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洲诸儒学案(上)

《宋元学案》卷六十九沧洲诸儒学案(上)清 · 黄宗羲

沧洲诸儒学案(上)(黄宗羲原本黄百家纂辑全祖望补定)

沧洲诸儒学案表

李燔(子)举(孙)镳

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赵范

赵葵(子)溍

方暹(别见《勉斋学案》。)

宋斌(见上《晦翁门人》。)

许应庚(别见《双峰学案》。)

张洽(子)■

(子)柽

廖德明邹应博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李方子牟子才(别见《鹤山学案》。)

叶釆陈天泽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李文子

徐侨王世杰石一鳌(子)定子

陈取青(子)樵

黄溍宋濂(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王祎

戴良(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陈基

刘涓(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蒋允升

高明

(附弟诚。)

李孝谦(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李直方陈樵(见上《舣翁家学》。)

(舣翁同调。)胡

李思齐

徐黼

胡太和

陈士允

朱元龙

叶由庚

朱中

刘爚(子)垕(孙)钦(别见《九峰学案》。)

(从孙)应季

熊庆冑

熊禾

胡一桂

(并希泌讲友。)

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刘炳

刘刚中

程洵董铢(见上《晦翁门人》。)

曹彦约

曹彦纯

詹体仁真德秀(别为《西山真氏学案》。)

林夔孙江万里陈伟器

(父煜。)赵介如汪华(别见《双峰学案》。)

燕公楠

刘南甫(从子)由圣

(古心学侣。)欧阳守道(别为《巽斋学案》。)

傅伯成(子)壅

(子)康

黄灏

度正赵景纬

任希夷

宋斌

黄■

陈孔硕(子)韡(别见《水心学案》。)

(祖禧。)

(父衡。)

陈孔夙

吴仁杰

陈守

陈定

陈宓黄绩(见下《瓜山门人》。)

程端蒙董梦程(别为《介轩学案》。)

董铢(从子)梦程(别为《介轩学案》。)

董琮

程正则(并见《介轩学案》。)

王过

程珙

■渊阳枋

阳岊(子)恪

史蒙卿(别为《静清学案》。)

韩居仁

方士繇(子)丕父(别见《勉斋学案》。)

窦从周

窦澄卫炳

汤泳卫翼

刘黻

李耆寿

赵纶

林湜

(父师中。)

应纯之

应谦之

应茂之

沈

张宗说江埙(别见《西山真氏学案》。)

李如圭

郭磊卿

赵汝谈

潘植

潘柄黄绩(子)仲元

郑献翁

苏国台

滕璘赵雷(子)顺孙

滕珙(子)铅黄智孙陈栎倪士毅

朱升

程存

叶大有

吴彬

程显道

陈源长(子)栎(见上《草窗门人》。)

(草窗同调。)

胡泳黄辅(别见《勉斋学案》。)

曾三聘

章康胡淳

陈骏(子)成父

欧阳谦之欧阳守道(别为《巽斋学案》。)

饶敏学

孙调

李闳祖

李相祖

李壮祖

王遇

(父羽仪。)

杨楫

杨方孟涣(别见《槐堂诸儒学案》。)

杨复李鉴(别见《勉斋学案》。)

李唐咨陈思谦

林易简

石洪庆

施允寿

赵师渊

赵师夏

杨至陈沂(别见《北溪学案》。)

余大雅

游儆

郑可学

许升

刘炎王侃

王佖(并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黄士毅

刘镜

李东

方壬

方禾

方大壮

上官谧

傅诚

黄寅

梁瑑

冯允中

吕胜己

杨仕训

叶武子

俞闻中

黄孝恭

丘■

饶干

杨履正

孙枝(子)起予

(子)愿质(孙)

周谟

余宋杰

李辉

刘贲

李杞

李雄

宋之润

宋之汪

潘友恭

杜斿

杜旝

郑昭先

范念德

刘孟容

黎贵臣

林学蒙

徐寓

蔡念成

江默

戴蒙

程永奇

李季札

林至

严世文

杨与立

杨骧

杨道夫

徐昭然

姜大中

潘时举陈绍大(别见《北山四先生学案》。)

吴必大

刘砥(子)子玠(别见《勉斋学案》。)

刘砺

王力行

吴寿昌

甘节

曾祖道

吴昶

陈文蔚徐元杰(别见《西山真氏学案》。)

方谊

张显父

孙自修

孙自新

孙自任

叶湜(子)釆(见上《果斋门人》。)

黄义勇

黄义刚

万人杰

曹建

詹渊

符叙

童伯羽

袭盖卿

李宗思

黄学

黄干饶鲁(别为《双峰学案》。)

李鉴(别见《勉斋学案》。)

廖晋卿

李伯诚

李周翰

刘定夫

贺善

(并晦翁门人。)

(延平、白水、籍

溪、屏山再传。)

(元城、龟山、谯

氏、武夷、豫章

三传。)

(涑水、二程四

传。)丘富国张谅

郑仪孙张复

----

沧洲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朱门授受,于南方,李敬子、张元德、廖槎溪、李果斋皆宿老也,其余亦多下中之士,存之以附青云耳。李、张诸子之书,吾不得而见之矣。述《沧洲诸儒学案》。(梓材案:晦翁学派自《西山蔡氏》、《勉斋》、《潜庵》、《木钟》、《南湖》、《九峰》、《北溪》诸《学案》而外,谢山《序录》并归《沧洲诸儒学案》两卷。今则门人入是卷,再传以下入下卷。

晦翁门人(刘、李再传。)

文定李宏斋先生燔(附子举、孙镳。)

李燔,字敬子,建昌人。绍熙元年第进士,授岳州教授,未上,往建阳从文公学。文公告以曾子宏毅之语,退而名其斋,以自儆焉。既至岳州,教士以古文六艺,不因时好,改襄阳。文公没,率同门会葬。时学禁方严,不为少怵。九江守以遗逸荐,召赴都堂审察,力辞。守请为白鹿书院堂长。除大理司直,又辞。寻添差江西运司干办公事,会洞寇乱,漕、帅各持其说。先生谓:「寇独非民邪﹖」请自驰往,分兵守险,谕顺逆祸福,寇皆帖服,修赣江堤,旱涝有备,洪州皆为沃壤。时十四界会子新行,价日损。漕司欲视民税产物力,各令藏之,官为封识,则价可增。先生与国子学录李诚之力争,不能止。又札争之,漕司即弛禁。荐改通判潭州。真文忠德秀为长沙帅,一府之事,咸谘先生。不数月,归。适史弥远当国,废皇子竑。叹曰:「三纲绝矣!」遂不复出。以直秘阁主管庆元至道宫。先生尝曰:「凡人不必待仕宦方有功业,但随力到处,有以及物,即功业矣。」又尝曰:「仁宦至卿相,不可失寒素体。」史臣李心传论当时高士累召不起者,以先生为海内第一。九江蔡念成称先生心事如秋月。年七十卒,赠直华文阁,谥文定。录其子举,补下州文学。孙镳亦登第。方明父暹、饶伯舆鲁、赵忠靖葵其门人也。

(梓材谨案:《宋史》先生传云:「居家讲道,学者宗之,与黄干并称曰黄、李。」)

文宪张主一先生洽(附子■、柽。)

张洽,字符德,清江人。少颖异,从文公学,博极群书。尝取《管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之语,要为穷理之要。时行社仓法,请于县,贷常平米,建仓里中,乡人利之。嘉定元年中第,授松滋尉。湖右经界弊甚,先生请行推排法,吏奸无所匿。改袁州司理参军。寻知永新县。湖南酃寇作乱,(云濠案:酃寇,史传作隽寇。)与县接壤,民大恐。先生单车往,延见隅宫,询利害,犒之,寇竟不至。荐通判池州,数请祠。时袁甫提刑江东,以白鹿书院废弛,招先生为长,曰:「是先师之也,其可辞!已,复谢病去。端平初,用荐召都堂审察,不赴,除秘书郎,寻迁著作佐郎。帝数问度正、叶味道曰:「张洽何时可到﹖」将处以说书,固辞,遂除直秘阁,主管建康崇禧观。以疾乞致仕,卒,年七十七。卒后有旨除宝章阁。先生自少力于敬,故以「主一」名斋。所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传》、《左氏蒙求》、《读通鉴长编事略》、子■。柽,赐同进士出身。

(梓材谨案:先生谥文宪,见金仁山告王鲁斋先生谥文。先生曾孙庭坚序先生《春秋》三书亦云。)

吏部廖槎溪先生德明

廖德明,字子晦,顺昌人。少学释氏,及得杨龟山书,读之大悟,遂受业文公之门。干道五年进士。历知莆田县,通判潮州,知浔州,除广西提点刑狱,移江西、广东。复以直秘阁知广州兼广东经略,进直焕章阁,除吏部左选郎官。寻奉祠卒。先生初除浔州教授,为学者讲明心学之要。在南粤立师悟堂,刻朱子《家礼》及程氏诸书。公余,延僚属及诸生亲为讲说,远近化之。尝语人以仕学之要曰:「德明自入仕至为郡,惟用『三代直道而行』一句而已。」学禁方严,先生确守师说,不为时论所变。所著有《文公语录》、《春秋会要》、《槎溪集》行世。(修。)

通判李果斋先生方子

知州李耘叟先生文子(合传。)

李方子,字公晦,邵武人。性端谨纯笃,文公谓之曰:观公为人「自是寡过,但宽大中要规矩,和缓中要果决。」遂以「果」名斋。居家竟日危坐,未尝倾侧。对宾客一语不妄发。尝游太学,学官李道传屈官位辈行具刺就谒之。嘉定七年,廷对擢第三,调泉州观察推官。适真西山守泉,以师友礼之,郡政咸咨焉。暇则辩论经训,每至夜分。故事,秩满必先通书庙堂,先生独不肯。史丞相弥远闻之,怒,踰年,始除国子录。无何,将选宫僚。或曰:「此真德秀党也。」讽台臣劾罢之。既归,学者毕集。尝曰:「吾于学问,虽未能周尽,然幸于大本有见处,此心常觉泰然,不为物欲所渍尔。」起家通判辰州卒。其卒也,天子悯之,与一子恩泽。礼部尚书牟子才,其门人也。(云濠案:一本云「先生所著,有《传道精语》等书行世。真西山、袁蒙斋尝进其《禹贡解》,授朝奉郎。」)弟文子,字公谨,绍熙中进士,历知、阆、潼州。亦从文公学,为学者宗仰。(修。)

(梓材谨案:公谨号耘叟。真西山题果斋所书郑伯元诗后言「耘叟笔力超拔,其似其兄,见之如见公晦」云。)

附录

陈北溪《答陈伯澡书》曰:「李公晦质弱,以骑墙为便。讲学务骑墙,而不必是非之太白;论事务骑墙,而不必义利之太分;行政务骑墙,而不必诛赏之太明;与人交务骑墙,而不必善恶之太察。熟此一线路,不知其病痛不少也。」(补。)

又曰:「世儒窃禅师之绪余,以为别有一物,光明迥超物表,固当麾之门墙之外。凡吾徒之略于事而急于闻性与天道者,亦不可不戒。李公晦门下乐与缁黄来往,而又好观《楞严经解》,恐其看他不破,未能脱此圈槛也。」(补。)

王深宁《困学纪闻》曰:「《困》九五曰:『利用祭祀』。李公晦谓『明虽困于人,而幽可感于神』,岂不以人不能知而神独知之乎﹖不求人知,而求天知,处困之道也!」(补。)

文清徐毅斋先生侨

徐侨,字崇甫,义乌人。从学吕东莱门人叶氏邽。登淳熙进士。调上饶县簿。复登文公之门,文公称其明白刚直,以「毅」名斋。尝言:「文公之书,比年满天下,不过割裂掇拾,以为进取之资,求其专精笃实,能得其所言者盖鲜。」由秘书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寻直宝谟阁、提点江东刑狱,以迕史弥远劾罢。端平初,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凡经奏对累数千言,皆感愤剀切,剖析理欲,分别黑白。帝数慰谕之,顾见其衣履弊垢,愀然曰:「卿可谓清贫矣。」赐以金帛,固辞。先生退而上疏,言所谓「贫者,乃邦本未建,疆宇日蹙,权幸用事,将帅非材;旱蝗相仍,盗贼并起;女谒、阉宦,蠹国膏肓,执政大臣,戕时蟊贼,比之于臣,未为贫也。」帝为之感动。经筵侍讲,复开陈友爱大义,皇子竑得复爵邑。又请从祀周、程、张、朱,以赵汝愚侑食,宁宗皆如其言。金使至,无国书,先生论宜馆之于外,迕时相意。丐休,迁工部侍郎,奉内祠兼侍读。以疾申前请,改宝谟阁待制奉外祠。卒,谥文清。同邑叶由庚、朱中皆门人也。

(云濠谨案:梨洲《学案》原本,归文清弟子朱先生元龙于《东莱学案》。谢山《序录》于《丽泽诸儒学案》云:「明招诸生,历元至明未绝。」亦兼指文清所传学派而言。顾文清卒业于晦翁,为朱门高弟,数传而后,如黄文献诸先生多称朱学,则文清学派宜入《沧洲诸儒学案》为是矣。)

文简刘云庄先生爚

刘爚,字晦伯,建阳人。与弟炳俱受学朱文公、吕成公之门。登干道进士,调山阳簿,转饶州录事参军,迁连城令,改知闽县。伪学禁兴,归武夷山讲道读书,筑云庄山房,为终老之计。父忧服阕,调赣州坑冶司主管文字,差知德庆府,擢提举广东常平,迁湘西提点刑狱,迁国子司业。奏言:「宋兴,《六经》微旨,孔、孟遗言,自朱某发明于千载之后,以事父则孝,以事君则忠,世之所谓道学也。」请刊行所注《学》、《庸》、《语》、《孟》,以备劝讲,及《白鹿洞规》示太学。俄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接伴金使于盱眙。还,言:「两淮之地,宜加经理。约顷亩以授田,列沟洫以储水,具田器,贷种粮,使相保护,使相纠率。乡为一团,里为一队,平居则耕,有警则守,力余则战,非止一时之利也。」帝嘉纳之。进国子祭酒兼修注官,权兵部侍郎,封建阳县开国男,赐食邑,兼太子左谕德,国史、实录院同修撰,试刑、工二部。奏乞绝金岁币,罢遗贺正使,建制置使于历阳,以援两淮。进权工部尚书,封子爵,兼太子右庶子。卒,赠光禄大夫,赐谥文简。着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讲堂故事》、《云庄外稿》等集。

(梓材谨案:先生为籍溪高弟恒轩先生懋之子。真西山为先生神道碑云:「公在家庭,耳濡目染,府君授以程氏书曰:『观此可以为学矣。』晦庵朱先生以道德为学者师,公出入其门,切磨讲贯者数十年,视他从游之士为最久,而所造为独深,其学粹然一出于正。」又云:「少习家训,长得明师,又见四方前修巨儒如南轩张宣公、东莱吕成公,皆与往复讲论。」)

侍郎刘睦堂先生炳

刘炳,字韬仲,建阳人。与兄文简爚从文公游。举进士,累官兵部侍郎朝请大夫。着有《四书问目》。(参《闽书》。)

(云濠谨案:先生号睦堂。朱子《答吕伯恭书》云:「建人刘氏兄弟同预荐送,乃翁亦以免举试礼部,皆欲见于门下。」是先生兄弟并吕门之证。)

刘刚中,字德言,光泽人。尝读老、庄、荀、扬之书,有所得,皆为发明。及游朱子之门,先生以所业请质。朱子曰:「老、庄书坏人心术。」自是笃志于道。朱子易其字曰近仁。与黄勉斋为友。既归,筑室讲学,号曰琴学,四方人士翕然从之。荐于乡,登嘉定四年进士,授汉阳薄,调兰溪丞,卒。文公子侍郎在为状其行。邑士大夫举祀乡贤。有《师友问答》。(云濠案:先生所著,又有《西溪奇语》若干卷。)

师友问答

刚中问先生曰:「义利之辨,为吾儒第一关头,学者讲求有素,所见非不分明,及处事却又模糊,何也﹖」先生曰:「祇缘见不分明耳。若分明,如熏莸触鼻即闻,旨否入口即觉。」曰:「然则向所见为义者非义,见为利者非利乎﹖」曰:「此又何尝不是。只见其大略曰,此是义,此是利,究竟几微分际,尚未甚黑白。」刚中曰:「几微分际何在﹖」先生曰:「在公私闲。以公心出之,利亦是义,以私心出之,义亦是利。」刚中曰:「若是公私在心,义利在事,心不应事,事不应心,柰何﹖」先生曰:「《大学》戒自欺,求自慊,知之真,行之力,不待处分其事,一动念,早自义利判然。至若舍利取义,已属事后应。」刚中心喜,称快而退。

问:「为学工夫,须是有起端处。人心之五常,犹天运之五行,迭相为明,循环无端,初学复性,从那一端下手﹖」先生曰:「始条理者,智之事也。人而智,则见理明,恁地欲为仁,便认真有个仁,欲为义,便于所往。《易》《文言》曰:『体仁足以长人,利物足以和义,嘉会足以合礼,贞固足以干事。』仁义礼信而不及智者,智居乎其先也。」

问:「《大学》一书,包孕圣功王道,何以云初学入德之门﹖」先生曰:「凡人居处,有门必先有路,识得路,方到得门,到得门,方升得堂,入得室。《大学》纲领条目是门也,本末先后是路也,格、致、诚、正、修、齐、治、平是堂也,明、新、至善是室也。初学便学《论语》。望洋向若,无有涯涘,何如循途历级,从容驯至﹖扶进高深,若不得其门而入,将伥伥乎其何之!」

问:「人不学,不知道。学在读书上见,道在行事上见,必读书然后可行事与﹖」先生曰:「固也。然学即学其道,非作两截。无论读书,无论行事,恁地皆是道,恁地皆是学。果于经史典籍,潜心玩索,日用云为,细意体察,自能穷天下之理,致吾心之知。岂谈空说玄之谓道,钩深索隐之谓学哉!」

问:「《大学》八工夫必先致知,致知在格物,敢请物恁底物﹖」先生曰:「此说程伊川言之甚善。所谓格物者,穷经应事,尚论古人之属,无非用力之地。若舍此平易显明之功,而必搜索于无形无之境,当前物理,反不能靡所遗矣。」

问:「伊川涵养,须是主敬,进学则在致知,主敬、致知殆亦非两截事与﹖」先生曰:「主敬则心静,致知则理明,心静理明,知以涵养而益深沈。然敬,非终日危坐,游心淡泊,必有事焉。神不外驰,而说心研虑,时时有新得也。」

刚中每见善人,纵极爱敬,不过当面则然,见不善人,虽其人久不在,犹作十日恶。自知性情之偏,不知何以克治,使嫉恶之严,移而之好善之笃。先生曰:「人心本自有善,故投之以善则顺;人心本自无恶,故投之以恶则逆。顺受易忘,逆受难制,其势然也。要惟是尔学问工夫未到,率其本然,未免过于忿激。若能以冲和者养成气质,渐渐消融结习,自然宽厚平夷,好善恶恶,各适如其分量而止,而偏私悉化,德器亦自此深醇。」

问:「周子主静,程子主敬,二说各愿闻其大概。」先生曰:「屏思虑,绝纷扰,静也。正衣冠,尊瞻视,敬也。致静以虚,致敬以实,然此中皆有诚实工夫,岂摸形捉影而得!周子静则礼先乐后,程子敬则自然和乐。和乐礼乐,非尔所及,但时时收敛,将身心摄入静敬中,正心诚意,久之自有进步处。」

刚中出,思尊闻行知。柰一日之闲,闻而知之者分数多,尊而行之者分数少,因想「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直是学不得底。先生曰:「天下事理,有为吾所合知行者,『闻斯行诸』可也。如此事知其当如此行,值事不我属,如何拏定要行﹖若遇行事时,苦于窒碍,则又不可无知妄作,或商以师友,或证以古今,又何尝不是尊所闻,行所知﹖」

敢告先生,某向年于众情酬酢之地,口虽不言,私下一一对勘,常觉得自家仅有好处,别人尽有不好处。今虽渐减,亦时或微微有此意思。先生厉声曰:「是慝也,是最不好,如何反说自家尽有好处!」刚中怃然为闲曰:「先生何以教之﹖」先生曰:「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

问:「读其书,想见其为人。不敏读书时,亦尝掩卷沈吟思慕,爱悦其人,时时髣欲得见古人情状,究不我与,何也﹖」先生莞尔而笑曰:「所谓想见者,想见其为人,非想见其人也。我不在古人地位,亦不能到古人地位,要其所以为人处,皆可师法。从容久坐,如对古人,须从古人行事上着意。弹琴见文王,十日得进,实实地有神相契合,柰何虚空摹拟,将千年已朽之骨,作栴檀佛像观邪!」

问:「太极,极字不训中,当作何解﹖」先生曰:「原极之所以得名,盖取诸枢极、根极之义。今天枢、天根号北极,义可通也。太极者,阴阳之枢纽,万物之根柢也。盖极也,而太矣。」

问:「程子言仁曰心。譬如谷种,生之性便是仁,阳气发处乃情也﹖」先生曰:「岂惟谷种。凡果实核内,其中心皆曰仁。」

问:「医家谓手足痹痿曰不仁,其形象不与谷种、果核反对﹖」先生曰:「仁是性之生发流通者,谷种、果核能生发也,手足痹痿不流通也。」

问:「圣人垂训教人,务须委备详尽。先生独不喜人繁琐,岂谓语言文字太多,必至缠绕支离﹖」先生曰:「辞达而已矣。即不缠绕支离,苟不达,累千万句奚为﹖程夫子亦谓立言宜蕴藉含蓄,毋使知德者厌,无德者惑。」

(梓材谨案:《学案》原本所录《师友问答》二十三条,今移为附录者二条,又移入《伊川学案》一条,移入《横渠学案》一条,移入《范吕诸儒》一条,移入《晦翁学案》二条,移入《蜀学略》一条。)

附录

晦翁居,先生侍。晦翁语先生曰:「子来从吾游也,谁使之﹖」先生避席前跽曰:「曾王父河南开封府君使之也。府君官开封府尹,南渡,力阻讲和不得,每恨不能雪耻报仇,归隐墨田云峰山下,易箦,属后人曰:『闽自杨龟山倡道东南,进而益上,超群儒而集大成,其在朱韦斋公子沈郎乎﹖尔辈可往就学。』」先生为诵府君述怀诗曰:「抚心有恨辜君国,学道无成愧子孙。」晦翁嗟叹不已。」

李方子、黄直卿与先生侍,晦翁左顾右盼,已而徐徐语先生曰:「尔辈用工夫,不要把合底事看得惊惶,只当做日用饮食,人生本应如此。元初离不得有事勿正,略着一形象,生一计较,不急遽即惰慢,忘助两病征,一时俱到矣。」

录参程允夫先生洵

程洵,字允夫,婺源人。晦庵内弟,就学于晦庵。再调庐陵录参,与新使君不协,台章有「吉州知录程洵,亦是伪学之流」等语。先生与晦庵书曰:「某滥得美名,恐为师门之辱。」晦庵答曰:「今日方见吾弟行止分明。」(参《道命录》。)

文简曹昌谷先生彦约

曹先生彦纯(合传。)

曹彦约,字简甫,都昌人。初事朱子于白鹿书院。又十四年,复见于岳麓书院。淳熙进士,累迁知沣州,未上,以京湖宣抚薛叔似辟主管机宜。勉斋黄文肃公叹曰:「是伟人也,薛能得之,良不易,惜未能用之耳。」摄守汉阳。金人大入,枣阳、信阳被兵,而襄阳将帅内自相戕。先生绝江见薛,勉以持重,求土豪,得许俾总民兵,赵观俾防水道,而党仲升将宣抚军屯城中。金人围安陆,游骑至汉川。观受方略,结渔户守南河。金人至,逆击,斩其先锋,且遣死士焚其战舰。大军继进,连战,北复追击之。时汉阳群盗亦乘间起。及金人遁,捕盗尽平之。进秩二等,就知汉阳。宇文绍节为宣抚,先生言:「不筑枣阳,不足以守随。守随所以守德安。不筑信阳,不足以守德安。守德安所以守黄。不筑神马坡、樊城,不足以守襄阳。守襄阳所以守光化。」又言「荆、湖之势,以鄂渚为腹心,江陵、德安为两臂,其余犹十指。襄州虽大,不过骈拇巨擘耳。若都统制在襄,则副都统制宜在江陵。」嘉定元年,诏求言,先生上封事,谓:「敌岂不以岁币为利﹖惟其所向辄应,所求辄得,以我为易与而纵其欲。莫若迟留小使,督责边备,假以岁月,当知真伪。设复大举,则民固已怨,欲进而我已戒严,欲退而彼有叛兵,决胜可期也。」寻提举湖北常平,兼权知鄂州,改提刑。已而以为云南运判。先是,开禧三年,桂阳有盗,吏不以实闻。桂阳当湖南、江西、广东三路之脊,山川险绝,盗窟其间。江西群不逞相挺而起,东践南、吉,西逼郴、衡,南蹂韶、石,北抵攸、环,数千里患之。明廷调江、鄂军捕之,不得要领,而江西专务招安,诡降覆出,朝廷患之。会贼破安仁、茶陵、桂阳,进迫长沙之攸县。中朝复下江西招安之令,先生持之不可,曰:「是犯众怒,损国威。」诏以直秘阁充湖南安抚使知潭州。先生督诸将逼贼巢而屯。贼之诸长曰罗世传、李孟一、李元砺、李新、李如松、胡友睦,而罗世传尤黠。官军击破新,降如松,遂复桂阳。孟一复至,以有备,引去,攻乐平。官军复击破之,遁入寨,遂围之。元砺来援。世传密请图之以自效,先生许之。世传竟禽元砺。明年,破孟一,余党渐平,而世传恃功,索赂无厌,不肯出峒。池州牧许俊驻吉之龙泉,颇结世传,许以承袭。世传乃以元砺献。江西右司胡渠主之,请用世传尽主诸峒,悉撤两路戍兵。先生固争,乃以罗九迁者为间,令友睦图而杀之。世传死而诸峒服。江西来争功,先生不之校也。寻上善后事宜,进直龙图阁。五年,以吏部郎召。先是,宰相之弟守潭,兄子守吉,盗炽且及二郡,故亟以先生与王公居安代之。盗平,宰相以为媿,且妒之,乃以右正言郑昭先疏,寝召命,罢免。昭先亦尝学于朱子者也。先生径归,卜居南康,罕至城市。或谓宰相曰:「人言曹长沙与人争功,二年来无一字到庙堂,此岂竞进者﹖」八年,除利州运判。知利州时,沔州都统制王大才骄横,制司董居谊不能驭之,反曲意承奉。先生以蜀边诸司并列,兵权不一,有警则纷然奏议,理财者诋兵弱,握兵者咎财匮,乃作《病夫议》,陈之曰:「古之临边,求一贤者而尽付之兵权,兵权正则事体重,兵权专则号令一。今庙堂之上,患士大夫不奉行诏令,恶士大夫不恪守忠实,故虽信而用之,又以人参之,虽以事权付之,又从中驭以维系之,致使知事者不敢任事,畏事者常至失事,猝有缓急,各持己见,兵权、财计互相归咎。昔秦、陇以善战闻天下,自吴氏世袭以来,握兵者志在于怙势,不在于尊上,用兵者志在于诛货,不在于息民。本原一坏,百病间出,至有世将已叛,而宣威不觉,四郡已割,……而诸将不知。更化之后,逆党既诛,而士俗人心其实未改。任军官而领州事者,易成藩镇之权;起行伍而立微效者,渐无阶级之分。由皁郊以至宕昌、陇西、天水之地,其忠义民兵,利在战■,缓急之际,固易鼓率。若其恃勇贪利,犯上作乱,则又不止于一军而已。苟不正其本原,摩之以岁月,渐之以礼义,未见其可。今日之领帅权者,必当近边境,必当拥亲兵;有兵权者,必当领经费,必当宽用度。至于忠义之兵,又须有德者以为统率,择知书者以为教导,如古人所谓教民而用之也。今议不出此,乃欲幸胜以为功,苟安以求免,误天下者,必此人也。」时朝谕未以为然。其后制阃虽暂徙利州,而兵赋异掌,卒莫能合。先生以病乞归。次年拜江西安抚使,知隆兴府。未几,蜀边被兵,内有张福、莫简之变。朝论思前言,以户部侍郎召,寻以宝谟阁待制充四川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先生乞赴阙奏事,不报,移书庙堂,请对,又不允。盖有惮其来者。先生遂奏辞,改知福州。先生谓辞制置而受待制,于义未安,又辞。乃以集英殿修撰知潭州,又辞。乃奉祠。已而复待制。宝庆元年,以兵部侍郎召,入对,首劝讲正学,防近习。次言:「当以庆历、元佑听言为法,以绍圣、崇、观纬言为戒。年来有以卖直好名之说见奏封者,愿倚忠直如蓍龟,去邪佞如蝥贼,其有阻挠谠言者,必加斥逐。」末言「宜敕边吏爱民」。已而上封事曰:「陛下谨定省以侍长乐,开王社以笃天伦,孝友之行,宜足信于天下。然兄弟至亲,犹误于狂妄小人之手,而道路异说,犹袭于尺布不缝之谣。臣以为,守法者,人臣之职也,施恩者,人主之柄也。汉文帝封淮南之二子,本朝太宗之所已行也。今若法之,虽不止谤而谤息矣。」又荐隆州布衣李心传精史学。寻兼侍读,迁礼部侍郎。又除宝谟阁直学士,奉祠,仍兼侍读。尝因进读,言曰:「古人以德行为才,十六才子自齐、圣、广、渊、明、允、笃、诚、忠、肃、恭、懿、宣、慈、惠、和皆德行之所发见。后世以欺诈暴虐为才,如酆舒、知伯、盆成括皆以才称,卒于败事。其实本非才也。鹤山魏文靖公同在从班,闻而叹服。次年迁兵部尚书,力辞,改宝章阁学士,知常德府。陛辞,献唐张蕴古、赵师民二箴,请图之座右,且言:「下情犹未通,横敛犹未革。」上曰:「其病安在﹖」公曰:「台谏专论人主,不及时政,下情安得通﹖苞苴公行于都城,则州县横敛,无可疑者。」时相恨之。又言:「夷狄盗贼之患,惟在处置得宜。一曰守道,二曰固本,三曰通财,四曰稽众,五曰爱民。」寻以病辞常德之行,奉祠得归。自草遗表,其略云:「望陛下精勤务学,恭俭修身,屈己以求直言,不恶其讦,守信以御外侮,不邀其功,塞炎荒迁谪之门,绝馈遗往来之路,疾奸贪以宽民力,进恬退以厚士风。」诏加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所著有《舆地纲目》十五卷、《昌谷类稿》六十卷、《经幄管见》七卷。先生之在朱门,勉斋称为豪杰之士。盖论学统,以勉斋为第一,论经济大略,有以自见,以先生为第一。兄彦纯,亦学于朱子之门。(修。)

龙图詹元善先生体仁

詹体仁,字符善,浦城人。隆兴元年进士第,为晋江丞。宰相梁克家荐于朝,入为太常博士,摄金部郎官。光宗即位,除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就升司农少卿。奏蠲诸郡赋输积欠百余万。除太常少卿。陛对,首陈父子主恩之说,谓:「《易》于《家人》之后,次之以《睽》,《睽》之上九曰:『见豕负涂,载鬼一车,先张之弧,后脱之弧,匪寇婚媾,往,遇雨则吉。』夫疑极而惑,凡所见者皆以为寇,而不知实其亲也。孔子释之曰:『遇雨则吉,群疑亡也。』盖人伦天理,有间隔而无断绝,方其未通也,湮郁烦溃,若不可以终日;及其醒然而悟,泮然而释,如遇雨然,何其和说而条畅也。」时上久不过重华宫,故引《易》「睽弧」之义,以开广圣意。后除太府卿,寻直龙图阁。开禧二年卒。先生少从朱子学,以存诚慎独为主,为文悉根诸理。周益公必大尝疏荐三十余人,皆当世名士,先生与焉。郡人真西山早从之游,尝问居官莅民之法,先生以尽心平心告之,「尽心则无媿,平心则无偏」。当世服其确论。(云濠案:谢山《学案》底本有云:「詹元善所著有《象数总义》、《詹司农集》。」)

(梓材谨案:先生亦为刘屏山门人。考《宋史》先生本传,言先生父慥与胡宏、刘子翚游,则屏山固其父执也。)

詹元善语(补。)

「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克绥厥猷惟后」。此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也。

(云濠谨案:先生遗集载此语,续云:「人能知此,则知观书之要,而无穿凿之患矣。」)

县尉林蒙谷先生夔孙

林夔孙,字子武,古田人,从朱文公游。嘉定中特奏名为县尉。着有《中庸章句》。(参《闽书》。)

(云濠谨案:《福州府志》载先生着又有《书本义》、《蒙谷集》,盖先生号蒙谷。见《万姓统谱》。)

忠简傅竹隐先生伯成

傅伯成,字景初,晋江人。忠肃公察之孙,直秘阁自得之子也。少从文公学。隆兴初,与兄伯寿同登第。庆元间,为太府寺丞,力言吕祖俭不当贬,朱熹不可目以伪学。又言:「朋党之弊,起于人主好恶之偏。」出知漳州,一以律己爱民为本,推文公遗意行之。召除工部侍郎。火灾,陈三事,曰失人心,曰隳军政,曰启边衅。朝议欲纳金人之畔降者,先生言,不宜轻弃信誓。中丞邓友龙劾罢之,嘉定更化,召对,面论「前日失之战,今日失之和。今之策虽以和为主,宜暇日为战守之备。」权户部侍郎,拜左谏议大夫,抗疏十有三,皆军国大义。史弥远密谕以当共政,使有所弹劾,先生曰:「岂可倾人以为利哉!」疏乞诏大臣以公灭私。改权吏部侍郎。俄补郡。八年,召,不至。理宗即位,加宝谟阁直学士,予祠,乃进「昭明天常,扶持人极」之说。寻召除宝文阁学士,奉内祠。胡梦昱坐论济王冤状贬,抗疏力论,不报。加龙图阁学士。先生纯实无妄,表里洞达,每称人善,不啻如己出,语及奸邪,声色俱厉。尝慕尸谏,疾革疏草,亟命缮写,朝服而逝。端平中,谥忠简。初授明州教授,以年少,嫌以师自居,日与诸生论质往复,后多成才。(修。)

(云濠谨案:先生年八十四卒,着有《竹隐居士集》三十卷、《奏议》十卷、《耄志》六卷。见《泉州府志》。)

提举黄西坡先生灏

黄灏,字商伯,都昌人。登进士第,教授隆兴府,知德化县,荐除登闻鼓院,迁太常寺簿。论「今礼教废阙,请敕有司取政和冠昏丧葬仪,及司马光、高闶等书参订行之」。除太府寺丞,出知常州,提举本路常平。奏乞并阁秋苗,不俟报行之。言者罪其专,移居筠州,削两秩,而从其蠲阁之请,起知信州,改广西转运判官,移广东提点刑狱,皆不赴,卒。先生性行端饬,以孝友称。文公守南康,执弟子礼。文公没,党禁方厉,先生单车往赴,徘徊不忍去者久之。(修。)

侍郎度性善先生正

度正,字周卿,合州人。少从朱子学。绍熙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太庙灾,献二说,其一用朱子之议,其一因宋朝庙制而参朱子之议:「自西徂东为一列,每室之后,别为一室,以藏祧庙之主,各依昭穆次序。后世穆之祧主藏太祖庙,昭之祧主藏太宗庙。仁、高二宗为百世不迁之宗,藏亦如之,前为两室,三年袷享,则帷帐幕之,通为一室,尽出诸庙及祧主,并为一列,合食其上。于本朝制度,初无更革,颇得三年大袷之义。」着有《性善堂文集》。

宣献任斯庵先生希夷

任希夷,字伯起,邵武人。(云濠案:一本云:「其先眉州人,祖贤臣,始居邵武。」)第进士,调浦城簿。从文公学,文公器之曰:「伯起,开济士也。」开禧初,为太常簿,奏乞编次绍兴以来礼书。从之。累迁礼部尚书,奏周敦颐及二程百代绝学之倡,乞赐谥。其后周谥元,程谥纯、谥正,皆先生发之。权参知政事,时史弥远柄国久,执政皆具员,识者颇讥其拱默。谥宣献。(修。)

布衣宋先生斌

宋斌,袁州人。少从黄勉斋、李宏斋登朱子之门。学禁方严,羁旅困沮,年且八十,赵清敏与欢延之,事以父行,奏乞用旌礼布衣故事。卒,葬西湖上,岁一祭之,则其贤可知矣。

知州黄复斋先生■

黄■,字子耕,分宁人。尝从文公游。举太学进士,历官大理寺簿、军器监丞,后知台州。上蔡子孙居台者既播越流落,先生求之民间,收而教之。勤苦夙夜,郡称平治。迁袁州,卒。着有《复斋集》。

修撰陈北山先生孔硕(祖禧。父衡。)

陈先生孔夙(合传。)

陈孔硕,字肤仲,侯官人。祖禧、父衡,皆为晦翁所称许。先生少即以圣贤自期。既从南轩、东莱学,后偕其兄孔夙事晦翁。着《中庸大学解》、《北山集》,学者称为北山先生。官秘阁修撰。子韡,从叶水心游。

国录吴隐先生仁杰

吴仁杰,字斗南,一字南英,自号隐。其先洛阳人,居昆山。博洽经史,讲学于朱子之门。登淳熙进士第,历罗田令、国子学录。有《古周易》、《洪范辩图》、《汉书刊误补遗》等书。

将作陈先生守

陈守,字师中,莆田人。父丞相俊卿,尝馆朱子于白湖仰止堂,使子弟受业焉。先生宽宏刚直,朱子题其书室曰「敬恕」,且为之铭。以父荫补官,历太常寺丞、工部员外郎。凡六授郡符,三持使节,俱以廉清特称。晚为将作监,卒。(参《道南源委》。)

承奉陈先生定

陈定,字师德,莆田人,丞相信安公俊卿第三子。奏授右承奉郎。年十三,已知古人为己之学,而不屑为举子之文。以信安命,请业于晦庵。年二十五卒。(参《朱子文集》。)

直阁陈复斋先生宓

陈宓,字师复,莆田人,丞相信安公之第四子也。少从其兄守、定同游文公之门。长从黄勉斋干。尝为《朱墨铭》,以验理欲分寸之多寡,谓朱属阳,墨属阴。以荫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知安溪县。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迁军器监簿。上言三事:一宫闱仪范未正,二朝廷权柄分夺,三政令刑赏舛逆。又言:「人主之德贵乎明,大臣之心贵乎公,台谏之言贵乎直。」出知南康军,岁大祲,奏蠲其赋十九,令流民群集就役,以筑江堤,给食活之。与诸生讲论白鹿书院。改知南■州,复大旱,蠲罕宿逋十数万,弛新输三之一。又创延平书院,仿《白鹿洞规》。无何,请致仕,直秘阁主管崇禧观卒。自言「居官期如颜真卿,居家期如陶潜」。又深爱诸葛亮「家无余财,库无余帛」。庶乎能蹈其语者。端平初,御史王遂追论其直,宜褒以劝天下,赠直龙图阁。所著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钞》、《续通鉴纲目》、《唐史赘疣》诸书。

(云濠谨案:一本云:「先生与黄直卿、李敬子同入庐山,盘旋玉渊、三峡间,俯仰文公旧。家居作仰止堂,像文公于其中。又筑沧州草堂,与诸生讲学。直卿暮年论当世志道之士,真西山、李贯之及先生三人而已。」)

太学程蒙斋先生端蒙

程端蒙,字正思,号蒙斋,鄱阳人。师江先生介。(云濠案:江先生见《龟山学案》。)已而受业于文公。淳熙七年,乡贡补太学生,对策不合,罢归。

百家谨案:新安为朱子之学者不乏人,而以程蒙斋为首。蒙斋之后,山屋以节着,双湖以经术显,其后文献蒸蒸矣。

性理字训

天理流行,赋予万物,是之谓命。人所禀受,莫非至善,是之谓性。主于吾身,统乎性情,是之谓心。感物而动,斯性之欲,是之谓情。为性之质,刚柔、强弱、善恶分焉,是之谓才。心之所之,趋向期必,皆由是焉,是之谓志。为木之神,在人则爱之理,其发则恻隐之情,是之谓仁。为金之神,在人则宜之理,其发则羞恶之情,是之谓义。为火之神,在人则恭之理,其发则辞逊之情,是之谓礼。为水之神,在人则别之理,其发则是非之情,是之谓智。人伦事物当然之理,是之谓道。行此之道,有得于心,是之谓德。真实无妄,是之谓诚。循物无违,是之谓信。发己自尽,是之谓忠。推己及物,是之谓恕。无所偏倚,是之谓中。发必中节,是之谓和。主一无适,是之谓敬。始终不二,是之谓一。善事父母,是之谓孝。善事兄长,是之谓悌。天命流行,自然之理,人所禀受,五性具焉,是曰天理。人性感物,不能无欲,耳目鼻口,斯欲之动,是曰人欲。无为而为,天理所宜,是之谓谊。有为而为,人欲之私,是之谓利。纯粹无妄,天理之名,是之谓善。凶暴无道,不善之名,是之谓恶。物我兼照,扩然无私,是之谓公。蔽于有我,不能大公,是之谓私。凡此字训,搜辑旧闻。嗟尔小子,敬之戒之。克循其名,深惟其义,以达于长,以会于学,审问明辨,精思笃行,孜孜勉焉,圣可贤致。

附录

朱子曰:「《小学字训》甚佳,言语虽不多,却是一部大《尔雅》。」

县尉董盘涧先生铢

董铢,字叔重,称盘涧先生。德兴人。学于朱子。登嘉定进士,授迪功郎、婺州金华尉。黄勉斋志其墓。(云濠案:《江西通志》:「先生所著有《性理注解》、《易注》。」)从子梦程传其学。

(梓材谨案:程、董二先生,为介轩所自出,原底冠介轩卷,特《介轩学案》当断自介轩,故二先生及王拙斋并入是卷。)

程董二先生学则(补。)

居处必恭。

居有常处,序坐以齿。凡坐必直身正体,毋箕踞倾倚,交胫摇足。寝必后长者

,既寝勿言,当昼勿寝。

步立必正。

行必徐,立必拱,必后长者,毋背所尊,毋践阈,毋跛倚。

视听必端。

毋淫视,毋倾听。

言语必谨。

致详审,重然诺,肃声气。毋轻毋诞,毋戏谑諠哗,毋及乡里人物长短及市

井鄙俚无益之谈。

容貌必庄。

必端严凝重,勿轻易放肆,勿粗豪狠傲,勿轻有喜怒。

衣冠必整。

勿为诡异华靡,毋致垢弊简率。虽燕处不得衩袒露顶,虽盛暑不得辄去鞋袜。

饮食必节。

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非节假及尊命不得饮,饮不过三爵,

勿至醉。

出入必省

非尊长呼唤,师长使令,及己有急干,不得辄出学门。出必告,反必面,出不

易方,入不踰期。

读书必专一。

必正心肃容,以计数。数已足,而未成诵,必须成诵。数未足,虽已成

诵,必满数。一书已熟,方读一书,毋务泛观,毋务强记。非圣贤之书勿读,

无益之文勿观。

写字必楷敬。

勿草,勿欹倾。

几席必整齐。

位置有伦,简帙不乱,书笥衣箧,必谨钥。

相呼必以齿。

年长倍者以丈,十年长者以兄,年相若者以字,勿以尔汝。书问称谓亦如之。

附录

朱子跋《学则》曰:「道不远人,理不外事,故古之教者,自其能食能言,而所以训导整齐之者,莫不有法,而况家塾党庠术序之间乎。彼其学者,所以入孝出弟,行谨言信,群居终日,、德进业修,而暴慢放肆之气,不设于身体者,由此故也。是书盖有古人小学之遗意焉。凡为庠塾之师者,能以是而率其徒,则所谓成人有德,小子有造者,将复见于今日矣。于以助成后王降德之意,岂不美哉!」

王拙斋先生过

王过,字幼观,德兴人也。从学朱子。德兴学宫三贤祠,盘涧第一,程次之,其一即先生也。学者称为拙斋先生,与程、董称三先生。

程柳湖先生珙

程珙,字仲璧,蒙斋先生之从曾孙也。亦登文公之门,着有《易说》。

(云濠谨案:先生号柳湖。)

■莲塘先生渊

■渊,字亚夫,号莲塘,涪陵人。西晋中郎将■清之后。世世居襄阳,后徙居蜀,家培坪山。受业文公。所著有《孟子注》,今佚。门人阳枋、阳岊。

方庵先生士繇

方士繇,字伯,莆田人。父丰之,仕至监丰国镇,朱子称其诗豪壮。先生少孤,依母邵武吕氏。已而徙居崇安,从朱子游。聪明绝人,持以谦厚。尝累试场屋,不利,弃举子业,专以讲学授徒为事。《六经》皆通,尤长于《易》。绍熙间,朱子门人有至行在者,公卿延致惟恐后。先生在远闻之,曰「异时必为学者祸。」未几,伪禁果作。又尝劝朱子少著书,以朱子教人读《集注》为未然。其忧深思远类此。所为诗尤温润,有《远庵集》。

祖望谨案:方伯,一名伯休。移居,依文公于建阳。文公与黄勉斋手书曰:「伯不幸,未去时亦安静明了,但可惜后来废学,身后但有诗数篇耳。」则方之所造可见。其安静明了,或得之二氏者也。王深宁目为高弟,盖据放翁所作墓志云。

窦先生从周

窦先生澄(合传。)

窦从周,字文卿,丹阳人也。生长田里,衣食自给。其为人醇朴,深居简出,足不及城市。年过五十,从游默斋学。后闻朱子讲席之盛,即裹粮从之。其弟澄,字叔清,负笈以随。漫塘刘文清公尝称之曰:「窦君求道之切,世所罕见。近世吴门叶元老,忘其年之长,往从鹤山于渠阳,可以比之。」漫塘之初志于学,源流颇自文卿兄弟,其后始从默斋,而京口一带,向未尝宗朱、张之学,导山导水,实自文卿,而漫塘大之。尝有盗入其居,睥睨久之,无所得,既而始悟其为先生之居也,相与谓曰:「无惊此公。」即去。朱子闻之,笑曰:「此所谓蛮貊可行者也。」先生之弟子曰卫炳。(补。)

庶官汤静一先生泳

汤泳,字叔永,丹阳人也,称静一先生,江淮制置使东野之孙。润州学者,自窦氏兄弟从朱子游,继之者为先生。始仕官,未上而卒。漫塘以前辈严事之。其弟子曰卫翼。(补。)

刘静春先生黻

刘黻,字季文,一字静春,庐陵人。学于朱子之门。真西山雅重之,尝谓人曰:「吾辈所言,皆是皮肤,惟静春能道其骨髓。若静坐山中十年,庶几敢望静春耳。」然先生晚年颇不满其师《中庸章句》之说,以是与西山多不合。其论曰:「惟天之命,于穆不已,惟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故谓之性,而贵于物焉。《汤诰》曰:『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若有恒性。』吾夫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是则人之姓,岂物之所得而儗哉!《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是专言乎人,而不杂乎物也。或者谓必兼人物而言之,似也而差也。古先圣贤言性命,有兼人物而言者,有专以人言者。《易》曰:『各正性命。』是乃兼人物而言之。然既曰各有不同,则人物之分,亦自昭昭。假如天命之性,亦兼人物而言,则犬之性犹牛之性,牛之性犹人之性,当如告子之见矣。」因着为《就正录》。西山力与之争,先生终不以为然。每见,必力持其说。西山引觞解之曰:「生平窃笑汉儒聚讼,吾侪岂可又为后世所笑!姑各行所学而已。」(补。)

(梓材谨案:有与先生同名氏者,字声伯,乐清人。知庆元时,请建慈湖书院。见《宋史》。又案:清江刘子澄,居庐陵,号静春。是庐陵刘氏有两静春也。)

知州李先生耆寿

李耆寿,字南公,江陵人也。累官知达州。先生尝学于朱子,又尝学于陆子。其通判沔州时,金人正闯蜀,沔守帅师出,乃摄州事。流民数十万,满野抄掠。截借西河所运帑缗以给之,斥关候,增栈道,收溃散。次年,会师捄大安,制府檄之巴州招降巴山盗权兴等。出知隆庆府,知蓬州,皆有声。以言者罢。及起家守达,尤崇教化。初先生之嫡母无子,抚之为子,而生母王氏被出,先生不知也。嫡母卒,其父告之,先生奔走四方以求之,得之襄阳之雁汊,迎归侍养二十余年,人以为难。(补。)

安抚赵时斋先生纶

赵纶,字君任,忠简公鼎曾孙也。五岁诵书,入耳不忘。年十九,从朱子于富沙。赵忠定公汝愚以忠简故,召先生兄弟语,曰:「远器也。」白上,以忠简恩,用之为澧州安乡令。以义勇平群盗,宣抚使吴猎上其功,改安抚机宜文字。时议散遣沿边忠义,或虑召变,制置使李大性委之先生。至则果骚动,推诚谕之,竟帖然,而识拔其帅孟宗政、扈再兴等数人,后皆为名将。改知益阳县,已而通判江陵,皆有声。嘉定九年,迁知信阳军。金人入寇,先生疾驰至郡,绕城浚隍,搜军实,励将士,拔袁海于囚,拔董思明于野,授以帅。兵薄城下,擐冑登堞,矢石雨发。金人知有备,拔栅,以火攻。先生遣康孝先帅死士潜出,抵金人帐,毙其酋,注首槊上。金人弃攻具走。俄而复至。先生固守,调诸军,列栅淮堧,闲出游骑以诱之。一日,乘胜逐,金人大溃,俘获无算,尽以隶军。次年,谍知金人又治兵,先生豫定诸军之出战者,巡徼者,列栅而守者,并城中之分门而守者。金人至,及其未定,急击之,斩馘多。金人以二万人环城,以万人阻东诸山而陈。先生亲督战,军士一当十。金人败走。又明年,浮、光、枣阳被围。光山破,先生曰:是吾唇齿也。」光守乞师,先生遣思明与海援之,而使从闲道入光,约表里相应。未至,饷司檄移师防江,先生不可。金人乘胜入默林,列栅据关,取仓粟,江上大震。先生急召思明倍道抵关,东马山谷间,步出,攀木缘崖,鱼贯而行三十余里,设伏于隘,中途禽金人之为候者,遂拔栅,入爇其酋之卧帐。金人苍黄奔迸,思明军士凭高蹴之,呼声震山谷,夺其旗帜书敕牛马杂畜,尽得前此官军所遗资仗,并难民之陷军者,而淮西之师亦集,遂解浮、光之围。先生本宰相家儿,素心喜应进士举,而累督军辄捷如宿将。然嫉妒亦自此而起,论功以直秘阁仍守信阳。俄而以直焕章阁充淮西安抚使,知庐州,又改湖北安抚使,知江陵府。未至,言者论罢之。明年,奉祠。寻知其无罪也,复以直焕章阁充淮西安抚使,知庐州,而先生已卒。其家矮屋五楹,不蔽风雨。所著有《时斋集》二十卷。(补。)

直阁林盘隐先生湜(父师中。)

林湜,字正甫,长溪人。父中奉大夫师中,迎师于蜀,得师先生以归,学者常数百人,中奉为高弟。先生从朱子游,举绍兴进士,除监察御史,疏言:「陛下托股肱于宰执,而除授皆小人;寄耳目于台谏,而弹击皆君子。治乱之大,无过于此。」时论多之。宁宗即位,以太府少卿使金。金主赐之衣,先生不服。金人曰:「君命何可慢也!」先生曰:「宋正统相承,群官服视其品,今易左衽,有死而已!」金人趣之谢,先生盛服入谢,金主不能屈。使还,宁宗奖之,迁司农卿。韩冑用事,吕子约贬岭外,先生谓余丞相端礼曰:「此叔世事也。执奏收,大臣之责,丞相可不勉乎!」于是不能安于朝,出为湖北运副,奉祠。已而知泉州,又奉祠。进直龙图阁。有《盘隐类稿》十卷。(补。)

(梓材谨案:水心志先生墓云:「朱公元晦既谪,士讳其学,公执弟子礼不变。未殁数月,犹走书问疑义」云。)

侍郎应先生纯之

应先生谦之(合传。)

应先生茂之(合传。)

应纯之,字纯甫,永康人,吏部侍郎孟明子也。与兄谦之、茂之俱从朱子。嘉定三年进士,知楚州兼京东经略安抚使。李金来归,请大举复中原,时相史弥远不听。晋兵部侍郎,持节如故。金人入寇,力战死之。(补。)

沈先生

沈,字仲庄,永嘉人。学于朱子,精地理。(补。)

推官张玉峰先生宗说

张宗说,字岩夫,崇安人也。学于朱子,厚德为乡里所重。绍兴五年,有盗焚掠井邑,自西而东,至张氏之境而返。又五年,复作,自东而西,亦及张氏之境而返。咸曰:「此长者所居也,毋犯。」以累举恩受官,而朱子适忤韩侂冑罢归,先生率僚友送诸武夷,会于精舍,语及时事,感愤激烈。朱子喟然曰:「岩夫真可与语。」为之张饮尽欢,且书乐府一阕,命门人歌以赠。调归州推官,未上,致仕。自号玉峰逸老。其即江埙也。(补。)

抚干李先生如圭

李如圭,字宝之,庐陵人。绍熙癸丑进士,福建抚干。文公与之校定《礼经》。所著有《集释古礼》十七卷、《释宫》一卷、《仪礼纲目》一卷。鹤山称其密致,而惜其郑、贾之言是信。(补。)

正肃郭兑斋先生磊卿

郭磊卿,字子奇,仙居人。嘉定七年进士。端平初,拜右正言,寻擢右史,弹劾权幸,无所避。初理宗微时,与鄞人余天锡善,既即位,擢至执政,而人材猥劣,朝论不与。先生劾之,章凡三上,天锡竟罢去。史嵩之怙权不法,先生疏已具,俟召对奏之,而为嵩之耳目所得,亟除先生起居郎。先生愤不得言,径出国门求去。先生与徐元杰、刘汉弼等号端平六君子。卒,谥正肃,立正谏坊以旌之。(参《赤城新志》。)

(云濠谨案:谢山《札记》云:「郭磊卿有《兑斋集》。」)

文懿赵南塘先生汝谈

赵汝谈,字履常,大梁人,温州守汝之兄也。(云濠案:《咸淳临安志》云:「太宗八世孙,居余杭。」)登淳熙进士。丞相周必大得其文,语参知政事施师点曰:「是子他日有大名于世。」尝从朱子订疑义十数条,朱子嗟异之。以江西安抚使干办佐丞相赵忠定公汝愚定大策,忠定欲骤以词掖处之,力辞去。及忠定去国,先生兄弟罹党祸斥去。后以安庆府教授召试,擢正字,历迁知无为军,循声卓著。金人内变,献料敌备边二策,改知温州。未几,改外宗正,族属皆望风而化。宁宗崩,以哀痛得疾。贺理宗表,力寓劝戒。陈硕曰:「此谏书也。」数丐祠,史弥远不许,乃杜门著述。端平初,以礼部郎累迁至权刑部尚书。方先生为讲官,因讲《论语》,而言汉元帝恭俭无过,惟刚不克改,明不能绎,优柔不断,而业遂衰,盖亦有为而言。嗣以所注《易》进讲,忤时宰意。然所言多称上旨,上谓「卿文学高世,宜代予言」,先生卒以老祈免。及卒,转两官。遗表上,又转四官。(云濠案:《咸淳临安志》:「嘉熙元年卒,景定四年谥文懿。」)先生天资绝人,沈思高识,自少至老,无一日去书策。其论《易》,以为为占者作;《书尧》、《舜》二《典》宜合为一,禹功只施于河、洛,《洪范》非箕子作;《诗》不以《小序》为信;《礼记》杂出诸生之手;《周礼》疑傅会女主之书。要亦卓绝特立之见。其为文章有天巧。常论「韩非、李斯皆有荀卿之才,惟其富贵利欲之心重,故世得而贱之;惟卿独能守其身,不苟希合,士何可不自重哉。」所著有《易》、《书》、《诗》、《论语》、《孟子》、《周礼》、《礼记》、《荀子》、《庄子》、《通鉴》、《杜诗注》。(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号南塘,见《直斋书录解题》。)

附录

先生谓真西山曰:「当思所以谋当路者,无徒议之而已。」西山答曰:「公为宗臣,则固当然。德秀不过朝廷一论思之臣耳。」(补。)

潘立之先生植

潘植,字立之,怀安人。世业儒,先生承家学,尤喜从乡闾善士游。后闻朱子讲道武夷,非他师所及,遂与弟柄负笈而往拜焉。先生工于文,尤嗜史学,上下数千年,贯穿出入,未尝射策决科。兄弟皆以弱冠抠衣有道,厉志前修。家居,日以濂、洛诸书相磨,暇则接武林壑闲,徜徉觞咏,怡怡如也。(参《黄勉斋集》。)

(梓材谨案:宋有与先生同名氏者,字子醇,安正人,尝着《易说》。)

潘瓜山先生柄

潘柄,字谦之,立之弟。年十六,即有志于道,与立之往事朱子于武夷。朱子以所学授之。尝言:「凡人之心,不存则亡,而无不存不亡之时,故一息之顷,不加提省,则沦于亡而不自觉。天下之事,不是则非,而无不是不非之处,故一事之微,不加精察,则陷于恶而不自知。」学者称瓜山先生。着有《易解》、《尚书解》。(参《道南源委》。)

朝奉滕溪斋先生璘

滕璘,字德粹,婺源人。与弟珙俱从朱子游,造诣深邃,荐举于乡,入太学。淳熙甲科,调鄞县尉,教授鄂州,改除四川制置司干官。韩侂冑当国,或劝先生一见,可得掌政。先生曰:「彼以伪学诬一世儒宗,以邪党锢天下善士,顾可干进乎!」后知嵊县,值岁饥,奉行荒政,多全活。庙堂欲处之班列,终不肯为韩屈,径从铨曹注庆元签判及主管官告院,以病奉祠。未几,倅隆兴,两为帅司参议,官至朝奉大夫。遗文有《溪斋类稿》三十卷。(参《姓谱》。)

县令滕德章先生珙

滕珙,字德章,婺源人,德粹之弟。入太学,登淳熙进士。终合肥令。与德粹齐名。(同上。)

(云濠谨案:《江南通志》载先生令合肥,有仁政。)

隐君胡洞源先生泳

胡泳,字伯量,建昌人,文公之高第弟子也。不乐仕进,学者翕然尊之,称为洞源先生。着有《四书衍说》。

(云濠谨案:《白鹿洞志》载先生云:「称桐柏先生。」「桐柏」「洞源」字形相类,未知孰是。)

忠节曾先生三聘

曾三聘,字无逸,新淦人,三复弟。幼有异质,日记千言。干道间,由进士累官秘书郎。光宗时,三上疏指陈时事。党论兴,坐重劾。卒,赠直龙图阁,谥忠节。(参《姓谱》。)

(梓材谨案:解学士为《胡贞妇传赞》,言先生事朱子,为门人高第弟子。)

聘君章雪崖先生康(附门人胡淳。)

章康,字季思,吴县人。安贫乐道,居城西,人称之曰聘君。尝问学于朱子,默有所契。年七十,步履如飞。或讶其有方外之遇,问之,曰:「吾师圣贤,无外学也。」淳佑五年卒,年七十九。郡人胡淳从之游,岁时致醪醴薪米。所著《雪崖文集》十卷、《诗集》五十卷。淳字以初。(参《姑苏志》。)

附录

车玉峰《脚气集》曰:「章雪崖,平江隐君子也。不曾见晦翁,而时时有书问道。晦翁答书见存。有时常高声云:『世纷如何汩没得自家!』可以见其胸中之所存也。顾斋胡丈淳尝从之。予每书此句于扇上。」

县丞陈仁斋先生骏(附子成父。)

陈骏,字敏仲,宁德人。举进士。登朱文公之门。着《毛诗笔义》,未及脱稿而卒。号仁斋。子成父。

(云濠谨案:《道南源委》载先生中干道进士,除大冶丞,着《论语》、《孟子笔义》。)

欧阳先生谦之

欧阳谦之,字希逊,庐陵人。尝游朱子之门。(参《儒林宗派》。)

(梓材谨案:《朱子大全集》答先生书三,文文山之师欧阳巽斋,殆即其后人,而万氏《儒林宗派》以文山为先生门人,恐误也。)

县令饶先生敏学

饶敏学,昭武人,朱文公高弟也。知黔阳县。

孙龙坡先生调

孙调,字和卿,长溪人。其学得朱文公之传,以排摈佛、老,推明圣经为本。所著有《册府》一百卷,《易诗书解》、《中庸发题》共五十卷,《浩斋稿》三卷。学者称为龙坡先生。卒,祠于学。

帅干李纲斋先生闳祖

李闳祖,字守约,光泽人,滨老吕之子。先生早受学家庭。已而与其二弟从朱子讲学,笃志学问,强力精思,论议切实,朱子置之西塾训诸孙,为编《中庸章句或问辑略》。第嘉定辛未进士,调静江府临桂簿,提刑方信儒、漕使陈孔硕咸咨以台事。暇日诣学与诸生讲解,士习不变。辟古田令,改广西帅干,勤慎明恕,诸司论荐改秩,未赴卒。黄勉斋、李宏斋、张主一、陈北溪皆敬重之。勉斋尝祭以文,极痛悼焉。自号纲斋。有《问答》十卷。

李先生相祖

李相祖,字时可,守约之弟。在朱门辨质详明,用心精切,尝以朱子之命,编《书说》三十卷。

县尉李先生壮祖

李壮祖,字处谦。与守约同登第。调闽清尉。朱子亦嘉其有志。真西山尝以典刑人物荐之。

郎中王东湖先生遇(父羽仪。)

王遇,字子合,龙溪人。父羽仪,衢州通判,博学有文。先生第干道进士。受学于朱、张、吕之门,而与廖槎溪、黄勉斋、陈北溪友善。历长乐令,通判赣州,荐章交上。时韩侂冑当国,先生不少贬以求售。侂冑败,召为太学博士,除诸王宫教授。以常州大旱,命为守。讲求荒政,民无流殍。又究致旱之由,开掘太湖水之侵塞于富家者。浙东饥,复诏提举常平事。入对,极论时弊,至官,力言计买盐之非策。除大宗正丞,迁右司郎中,以考校殿庐卒。着有《论孟讲义》、《两汉博议》及文集。号东湖先生。

附录

子合尝问学问之道何先,象山曰:「亲师友,去己之不美也。人资质有美恶,得师友琢磨,知已之不美而改之。」子合曰:「是。请益。」不答。象山曰:「子合要某说性善性恶,伊、洛、释、老此等话不副其求,故曰是而已。」吾欲其理会此说,所以不答。(《象山语录》)

漕使杨悦堂先生楫

杨辑,字通老,长溪人。师事朱文公。累官司农寺簿,奏札论进君子退小人,勿徇左右之请,以重中书之权。饬执政之臣,可否相济,以任忧责,奖廉静之操,绝奔竞之风。除国子博士,台臣或干以私,答曰:「台有纪纲,学有规矩,当各守其职。」寻出知安庆,移湖南提刑、江西运判。卒,祠于学。所著有《奏议》、《悦堂文集》。(参《姓谱》。)

(梓材谨案:《万姓通谱》中本云:「与杨方、杨简俱师事朱文公为高弟,时号『三杨』。」杨提刑方见后。慈湖则非朱子门人。谢山《奉临川帖子》云:「若罗文恭公点、刘少保伯正、李参政性传、杨漕使楫俱以集中偶有过从,而遽为著录,并列文恭之子为再传之徒,愚皆未敢以为然。盖此乃作《考亭渊源录》者之失。凡系朱子同时讲学之人,行辈稍次,辄称为弟子,其意欲以夸其门墙之盛,而不知此诸儒所不受,亦朱子所不敢居也。」据此,则先生当非朱门弟子,或在讲友之列。然考黄勉斋《记杨恭老敦义堂》云:「吾与通老从游于夫子之门二十年矣,通老长于吾十年,而首与之交相好也。」则先生尝受业于朱门矣。恭老,通老兄,名梓。)

提刑杨淡轩先生方

杨方,字子直,长汀人。清修笃孝,行己拔俗。隆兴初登第。平生心慕朱子。调戈阳尉,还道崇安,参谒面受所传而归。赵忠定汝愚帅蜀,辟机宜。忠定寻荐于朝,召对,擢宗正寺簿。丐外,通判吉州,知建昌军,召除编修官。首乞朝重华宫,辞甚恳切,宁宗立,除秘书郎,出知吉州。伪学禁兴,坐赵、朱党,罢居赣州。闭门读书,自号淡轩。党禁解,起家知抚州。未几奉祠,嘉定更化,召为侍右郎官,进考功郎官。不三月,复积忤以去。踰再岁,除直宝谟阁、广西提刑。卒于象州。

堂长杨信斋先生复

杨复,字志仁,福安人。受业朱文公之门,与黄干相友善。真西山帅闽,尝创贵德堂于郡学以延之。学者称曰信斋先生。着《祭礼》十四卷、《仪礼图》十四帙。又有《家礼杂说附注》二卷。

进士李尧卿先生唐咨

李唐咨,字尧卿,龙溪人。与州学正石洪庆、林易简、施允寿皆以旦评推重。朱文公守郡,延于学,为诸生楷式。牒云:「唐咨、易简,或究索渊微,或持循雅饬,察其志行,久益可观。允寿、洪庆,皆以耆艾之年,进学不倦,强毅方正,众所严惮。」

学正林先生易简

林易简,字一之,漳州贡士也。文公守漳,与同郡进士李唐咨并延至学宫。(参《道南源委》。)

(梓材谨案:陈北溪有《辩林一之动静书》,又《与林一之书》。)

学正石先生洪庆

学正施先生允寿(合传。)

石洪庆,字子余,临漳人。与同郡施允寿,字伯和,先后为本州岛学正。朱子守漳日,复并延至学云。(同上。)

附录

洪庆将归,朱子召入与语曰:「此去但存养,要这个道理分明。常在这里,久自有觉,觉后自有此物洞然,贯通圆转。」乃举《孟子》「求放心」、「操则存」两节,及《明道语录》中「圣贤教人千言万语,下学上达」一条云:「自古圣贤教人也,只就这里上用功。所谓『放心』者,不是走作向别处,盖一瞬目间便不见,才觉得便又在面前。不是苦难收拾,公且自去提撕,便见得。」又曰:「如合要『下学』工夫,且须端庄存养,独观昭旷之原,不须全费工夫钻纸上语。待存养得此中昭明洞达,自觉无许多窒碍,恁时方取文字来看,则自然有意味,道理自然透彻,遇事时自然迎刃而解,皆无许多病痛。此等语不可对诸人说,恐他不肯去看文字,又不是了。且教他看文字,撞来撞去,将来自有撞着处。凡看文字,非是要理会文字,正要理会自家性分上事。学者须要主一,主一常要心存在这里,方可做工夫。如人须寻个屋子住,至于为农工商贾,方惟其所之。住若无个屋子,如小人趁得百钱,亦无归宿。孟子说『求其放心』,已是两截。如常知得心存这里,则心自不放。」又云:「无事时,须要知得此心。不知此心,却似睡困,都不济事。今看文字,又理会义理不出,亦只缘主一工夫欠缺。」

常丞赵讷斋先生师渊

赵师渊,字几道,号讷斋,黄岩人。干道八年进士。尝从朱子公游,与之论校《纲目》,前后凡八书。历官衢、南■、宁海军推官。赵丞相汝愚以从班荐与职事官,会赵以谗斥,遂翩然东归,益就所学,积十余年不仕。暨诏申前命,以母病添差通判温州,入主将作簿、司农太常丞,以论成肃后山陵事不合而去。(参《赤城新志》。)

(梓材谨案:袁蒙斋甫为先生。蒙斋志赵宜人圹云:「讷斋当代端人,与先正献公为友。」)

朝奉赵远庵先生师夏

赵师夏,字致道,号远庵,讷斋之弟。绍熙元年进士,历官朝奉大夫。亦从文公游,悉得奥旨。以循天理、任智力论曾点、子路言志,以心性情辨儒、释,及论荀卿性恶礼伪之失,又作《诚几善恶图》,以明周子之意,一证胡子之失,皆为文公所许。王鲁斋尝称其理一分殊之跋,得龟山以来一派宗旨甚的。(参《台州府志》。)

杨至之先生至

杨至,字至之,晋江人。游朱文公之门,与清漳李唐咨皆文彩发越,灿然可观。蔡西山妻以孙女。有《文公语录》二卷。

余先生大雅

游先生儆(合传。)

余大雅,字正叔,顺昌人。与■浦游敬仲同时从朱子游。(云濠案:敬仲名儆,敬仲其字也。一作名敬仲,字远叔。)每见必告以简约切实工夫,而要其归于求放心一言。先生尝有诗云:「三见先生道愈尊,言提切切始能安。如今抉破本根说,不作从前料想看。有物有常须自尽,中伦中虑觉犹难。愿言克己工夫熟,便得周旋事仰钻。」朱子深与其进。有《朱子语录》一卷。

司户郑持斋先生可学

郑可学,字子上,莆田人,自号持斋。受学于朱子,以禀性卞急,力于惩忿上做工夫,久之,最得精要。面命问答。率前贤所未发,四方来学者,朱子多使质正焉。朱子知漳州,延至西塾。其后,删定《大学》一编,曰「此书欲付托得人,惟子上足以当之。」前后三奉大对,晚以特科调衡州司户。着《春秋博议》十卷,《三朝北盟举要》一卷、《师说》十卷。初,先生在临安,欲往见陆子静,或云:「吾友方学,不可见,见之必归参禅。」先生以此遂止。

许存斋先生升

许升,字顺之,同安人。游朱文公之门。文公来为簿,从游最早,恬澹无欲。及文公去任,复从游于建阳。及卒,文公作文祭之。(云濠案:《闽书》:「先生所著有《孟氏说》、《礼记文解》、《易解等书》。」)

(梓材谨案:先生《朱子语类》多载其问答之语,其字顺之也。朱子为之序,又为作《存斋记》云:「许生升之。」是先生一名升之也。)

刘撝堂先生炎

刘炎,字潜夫,邵武人。游朱子之门。朱子卒,先生祭以文,有云:「凛然若衔驭之甚严,泰然若方行之无畔。盖久而后得之,又何止流行乎四时,而昭示乎河、汉。」

黄壶山先生士毅

黄士毅,字子洪,号壶山,莆田人,徙居吴。幼知嗜学,为向上事业。方庆元诋诽道学,先生徒步趋闽,师朱文公。命日观一书,夜叩所见,告以静坐勿杂,唤醒勿昏。居数月,授以《大学章句》,终其身从事于斯。著述甚富,类注《仪礼》、譔次《文公书说》七卷、《文集》一百五十卷,又因语录成言,分门序次,为《语类》一百三十八卷。尝言:「孔、孟之道,至周、程而复明,至朱子而大明。」识者以为知言。

刘先生镜

刘镜,字叔光,惠安人。从朱文公学,称高弟。

县令李先生东

李东,字子贤,邵武人,丞相纲族孙。受学朱子,号精敏。登绍熙进士弟,为庐陵簿。秩满,周公必大饯以诗云:「地跨江、闽秀气兼,玉成界尺直方廉。抚曹久处习凿齿,高士惟知孙子严。」迁知万安县,黄勉斋以书荐于漕使杨楫,乞委以事而观其能。

主簿方先生壬

方壬,字若水,莆田人,耕道耒之弟也。(梓材案:先生亦元寀曾孙,当是耕道从弟。)淳熙中,游太学,往返建安,必造谒朱子,至必留月余。擢第为漳州长泰簿。时朱子为守,辟先生主学。条上讲说、课试、差补等十事,朱子令诸邑仿之。每见民间疾苦,悉别白为朱子言之。后朱子召还,出《大学章句》,俾刊示学者。

方先生禾

方禾,字耕叟,耕道之弟也。尝与朱子书曰:「禾敢问改过行己之方,愿先生赐之一二言,使禾自此得朝夕从事于斯,口诵心维,知所敬畏,庶几前奸之不复迩,比之古人盘铭书绅之义云。朱子答曰:「夫子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其言虽约,其在耕叟今日改过修己之方,莫切于此,则耕叟勉旃,它未有以告也。」(参《朱子别集》。)

方履斋先生大壮

方大壮,字履之,莆田人。少好学,不践场屋,专心求道。朱子之莆,先生举所学就正焉,得其亲传面命之意,日与同志讲明。自号履斋,朱子为书其额。

县令上官先生谧

上官谧,字安国,邵武人,东京副留守悟之孙。从朱子游。以祖荫授会昌东尉,调永州推官。简易不深刻,永人怀之。迁四会令卒。

常博傅先生诚

傅诚,字至叔,仙游人。尝从朱文公游。淳熙中登第,由□阳令召提辖文思院,充江、淮督府幕官。时参政张岩为都督,著述皆出先生。嘉定初,除国子博士,迁太常博士。轮对,深忧国势不振,力劝宁宗奋起治功,言甚鲠切。一日登对,忽卒于殿下。

黄先生寅

黄寅,字直翁,邵武人。少时飘荡豪爽,方士繇语之曰:「以子之方俊,何善不可为!乃甘心里巷,以辱其身邪﹖」先生感泣,问过可改否。曰:「惟狂克念作圣。」于是奋励修饬,登朱子之门,问学精诣,言行准绳,乡人敬叹之。

梁先生瑑

梁瑑,字文叔,邵武人。从游于朱文公,刻志励学。所论为学工夫,及体气魂魄鬼神之说,文公多许可之。又辑《文公语录》、《澹台石刻》。

县尉冯见斋先生允中

冯允中,字作肃,邵武人。从学于朱子。所论惩创后生妄作之弊,及敬义性情心术之说甚善,朱子多许之。尝名其所居曰「见斋」云。

(云濠谨案:黄文献志冯君墓云:「冯氏之先,在唐有延珍,当广明之乱,以勤王功至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杜陵侯入宋,久未有显者。十一世孙允中,受学考亭朱子之门,始以儒起家,为道州宁远县尉。」是可见先生之仕履矣。

朝请吕渭川先生胜己

吕胜己,字季克。父祉,居建阳,以尚书护合肥军死义,敕葬邵武之樵岚,因家焉。先生从张南轩、朱晦翁讲学,晦翁为和东堂九咏诗。工隶书,得汉法。仕为湖南干官,历倅江州,知杭州,官至朝请大夫。自号渭川居士。

料院阳尹叔先生仕训

杨仕训,字尹叔,漳浦人。从朱文公游。醇静警敏,刻励自奋,务求圣贤遗意而躬行之。由太学擢第,调永福令。留意学校,更定祭器,修立社稷风雨坛。推诚以待物,邑人士诵德不释口,诸台亦以恺悌慈祥、听讼平允荐之。会湖广总领请于朝,愿得廉靖吏以董军饷,差监鄂州粮料院,踰月卒。同学黄干、陈淳皆深痛惜之。

修撰叶息庵先生武子

叶武子,字成之,邵武人。受学朱子,补太学生。朝议有欲以韩侂冑首和敌者,先生曰:「奸臣首不足惜,如国体何﹖」率同舍叩阍,力争之。嘉定甲戌,擢甲科,调郴州教授,一以《白鹿洞学规》为诸生准程,刻《四书集注章句》以授之。历国子正,知处州,入为宗学博士。尝以福建保长催科害民,陛对,论罢之。进直宝谟阁。平生所得,于《易》为多。其言曰:「《易》之道,莫大于时。时有二义:有在外之时,有在我之时。人之出处,须先论在我者。我之时可动,然后论在外之时。若我之时未然,在外之时纵佳,亦不暇论其存乎我者与!」淳佑初,先生雅志恬退,挂冠日久,加直龙图阁,寻加秘阁修撰卒。

(梓材谨案:《宋文宪集》《叶氏先祠记》言「先生字诚之。」是为息庵先生。且言:「其知处州,有异政。一年嘉禾生,二年麦秀两岐,三年瑞芝产于庭。」)

知州俞先生闻中

俞闻中,字梦达,邵武人。从学朱子。登淳熙八年进士第。累官知黎州,悉意抚字,民夷感恩。

吴英,字茂实,邵武人。绍兴三十年第进士。从学朱子。有《论语问答略》。

黄先生孝恭

黄孝恭,字令裕,邵武人。从朱子学,治身严整,起居有常度,论著确实。

丘先生■

丘■,字玉父,邵武人。从朱子学。有《主敬问答》。学禁严,遂谢场屋。

知军饶先生干

饶干,字廷老,邵武人。淳熙进士。调知长沙县,适朱文公为守,先生夙兴治事,暇即听讲。后知怀安军卒。有为之铭者曰:「能磨琢而器吾之玉乎﹖则心皇皇如不足。能恒赫而丹吾之毂乎﹖则足缩缩如不欲。故乐也不加若性,而污也不惧其辱,是谓善学朱氏者,盖不惟其名而实之笃。」

杨先生履正

杨履正,字子顺,晋江人。朱文公门人。生徙数百人。

监岳孙吉甫先生枝(附子起予。)

孙枝,字吉甫,鄞县人。父允从乡先生沈签判铢学。先生与签判子焕亦相友善,又登朱子之门,(梓材案:柳待制贯为先生《孙临海令暮志》云:「南岳早从宣献楼公、端宪沈公、正献袁公游,及见徽国文公而证其所受,邃学雄文,望于一时。所著书曰《海上稿》。」)学问益精粹。袁絜斋曰:「初谓子善为文,不意造理乃尔。」宁宗即位,上书极言天下大计不见省。嘉定七年,与子起予同登进士第。先生父时尚无恙,郡守程覃表其里曰「重桂」,乡人荣之。先生卓迈有知略,自秦、陇、荆、湘达于淮海,凡险要阨塞,若指诸掌,于边事军谋亦练习。淮帅延致慕府,先生以禄不及亲,辞不就,以迪功郎监潭州南岳庙。起予为昭武参军,郡卒噪于庭,起予往谕之,卒罗拜曰:「孙司户清廉官,不得犯。」入朝为监察御史,至太常少卿。次子愿质。(参《至正四明志》。)

周先生谟

周谟,字舜弼,建阳人。少警敏嗜学,两预乡荐。朱子守南康,先生执贽登门,尽弃其学而学焉。南康抵武夷且千里,有重冈复岭之阻,先生从学不怠。及朱子守临漳,去武夷又千余里,先生复往求卒业。既归,温绎所闻,以书请益,朱子答曰:「讲学益勤,持守不懈,深慰所望。当此岁寒,不易其操,尤不易得。」朱子没,伪禁且严,先生徒步会葬,并于康、庐间发乡人受业者率其徒讲学,迭为季集,彼此规正,历岁月,不少怠。性孝友,治丧用古礼,斥去浮屠、老子法,乡人多效之。卒,黄勉斋志其墓曰:「舜弼之学,足以取信乡人,使吾师之道,讲习不辍,斯文之不至湮晦,舜弼之力也。」(参《黄勉斋集》。)

余先生宋杰

余宋杰,字伯秀,建昌人。朱子授《易》弟子。(参《经义考》。)

李先生辉

李辉,字晦叔,建昌人。朱子授《易》、《诗》、《礼》弟子。(同上。)

隐君刘先生贲

刘贲,字炳文,建昌人。与周舜弼、余伯秀、李晦叔同学于朱子之门,并有时名,不求仕进。

李木川先生杞

李杞,字良仲,平江人。号木川。庆元元年,韩侂胃欲逐赵忠定,因以尽除天下之不附己者,名以伪学。朱文公去国,寓西湖灵芝寺,送者渐少,惟先生独从,叩请得穷理之学。有《紫阳正传校》行于世。(参《四朝闻见录》。)

(梓材谨案:朱子实记著录《姓氏录》、《甲寅问答》者,先生也。宋又有与先生同姓名者,字子材,眉山人,着《谦斋周易详解》二十卷。见《经义考》。)

李先生雄

李雄,平江人。朱子弟子。(补。)

(梓材谨案:先生与木川李先生并质疑于康叔临,是二先生又为康氏门人也。)

宋先生之润

宋先生之汪(合传。)

宋之润,字泽之;之汪,字容之,双流人。与其兄深之之源问学于朱子。朱子答书有曰:「及承深之,遂承遗泽,即登仕版,以究先公欲行未尽之志,而泽之、容之亦将读书求志,以承家学之传,皆所深望,而垂问勤恳,又见不自满足之意」云。(参《朱子文集》。)

(梓材谨案:深之又学于清江刘氏。详见《清江学案》。)

抚干潘先生友恭

潘友恭,字恭叔,金华人。与兄端叔友端并学于朱子。为江、淮宣抚使司干。(参《会稽续志》。)

秘阁杜先生斿

杜斿,字叔高,金华人。尝问道于朱子,与辛幼安诸人游。端平初,以布衣召入秘阁校。(参《吴礼部集》。)

(梓材谨案:《万姓统谱》言:「先生召入馆阁,年八十余矣。」《朝野杂记》误为杜福。)

杜先生旝

杜旝,字幼高,金华五高之一也。着有《粹裘集》十卷。叶正则序之曰:「此文自经史诸子皆有论辩,学之博矣。论辩不苟是非,必折之于正,又所谓笃矣。」(参《叶水心集》。)

文靖郑日湖先生昭先

郑昭先,字景明,闽县人。初主浦城簿,叹曰:「侥幸一第,问学未悉。」遂游朱子之门。迁知归安县,民咸爱之。累官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进右丞相(参《姓谱》。)

(云濠谨案:《闽书》载先生字景绍,卒,谥文靖,有《日湖遗稿》五十卷。)

帅机范伯崇先生念德

范念德,字伯崇,建安人,知泉州如圭之子。从学朱子,读书深潜温厚。官吉州录参,累迁江东帅机。朱子尝得先生所著《杂说》,谓之曰:「持守不差,见理渐明。」后朱子疾且革,为书属其子在与先生及黄勉斋,又拳拳于勉学,及修正礼书为言云。(同上。)

(梓材谨案:先生娶刘白水先生之次女,与文公为寮。)

刘先生孟容

刘孟容,字公度,隆兴人,静春先生子澄之族人也。旧从学于子澄,亦尝学于陆子。尝以书劝朱子弗为讲学之争,朱子答以「临川近说愈肆,《荆舒祠记》曾见之否﹖此等议论,皆学问偏枯、见识昏迷之故」。而私意又从而激之:「若公度之说行,则此等事无人管矣。」又贻书云:「建昌士子过此者多,方究得彼中道理端的是异端,误人不少。向见贤者亦颇好之,近亦觉其非否﹖」

(梓材谨案:先生为公非先生攽之玄孙,于静春为族子,盖始学于静春,而又师朱子者。父龟年朝奉郎,朱子表其墓。)

黎先生贵臣

黎贵臣,醴陵人。从朱子受业,讲明道学,士类多宗之。(参《姓谱》。)

林先生学蒙

林学蒙,一名羽,字正卿,永福人。从朱文公学。因筑室龙门庵,讲明道德性命之旨,乡人师之。(同上。)

徐盘洲先生寓

徐寓,字居父,永嘉人。朱子称其务学求师,志尚坚确。(参戴氏铣说。)

(云濠谨案:真西山志包履常墓,称先生为盘洲叟。)

隐君蔡先生念成

蔡念成,字符思,德安人。文公守南康时,讲学于白鹿洞,先生从之游。隐居求志,乐道不仕。文公没,心丧三年。又以事文公者事黄直卿而卒业焉。晚与同门数人,每季月一集,以相切磋,如此者三十年,州闾服行其化。(参《江西人物志》。)

县令江德功先生默

江默,字德功,崇安人。知建宁县。

(云濠谨案:《姓谱》:「先生干道五年进士。尝从朱文公游。有《易训解》、《四书训诂》各六卷。」)

县尉戴养伯先生蒙

戴蒙,字养伯,永嘉人。更名埜。登绍熙进士。调丽水尉,弃官从朱子于武夷。(参《温州府志》。)

程格斋先生永奇

程永奇,字次卿,休宁人,先之子。朱子门人,称格斋先生。

李先生季札

李季札,字季子,婺源人,参仲缯之子。从朱子学,有问答,见《朱子语录》。着有《近思绩录》《字训续编》诸书。(参《徽州府志》。)

录所闻晦庵先生语

读书着意玩味,方见得义理从文字中迸出。

读书闲暇且静坐,庶几心平气和,可以思索义理。

看文字当看大意,又看句语中何字是切要。《孟子》谓「仁义礼智根于心」,只根字甚有意。如此用心,义理自出。

人只一心,识得此心,便无走作,虽不加防闲,此心常在。

问存心。曰:「存心不在纸上写底,且体认自家心是何物。圣贤说得极分晓,孟子恐后人不识,又说四端于此,尤好玩索。」

再问存心。曰:「非是别将事物存心。孔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便是存心之法。说话觉得不是,便莫说,做事觉得不是,便莫做,亦是存心之法。」

《大学》「在明明德」一句,当常常提撕。能如此,便有进步处。盖其原自此发见,人只一心为本,存得此心于事物,方知有脉络贯通处。

问「明明德」。曰:「人皆有个明处,但为物欲所蔽。剔拨去了,只就明处渐明将去。然须致知格物,方有进步处,识得本来是甚么物。」问:「程子谓致知节目如何﹖」曰:「如此理会也未可,须存得此心,却逐节子思索,自然有个觉处。如谚所谓冷灰里豆爆。」

学者解《论语》,多是硬说,须习熟,然后有个入头处。

问「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曰:「资质好底便化,不好底须立个制度。教人在里面件件是礼,后世专用以刑,然不用刑,亦无此理。但圣人先以德礼,到合用处,亦不容已。『有耻且格』,只将格字做至字看,至是真个有到处,如『王格有庙』、『格于上帝』之格。如迁善远罪。真个是远罪。有勉强做底,便是不至。」

问圣人十年工夫。曰:「不须理会这个,且理会志于学。能志学,许多科级,须着还我。」

问「下学上达」,圣人恐不自下学中来。曰:「不要说高了。圣人高,后学者如何企及﹖越说得圣人低,越有意思。『十五志学』一章,全在志于学上,当思自家是志于学与否﹖学是学个甚﹖如此存心,念念不放,自然有所得也。『三十而立』,谓把捉得定。世闲事物,皆摇动我不得,如富贵威武贫贱是也。『不惑』,谓识得这个道理合东便东,合西便西,了然于中。『知天命』便是『不惑』。到知处,是知其所以然,如事亲必孝,事君必忠之类。『耳顺』是不思而得,如临事迎刃而解,自然中节,不待思索。『所欲不踰矩』,是不勉而中。」

孟子曰:「求其放心而已矣。」当于未放之前看如何,已放之后看如何,复得了又看是如何。作三节看后,自然习熟此心,不至于放。

恻隐羞恶辞让是非,情也。仁义礼智,性也。心,统性情者也。端,绪也。因情之发露,而后性之本然者可得而见。

说仁,只看孺子将入井时,尤好体认。

义是个毅然说话,如利刃着物。

四端本诸人心,皆因所寓而后发见。

问「万物皆备于我」。曰:「未当如此,须从『孟子见梁惠王』看起,却渐渐进步。如看《论语》,岂可只理会『吾道一以贯之』一句﹖须先自《学而篇》,渐渐浸灌,到纯熟处,其闲义理却自然出。中必有庸,庸必有中,能究此,而后以发诸运用。」

聪察便是知,强毅便是勇。

天之运转不穷,所以为「天行健」。

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

问:「伊川见人静坐,如何便叹其善学﹖」曰:「这却是一个总要处。」

问满腔子是恻隐之心。曰:「此心躯壳,谓之腔子。能于此身知有痛,便见于应接方有个是与不是。」

为血气所使者,只是客气,惟于性理说话涵泳,自然临事有别。进取得失之念放轻,却将圣贤格言研穷考究,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风捉影,有甚长进!今日是这个人,明日也是这个人。

(梓材谨案:《录语》第一条移入《晦翁学案》。)

秘书林先生至

林至,字德久,华亭人。官秘书郎。登朱子之门。着有《易裨传》。

隐君严亭父先生世文

严世文,字时亨,一字亨父,新喻人。隐居不仕,师事朱子。有《疑义问答往复书帖》。(参《新喻县志》。)

附录

问五行之生各一其性。朱子答曰:「气质是阴阳五行。所为性,即是太极之全体。但论气质之性,则此全体堕在此质之中尔,非别有一性。」

问明道言人生而静以上不容说。朱子答曰:「人生而静,是未发时,以上即是人物未生之时,不可谓性。才谓之性,便是人生以后。此理堕在刑气之中,不全是性之本体矣!然其本体又未尝外此,要人即此而见得其不杂于此者尔。《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杂也。」

县令杨船山先生与立

杨与立,字子权,浦城人。受业朱子之门。尝知处州遂昌县,因家于兰溪。以道淑人,学者多宗之,称为船山先生。(云濠案:《福建通志》误作铅山先生。)所著有《朱子语略》二十卷。(参《兰溪县志》。)

(梓材谨案:《儒林宗派》:「朱子门人杨黼,字与立,浦城人。」又:「杨与立,字子权,兰溪人。」盖即一人而分载之。)

杨先生骧

杨骧,字子节,与立从弟。朱子授《易》、《礼》弟子。(参《经义考》。)

杨先生道夫

杨道夫,字仲思,与立从弟。朱子授《易》、《诗》、《礼》弟子。(同上。)

(梓材谨案:朱子尝教先生「思量天地,有心无心」。见《晦翁学案》。)

徐先生昭然

徐昭然,字子融,铅山人。朱子《与蔡季通书》谓:「铅山徐子融,老成有守。尝作《小学》。欲延之家塾,为诸子师范」云。(参《朱子文集》。)

姜先生大中

姜大中,字叔权。朱子授《易》弟子。(参《经义考》。)

教授潘先生时举

潘时举,字子善,临海人。从晦庵游,有闻必记。其辨析《六经》疑义及问学大端,多为师门称许。每喜静坐,晦庵云:「专务静坐,又恐堕落那一边去。只是虚着此心,随动随静,无时无处不致其戒慎恐惧之力,则自然主宰分明,义理昭著矣。」先生服膺师语,造诣日深,故其论「求放心」有云:「日来觉得此理真无内外,外面有跬步不合道理,便觉此心已放。」嘉定十五年,以上舍释褐,终无为军教授。(参《台学源流》。)

县丞吴先生必大

吴必大,字伯丰,兴国人。以父任补官,为吉水丞。属权指朱文公为伪学,遂致仕。先生早事张南轩、吕东莱,晚师文公,深究理学,议论操守,为儒林所重。(参《姓谱》。)

童科刘履之先生砥

刘砥,字履之,长乐人,世南之子。六岁日诵千言,至览忠孝大节,辄激发感慨。十岁通《九经》传记,能缀词赋。干道闲,与其弟砺俱中童子科。尝读释、老书,曰:「此不足习。」乃治举子业。又曰:「此不宜专习。」因取伊洛诸儒书读之,有见,遂率其弟登朱文公之门。文公嘉其笃志敏学,授《先天太极图传》,充然有得。文公晚修礼书,先生预编次。以时方攻道学,遂无复仕进意。与蔡西山、黄直卿相友善。年四十五卒。所编有《王朝礼》、《论语孟子解》,皆未脱■。(同上。)

童科刘用之先生砺

刘砺,字用之,砥之弟。幼颖悟孝弟,中童子科。后受学于朱文公。文公尝曰:「履之兄弟却差胜,若更加功,或可望耳。」与黄直卿最友善。及禁伪学,志尚愈笃。蔡西山编置道州,先生与其兄馈赆甚厚。年四十七卒。(同上。)」

王先生力行

王力行,字近思,同安人。游朱文公之门,苦学善问,深得其旨趣。尝着《朱氏传授支派图》。

吴先生寿昌

吴寿昌,字大年,邵武人。初谒佛者疏山,喜谈禅学。后游晦庵先生之门。着《问答略》,尝论张、吕二先生,谓「南轩非寿昌所敢知。东莱博学多识则有之,守约恐未也。」朱子深然之。

甘吉甫先生节

甘节,字吉甫,临川人。文公高弟。

曾先生祖道

曾祖道,字宅之,庐陵人,刘子澄之徒也。尝师象山,其后为朱子之学。有云陆先生与祖道言:「目能视,耳能听,鼻能知臭,口能知味,心能思,手足能运动,如何更要存诚持敬,硬将一物去治一物﹖风浴咏归,自是吾子家风。」祖道言:「此恐非初学所到地位。」陆子曰:「吾子有之,而必欲外铄以为本,可惜也。」其后为象山之学者辩之,以象山《答宅之书》,今见载集中,但言存诚持敬二语。存字上古有考,若持字则后人之言,是陆子未尝如宅之所云。然孟子尝言存心,亦言持志,则陆子谓持敬为杜撰者,其说亦过。

征君吴友堂先生昶

吴昶,字叔夏,号友堂,休宁人。淳熙丙申,文公以扫墓归婺源,先生率先执经馆下。久之,伪学禁作,弟子多更名他师,而先生徒步走寒泉精舍就正所学。所著有《易论》、《书说》,文公深嘉许之。

(云濠谨案:《歙县志》称先生安贫守道,意薄进取,征为郡校书郎,弗就。)

迪功陈克斋先生文蔚

陈文蔚,字才卿,称克斋先生,上饶人。因同乡余正叔得师朱子。其学以求诚为本,以躬行实践为事。以着《尚书解注》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书成,赋诗云:「水饮已忘三月味,囊中真乏一钱储。屡空本是我家事,赢得闲身且著书。」洵有道之言也。徐忠愍公元杰,其门人也。

方先生谊

方谊,字宾王,嘉禾人。问学于朱子。朱子《答周南仲书》有云:「方宾王每书来,说得道理,仅有归着,知与游从,可谓得友。恐今已归嘉禾也。」(参《朱子文集》。)

张先生显父

张显父,字敬之,南■人。朱子弟子。着《经说》。(补。)

孙先生自新

孙先生自修(合传。)

孙先生自任(合传。)

孙自修,字敬甫,宣城人。偕从弟自新、自任从朱子游。时正学久衰,先生兄弟独知尊向,时论韪之。朱子尝贻书商搉传训。既没,先生追记《池录》一卷,附载《朱子语录》。(参《姓谱》。)

县令叶子是先生湜

叶湜,字子是,建安人。以父任调新化簿,去尉宁都,历安仁令以卒。壮岁游朱文公之门,得以直养气之说,故其为人磊落明白,无所隐。每自谓:「平生与宾客言者,皆可以语妻子。」尝与真西山同僚,西山称其「坚强有特操,介直弗顾私,遇事无难意,处剧亡容。」其之安仁也,为政一出于宽平。居常语人曰:「先义而后利,先教而后刑,此吾所闻于真公者,吾其敢违邪!」(参《真西山文集》。)

堂长黄先生义勇

黄先生义刚(合传。)

黄义勇,字去私,临川人。从文公武夷精舍,为白鹿洞堂长。黄勉斋尝曰:「向来问学之士,雕落殆尽,江西则甘吉甫、黄去私兄弟、张元德,不过数人尔。」弟义刚,字毅然,事文公最久,议论尤有根据。尝叙所闻曰「先师德言」。(参《江西人物志》。)

万先生人杰

万人杰,字正淳,大冶人。陆文达公为兴国教授,即来受学。旋事文安公于槐堂。象山尝言:「吾门惟曹立之、万正淳可不为利害所动。」已而先生见朱子于南康,亦力称之,先生遂为朱子之学。

曹无妄先生建

曹建,字立之,余干人,学者称为妄先生。初从沙随程氏,继从陆氏兄弟,最后乃从朱子于南康。其所欲见而不得者,南轩张氏而已。朱子序其言道:「非一闻可悟,一超可入也。循下学之则,加穷理之功,由浅而深,由近而远,则庶乎其可矣。今必先期于一悟,而遂至弃百事以趋之,吾恐未悟之闲,狼狈也已甚。此其晚岁用力之标的程度也。」象山言其「天资甚高,因读书用心之过成疾。其后疾与学相为消长。某与荡涤,则胸中快活明白,病亦随减。一闻他人言语,又复昏蔽,病亦随发。如此者不一。有告之以某乃释氏之学,渠平生恶释、老如仇,于是尽叛某之说,凑合元晦说话,不相见,以至于死」。

(梓材谨案:一本云:「先生早卒,朱子为表其墓。表中言先生于陆子异同之处,陆子门人见而不喜。朱、陆异同之衅,盖亦其一事」云。)

附录

曹立之有书于象山曰:「愿先生且将孝弟忠信诲人。」象山曰:「立之之谬如此!孝弟忠信如何说『且将』!」(《象山语录》。)

辂院詹景宪先生渊

詹渊,字景宪,崇安人。调清江户曹掾。江西俗尚嚚讼,有数年不决者,先生一阅之皆得其情。于是环十一府之民,有求质于有司者,皆请属先生,曰:「宁为户曹非,不愿他官直。」官至差监车辂院。

(梓材谨案:真西山为先生墓志云:「景宪少时,奋然以学自力。既壮,从朱文公游,得修己治人之大致。」)

符先生叙

符叙,字舜功,建昌人。初问学于象山。象山遗傅子渊书言:「其妄肆无知之谈,子渊不得不任其责。」其答先生书亦多微词。其后先生师朱子,尝言陆子不喜说性,盖亦不以槐堂弟子自名者矣。

童敬义先生伯羽

童伯羽,字蜚卿,瓯宁人。师事朱文公。文公尝造访之,名其堂曰「敬义」。先生以道自任,化行乡里,时人以敬义先生称之。着有《四书训解》。(参《闽书》。)

正言袭先生盖卿

袭盖卿,字梦锡,常宁人。以明经擢第。往师朱文公,明义理之学。入谏垣为右正言,以直道事君。(参《姓谱》。)

(梓材谨案:先生尝官小司成。朱子《池州语录》盖其所著。又与王居仁同时执经南轩之门。谢山《困学纪闻三笺》于周子静条亦云:「袭盖卿,南轩弟子。」)

教授李先生宗思

李宗思,字伯谏,建安人。其教授蕲学也,文公送之曰:「与伯谏游而讲于斯也,亦三年矣。凡持守之要,玩索之端,巨细精粗,盖已无所不论。今使之言,其又何以加此。然有一焉,主敬致知,摧骄破吝,谨之于细微杂乱之域,而养之于虚闲静一之中,则虽屡言之,而岂患乎其渎哉!」(参《读书工程述语》。)

附录

张南轩《与朱子书》曰:「蕲州之说,浅陋不足动人,自是伯谏天资低所致。若临川其说方炽,此尤可虑者,吾曹惟当勉其在己,果得无一毫渗漏,自是孚信,有非口舌所能遽挽也。」

(梓材谨案:临川盖指陆子。金溪隶抚州,本三国吴临川郡。蕲州谓李周翰。)

县丞黄先生学

黄学,字习之,龙溪人。通经史,尤长《诗》、《书》、《春秋》。南宫对策,有曰:「愚独爱伊川,请改试为课。」及制尊贤堂、待宾斋,与时论不合,有司大书曰:「此必伪学之流。」黜之。久而擢第,再转鄱阳丞。李性传延入郡斋,校勘《朱文公续语录》。又着《评古》一册,补注《东坡诗集》,上之诸司,论荐调泉州察推,需次于家,郡守屈置于学,以训诸生。(参《姓谱》。)

学士黄尚质先生干

黄干,字尚质,长溪人。师事文公。著述甚富。余干饶鲁、宁德李鉴皆师之。着有《诲鉴语》、《五经讲义》、《四书纪闻》。官至直学士。(参《道南源委》。)

廖先生晋卿

廖晋卿,朱子门人。(参《儒林宗派》。)

附录

廖晋卿请问所读书。朱子云:「公心放已久,精神收拾未定,且收敛精神,方可商量读书。」

李先生伯诚

李伯诚,朱子门人。(参《儒林宗派》。)

附录

李伯诚曰:「打坐时意味也好。」朱子曰:「坐时固是好,须是临事接物,长如坐底时方好。」

李先生周翰

李周翰,朱子门人。(参《儒林宗派》。)

附录

张南轩《与朱子书》曰:「季克寄得蕲州李士人周翰一文来,殊无统纪,本之释氏。伯谏为其所转,可虑可虑!」

(梓材谨案:李伯谏教授于蕲,南轩云「为其所转」,则先生蕲州人也。)

刘先生定夫

刘定夫,朱子门人。(参《儒林宗派》。)

附录

陆象山言:「定夫时宏大磊落,常常如此时好。但莫被枝叶累倒了,须是工夫孜孜不懈,乃得。若少懈,旧习又来。」

贺先生善

贺善。

(梓材谨案:先生与黄勉斋、李果斋为同门友,争朱子《纲目》非未成之书,则亦受业朱门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