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亡命之徒

亡命之徒

亡:逃亡。命:即“名”。亡命:脱离户籍或改名。徒:人。原指改名换姓,逃亡在外的人。后也指不顾性命,违法作恶的人。郭彦(?-569年),太原阳曲(山西太原北)人。宇文泰任为虞部郎中。北周代魏,任澧州(今湖南澧县)刺史。澧州为少数民族居住之地,不听朝廷的命令,很多人不交纳赋税。他们一会儿聚在一起,一会儿四散分开,不从事农业。郭彦到任后,鼓励他们从事农业,禁止他们一起打猎,于是百姓们都以农业为本,家家都有余粮。过去那些逃亡在外之人,也都回来交纳租税,参加劳役。先前澧州粮少,常依靠荆州救济,自郭彦任职以来,粮食装满了仓库,再也不用运粮了。

【出典】:

周书·郭彦传》卷37,667页:“彦劝以耕稼,禁共游猎,民皆务本,家有余粮。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例句】:

旧唐书·乐彦祯传》:“从训又召亡命之徒五百余辈,出入卧内,号为‘子将’,委以腹心,军人籍籍,各有异议。”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74回:“此等山间亡命之徒,皆犯官刑,无路可避,遂乃啸聚山林,恣为不道。”


偏正 原指逃亡在外的人。后多指不顾性命、犯法作恶的坏人。语出《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成以赋役。”清·褚人获《隋唐演义》18回:“他有一所私院的房屋,畜养许多~,都是不怕冷热的人。”△贬义。多用于描写冒险作恶、不顾性命的坏人。 →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 ↔高人雅士


【词语亡命之徒】  成语:亡命之徒汉语词典:亡命之徒

猜你喜欢

  • 易口以食

    同“易子而食”。《新唐书.安庆绪传》:“城中栈而处,粮尽,易口以食。”见“易子而食,析骸而爨”。《新唐书·安庆绪传》:“城中栈而处,粮尽,~。”【词语易口以食】  成语:易口以食汉语大词典:易口以食

  • 病革

    《礼记.檀弓上》:“夫子之病革矣。”郑玄注:“革,急也。”谓病势危急。宋叶適《赵孺人墓铭》:“以是病革,索浴洗,换新衣。”【词语病革】   汉语大词典:病革

  • 出山

    源见“出山小草”。喻出仕或担任某职,从事某事。宋陈与义《出山道中》诗:“避地时忽忽,出山意悠悠。”明沈德符《野获编.科场》:“文毅即以是年冬出山再相矣。”【词语出山】   汉语大词典:出山

  • 献替

    同“献可替否”。汉蔡邕《幽冀二州刺史久缺疏》:“官以议为名,职以身为贵,智浅谋漏,无所献替。”【词语献替】   汉语大词典:献替

  • 咻已伙

    源见“一傅众咻”。喻指众口纷纭,妄加议论。宋王令《寄王正叔》诗:“奈何众好殊,未语咻已伙。”

  • 罔极之恩

    无穷的恩惠。通常指父母养育之恩。《诗.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朱熹集传:“言父母之德如此,欲报之以德,而其恩之大,如天无穷,不

  • 禾绢

    皇帝的一种代称。禾绢是应上纳之物,以代“上”。《南史.明帝纪》:“中书舍人胡母颢专权,奏无不可。时人语曰:‘禾绢闭眼诺,胡母太张橐。’‘禾绢’,谓上也。”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诚斋为章焘墓铭云

  • 王家

    《晋书.王羲之传》记载:东晋琅邪王家人才辈出,其中王导从子王羲之为著名书法家。羲之生七子,有五人知名,如王徽之、王献之等。王家,指东晋琅邪王世家族,为世代旺族,人才辈出。特别是王羲之父子,广有才名。后

  • 系足之绳

    源见“月下老人”。谓缔结婚姻。《二刻拍案惊奇》十一:“绿袍年少,别牵系足之绳;青鬓佳人,立化望夫之石。”

  • 洗心革面

    洗心,谓涤除内心邪恶;革面,谓改变旧日面目。《易经》上说,占卜用蓍草,它功能圆滑,变化神奇;卦的作用,方正有一定的形象;六爻千变万化,告知吉凶。圣人用以洗涤自己的意识,退藏于精密的天道中,与一般人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