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识之无

不识之无

连最简单的之和无字都不认识。比喻不识字,或文化水平很低。由唐白居易的事迹引伸而来。参见“诗入鸡林”条。史载白居易天赋聪颖,始生七月便能认识“之”、“无”二字。后来人们便把文化水平极低比喻成“不识之无”,意即连七个月的婴儿都不如。

【出典】:

新唐书》卷119《白居易传》4304页:“其始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两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暗识声律,其笃于才章,盖天禀然。”

【例句】:

阿英《胡沙随笔·土山湾黑市》:“因此辈系窃偷而来,兼以不识之无,遂至无全轶者。”


述宾 不识“之”和“无”这常用的字。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仆始生六七月时,乳母抱弄于书屏下。有指‘无’字、‘之’字示仆者,仆虽口未能言,心已默识。后有问此二字者,虽百十其试,而指之不差。”△用于描写人文化水平不高,连简单的字也不认得。→不识一丁


【词语不识之无】  成语:不识之无汉语词典:不识之无

猜你喜欢

  • 岳湛连璧

    《晋书.夏侯湛传》:“夏候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晋夏侯湛才学出众,容貌亦美,与潘岳出则同车,坐则接茵,故号称“连

  • 黎庶涂炭

    形容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痛苦境地。《晋书.刘元海载记》:“黎庶涂炭,靡所控告。”见“生灵涂炭”。《晋书·刘元海载记》:“~,靡所控告。”【词语黎庶涂炭】  成语:黎庶涂炭汉语大词典:黎庶涂炭

  • 上池水

    《史记.扁鹊传》:“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呼扁鹊与语曰:‘我有禁方,传与公,公勿泄。’乃出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

  • 碧鸡金马

    源见“金马碧鸡”。借指故国旧物。清 丘逢甲《来时有忧滇意三叠前韵》:“碧鸡金马终无恙,休向乡关起暮愁。”见“金马碧鸡”。【词语碧鸡金马】  成语:碧鸡金马汉语大词典:碧鸡金马

  • 安行

    源见“生知安行”。谓发于本愿,从容不迫地实行。宋陈亮《勉强行道大有功》:“彼皆大圣人,安行利行何所不可,又复何求于天地之间而若此其切哉!”【词语安行】   汉语大词典:安行

  • 严陵滩

    源见“羊裘垂钓”。即七里滩,因严光在此垂钓,故称。借指隐居之处。宋葛胜仲《虞美人.自兰陵归冬夜饮严州酒作》词:“严陵滩畔香醪好,遮莫东方晓。”

  • 打十三

    《宋史.刑法志一》载: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打十三”本指宋代刑法从轻发落的杖数,后泛称责打。元 孟 汉卿《魔合罗》楔子:“你若无事到

  • 杏林董奉

    源见“董奉杏成林”。泛指良医。明周履靖《锦笺记.蜡书》:“相思无药谁攻,浪说杏林董奉。”

  • 燃丞相腹

    同“燃脐”。俞锷《再酬惕生见和之作叠前韵》之三:“膏烛好燃丞相腹,血杯会饮帝王头。”

  • 弓旌

    《左传.昭公二十年》:“齐侯田于沛,招虞人以弓,不进。公使执之,辞曰:‘昔我先君之田也,旃以招大夫,弓以招士,皮冠以招虞人。臣不见皮冠,故不敢进。’”后因以“弓旌”为延聘贤士之典。唐窦群《经潼关赠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