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为民请命

为民请命

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后因以“为民请命”谓替老百姓申诉痛苦。《明史.青文胜传》:“逋赋数十万,敲扑死者相踵。文胜慨然诣阙上疏,为民请命。”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偏正 替老百姓请求解除痛苦,保全生命。语本《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褒义。多用于描写替人民解除痛苦办好事。


解释原指替老百姓申诉痛苦,保全他们的性命。后指替老百姓说话。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则天下风走而响应矣,孰敢不听!”

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后,韩信所向披靡,平定了魏、赵、燕、齐等地。随着战事的发展,韩信的势力越来越强,出于形式的需要,刘邦封他为齐王。

韩信做了齐王后,项羽派遣武涉前去游说,希望他放弃刘邦,归顺自己。但韩信认为刘邦十分亲近和信任自己,就拒绝了武涉。

武涉离开后,齐国人蒯通知道天下局势的关键在于韩信,就以看相为借口,接近韩信,对他说:“当今刘项两家的命运,都悬在您的手上。您替汉王出力,汉王就胜利;替项王出力,项王就胜利。现在天下百姓久受战乱之苦,都希望有片刻的安定,我希望您能听取我的计策,让他们双方都一起存在,而您跟他们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凭借您的聪明才智,众多的人马装备,占据着强大的齐国,而又有燕、赵作为附从,假如出兵到刘、项双方兵力薄弱的地方,来牵制他们的后方,再顺应百姓的心愿,向西进军,替百姓出气诉苦,那么天下的百姓就都会闻风而动来响应您了,还有谁敢不听从呢?”蒯通多次劝说,韩信终究犹豫不决,不忍心背叛汉王。同时,韩信又自认为功劳很大,刘邦应该不会对自己做得太过分,就谢绝了蒯通。

例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


【词语为民请命】  成语:为民请命汉语词典:为民请命

猜你喜欢

  • 柱触共工折

    源见“共工触柱”。借指灾难。清 朱祖谋《金缕曲.杂感》:“负壑藏舟寻常事,怕苍黄柱触共工折。”

  • 有子万事足

    见〔无官一身轻,有子万事足〕。主谓 只要有子嗣,则人生无所抱憾。《初刻拍案惊奇》卷20:“常言道:无病一身轻,~。”△旧作褒义。旧时代的一种观念。【词语有子万事足】  成语:有子万事足汉语大词典:有子

  • 照魑魅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一:“宣帝被收,系郡邸狱,臂上犹带史良娣合采婉转丝绳,系身毒国宝镜一枚,大如八铢钱,旧传此镜见妖魅。”“照魑魅”是指宝镜。为咏镜之典。宋.陆游《剑南诗稿.逸稿补遗》:《倚剑》:“

  • 和凤

    源见“卜凤”。称后妃伴随君主。唐王勃《乾元殿颂序》:“芝庭揖训,远清和凤之仪;兰珮承风,竞峻当熊之节。”【词语和凤】   汉语大词典:和凤

  • 笔端花

    源见“梦笔生花”。借指俊逸的文才。宋刘克庄《水调歌头.八月上浣解印别同官席上赋》词:“老去事多忘……笔端花,胸中锦,两消残。”

  • 包戈

    《礼记.乐记下》:“武王克殷返商……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后以“包戈”谓偃武修文。宋欧阳修《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词语包戈】   汉语大词典:包戈

  • 人神共愤

    旧时形容民愤之大,达于极点。《旧唐书.于崸( ㄉㄧˊ dí 涤)传》:“崸顷拥节旄,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主谓 人和神都很愤怒。形容民愤极大。语本《北齐书·高乾传》:“今社稷阽危,人神愤

  • 燕山桂

    源见“五桂联芳”。誉称五代时燕山 渔阳人窦禹钧五子相继登科。泛指登科及第之人。金元好问《王敦夫祥止庵》诗:“情知不羡燕山桂,一树灵椿岁八千。”

  • 隔靴爬痒

    同“隔靴搔痒”。清 钱大昭《迩言》卷六:“《朱子语类》云:圣人只是识得性。百家纷纷,只是不识性字。扬子鹘鹘突突,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见“隔靴搔痒”。清·钱大昭《迩言》卷6:“《朱子语类》云:……扬子

  • 然灰被溺

    源见“死灰复燃”。喻失势者再遭欺压。然,“燃”的古字。清钱谦益《送马巽倩归会稽》诗:“和药趣来手欲战,然灰被溺目敢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