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党同伐异

党同伐异

原意是指以门户之见排斥打击异己,今指宗派主义严重。东汉桓帝时期,宦官专权,朝政黑暗,陈蕃、李膺等遂联合太学生抨击宦官。东汉政府先后制造了两次党锢之祸,对这些政治上的异己势力进行打击。《后汉书·党锢列传》在概述党锢之祸历史背景时指出:“自西汉武帝之后,政府崇尚儒学,流风所至,士人皆以儒学为依归。以研究经典为业者人员众多,儒家内部也各分派别,以致发生了石渠阁各派为门户之见而互结同门,排斥异己。遵守成法的风气,可以说是很为盛行。”

【出典】:

后汉书》卷67第2183页《党锢列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

【例句】:

宋·辛弃疾《九议》:“持天下之危事,求未尝有之大功,此搢绅之论党同伐异,一唱群和,以为不可者欤?”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绪言》:“幸勿比例揣测,谓此事为某人写照,此名为某人化身,致生种种党同伐异意见。”


并列 指存门户之见,同党者互助,异党者伐之。语出《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怀经协术,所在雾会,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盛于时矣。”鲁迅《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而且还要有等差,即‘费厄’必视对手之如何而施,无论其怎样落水,为人也则帮之,为狗也则不管之,为坏狗也则打之。一言以蔽之,‘~’而已矣。”△贬义。用于派别斗争。→诛除异己 朋比为奸 引绳排根←→无偏无党 群而不党 求同存异。也作“党同妒异”、“伐异党同”。


【词语党同伐异】  成语:党同伐异汉语词典:党同伐异

猜你喜欢

  • 俭莲

    同“俭府”。唐罗隐《贺淮南节度卢员外赐绯》诗:“俭莲高贵九霄闻,粲粲朱衣降五云。”【词语俭莲】   汉语大词典:俭莲

  • 鱼龙曼衍

    源见“鱼龙漫衍”。形容宴舞之盛。清黄遵宪《述闻》诗之四:“鸜鹆往来谣语恸,鱼龙曼衍戏场多。”亦喻指虚假多变,玩弄权术。《官场现形记》十四回回目:“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见“曼衍鱼龙”。鲁迅

  • 九死一生

    形容处于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战国楚屈原《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后又以“九死一生”喻指历尽艰险,死里逃生。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第九十三回:“我本郓城小吏,身犯大罪,蒙众兄弟于

  • 额点梅花

    源见“梅花妆”。谓描梅花于额上为饰。唐吴融《个人三十韵》:“额点梅花样,心通棘刺情。”

  •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意谓千辛万苦寻不到的东西,却偶然不费气力得到了。语出《宋诗纪事.卷九〇.夏元鼎〈绝句〉》:“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元.李寿卿《伍员吹箫》三折:“若得此人助我

  • 蚁窠

    源见“南柯梦”。蚂蚁栖息之处。亦喻梦幻。宋陆游《吴歌》:“胜负两蜗角,荣枯一蚁窠。”【词语蚁窠】   汉语大词典:蚁窠

  • 青鸾泣镜

    源见“镜鸾”。借喻失偶者或思妇的哀愁心情。明 汤式《天香引.友人客寄南闽情缘婘恋代书此适意云》曲:“望三山远似蓬莱,一点真情,几样离怀。锦鲤沉书,青鸾泣镜,玉燕分钗。”

  • 饥驱

    源见“饥驱叩门”。谓为衣食而奔忙。胡怀琛《赠陈蜕庵先生》诗:“先生买棹作南旋,我因饥驱困市廛。”【词语饥驱】   汉语大词典:饥驱

  • 甘冒虎口

    甘:心甘情愿。冒:冒险。虎口:比喻最危险的地方。甘心情愿冒最大的危险。比喻英勇无畏。公元200年,袁绍发兵南下攻曹,谋士田丰屡屡劝他以精锐骑兵骚扰曹操,使之疲弊,不要绝成败于一战。袁绍不但不听,却认为

  • 白石歌

    同“饭牛歌”。元曹文晦《和山居六咏》之五:“白石歌残牛饭早,青城山下鹤书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