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

原作“以德为怨”意为对人施恩处理不好反而结怨。后指以恩德或好处施于与己有结怨的人。公元前645年九月,秦晋两国战于韩原,晋惠公战败被擒。十月,晋国以阴饴甥为使与秦签订和约。秦穆公问阴饴甥:“对于签订和约,贵国意见是否一致?阴饴甥答道:“不一致,晋国百姓深以国君被俘为耻,又为作战牺牲的亲人而悲痛。想拥立晋太子与秦国继续战斗。而朝廷大臣则爱惜被俘的国君,一定要报答秦国不杀被俘国君之恩,至死不变心。”秦穆公问:“晋国上下对晋惠公的命运是怎样估计的?”阴饴甥答道:“老百姓都十分悲哀,以为秦国一定会杀掉他。大臣们认为,晋国已经认罪,秦国一定会释放他。这是天高地厚之大德,无疑会使服罪的人感恩戴德以图报答,也使怀有二心的人畏惧严刑而不敢反叛。毕两功于一役,秦就可以称霸诸侯。现在送晋君回国与否还不确定,既废晋君而不立新君,反使本来的德变成怨,秦国是不会这样干的。于是秦穆公放晋侯回国,秦晋两国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出典】:

左传·僖公十五年》:“十月,晋阴饴甥会秦伯,盟于王城。秦伯曰:‘晋国和乎?’对曰:‘不和。小人耻失其君而悼丧其亲,不惮征缮以立圉也。曰:‘必报仇,宁事戎狄’。君子爱其君而知其罪,不惮征缮以待秦命。曰:‘必报德,有死无二。以此不和。’秦伯曰:‘国谓君何?’对曰:‘小人戚,谓之不免。君子恕,以为必归。小人曰:‘我毒秦,秦岂归君?’君子曰:‘我知罪矣,秦必归君。’贰而执之,服而舍之,德莫厚焉,刑莫威焉。服者怀德,贰者畏刑,此一役也,秦可以霸。纳而不定,废而不立,以德为怨,秦不其然。’秦伯曰:‘是吾心也’。”

【例句】: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宋·崔鶠《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负义,至以怨报德。” 《毛泽东选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民国二十五年(一九三六年)西安事变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德报怨,协同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


偏正 用恩德去回报怨恨。语出《论语·宪问》:“以德报怨,何如?”毛泽东《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中国共产党~,协同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释放蒋介石,希望蒋介石悔过自新,共同抗日。”△褒义。用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恩怨关系。→以直报怨浇瓜之义 浇瓜之惠 ↔以怨报德 恩将仇报 以德服人 以德报德。也作“德以报怨”。


【词语以德报怨】  成语:以德报怨汉语词典:以德报怨

猜你喜欢

  • 柏人

    《左传.哀公四年》:“国夏伐晋,会鲜虞,纳荀寅于柏人。”柏人,古地名。春秋时是晋的地方,战国时属赵国。在今河北隆尧西部。唐.李白《枯鱼过河泣》诗:“万乘慎出入,柏人以为诫。”【词语柏人】   汉语大词

  • 临河羡鱼

    《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连动 对着河水空想着鱼。比喻虽有愿望,却没有行动。语本《淮南子·说林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家织网。”也比喻虽有愿望,却

  • 拔宅升天

    源见“拔宅上升”。谓成仙得道。亦比喻科举登第。清钱谦益《次韵何慈公岁暮感事》诗之一:“拔宅升天还有路,乘桴入海欲何从?”见“拔宅飞升”。《醒世恒言》卷4:“自是,蓝公举家数十口~。”

  • 竹马细侯

    《后汉书.郭伋传》:“乃调伋为并州牧。……伋前在并州,素结恩德,及后入界,所到县邑,老幼相携,逢迎道路。……始至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伋问‘儿曹何自运来’。对曰:‘闻使君到

  • 倚门闾

    同“倚门倚闾”。明沈受先《三元记.空归》:“茕茕老叟守蜗居,只为儿在天涯,教人终日倚门闾。”

  • 广武山前语

    同“广武叹”。唐韩偓《秋郊闲望有感》诗:“可怜广武山前语,楚汉宁教作战场。”

  • 于何闻过

    参见:吾过何由鲜

  • 风烛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六.古辞〈怨诗行〉》:“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风中之烛易灭,后遂以“风烛”喻人临近死亡或事物行将灭亡。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时年五十有三,或

  • 春初早韭,秋末晚菘

    韭( ㄐㄧㄡˇ jiǔ ):韭菜。菘( ㄙㄨㄥ sōng ):一种阔叶蔬菜名。 指时新蔬菜。 也比喻事物之新鲜。语出《南齐书.周颙传》:“文惠太子问颙:‘菜食何味最胜?’颙曰:‘春初早韭,秋末

  • 玉润冰清

    源见“冰清玉润”。称美翁婿。宋 管鉴《朝中措.为文倅元益寿》词:“华堂燕喜,流霞觞满,彩戏衣轻。要识他年荣贵,从来玉润冰清。”见“冰清玉润”。宋·曾巩《荔支》:“~不受尘,仙衣裁剪绛纱新。”【词语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