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一切思虑和欲望,保持心境的清净纯一。《庄子.人间世》:“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宋代苏轼《泛舟城南会者
源见“织锦回文”。谓情书引起以往的情思。明汤显祖《紫钗记.折柳阳关》:“关心事,省可的翠绡封泪,锦字挑思。”
同“紫泥书”。唐钱起《和万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书下,应问长卿才。”【词语紫书】 汉语大词典:紫书
同“图南”。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未展从东骏,空戢图南翼。”【词语图南翼】 汉语大词典:图南翼
《汉书.酷吏.郅都传》:“匈奴至为偶人象都,令骑驰射,莫能中,其见惮如此。”《新唐书.郝玭传》:“虏大畏,道其名,以怖啼儿。”汉景帝时,雁门太守郅都为人勇悍,号称“苍鹰”。匈奴做成郅都的偶象,让士兵骑
《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后以“哺糟歠醨”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唐刘知幾《史通.核才》:“哺糟歠醨,俯同妄作;被褐怀玉,无由自陈。”并列 比喻随波逐流。语本《楚辞·渔父》:“
《陈书.徐陵传》:“〔徐陵〕母臧氏,尝梦五色云化而为凤,集左肩上,已而诞陵焉。时宝志上人者,世称其有道。陵年数岁,家人携以候之,宝志手摩其顶,曰:‘天上石麒麟也。’”后因以“麒麟儿”为称美他人之子颖异
同“伤禽畏弦”。宋徐铉《池州陈使君见示游齐山诗因寄》诗:“哀猿出槛心虽喜,伤鸟闻弦势易惊。”
《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可谓孝矣。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封建礼教认为人的形体来自父母,应当以完全无亏的身体,还之父母。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只闻古有孝子曾参,全受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顾彦先(荣)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