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求闻达

不求闻达

闻:出名、扬名。达:显贵的地位。指不追求名声和官职。诸葛亮平定南方之后,于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年)率师伐魏,临发上书后主说:“我本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在南阳隆中亲自耕作,只求在乱世之中苟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争雄中显身扬名。而先帝不以臣身分低贱,三次屈身到草庐中拜访我,询问当世之事,我很是感激,所以才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命。先帝临终把大事托附于我,现在南方已经平定,兵甲也已齐备,我当率领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以报答先帝,效忠于陛下。”

【出典】: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卷35第920页:“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例句】:

梁书·萧藻传》:“藻性谦退,不求闻达;善属文辞,尤好古体。” 清·顾炎武《答汪苕文书》:“根本先儒,立言简当,以其人不求闻达,故无当世之名,而其书实似可传。”


述宾 闻达,有名望,显达。不追求名誉地位。语本《论语·颜渊》:“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在邦必达,在家必达。’”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于诸侯。”△多用于淡泊名利方面。


【词语不求闻达】  成语:不求闻达汉语词典:不求闻达

猜你喜欢

  • 流言

    形容无中生有,没有事实根据的传言。周武王灭商后不久,病重在床,周公旦乃祷于列祖列宗神灵之前,愿以己身代武王去死。祷告后,将祷辞贮于金滕之中。后成王即位,周公摄政,管叔、蔡叔等一方面发动叛乱,一方面散布

  • 子猷意

    源见“访戴”。用指思念友人的情意。唐魏万《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诗:“长卿慕蔺久,子猷意已深。”

  • 坏陂复陂

    《汉书.翟方进传》载:“汉代汝南有鸿隙大陂,汉成帝时,水溢为害。丞相翟方以为其地肥美,决去陂水,既省堤防费,又免水患,于是奏准毁掉了鸿隙陂。王莽时,汝南发生了旱灾,当地百姓追怨翟方毁陂。”后多用此典故

  • 齐山诗酒

    唐.杜牧《九日齐山登高》诗:“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辉。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在唐武宗会昌五年任池州刺史时,和朋友

  • 一蹴而成

    同“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〇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一蹴而成的。”见“一蹴而就”。邹韬奋《什么事不可能》:“赖奥维一九○三年的飞机也还不是~的。”【词语一蹴而成】  成语:一蹴而成

  • 羹墙见尧

    南朝.宋.范晔等《后汉书.李固传》:“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睹尧于羹,斯所谓聿(注:述也)追来孝,不失臣子之节者。”尧死后,舜日夜思念,三年之中,坐着便看到尧的形象在墙上,吃饭时便

  • 两面三刀

    比喻阴险狡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挑拨是非,耍两面手法。《元曲选.李行道〈灰阑记〉二》:“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红楼梦》第六十五回:“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就使绊子,明是一

  • 宝剑赠与烈士,红粉送与佳人

    烈士:有节气有壮志的人。红粉:指胭脂香粉之类的妇女化妆品。佳人:美女。 表示物品派上了合适的用场。语出元.无名氏《冻苏秦》一折:“岂不闻宝剑卖与烈士,红粉赠与佳人。以先生之才,怕不进取功名易如拾芥。

  • 荒鸡非恶声

    源见“闻鸡起舞”。谓鸡鸣可以催人奋起。宋陆游《冬夜独酌》诗:“一樽浊酒有妙理,十里荒鸡非恶声。”

  • 鞭石出血

    唐.欧阳询等编修《艺文类聚》卷六引《三齐略记》:“(秦)始皇作石塘(塘,堤;又作桥),欲过海看日出处。时有神人,能驱石下海,石去不速,神辄鞭之,皆流血,至今悉赤。阳城山石尽起立,嶷嶷(音nìnì)东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