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宋史>吴昌裔传 白话版

《宋史》吴昌裔传· 脱脱,阿鲁图

吴昌裔,字季永,中江人。小的时候就失去父亲,他和哥哥吴泳下决心自立,不肯追逐当时的学术风气,得到程颐、张载、朱熹的书,就不知疲倦地研究。嘉定七年(1214)吴昌裔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听说汉阳守臣黄干得到朱熹的传授,就去跟他学习。

  吴昌裔调任为闽中尉。利路转运使曹彦约听说他贤德,就让他管理买粮的事。当时发生饥荒,决定到长江上游去买粮,吴昌裔请求先用本仓所储的数万石粮食赈济灾民,然后再慢慢地买粮补上缺额,被采纳。吴昌裔调任眉州教授。眉州的士大夫原来崇尚苏轼的学说,吴昌裔拿来各种经典给他们讲解,祭祀周敦颐及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公布《白鹿洞学规》,效仿潭州对他们祭奠的礼仪,确定祭祀的器物,士风大大地改变了。制置使崔与之向朝廷推荐他,他改为华阳县知县。在华阳县他修建学校,招徕各地的读书人,废除羡钱二十万缗,买良田防备旱灾。吴昌裔担任眉州通判,写了《苦言》十篇,考虑蜀地的事十分全面。他主管眉州政事,用法纪治理军队。不久他为权汉州,按惯例相当于知州,领知州的俸禄,吴昌裔命令削去一半俸禄。吴昌裔核实兵籍,兴办社仓,汉州的政事颇有起色。兴元统帅赵彦呐决定东面接纳武仙投降,西面连结秦、巩二州,人们不敢反对,吴昌裔独自奋笔疾书,极力争辩,认为赵彦呐的决定不对。不久,武仙失败,秦、巩二州的人也反叛。

  端平元年(1234),吴昌裔入朝担任军器监簿,改为将作监簿,他又改任太常少卿。徐侨很少肯定别人,只认为吴昌裔贤德。吴昌裔兼皇后宅教授,他以祖宗时规定,不用担当实际职务的官员充当皇后宅教授为理由,极力推辞,朝廷就改任他为吴、益王府教授。百官轮次奏对时,他首先陈述六件事,它们的条目是“:天理的发扬没有纯大,天德的运行没有健旺,天命没有得到修正,天工没有得到辅助,天职没有得到治理,天讨还不公平。”凡是君臣的关系,兄弟的次序,天下人认为最大忌讳而不敢说的,吴昌裔都全面地加以陈述。至于边疆的守臣玩弄法令,提升和惩罚没有章法,吴昌裔讲的特别恳切。吴昌裔被任命为监察御史,他弹劾时没有什么回避,并且说“:现在朝廷的法度纪律果然没被什么所扰乱吗?弹劾到亲戚故旧时就把劾奏他们的奏章留在宫中,不批示,不交议,弹劾到自己宠幸的人时就替他们了结,事情有阻碍的,就公布出去,有疑点的情况则进行调解停止执行。今天提升一个人,说是对身边大臣的体恤,明天提升一个人,说是对京城以外的大臣的劝勉。委屈御史台的精神和风采,官员的罢斥和留用都曲从人情,士气消退,下面的情况被阻滞,这不能纠正官吏的过失,有助于国家的兴盛。”

  按台臣的惯例,台谏官每季度到监狱中去视察和处理案件。这时有一个争夺常州一万四千亩土地的案子,平江也有数百亩土地的争诉案,株连了一百多人,看案卷材料,才知道是赵善湘的儿子赵汝木熏、赵汝梓是主犯,州、县都不敢裁决,吴昌裔连续上书弹劾罢免赵善湘。冬天打雷,春天下大雨雪,吴昌裔在皇帝斋祀的地方点着蜡烛起草奏疏,凡是皇上的过失,宫廷的宠幸,朝廷官员的任用,都写在上面。吴昌裔又说:“将帅违犯和抗拒命令,受宠的女子以私事谒见请托,又起用旧党,边疆的祸患,都是阴暗的方面。”他还说“:现在陛下在黎明时就在朝堂上处理政事,有时候不看事情的情况介绍;私人的拜见请托,有时候不告诉政府。上面逐渐沉溺于享乐、安逸,下面没有同心协力的风气。内有宠臣怀着私心,是君心的蛀虫;外有贵戚子弟缺乏谨慎,是朝政的祸害。流言杂沓,私宠和贿赂很明显,想让上下像乐器箫、勺那样和谐,能行吗?”

  吴昌裔又惦念蜀地的事面临危险,列举了四件事进献给皇上:一是充实防御敌人的规模,二是慎重地奖赏有功的人,三是寻求武器、粮食等军用物资,四是储备具有统帅才能的人材。当时有果、阆二州的守臣在敌人进攻时逃走了却得到晋升,有遂宁知府李炜父子没去边疆而因此受到奖赏,使全军覆灭的赵楷、放弃城池逃跑的朱扬祖都不加以惩罚;还有统帅赵彦呐年老智衰,他的儿子践踏刑法、贪财,士卒不听从命令,安癸仲认为自己遭到抨击和弹劾是可耻的事,就想办法被重新起用,又想从被贬的地位上来代替统帅,吴昌裔对这些都上疏进行弹劾攻击。

  吴昌裔又多次讲三边的事说“:如今朝廷之上,百官晏然,言论的事比施行的事多,多余的条文妨碍实际事务。皇后的亲族和王府的不必要的费用,各官署办公的常法,对职务清简官员的任命,各道不正常的申请,以至土木工程的修建,各个时节的宴饮游乐,在神霄宫的祭祀,国家举行大典礼时的赏赐,修饰姿容和置办饮食供张的器具,都和平时一样。至于练兵和使粮食丰裕的方法,修战车和准备战马的事,却废弃不讲。”吴昌裔还援引靖康时的衰败,痛哭着讲了这些。

  吴昌裔被免去台谏官,担任大理少卿,他多次上疏辞官,皇上不允许。正赶上杜范再次担任台谏官,攻击参知政事李鸣复,有人认为吴昌裔与杜范友好,他们一定互相勾结,就多次诬陷吴昌裔,吴昌裔就以工部侍郎的身份出朝担任参赞四川宣抚司军事。有人说“:这是李纲救太原的事。太原不能救,只因为李纲主张与金人作战,所以才让他出朝而已。”吴昌裔说:“皇上的命令,不能不立即执行。”他就慷慨地用包袱包好被子出关,他突然得病,在中途病情更重,皇上听说后,授予他秘阁修撰的官职,改到嘉兴府去任职。吴昌裔说“:我因病不能回四川去救父母,在上辜负了皇上的恩德,在下辜负了我的这片心,如果舍弃远方到近处,舍弃危险到安全的地方,人们将怎样看待我?”他推辞了四、五次,而议论他的人说他逃避事情。

  吴昌裔改到赣州任职,他推辞,朝廷就让他以右文殿修撰的身份主管鸿庆宫。吴昌裔升为浙东提刑,他推辞,改为婺州知州。婺州向朝廷报告旱灾,那里的老百姓日夜盼他去,他就不忍心推辞,他减去侍从和帷帐前去上任,派属官召来县令走遍田间巡视旱情,免去老百姓的粟米八万一千石、钱二十五万缗有零的赋税。吴昌裔被加官为集英殿修撰,他去世,以宝章阁待制的身份辞官。

  吴昌裔刚正庄重,遇事敢于讲话,十分熟悉典章制度。曾辑录至和、绍兴年间各个官员的奏议原委,书名叫《储鉴》。又会粹从周、汉代直到宋代蜀地的得失,出兵作战和取得财物的地方,书名叫《蜀鉴》。他有奏议、《四书讲义》、《乡约口义》、《诸老记闻》、《容台议礼》、文集在世间流行。

  当初,吴昌裔和徐清叟、杜范同一天担任台谏官,他们都是天下正直的人,人们都想听见他们为官的风采,有的人甚至和《三谏诗》来宣传他们。但才担任七个月的台谏,吴昌裔就被调走,所以没有不替他惋惜的。后来吴昌裔的谥号是“忠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