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出典】:

新唐书》卷119《白居易传》4304页:“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例句】:

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轶者。”


述宾 不识“之”和“无”这常用的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用于描写人文化水平不高,连简单的字也不认得。→不识一丁


【词语不识之无】  成语:不识之无汉语词典:不识之无

猜你喜欢

  • 童骑竹马

    同“童儿待郭伋”。清 魏熙元《新水令.许雪门观察鸳湖返棹图》套曲:“树指甘棠爱,童骑竹马骄。”

  • 北门管键

    见“北门锁钥”。唐·陆贽《令诸道募灵武镇守人诏》:“扼东牧之咽喉,控北门之管键。”

  • 龙骧诏

    源见“龙骧茔”。指帝赐哀荣。唐杜甫《送卢十四弟侍御护韦尚书灵榇归上都》诗:“墓待龙骧诏,台迎獬豸戚。”

  • 下里巴人

    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宋玉见到楚襄王。楚襄王责问他:“你的行为是否有不检点之

  • 邓家无子

    同“邓攸无子”。唐白居易《老来生计》诗:“陶令有田唯种黍,邓家无子不留金。”【词语邓家无子】  成语:邓家无子汉语大词典:邓家无子

  • 山矾

    宋黄庭坚《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山矾本无名野花,黄庭坚为之命名并咏之,后因以“山矾”代指弟弟。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〇七:“黄梅淡冶山矾靓,犹及

  • 葛丰刺举

    《汉书》卷七十七《诸葛丰传》:“诸葛丰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经为郡文学,名特立刚直。贡禹为御史大夫,除丰为属,举侍御史。元帝擢为司隶校尉,刺举无所避,京师为之语曰:‘间何阔,逢诸葛。’(唐.颜师古注:

  • 天归京兆

    借指帝王宰臣去世。唐权德舆《惠昭皇太子挽歌词》之二: “天归京兆新,日与长安远。”●《晋书·王矩传》: “[矩]迁广州刺史,将赴职,忽见一人持奏谒矩,自云京兆杜灵之。矩问之,答称: ‘天上京兆,被使召

  • 淡泊明志

    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原文是讲论处世和学习须遵循的原则,后因以“淡泊明志”形

  • 粉省

    《太平御览》二一五引汉应劭《汉官仪》:“省皆胡粉涂画古贤人烈女,郎握兰含香,趣走丹墀奏事。”后因称尚书省为“粉省”。宋黄庭坚《黄颍州挽词》之三:“粉省双飞入,泉台相与归。”【词语粉省】   汉语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