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原指出生地,入死地。后多指冒着生命的危险,活动在极为恶劣的环境之中。《老子》第五十章:“出生入地。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韩非子.解老》:“人始于生而卒于死,始之谓出,卒之谓入,故曰出生入死”。


并列 原指人从出生到死去。后形容经历极大危险,随时有死去的危险。语出《老子》50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高建群《白房子争议地区源流考》:“责任仿佛在自己方面似的,他可怜这些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人类,在这荒原地带与他相依为命、~的人们。他原谅了巴郎子。”△描写人经历危险,多用于战斗中或紧急抢险中。→赴汤蹈火 舍生忘死 冲锋陷阵 ↔贪生怕死。 也作“入死出生”、“生死出入”。


解释原谓从出生到死去。后用以形容冒生命危险,随时有死的可能。

出处《老子·德经》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

《老子》是老子思想的总结,其中最主要的观点之一是“无为”。老子在讲到关于人的生死时说:人出现于世上就是生,入于坟墓就是死。所有人中,长寿者占十分之三,短命者占十分之三,还有本来可以活得长久,却自己走向死路的,也占了十分之三。造成最后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养生养得太过分。曾经听说,善于养护生命的人,在陆地上行走不会遇到犀牛和老虎,在军队中打仗不会受到伤害;犀牛用不上它的角,老虎用不上它的爪,兵器用不上它的刃,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进入死亡的范围。

老子在这段话中认为,有十分之六的人,他们的生死符合自然规律,还有十分之三的人,因为过分追求养生反而短命,只有最后那十分之一的人,因为讲求“无为”、善于养生,因而得以永享天年。

近义赴汤蹈火

反义贪生怕死

例句

谁也数不清,你在敌特的枪口下,曾几度出生入死。


【词语出生入死】  成语:出生入死汉语词典:出生入死

猜你喜欢

  • 壁中字

    源见“孔壁遗文”。指出于孔壁的古文字。其字体与汉时通行的隶书不同,亦与秦时小篆有异,人称蝌蚪古文字。《说文》中所收“古文”,大都是这种文字。宋曾巩《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壁中字为时人考,圯

  • 积素

    喻积雪。南朝宋谢惠连《雪赋》:“积素未亏,白日朝鲜。”唐代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词语积素】   汉语大词典:积素

  • 八咏楼

    源见“八咏诗”。指金华玄畅楼,泛指吟咏之场所。唐严维《送人入金华》诗:“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词语八咏楼】   汉语大词典:八咏楼

  • 东道主人

    同“东道主”。《周书.文帝纪上》:“令亲人蔡儶作牧河 济,厚相恩赡,以为东道主人。”见“东道主”。【词语东道主人】  成语:东道主人汉语大词典:东道主人

  • 骑箕星宿

    源见“骑箕尾”。指商代贤相傅说。《花月痕》十四回:“我就不做韩熙载,也要做个醇酒夫人的信陵君,那敢高比骑箕星宿,下镜风流哩!”

  • 半涂而罢

    同“半涂而废”。唐 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半涂而罢,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见“半途而废”。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陛下持之不坚,~,伤威损费,为弊必深。”【词语半涂而罢】  成语:

  • 感逝山阳

    源见“山阳笛”。表示对亡友的哀念。姚锡钧《怀人》诗之七:“共言元叔一凄然,感逝山阳记昔年。”【词语感逝山阳】  成语:感逝山阳汉语大词典:感逝山阳

  • 袁绍杯

    《后汉书.郑玄传》:“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座。身长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东汉末年,大将军袁绍镇守冀州时,因慕郑玄才名,曾大宴宾客,邀玄为上宾。玄

  • 为丛驱雀

    同“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聊斋志异.恒娘》:“朝夕而絮聒之,是为丛驱雀,其离滋甚耳!”见“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词语为丛驱雀】  成语:为丛驱雀汉语大词典:为丛驱雀

  • 惠子五车

    同“惠施五车”。唐 范尧佐《书》诗:“葛洪一万卷,惠子五车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