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石投水

以石投水

列子.说符篇》:“白公问孔子曰:‘人可与微言(密谋)乎?’孔子不应(白公,白公胜,他是楚平王孙,太子建之子。建奔郑,白公欲为乱,故孔子不应。)。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石投入水中则没,比喻微言不可察觉。孔子答以善没者能取之,是说明凡事是不可能隐瞒的,终究能被人发现)。’曰;‘若以水投水,何如(此进一步以二水交融,不可分辨,比喻微言深隐,不可能被发现)?’孔子曰:‘淄渑(二水名,都在今山东)之合,易牙尝而知之。’白公曰:‘人固不可与微言乎?’孔子曰:‘何为不可?唯知之谓者乎!夫知言之谓者,不以言言也(知言者能心领神会,不待形之于语言;而说者则不以言词去表达,用话一说出口,则无有什么隐微可谈了。孔子反对白公侈谈阴谋,故而这样回绝他。)。……’”

白公胜对于微言密谋很感兴趣,一直问阴私是否也能暴露。孔子认为所谓微言,只能心领神会,不待形之于语言,话一说出口,便谈不上保守住什么秘密了。

“以石投水”,石与水是不可掺合的,后用以比喻想要消灭形迹,终归难办,隐瞒事物的行为,迟早是会被发现的。

“以石投水”也有另外的用法,例如《文选》卷五十三,三国魏.李萧远(李康)《命运论》中说:“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这里,“以石投水”则是以水能迅速受没石块为比,喻言听计从,相互投合。


偏正 ①比喻虽将阴谋密事深藏起来,但形迹终会暴露。《吕氏春秋·精谕》:“白公问于孔子曰:‘人可与微言乎?’孔子不应。白公曰:‘若~,奚若?’孔子曰:‘没人能取之。’”高诱注:“微言,阴谋密事也……喻微言若石沉没水中,人不知,行没水中之人能取之。”②比喻双方互相投合,极其默契。三国魏·李康《运命论》:“张良受黄石之符,诵《三略》之说,以游于群雄,其言也,如以水投石,莫之受也。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莫之逆也。”③比喻事情过后,即隐秘不闻。明·燕客《天人合征纪实》:“镇抚纳臧,如~,不敢争轻重之衡,亦不敢问多寡之数。”△用于关系、状态方面。↔以水投石


【词语以石投水】  成语:以石投水汉语词典:以石投水

猜你喜欢

  • 连城玉

    同“连城璧”。北周庾信《拟咏怀》之十五:“欲竞连城玉,翻征缩酒茅。”【词语连城玉】   汉语大词典:连城玉

  • 瑞马

    源见“玉马朝周”。喻贤臣。宋王谠《唐语林.品藻》引唐张祜曰:“虞韶九奏,非瑞马之至音;荆玉三投,伫良工之必鉴。”【词语瑞马】   汉语大词典:瑞马

  • 牛继马后

    唐代房玄龄等《晋书.元帝纪》:“初,玄石图有‘牛继马后’,故宣帝深忌牛氏。遂为二榼,共一口,以贮酒焉。帝先饮佳者,而以毒酒鸩其将牛金。而恭王妃夏侯氏竟通小吏牛氏而生元帝,亦有符云。”牛继马,指牛氏之后

  • 缄题报亲爱

    《许迈别传》:“迈好养生,遣妻归家。东游,采药于桐庐山。欲断谷,以山近人,不得专一,移入临安。自以无复返,乃改名远游,书与妇别。”(引自《艺文类聚》卷二九)晋名士许迈,好学道养生,后与家中诀别,修书与

  • 扫眉

    同“扫眉才子”。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秋风团扇,寄兴扫眉,非沉溺烟花之比。”【词语扫眉】   汉语大词典:扫眉

  • 有熊氏

    黄帝号“有熊氏”。《白虎通.号》:“黄帝有天下,号曰:‘有熊’。有熊者,独宏大道德也。”

  • 移周鼎

    源见“九鼎沦泗”。谓国柄移迁。唐李商隐《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纵未移周鼎,何辞免赵坑?”

  • 鞭尸楚墓

    同“鞭尸”。明高启《谒伍相祠》诗:“鞭尸楚墓生前孝,抉目吴门死后忠。”

  • 剪发剉荐

    同“剪发待宾”。明 吾丘瑞《运甓记.牛眠指穴》:“剪发剉荐,遂成孺子高名;还鲊遗书,虑玷居官清节。”

  • 圯桥授履

    同“圯桥进履”。元贡师泰《晚泊邳州》诗:“白头老父相逢处,犹似圯桥授履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