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宋史>宋绶传 白话版

《宋史》宋绶传· 脱脱,阿鲁图

宋绶,字公垂,赵州平棘县人。父亲宋皋,任尚书度支员外郎、直集贤院等职。宋绶小时聪明机敏,额上生有奇特的骨头,深受外祖父杨徽之的器重和宠爱。杨徽之无子,家中藏书都送给了宋绶。宋绶的母亲也知书达礼,经常亲自训导儿子,宋绶因此博通经史百家,所写的文章为当时人所推崇。

  当初,杨徽之死后,留下一份奏折,请求将外孙宋绶录用做太常寺太祝。十五岁时,宋绶被召到中书省考试,宋真宗喜爱他的文章,因此升他为大理评事,准他随意到国家珍藏图书馆中读书。大中祥符元年(1008),再参加学士院考试,任集贤院校理,与父亲宋皋同任一样的官。后被赐同进士出身,升大理寺丞。到皇帝在汾阳祭河神时,又召宋绶一起同行,与钱易、陈越、刘筠等负责搜集所过地方的方志、风土人物、历史掌故,每停留一地他们就将这些上奏告诉皇帝。将要在亳州太清宫祭祀时,任宋绶为签书亳州判官事,又进升为左正言、同判太常礼院。较长时间之后,又任判三司凭由司。曾提建议说:“去年下大赦释放逃犯罪人,但过期没向朝廷报告执行情况的州府多达六十八州。请在各路选派官员专门考核监督执行,规定半个月时必须上报。”于是被脱掉枷锁释放者达三千二百人,免除积蓄负担达数百万。

  升任知制诰,担任吏部流内铨兼史馆修撰、玉清昭应宫判官。积功升到户部郎中、权直学士院,参加《真宗实录》修撰,进升左司郎中,最后做了翰林学士兼侍读学士、勾当三班院。开始受皇上指示读唐朝历史,坚持向三班学者求教然后谨慎地给皇帝讲述。参加修撰国史,升中书舍人。昭应宫发生火灾,宋绶被免去两学士的头衔。一年后,又恢复翰林学士。史书修成后,他升任尚书工部侍郎兼侍读学士。

  当时太后仍代行皇帝的职权,每五日来一次承明殿,垂帘听政,裁决大事,而宋仁宗却未曾单独接见臣下。宋绶上奏说“:唐朝先天年间,睿宗做太上皇,每五日上朝一次,处理军国大事,任免三品以下的官吏,裁决各种服苦役的刑罚。现在也应该参照唐朝先天时的制度,下令群臣在前殿上奏汇报,若不是军国大事,任免官吏之类都可直接听取皇帝的旨意。”奏书送上后,因违背太后意愿,宋绶被降为龙图阁学士,调出京城任应天知府。太后去世后,皇帝想起宋绶当日此言,便将他召回来,准备重用,但被宰相张士逊阻止,只复任翰林侍读学士。皇上下诏议定章献明肃和章懿太后神主礻付入国庙祭祀的礼节,宋绶根据《春秋》中仲子的宫庙和唐朝仪坤庙的旧例,请求另筑建一宫,取名叫奉慈庙,专门安置她们的神主,这些建议大多都被皇上采用。

  宋朝开始设置端明殿学士,命宋绶担任此职,宋绶坚决辞谢。又说:“帝王统治天下,最重要的是总揽权柄。而近十年来,政令都出自帘帷之后的皇太后。自从陛下亲自处理各种事务,朝廷内外,都翘首盼望您的圣明之政,因此您应该惩办违令犯法者,革除弊政,让老百姓耳目一新。而今赏罚号令,没有比以往更差的了,难道不是三公大臣不能推心尽力来辅佐陛下的统治吗?从前太后执政时对于提拔官吏,做得太吝啬,而有的邪恶佞幸小人,却能被破格提拔超升,舆论认为是太后的恩典。如今对官吏的恩赏政策虽然施行,但人们却又说是出自大臣,若非大臣们互相勾结欺瞒皇上,怎会如此?拉帮结党作为朝廷的一大弊病,古今都一样。或者窥测皇帝旨意,再密令下官依此陈奏;或者传达圣旨时附会自己的主意,以此决定官吏的升降进退。大臣施恩揽权,小人买官逐利,此风渐长,有害国家政治。太宗曾说:‘国家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是边疆战争,都可预防;邪恶之人共同勾结为内患,就极为可怕。’真宗也说‘:唐朝时拉帮结党最严重,王室因此衰弱。’希望陛下思祖宗的训示,念王业的艰难,整顿纲纪,现在正是时候了。”宰相张士逊免职后,皇帝于是任命宋绶为参知政事。

  当初,皇上有令停止修建各种寺庙道观,而章惠太后却将旧宅第改作道观,谏官、御史都提出此事。皇帝说:“此是太后的奁中财产,谏官、御史批评此事难道是要博取名声?”宋绶进谏说“:他们怎知此是太后所作所为呢?只是见到大兴土木违背最近的诏令,就上奏议论。而且这事只是有些疑似,他们还指责为过借,要是陛下有大缺失,近臣虽不说,然而传到四方都知,成为圣明政治的拖累,又怎能忽视?太祖曾说:唐太宗被谏官诋毁,还不以为愧,为何不做到行为无过错,使得谏官们没有话可说呢?”

  郭皇后被废掉后,皇帝命宋绶起草诏书说:“应当求得品德和门第高贵的人,以便与坤的名义相符。”后来左右的人引富人陈氏女入宫,宋绶说:“陛下难道要将下贱的人来作为后宫的主人,这不是与前日诏书的话相矛盾吗?”几日后,王曾上奏时,也劝谏此事。皇帝说:“宋绶也如此说。”当时大臣们相继议论劝谏,皇帝终于不立陈氏做皇后。

  皇帝年纪已大,天下又长期太平,宋绶考虑到贪图安乐之风有所增长,便说:“人心沉溺于安逸过久,灾患祸害便会在疏忽时发生。所以应在无事时设防,在还未萌芽时便将变乱消灭。事来了再应付,岂不危险?臣希望皇上能整顿、勉励各级部门,不因天下太平便自己怠惰。”又上奏说:“驾驭下级之道有三点:办事坚守原则,当机立断,周密地事先分析。能坚持原则则奸人不能改变他,能果敢决断则不会被邪恶迷惑,能周密地谋划则事情不能扰乱他。希望陛下记住这三点!若能在后宫中深居简出,声乐口味能与六气相调和,节敛和宣泄能顺随四时变化,保养圣体,那便是国家与宗庙的福!”

  当时宰相吕夷简、王曾在多次议论大事时意见不同。宋绶多支持吕夷简,而参知政事蔡齐偶然会有不同意见,国家政事因此依违不能决定,于是四人都被罢免。宋绶以尚书左丞、资政殿学士身份留下侍奉皇上给他讲课,权判尚书都官。一年多后,又加官做资政殿大学士,又以礼部尚书身份出任河南知府。

  西夏赵元昊叛乱,刘平、石元孙兵败战亡,皇帝亲下手诏向居守在外地的大臣们询求攻守的计策。宋绶谋划了十件大事进奏。复又被升任知枢密院事,后升兵部尚书、参知政事。当时宋绶母亲尚在人世,宋绶得病后,不能处理政事,但仍坚持饮食起居自力,并准备好自己后事。不久去世,被追赠为司徒兼侍中,谥“宣献”。

  宋绶生性孝顺、谨慎、清廉、耿直,说话做事很有规律。儿童时,手不抓钱。家中藏书万余卷,亲自校雠,博通经史百家,他的札记尤为精妙。朝廷重大问题的讨论,多由宋绶裁定。杨亿称赞他的文章深沉、端庄、淳厚、亮丽,他说“:我可能不及他。”到宋绶去世,皇帝多取他所写的字藏在禁宫之中。当初,举行郊祀,宋绶担任太仆卿。皇帝向他请教礼仪典故,他回答得清晰深刻,并上呈所撰写的《卤簿图》十卷。他的儿子叫宋敏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