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削草

削草

古代大臣在封事奏上后,往往销毁上疏的草稿,防止泄露。典出《汉书·孔光传》。孔光(前65-后5年)字子夏,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十四世孙。汉成帝时为博士、尚书令,后任御史大夫、丞相等职。孔光担任朝廷要职多年,遵守法度。皇上提问,他就依照经典加以回答,从不奉迎苟且。有时皇上不接受,他也不敢犯颜诤谏,因此孔光长期为官,仕途平稳。他上疏写完抄好,就销毁草稿。孔光认为作为大臣,张扬主上的过失来求忠直之名,是罪恶的行为。后以此典言大臣行事慎密。

【出典】:

汉书》卷81《孔光传》3352、3353、3354页:“孔光字子夏,孔子十四世之孙也。……凡典枢机十余年,守法度,修故事。上有所问,据经法以心所安而对,不希指苟合;如或不从,不敢强谏争,以是久而安。时有所言,辄削草稿,以为章主之过,以奸(gān甘,通“干”,求)忠直,人臣之大罪也。”

【例句】:

汉·班固等《东观汉记·陈宠传》:“(陈宠)周密慎重,时有表荐,辄自手书削草,人莫得知。” 南朝梁·任昉《宣德皇后令》:“文擅雕龙,而成则削稿。” 唐·李延寿《北史·封隆之传》:“隆之首参神武经略奇谋,皆密以启闻。手书削稿,罕知其外。”


【词语削草】   汉语词典:削草

猜你喜欢

  • 山河隔酒垆

    源见“黄公酒垆”。谓怀旧伤逝。清程先贞《暮春雨后遣怀》诗:“漫忆骚人去,山河隔酒垆。”

  • 无材老樗

    源见“樗栎”。喻无用之材。多用为谦词。唐白居易《林下樗》诗:“知我无材老樗否,一枝不损尽天年。”

  • 西笑望长安

    同“西笑”。清程先贞《感遇》诗:“西笑望长安,高高隔烟树。”

  • 纷争蜗角

    源见“蛮触交争”。比喻为小事而争斗。元白朴《夺锦标》词:“尽纷争蜗角,算都输、林泉闲适。”

  • 孟宗寄鲊

    同“孟宗献鲊”。唐李瀚《蒙求》:“文伯羞鳖,孟宗寄鲊。”

  • 二竖为灾

    源见“病入膏肓”。指生病。《民国通俗演义》二二回:“国势危险,一至于此。本想与诸公同心协力,保持国家,怎奈二竖为灾,竟致不起。”见“二竖为虐”。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22回:“孙毓筠适在侧探病,林(述

  • 谁论四十九

    源见“蘧瑗知非”。谓谁能感悟已往的过失。唐黄滔《寓言》诗:“非通非介人,谁论四十九?贤哉蘧伯玉,清风独不朽。”

  • 彼哉彼哉

    他呀他呀! 古代对人表示轻视或惋惜的一种习惯语。语出《论语.宪问》:“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公羊传.定公八年》:“弑不成,却反,舍于郊,皆说然息。或曰:‘弑千乘之

  • 支左绌右

    左手伸直张弓,右手弯曲拉开弓弦,是射箭的姿势。绌:同“屈”。《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左右观者数千人,皆曰善射。有一夫立其旁,曰:‘善,可教射矣。’养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原指对于相同事物,不同水平者认识不一;后则泛指所见各有所长,不能相互取代。《易经》上说,对于天道,仁爱的人解释为仁,聪明的人解释为智,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它,却毫无所知。因而,君子的学说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