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

夷:旧指外族和外国。制:限制;抵制。 指利用外国人之间的矛盾,由外国人去抵制外国人。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少穆,又字元抚,晚年号俟(Sì四)村老人,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授编修。道光十二年(1832年),调江苏巡抚。道光十七年(1837年),升湖广总督,明令禁止吸食鸦片烟。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上书道光皇帝,主张用严重刑法除去鸦片烟祸害。后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烟。道光十九年(1839年)三月,他到广州与两广总督邓廷桢协力查办鸦片烟走私活动,严令英、美烟贩缴出鸦片烟土二万多箱,约计二百三十七万多斤,在虎门(今广东珠江三角洲东南虎门村)当众销毁。他令水师提督整兵严备海防,并倡办义勇,屡次打败英军武装挑衅。这时调林则徐补任两广总督,府尹(掌一府的行政长官)曾望颜呈请停止与各外国通商,并禁止中国渔船出航。林则徐上奏条陈说:“停断英国商人贸易,世界其他国家因与英国争市场而会高兴,与世界其他各国贸易的兴盛,也可以抵销与英国的买卖。正可以利用外国人之间的矛盾,由外国人去抵制外国人。如果与世界各国都断绝通商,恐怕英国和世界各国联结成一气。况且广东民众以出海捕获鱼虾海产品为生,如果一概禁止中国渔船出海捕渔谋生,那时的形势也将使民众难以生活。”

【出典】:

清史稿》卷369《林则徐传》11491、11492页:“至是调补两广。府尹曾望颜请罢各国通商,禁渔船出洋。则徐疏(shū书,上奏条陈)言:‘自断英国贸易,他国喜,此盈彼绌,正可以夷制夷。如概与之绝,转恐联为一气。粤民以海为生,概禁出洋,其势不可终曰。’”

【例句】:

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以夷制夷’的老手段。” 成仿吾《长征回忆录·八》:“他们的‘罪名’,有的是不肯执行国民党反动派‘以夷制夷’的反动政策,……这是国民党统治少数民族的一种毒辣手段。”


偏正 原指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以制止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后亦指利用某些外国势力来抵制另一些外国势力的侵略。鲁迅《伪自由书·“以夷制夷”》:“我还记得,当去年中国有许多人,一味哭诉国联的时候,日本的报纸上往往加以讥笑,说这是中国祖传的‘~’的老手段。”△用于对付外族或外国的侵略方面。→以夷伐夷。也作“以夷攻夷②”。


【词语以夷制夷】  成语:以夷制夷汉语词典:以夷制夷

猜你喜欢

  • 一暴十寒

    暴(Pù),晒太阳。一暴十寒,原指晒一天,冻十天,植物便不能生长。后以比喻学习、工作没有恒心,努力少、荒废多。孟子说,不要对王的不聪明感到奇怪吧。培养人和培养植物一样,哪怕是天下容易生长的植物,你让他

  • 紫荆

    源见“田家荆合”。象征兄弟昆季。唐杜甫《得舍弟消息》诗:“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清孙枝蔚《不得大兄消息》诗:“又见紫荆发,曾无黄耳来。”【词语紫荆】   汉语大词典:紫荆

  • 鱼釜尘甑

    源见“甑尘釜鱼”。形容贫穷无食。清陈烺《梅喜缘.情诉》曲:“甘守着裙布钗荆,甘受尽鱼釜尘甑。不惭愧牛衣对影,也惟愿鹿车挽并。”并列 釜,相当于现在的锅;甑,蒸米饭的用具。锅可养鱼,甑里积满灰尘。形容无

  • 赏心乐事

    谓使内心喜悦,快乐安适的事。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八首序》:“建安末,余时在邺宫,朝游夕宴,穷欢愉之极。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今昆弟友朋,二三诸彦,共尽之矣。”彦:美士。并列

  •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鹬(yù),一种水鸟。鹬蚌相争,渔人得利,比喻双方争战,两败俱伤,而使第三者坐享其成,因而得利。战国时期,赵惠文王想要攻打燕国。苏代对赵王说,我这次从燕国来,路过易水时,见到一个河蚌张开壳,在河滩上晒

  • 爱惜羽毛

    明.李贽《初谭集.父子回》:“陛下爱其骨肉,臣敢惜其羽毛。”此典故以羽毛比喻人的声誉。“爱惜羽毛”亦作“自惜羽毛”,即指惜己声誉。近人章炳麟在其《答某书》中写道:“苟其人自惜羽毛,又知东人非始终可保,

  • 周颙韭

    源见“周妻何肉”。指韭菜。唐李商隐《题李上谟壁》诗:“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

  • 六出计

    同“六出奇计”。明 王錂《春芜记.诉怨》:“纵是八阵图施灵异,六出计漫夸奇诡。”【词语六出计】   汉语大词典:六出计

  • 画沙聚米

    同“伏波聚米”。清钱谦益《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之规舆图,讲战守,画沙聚米,方略井肰(然)。”并列 画地图于沙上,聚米为山谷,分析军事形势,决定战策战略。清·钱谦益《李秀东六十寿序》:“(余)与

  • 北门之管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杜预注:“管,钥也。”后以指称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初登南郑之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