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原指事情的开头、经过和结局这三个过程。现用一问三不知,泛指无论怎么问,对方一概不知,含贬意。公元前468年,晋国荀瑶率师伐郑。晋大夫荀寅认为:“君子谋划事情,要把这一件事情的开始、中间经过和最后的结局都考虑周到才能采取行动。现在我们对进攻郑国的这三个方面都一概不知,却贸然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很难取胜吗?”

【出典】:

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例句】:

明·姚福《清溪暇笔》:“俗语忙遽曰三不知,即始、中、终三者,皆不能知也。其言盖本《左传》。”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


其他 ①对所问一无所知。语本《左传·哀公二十七年》:“文子曰:‘吾乃今知所以亡。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高和《越轨诉讼》:“黑头在警车上就已经想定了,给他来个~,啥也不承认,先拖过去再说,最重要的是汪伯伦的交代材料不能落到这帮人手里。”②对事情采取不过问的冷漠态度。草明《乘风破浪》17:“易大嫂真是精神爽快,过去~的,现下,她忽然把许多事情都揽到自己门下了。”△贬义。多用于一无所知方面。


【词语一问三不知】  成语:一问三不知汉语词典:一问三不知

猜你喜欢

  • 哀家一梨

    同“哀家梨”。清沈涛《交翠轩笔记》卷二:“新城 杨子萱大令炳题词云:‘惬心动目,元气不死。哀家一梨,脆乃如此。’”

  • 怀珠抱玉

    同“怀珠韫玉”。《梁书.刘显传》:“怀珠抱玉,有没世而名不称者。”见“怀珠韫玉”。《梁书·刘显传》:“~,有殁世而名不称者,可为长太息,孰过于斯!”【词语怀珠抱玉】  成语:怀珠抱玉汉语大词典:怀珠抱

  • 虽百世可知也

    世:指朝代。 虽经历以后一百代也是可以预知的。 意谓鉴往以知来,从历史的演变,可以测知长远未来的事态。语出《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

  • 东风压倒西风

    《红楼梦》八二回:“但凡家庭之事,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家庭中对立的双方,必然是一方压倒另一方。后以东风压倒西风喻指革命力量压倒反革命力量。毛泽东《在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莫斯科会议上的讲

  • 先鸣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齐庄公朝,指殖绰、郭最曰:‘是寡人之雄也。’州绰曰:‘君以为雄,谁敢不雄?然臣不敏,平阴之役,先二子鸣。’”杜预注:“十八年,晋伐齐,及平阴,州绰获殖绰、郭最。故自比于鸡,斗

  • 绝妙好辞

    《世说新语.捷晤》:“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魏武谓修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修别记所知

  • 在陈

    同“在陈之厄”。唐韩愈《秋雨联句》:“吾人犹在陈,僮仆诚自郐。”宋 李弥远《春日书斋偶成复用前韵》诗:“来辕去棹自惊频,七十无多半在陈。”【词语在陈】   汉语大词典:在陈

  • 扁舟意

    源见“范蠡扁舟”。谓避祸远隐的心意。唐 张蠙《经范蠡旧居》诗:“一变姓名离百越,越城犹在范家无。他人不见扁舟意,却笑轻生泛五湖。”【词语扁舟意】   汉语大词典:扁舟意

  • 笑盐

    源见“咏絮”。谓长者与子侄辈吟咏唱和以相笑乐。宋范成大《藻侄比课五言诗因吟病中示之》之十二:“学业荒呻毕,欢悰隔笑盐。”【词语笑盐】   汉语大词典:笑盐

  • 桔柣

    《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子元以车六百乘代郑,入于桔柣之门。”晋.杜预注:“桔柣,郑远郊之门也。”柣,音dié。春秋时,郑国郊外有桔柣门。历史记载,公元前666年楚大军曾兵临此门。后遂用为郑地代称。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