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谓乐于向学问较差的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公元前480年,卫国大夫孔圉死后,予谥“文”。子贡对这件事想不通,问孔子,孔圉死后为什么谥为“文”,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出典】: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例句】:

《毛泽东选集》4卷《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


述宾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黎静《彭大将军》:“……从他认定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之后,以最大的毅力坚持自学,~,持之以恒,读了不少的书。”△用于描写人谦虚。→虚怀若谷 ↔骄傲自满。 也作“不恶下问”。


解释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聪明好学,而且非常谦虚。当时,对于国君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死后都应根据其一生的贡献、品行等评定出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即谥号。孔圉死后得到的谥号为“文”,含有对他一生品行的褒奖之意,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太了解孔圉的情况,就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这一谥号?”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非常谦虚,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耻,所以大家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其实孔子本人也非常谦虚好学,他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问,并为之奋斗一生。同时,孔子善于向任何超过自己的人学习,他认为自己没有固定的老师,即使三个同行的人中,也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同时,他讲究有甄别、有选择地学习,应当学习别人超过自己的好的方面,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应当对照着检查自己,如果自身也存在这些缺点就应该赶快改正。

近义移樽就教

反义好为人师

例句

不耻下问是增长知识最为有效的方法。


【词语不耻下问】  成语:不耻下问汉语词典:不耻下问

猜你喜欢

  • 冯玉

    《汉书.西域传赞》:“天子负黼衣,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冯,通“凭”。玉几,贵重之几。后用以象征称帝封王。《北史.杜杲传》:“陈主负扆冯玉,其恩犹在。”【词语冯玉】   汉语大词典:冯玉

  • 丰狱

    同“丰城狱”。唐黄滔《谢试官》:“两朝楚国,足被刖空,竟于丰狱以沉埋,谁以蜀桐而激发。”明张煌言《舟次琅琦谒钱希声相公殡宫》诗:“自从化剑分丰狱,谁复调琴到夜台?”【词语丰狱】   汉语大词典:丰狱

  • 蚁斗

    源见“蚁动牛斗”。指体虚心悸。唐李群玉《北风》诗:“蝶飞魂尚弱,蚁斗体犹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虫篇》:“秦中多巨黑蚁,好斗,俗呼为马蚁。”常以“蚁斗”比喻微末的争斗。唐元稹《竞渡》诗:“舍此皆蚁斗

  • 永和人

    源见“兰亭会”。指东晋王羲之、谢安等在山阴聚会的群贤。因其举行于永和九年,故称。唐独孤及《同徐侍郎王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诗:“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 蝶蘧蘧

    源见“庄周梦蝶”。形容蝴蝶翩翩飞舞,自由自在。宋陆游《开岁愈贫戏咏》:“涧底饱观苗郁郁,梦中聊喜蝶蘧蘧。”

  • 吮痈舐痔

    吮(shǔn),用嘴吸;舐(shì)以舌舔。痈,毒疮;痔,痔疮。吮痈舐痔,形容谄媚之徒趋奉权贵的卑鄙行为。宋国一个叫曹商的人替宋王出使秦国。出发时,有车数辆。到秦国后,秦王对他十分喜欢,又赏给他百辆车

  • 羊生裙

    同“羊欣白练裙”。清毛奇龄《雪中集梅庄主人何使君邸第有赠》诗:“题诗不让老杜句,妙笔欲写羊生裙。”

  • 十拗

    宋.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引朱翌(新中)《鄞川志》:“郭祥正(功父)老人十拗:谓不记近事记远事,不能近视能远视,哭无泪笑有泪,夜不睡日睡,不肯坐多好行,不肯食软要食硬,儿子不惜惜孙子,大事不问碎事絮,少

  • 悬头槀街

    《汉书.陈汤传》:“于是延寿(甘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

  • 黔驴无技

    源见“黔驴之技”。比喻没有什么能耐。《聊斋志异.马介甫》:“月余,妇起,宾事良人。久觉黔驴无技,渐狎,渐嘲,渐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