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原指战斗开始时,鼓足勇气。今指作事时鼓起劲头,勇往直前。公元前684年,齐国侵犯鲁国,曹刿随鲁庄公一起至长勺迎击齐国军队。齐国军队首先擂鼓进攻,庄公想立即迎战,曹刿说不行。当齐军三次擂鼓后,曹刿说,可以发动进攻了。于是鲁庄公立即下令出击,一下子把齐师打了个落花流水。战争结束后,庄公问他为什么要这样?曹刿回答说,打仗,全靠一股勇气。“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敌人力竭时我才擂第一次鼓,所以取得了胜利。

【出典】:

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句】:

宋·吕祖谦《吕东莱文集·杂说》:“大抵人之为学,须是一鼓作气;才有间断,便非学矣。”


偏正 比喻士气正旺盛时一往直前把事办成。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末将愿率水师出战,~收复金厦。”△褒义。多用于鼓劲方面。→趁势打铁 乘胜直追 ↔再衰而竭


【典源】《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今译】 春秋时齐国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敌,曹刿自请协助指挥。两军在长勺交战,鲁庄公将击鼓出兵,曹刿说:“还不行。”齐军敲了三遍鼓后,曹刿说:“可以出兵了。”将齐军打得大败。战后,庄公问曹刿原因,曹刿说:“打仗,凭的是一股勇气。打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盛,第二遍就减退了,第三遍时勇气消失殆尽。这时出战,我军勇气正盛,敌人却已衰竭,因而战胜了他们。”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趁锐气正旺盛时,一举将事情完成; 也以“再鼓衰”、“三而竭”等指锐气衰退。

【典形】 鼓难作、鼓增气、屡鼓、三而竭、始鼓、一鼓气、一鼓之雄、再鼓衰、作气再三衰,吾衰鼓已再。

【示例】

〔鼓难作〕 宋·范成大《谈白傅洛中老病后诗戏书》:“闲心灰不然,壮气鼓难作。”

〔鼓增气〕 唐·杜甫《雨》:“不可无雷霆,间作鼓增气。”

〔屡鼓〕 宋·朱淑真 《送人赴试礼部》:“屡鼓莫嫌非作气,一飞当自卜冲天。”

〔三而竭〕 宋·范成大《亲邻招集强往便归》:“气衰况复三而竭,心赏尤于四者难。”

〔始鼓〕 唐·韩愈 《雨中寄孟刑部》:“未来声已赫,始鼓敌前败。”

〔一鼓气〕 唐·杜甫《寄岳州贾司马六丈》:“万方思助顺,一鼓气无前。”

〔一鼓之雄〕 唐·元稹《加陈楚检校左仆射制》:“亦所以作万夫之气,增一鼓之雄也。”

〔再鼓衰〕 清·唐孙华《次和酬恺功院长见怀》:“君喜先鸣早,余惭再鼓衰。”


【词语一鼓作气】  成语:一鼓作气汉语词典:一鼓作气

猜你喜欢

  • 支机石

    《太平御览》卷八引南朝宋.刘义庆《集林》:“昔有一人(一说为汉武帝令张骞乘槎寻觅河源的事)寻河源,见妇人浣纱,以问之,曰:‘此天河也。’乃与一石而归。问严君平(成都市上买卜算命先生),云:‘此织女支机

  • 王谢家

    同“王谢乌衣”。清王摅《燕》诗:“春秋但记往来路,兴废已非王 谢家。”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吕氏春秋.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向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后因以“东向而望,不见西墙”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各执一隅之解,

  • 李藩批敕

    参见:批敕

  • 竖刁

    《左传.桓公十七年》载: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寺人貂谀事桓公。桓公卒,诸公子争立,寺人貂等恃宠争权,杀群吏,立公子无亏,齐国内乱。后因以“竖刁”或“竖刀”蔑称寺人貂。亦以泛指阉宦奸臣。《史记.齐太公世家》

  • 班姬团扇

    源见“班姬咏扇”。泛指团扇。清袁枚《消夏诗十二首书扇寄何孝廉》之九:“班姬团扇情难舍,翻劝秋风缓缓归。”【典源】《汉书·外戚传》:“其后赵飞燕姊弟亦从自微贱兴,逾越礼制,寝盛于前。班婕妤及许皇后皆失宠

  • 床头毡

    同“青云故物”。明高启《暮春次韵僧怀德见贻》:“床头毡与青山旧,门外车随白日新。”

  • 食馔一口

    《北齐书.彭城王浟传》载:北齐 彭城王高浟曾为沧州刺史,为政严察,部内肃然。天保四年征为侍中,离任时,人吏送别悲号。父老数百人相率具馔曰:“自殿下至来五载,人不识吏,吏不欺人,百姓有识以来,始逢今化。

  • 广乐钧天

    同“钧天广乐”。清曹贞吉《卖花声.咏鼓子花》词之一:“广乐钧天谁闲作,溪畔芦笙。”偏正 钧天,天之中央。神话中指天上的音乐。语本《列子·周穆王》:“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史记·赵世家》:“

  • 高唐暮雨

    同“高唐梦”。明徐渭《玉簪》诗:“洛浦惊鸿别,高唐暮雨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