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

形容因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赞》:“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主谓 为图私利而使头脑发昏,丧失理智。霍达《穆斯林的葬礼》:“蒲寿昌这个精明盖世的商人怎么偏偏留下了这样的疏漏? 唉,~,三年前,他完全被贪心给弄糊涂了!”△贬义。多用于描写逐利。→利欲熏心 惟利是图 财迷心窍 苍蝇见血 ↔淡泊寡欲 淡泊明志。 也作“利令智惛”。


解释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平原君赵胜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赵国宰相,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韩国把上党之地割让给秦国,上党守将冯亭不愿降秦,就把上党十七个城池献给赵国。赵孝成王大喜,但平阳君赵豹认为不可接受,认为这是冯亭在打算引赵抗秦。

赵孝成王召见平原君赵胜商议此事,赵胜认为可以接受。于是赵王派他前去接受这些城池,并命令廉颇领军驻于长平,由此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赵王以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为将,秦军包围赵军,活埋了赵国四十万降卒。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军包围赵国都城邯郸,情况十分危急。在平原君的游说下,楚、魏等国前来援救,才解了邯郸之围。

对于赵胜主张接受上党之地,司马迁并不认同。他在《史记》中评论说,平原君是乱世才子,可是看不到大的方面。俗话说‘私利会让人的心智昏乱’。平原君贪信冯亭的邪说,使赵国被活埋在长平的士兵多达四十多万,而且还差一点让都城邯郸沦陷,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近义利欲熏心

例句

一些官员忘了自己的身份、使命,利令智昏,作出了对不起人民的蠢事。


【词语利令智昏】  成语:利令智昏汉语词典:利令智昏

猜你喜欢

  •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天视、天听:古人认为天有意志和知觉,可以视听。 上天的视听通过人民的视听来体现。 旧时常用以规劝最高统治者要俯察民情。语出《书.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孔安国传:“言天因民以视听

  • 访遗簪

    源见“刈蓍遗簪”。谓怀恋旧物。宋陆游《冬日感兴十韵》:“但思全旧璧,敢冀访遗簪。”

  • 牍背千金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人有上书告勃欲反,下廷尉。廷尉下其事长安,逮捕勃治之。勃恐,不知置辞……以千金与狱吏,狱吏乃书牍背示之,曰‘以公主为证’。”言狱吏于书板背后写下一语,以示勃申辩之方,周勃乃得

  • 骄奢淫泆

    泆:放荡。指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所自邪也。”《晋书.杨骏传》:“杨骏阶缘宠幸,遂荷栋梁之任,敬之犹恐弗逮,骄奢淫泆,庸可免乎?”《宋史.蔡攸传》:“攸罪不减乃父,燕

  • 带减腰围

    源见“沈约瘦”。形容愁病瘦损。宋辛弃疾《木兰花慢》词:“安得车轮四角,不堪带减腰围。”其他 形容病体瘦削。语本《梁书·昭明太子统传》:“体素壮,腰带十围,至是减削过半。”宋·辛弃疾《木兰花慢》:“安得

  • 官渡柳

    《艺文类聚》卷八十九引三国魏.曹丕《柳赋序》:“昔建安五年,上与袁绍战于官渡时,余始植斯柳,自彼迄今,十有五载矣,感物伤怀,乃作斯赋。”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于官渡(今河南省中牟县东北)大战。曹丕在庭院

  • 冯谖有鱼

    源见“冯驩弹铗”。谓受到礼遇。唐 郭璟《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郭隗惭无骏,冯谖愧有鱼。”

  • 十地

    参见:初地【词语十地】   汉语大词典:十地

  • 无幽不烛

    幽:黑暗。烛:点上蜡烛,意谓照亮。没有一个地方不被照亮,比喻恩德施及四方。庾羲,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西北)人。庾亮之子,曾官居吴国内史,其时,晋穆帝司马聃颇好文雅,但朝政混乱,庾羲便至郡献诗,诗中颇存

  • 虢灭虞亡

    《左传.僖公五年》:“晋侯复假道于虞以灭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 虢之谓也。’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