放恣横从,无所统纪。”后以“地负海涵”谓大地负载万物,海洋容纳百川。形容包罗万象,含蕴丰富。清江藩《汉学师承记.朱笥河先生》:“先生之学,

  • 伐柯

    同“操斧伐柯”。宋苏轼《答秀州胡朝奉启》:“矜式百为,知伐柯不远。”源见“执柯”。谓作媒说亲。《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几件东西,奉与姨娘为伐柯之敬。”【词语伐柯】   汉语大词典:伐柯

  • 直叩青蒲

    源见“伏青蒲”。谓犯颜直谏。元无名氏《谢金吾》四折:“将皇亲厮毁谤,将大将厮亏图。我和你直叩青蒲,拣着那爱处做。”

  • 流槎

    源见“乘槎”。指河中漂浮的舟筏。北周庾信《杨柳歌》诗:“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词语流槎】   汉语大词典:流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