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杜韦娘
源见“司空见惯”。比喻席上闻歌的惆怅共鸣之情。宋 谢薖《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词之三:“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
源见“司空见惯”。比喻席上闻歌的惆怅共鸣之情。宋 谢薖《菩萨蛮.陈虚中席上别李商老》词之三:“一曲《杜韦娘》,有人空断肠。”
源见“沧洲”。指隐居生活的闲适情趣。南朝 齐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诗:“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唐刘长卿《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诗:“老得沧洲趣,春伤白首情。”
源见“献赋”。指扬雄。唐沈佺期《扈从出长安应制》诗:“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汉书.刘歆传》“歆以建平元年改名秀”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河图赤伏符》云‘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故改名,几以趣也。”后以“窥图”谓暗中察看图谶,以谋不轨。《后汉书.袁绍
《荀子.赋》:“爰有大物,非丝非帛,文理成章;非日非月,为天下明。”大物,指礼。礼非日月,而与日月同功。后用“非日非月”为歌功颂德的套语。南朝 陈徐陵《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非日非月,苍生仰其照
源见“漆身吞炭”。谓舍身报恩。唐李商隐《太尉卫公会昌一品集序》:“有抱树辞荣之节,有漆身报德之风。”
《左传.昭公二十年》:“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之泽(萑,音huān)。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此。’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晋.杜预注:“萑苻,泽名。于泽中劫人。”萑苻泽为春秋时郑国
家里儿子不读书,哪里来的官做? 旧时鼓吹读书是为了当官。语出明.佚名《增广贤文》:“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王爷笑道:‘秀才将何为本?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今后须
源见“蕉鹿梦”。喻指世上得失荣辱无常。宋 赵必?《沁园春.归田作》词:“叹塞翁失马,祸也福也;蕉间得鹿,真欤梦欤?”
同“穿杨箭”。唐元稹《酬卢秘书》诗:“私调破叶箭,定饮搴旗杯。”【词语破叶箭】 汉语大词典:破叶箭
宋陆游的读书室。陆游《书巢记》:“陆子既老且病,犹不置读书,名其室曰‘书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