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夫之言

三夫之言

源见“曾参杀人”。泛指经过多人传播的谣言。《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三夫之言,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


偏正 三,泛指多数。经过很多人传播的流言。语本《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后汉书·马援传》:“海内不知其过,众庶未闻其毁,卒遇~,横被诬罔之谗,家属杜门,葬不归墓,怨隙并兴,宗亲怖栗。”△用于说明流言多次重复就会被人信以为真。→三告投杼三人成虎 ↔流言止于智者。 也作“三夫之对”。


【词语三夫之言】  成语:三夫之言汉语词典:三夫之言

猜你喜欢

  • 钗飞

    汉.郭宪《洞冥记》卷二:“元鼎元年,起招仙阁(《太平御览》卷七一八引作“招灵阁”)于甘泉宫西……有青鸟赤头,道路而下,以迎神女。神女留玉钗以赠帝(汉武帝刘彻)。帝以赐赵婕妤。至昭帝元凤中,宫人犹见此钗

  • 阮生屐

    同“阮孚屐”。清王士禛《还元阁听雨怀太湖》诗:“已蜡阮生屐,将垫林宗巾。”

  • 玉润

    源见“冰清玉润”。美称女婿。唐白居易《得乙女将嫁于丁既纳币而乙悔丁诉之乙云未立婚书》判词:“请从玉润之诉,无过桃夭之时。”同“玉温”。《梁书.刘遵传》:“其孝友淳深,立身贞固,内含玉润,外表澜清。”【

  • 拄笏对西山

    同“拄笏看山”。清王士禄《木兰花慢》词:“厌他拄笏对西山,兀兀一驼鞍。”

  • 严陵

    同“严子”。唐李白《酬崔侍御》诗:“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前蜀韦庄《旅中感遇寄呈李秘书昆仲》诗:“怀乡不怕严陵笑,只待秋风别钓矶。”亦指严陵濑。宋杨万里《夜

  • 汉文遗美

    《史记.孝文本纪》:“〔文帝〕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后以“汉文遗美”概指此事,称颂帝王以俭治国。唐 司马扎《筑台》诗:“魏国昔

  • 讼鹿

    源见“蕉鹿梦”。比喻计较利名得失。宋宋祁《昼寝》诗:“梦柯向费论荣辱,讼鹿何烦竟有无。”【词语讼鹿】   汉语大词典:讼鹿

  • 汉帝金掌

    参见“仙人承露盘”。

  • 浮屠不三宿

    源见“三宿恋”。谓怕久宿而生爱恋之心。清赵翼《留别子才》诗:“莫怪浮屠不三宿,已胜返棹剡溪时。”

  • 马安巧宦

    《史记.汲黯列传》:“(司马)安文深巧善宦,官四至九卿,以河南太守卒。”《文选》卷十六晋.潘安仁(岳)《闲居赋序》:“岳尝读《汲黯传》,至司马安四至九卿,而良史书之,题以巧宦之目,未尝不慨然废书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