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原指读书不咬文嚼字,而领会要旨。现在指领会不求深刻,只停留在一知半解。陶潜(372-427年),又名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我国著名的田园诗人。出身士族,家道中落。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低微官职。当时正值士族门阀地主把持政权之时,官场黑暗腐败,乃决心归隐。其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其精炼,具有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陶渊明年少时,志趣高远脱俗,曾经写了篇《五柳先生传》以明其志。其中说:“这位先生也不知是何许人,姓名字号都不清楚,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故以五柳先生为号。他性情闲静,不爱说话,不追求荣华富贵,喜好读书,读书时领会文章的主旨而不在词句上浪费工夫,每次遇到书中意旨和自己相合,便高兴地忘记了吃饭。”

【出典】:

宋书》卷93《陶潜传》2286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例句】: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己丑馆选》:“读书不求甚解,此语如何?曰静中看书,大意了然。”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4回:“姑娘听了,也不求甚解,但点点头。” 孙中山《民族主义第六讲》:“普通人读书,虽然常用那一段话做口头禅,但是多是习而不察,不求甚解,莫明其妙的。”


述宾 原指读书只求领会精神实质,而不刻意于咬文嚼字。现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语出《陶渊明集·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刘卫华、张欣武《哈佛女孩刘亦婷》:“如果大人在传授知识的时候遇到难点、疑点就绕过去,孩子就会养成~的坏习惯,日后在学习上肯定会把漏洞百出当正常。”△用于描写读书不认真,也指读书的一种方法,只要大概了解,不必去追根究底。 →囫囵吞枣 生吞活剥 ↔穷源竟委 拔树寻根 寻根究底


解释解:明白,理解。指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花功夫。后指对待学习、工作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出处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辞官归隐后,便过起“躬耕自资”的隐士生活。到了晚年,生活困苦窘迫,但他并不后悔自己选择的生活道路,而是以古代的圣贤颜回自比,清高洒脱,怡然自得。《五柳先生传》是他晚年表明自己心志的一篇作品,文章以“五柳先生”自比,说: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字号。因为住宅边有五棵柳树,就以“五柳”作为称呼。他性格闲静,言语不多,不慕名利。喜欢读书,重在把握主旨、要领,而不钻牛角尖,不过分在字句上进行繁琐考证。每有新的领悟,就高兴得忘了吃饭。天性好酒,但因为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这种情况,有时就准备了酒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想着一定要喝醉才行。喝醉退席后,也并不在乎离开还是留宿。家里四壁空空,遮不住风吹和日晒。短短的粗布衣服破破烂烂,补丁重叠;家里常常断粮,但心里安宁恬淡。他常写文章自娱自乐,显示自己的志趣。他完全忘记了得失,并坚守这种原则,直到生命的结束。

近义囫囵吞枣

反义追根究底

例句

如果我们在学习上的态度是不求甚解的话,那么学到的知识是有限的。


【词语不求甚解】  成语:不求甚解汉语词典:不求甚解

猜你喜欢

  • 一枝花

    8 ① 唐话本名,为唐人“说话”最早见于著录者。唐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诗:“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自注:“又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宋代曾慥《类说》和宋代罗烨

  • 道心惟微

    见〔人心惟危,道心惟微〕。主谓 发于义理之心是很细微的。《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用于道义方面。

  • 惊荒鸡

    源见“闻鸡起舞”。谓为鸡鸣声惊起,及时奋发。清归庄《董榕庵招集郊居》诗:“息影只今同病鹤,壮心空复惊荒鸡。”

  • 泉客

    源见“鲛人泣珠”。又南朝 梁任昉《述异记》卷上:“蛟人,即泉先也,又名泉客。”指鲛人。本作“渊客”,避唐高祖李渊讳,改“泉客”。唐中宗《石淙》诗:“水炫珠光遇泉客,岩悬石镜厌山精。”【词语泉客】   

  • 黄须客

    同“黄须儿”。清朱彝尊《将之永嘉曹侍郎饯予江上吴客韦二丈为弹长亭之曲并吹笛送行歌以赠韦即送其出塞》诗:“不听吴中《白雪》音,定呼邺下黄须客。”【词语黄须客】   汉语大词典:黄须客

  • 师郭隗

    源见“黄金台”。指帝王招揽贤士。清查容《赠别少典》诗:“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 杨仆楼船

    楼船,设有层楼的大船,古代多用于作战。杨仆,西汉宜阳(今河南宜阳县)人,曾任御史、主爵都尉等职务,受到汉武帝的赏识。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叛乱,杀死汉朝使者。汉武帝任命杨仆为楼船将军,与伏波

  • 郭丹约关

    《后汉书.郭丹列传》:“郭丹字少卿,南阳穰人也……丹七岁而孤……后从师长安,买符入函谷关,乃概然叹曰:‘丹不乘史者车,终不出关’……更始二年,三公举丹贤能,征为谏议大夫,持节使归南阳,安集受降。丹自去

  • 粱炊

    源见“黄粱梦”。比喻虚幻的梦境。清赵翼《戏题汶上旅壁》诗:“粱炊久醒游仙梦,花落难沾学佛身。”

  • 雷琴

    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蜀中雷氏斫琴,常自品第,第一者以玉徽,次者以瑟瑟徽,又次者以金徽,又次者以螺蚌之徽。”雷氏,名威,唐时著名制琴家。后以“雷琴”谓精美的古琴。宋陆游《昼卧初起书事》诗:“忽有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