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宋元学案>卷四十四赵张诸儒学案(全氏补本)

《宋元学案》卷四十四赵张诸儒学案(全氏补本)清 · 黄宗羲

赵张诸儒学案(全祖望补本)

赵张诸儒学案表

赵鼎(子)谧(曾孙)纶(别见《沧洲诸儒学案》。)

王大宝张栻(别为《南轩学案》。)

(子文门人)

(百源、伊川再传)

(安定、濂溪三传)

张浚(子)栻(别为《南轩学案》。)

(子)枃(孙)忠恕(别见《南轩学案》。)

王十朋(子)闻诗

(子)闻礼

宋晋之(弟)习之

(谯氏门人。)

(伊川、东坡再传)

(安定、濂溪、老泉三传)

杨万里(子)长孺

刘俨

吕陟(别见《南轩学案》。)

罗博文(别见《豫章学案》。)

张杰(别见《玉山学案》。)

陆游(别见《荆公新学略》。)

汪应辰(别为《玉山学案》)

(赵、张学侣。)

陈良翰

芮煜吕祖谦(别为《东莱学案》。)

陈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陈亮(别为《龙川学案》。)

蔡幼学

陈武(并见《止斋学案》。)

陈鹏飞黄补

林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范端臣(别见《范许诸儒学案》。)

(并赵、张同调。)

赵张诸儒学案序录

祖望谨案:中兴二相,丰国赵公尝从邵子文游,魏国张公尝从谯天授游。丰公所得浅,而魏公则惑于禅宗,然伊洛之学从此得昌。魏公以曾用陈公辅得谤,或遂疑其阻塞伊洛之学,与丰公有异同,未必然也。陈公良翰、芮公煜之徒,亦吾道之疏附也。述《赵张诸儒学案》。(梓材案:谢山是卷《序录》原底作《赵张二公学案》,后定《序录》刊本,益以陈、芮诸公,故易其称。)

◆子文门人(邵、程再传。)

忠简赵得全先生鼎

赵鼎,字符镇,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氏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开封士曹。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先生曰:「祖宗之地,不可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金人议立张邦昌,先生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高宗即位,累除司勋郎官。久雨,诏求阙政,先生言:「自蔡京托绍述之名,尽祖安石之政,凡今日之患,始于安石,成于蔡京。今安石犹配享庙廷,而京党未除,时政之阙,无大于是。」上为罢安石配享。擢右司谏,旋迁殿中侍御史。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北兵至江上,先生陈战、守、避三策,拜御史中丞。韩世忠败金人于黄天荡,宰相吕颐浩请上幸浙西,先生以为不可轻举。颐浩恶其异己,改先生翰林学士,不拜,改吏部尚书,又不拜,疏颐浩过失凡千言。上罢颐浩,诏先生复为中丞,曰:「朕每闻前朝忠谏之臣,恨不之识,今于卿见之。」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金人攻楚州,先生上章丐去。会辛企宗除节度使,先生言企宗非军功,忤旨,出奉祠。除知平江府,寻改知建康,又移知洪州。襄阳陷,召拜参知政事。宰相朱胜非言襄阳国之上流,不可不急取。上问岳飞可使否,先生曰:「知上流利害,无如飞者。」飞出师,竟复襄阳。言者谓当国者不知兵,乞令参政通知,由是为胜非所忌。除先生知枢密院、川陜宣抚使,先生辞以非才。上曰:「四川全盛,半天下之地,尽以付卿,黜陟专之可也。」时吴玠为宣抚副使,先生奏言:「臣与玠同事,或节制之邪﹖」上乃改先生都督川、陜诸军事。九月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上士相庆。时刘豫子麟与金人合兵大入,诸将各异议,独张俊以为当进讨,先生是其言,且言:「陛下养兵十年,用之正在今日。若少加退沮,即人心涣散,长江不可恃矣!」乃命诸将邀诸淮,连败之,金人遁去。上谓先生曰:「将士致勇争先,诸路守臣亦翕然自效,乃朕用卿之力也。」先生谢曰:「皆出圣断,臣何力之有!」上尝语张浚曰:「赵鼎真宰相,天使佐朕中兴,可谓宗社之幸也!」五年,上还临安,制以先生守左仆射、知枢密院事,张浚守右仆射、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先生以政事先后及人才所当召用者,条而置之座右,次第奏行之。皇子瑗封建国公,于行宫门外建资善堂,先生荐范冲为翊善,朱震为赞读,朝论谓二人极天下之选。先生以宰相监修神宗、哲宗二史,是非各得其正,上亲书「忠正德文」四字,又以御书《尚书》一帙赐之。张浚在江上,尝遣其属吕祉入奏事,所言夸大,先生每抑之,上曰:「他日张浚与卿不和,必吕祉也。」后浚因论事,语意微侵先生。先生言:「臣初与浚如兄弟,因吕祉离间,遂尔睽异。今浚成功,当使展尽底蕴。浚当留,臣当去。」浚又尝奏乞幸建康,而先生与折彦质请回跸临安。暨竣还,乞乘胜攻河南,先生与议不合,乃以观文殿大学士知绍兴府。及浚去位,乃以万寿观使兼侍读召先生,入对,拜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进四官。上言:「淮西之报初至,执政奏事皆失措,惟朕不为动。」先生曰:「今见诸将,尤须静以待之。不然,益增其骄蹇之心。」先生再相,或议其无所施设,先生闻之曰:「今日之事,如人患羸,当静以养之。若复加攻砭,必伤元气。」金人遣使议和,朝论以为不可言,上怒。先生曰:「陛下于金人,有不共戴天之雠。今屈己请和,不惮为之者,以梓宫及母后耳!群臣愤懑之辞,出于爱君,不可以为罪。陛下宜谕之曰:『讲和非吾意,以亲故,不得已为之。但得梓宫及母后还,敌虽渝盟,吾无憾焉。』」上从其言,群议遂息。给事中张致远以潘良贵、常同被斥,不书黄,上怒,顾先生曰:「固知致远必缴驳!」盖已有先入之言。秦桧继留身奏事,既出,先生问帝何言,桧曰:「上无他,恐丞相不乐耳。」嗣因和州防御使璩除节钺,封国公,先生奏:「建国虽未正名,天下皆知陛下有子,在今礼数不得不异。」上曰:「姑徐之。」桧后留身,不知所云。先生尝辟和议,与桧意不合。及先生以争璩封国事拂上意,桧乘间挤之,又荐萧振为侍御史。振本先生所引,及入台,劾参知政事刘大中罢之。先生曰:「振意不在大中也!」振亦谓人曰:「赵丞相不待论,当自为去就。」先生引疾求免,言:「大中持正论,为章惇、蔡京之党所嫉。臣议论出处与大中同,大中去,臣何可留!」乃以忠武节度使出知绍兴府,寻加检校少傅,改奉国军节度使。桧率执政往饯,先生不为礼,一揖而去,桧益憾之。初,先生与张浚荐桧可共大事,然桧机深险,外和而中异。浚初求去,有旨召先生。先生至越,丐祠,桧恶其逼己,徙知泉州。又嗾言者论其尝受伪命,屡谪清远军节度副使,潮州安置。在潮五年,杜门谢客,时事不挂口。有问者,引咎而已。中丞詹大方诬其受贿,移吉阳军,先生谢表曰:「白首何归,怅余生之无几;丹心未泯,誓九死以不移。」桧见之曰:「此老倔强犹昔。」在吉阳三年,门人故吏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命本军月具存亡申。先生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先得疾,自书墓中石,记乡里及除拜岁月。至是,书铭旌云:「身骑箕尾归天上,气作山河壮本朝。」不食而死。天下闻而悲之。明年,得旨归葬。孝宗即位,谥忠简,赠太傅,追封丰国公。高宗柎庙,以先生配享庙廷,擢用其孙十有二人。先生汲引善类,惟恐不及,若胡寅、魏矼、晏敦复、潘良贵、吕本中、张致远辈数十人,分布朝列,称有知人之明。顾竟为桧所欺,斥逐流离,赍志以殁,论者惜之。所著有拟奏、表疏、杂诗文二百余篇,号《得全集》,行于世。(参史传。)

◆天授门人(程、苏再传。)

忠献张紫岩先生浚

张浚,字德远,绵竹人。四岁而孤,行直视端,无诳言,识者知为大器。靖康初,以进士为太常簿。高宗即位,累迁侍御史。时乘舆在扬州,先生请葺东京、关陜、襄邓以待巡幸,咈宰相意。除集英殿修撰、知兴元府。未行,擢礼部侍郎,旋除御营使司参赞军事。先生度金人必来攻,言宜设备,宰相黄潜善、汪伯彦皆笑其过计。建炎三年春,金人果南侵。车驾幸钱塘,留朱胜非与先生于吴门捍御。已而先生独留,招集溃兵,甫定,会苗傅等作乱,乃邀秦凤路总管张俊,相持而泣,告以起兵问罪。遂约吕颐浩、刘光世以兵来会,而命俊分兵扼吴江,上疏请复辟。乱定,除知枢密院事。入见,伏地涕泣待罪。高宗问劳再三,引入内殿,曰:「太后知卿忠义,欲识卿面,适垂帘,见卿过庭矣。」解所服玉带以赐。高宗欲相之,先生以晚进不敢当。初,先生次秀州,尝夜坐,警备甚严,忽有客至前,出一纸怀中,曰:「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先生问欲何如,曰:「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先生下执其手,问姓名,不告而去。先生谓中兴当自关陜始,虑金人或先入陜取蜀,遂慷慨请行。诏以先生为川、陜宣抚处置使,得便宜黜陟。既抵兴元,金帅娄宿兵已在永兴,先生合五路之师复之。集诸门,问大举之策,曲端言必败,先生怒,令责状。既战于富平,环庆帅赵哲军先溃,斩哲以徇。哲将多不服,背降金。先生退入阆中,下曲端狱,论死。会有言杀赵哲、曲端非是,朝廷疑之。三年,遣王似副先生。先生求解兵柄,且奏似不可任,宰相吕颐浩不悦,诏先生赴行在。四年,御史中丞辛炳劾先生,以本官提举洞霄宫,居福州。及刘麟引金入寇,赵忠简鼎荐,除知枢密院事,即日长驱临江,部分诸将捍御,身留镇江节度之。兀朮闻先生已至江上,惊曰:「张枢密贬岭南,何得乃在此!」夕遁。五年,除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都督诸路军马。岳武穆飞平杨,先生奏遣武穆屯荆襄以图中原,乃自鄂岳转淮东,大会诸将,议防秋之宜。高宗遣使赐诏趣归,劳问之曰:「卿暑行甚劳。湖湘群寇既就抚,成朕不杀之仁,卿之功也。」召对便殿,进《中兴备览》四十一篇,高宗嘉叹,置之坐隅。先生以敌势未衰,会诸将议事江上,请帝幸建康。谍报刘豫与子猊挟金人入偪,赵忠简及折彦质欲召武穆兵东下,先生奏:「岳飞一动,襄、汉有警,何所恃乎﹖」时杨沂中兵抵濠州,刘光世舍卢州而南,淮西汹动,先生疾驰至釆石,令曰:「有一人渡江者,斩!」光世复驻军,与沂中接。刘猊为沂中所败,遁,高宗手书嘉奖。赵忠简等议跸临安,先生奏:「陛下一再临江,士气百倍。今六飞一还,人心解体。」初,先生与忠简同心辅国,至是不合,忠简去而先生独任。以却敌功,除特进。未几,加金紫光禄大夫。徽宗皇帝、宁德皇后凶问至,上哀不自胜,先生奏:「愿陛下挥涕而起,一怒以安天下。」乃命先生草诏谕中外,辞甚哀切。每奏对,必言雠耻,上未尝不改容流涕。郦琼军叛,劫杀参谋吕祉,先生引咎求去位。高宗问可代者,且曰:「秦桧如何﹖」先生曰:「近与共事,方知其闇。」桧憾之。台谏交诋,遂落职,居永州。九年,以赦复官。十年,金复取河南,先生奏治海艘直指山东之计。十一年,除检校少傅、崇信军节度使。十二年,封和国公。十六年,彗星出西方,先生将极论时事,恐贻母忧。母讶其瘠,问故,先生以实对。母诵其父对策之语曰:「臣宁言而死于斧钺,不忍以不言而负陛下。」先生意乃决,上疏谓:「当今事势,譬如养成大疽于头目心腹之间,不决不止。」秦桧大怒,令台谏论徙永州。先生去国几二十载,天下士无贤不肖莫不倾心慕之。武夫健将言先生者必咨嗟太息,至儿童妇女亦知有张都督也。桧死,复观文殿大学士、判洪州。先生时以母丧,将归葬,台谏汤鹏举、凌哲论先生归蜀,恐摇动远方,诏复居永州。服除,落职,以本官奉祠。三十一年春,有旨自便。先生自潭闻钦宗崩,号恸不食,上疏请早定守战之策。三十二年,车驾幸建康,先生迎拜道左,卫士见之,无不以手加额。车驾将还临安,慰劳先生曰:「卿在此,朕无北顾忧矣。」累除少傅、江淮东西路宣抚使,进封魏国公。史忠定浩在政府,先生所规画,浩每沮之。先生荐陈正献俊卿为宣抚判官,孝宗召俊卿与先生子栻赴行在,曰:「朕依魏公如长城,不容浮言摇夺。」符离之战,南军不利,先生上疏待罪,有旨降授特进,更为江、淮宣抚使。时汤思退为右相,急于求和。上召先生入见,复议罢和,拜先生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都督如故。隆兴二年,奉诏行视江、淮。御史尹穑论先生费国不赀,先生亦乞致仕,除少师、保信军节度、判福州,朝廷遂决弃地求和之议。既去,犹上疏论尹穑奸邪误国。行次余干,得疾,手书付二子曰:「吾不能恢复雪耻,即死,不当葬先人墓左,葬我衡山下足矣。」讣闻,赠太师,谥忠献。先生幼有大志,及为熙河幕官,行边垒,览观山川形势,时时与旧戍守将握手饮酒,问祖宗以来守边旧法及军阵方略之宜,故一旦起自疏远,当枢筦之任,悉能通知边事本末。朱子状先生行实,或以所述事止据其家牒诠次,殊不协人言。高宗柎庙,议配廷臣,或有谓先生恢复空言,未酬三溃之辱。然和尚原、宿州两胜,皆自先生决之,不可谓非善将将者矣。尝与赵忠简共政,多所引擢,从臣朝列,悉一时之望,人号「小元佑」。所荐虞忠肃允文、汪文定应辰、王忠文十朋、刘忠肃珙等,为名臣。拔吴玠、吴璘于行间;谓韩蕲、王世忠忠勇,可倚以大事;一见刘武穆锜,奇之,付以事任;卒皆为名将,有成功,一时并称为知人。先生事母以孝称。所著有《易解》及《杂说》十卷,《书》、《诗》、《礼》、《春秋》、《中庸》亦各有解,《文集》十卷,《奏议》二十卷。子二人:栻、枃。(参史传。)

张魏公语

留意圣贤之学,爱养精神,使清明在心,自然读书有见处,以之正身正家,而事业从此兴矣。(见《鹤山集》。)

(梓材谨案:谢山《札记》:「南宋宰辅登《学案》者,张魏公家三世五人。」盖谓先生及二子、一孙、一曾孙也。)

◆赵张学侣

文定汪玉山先生应辰(别为《玉山学案》。)

◆赵张同调

献肃陈邦彦先生良翰

陈良翰,字邦彦,临海人。蚤孤,事母孝。为文恢博有气。中绍兴五年进士第。知温州瑞安县,听讼咸得其情。或问何术,先生曰:「无术。第公此心,如虚堂悬镜耳!」以荐为检法官,迁监察御史。孝宗初,除右正言。金再移书求唐、邓、淮、泗,先生言:「庙堂、督府,论议不同。边奏上闻,皆阳唯诺而阴沮败之。万一失事机,督府安得独任其责﹖」上矍然称善。卢仲贤至汴,许金人以疆土、岁币而还,上大怒,下仲贤理,欲诛之,宰相恳请得免。复遣王之望、龙大渊。先生言:「前遣使已辱命,大臣不悔前失,不谓秦桧复见今日!且金要我罢四郡屯兵以归之,不折一兵而坐收四千里要害之地,决不可许。若岁币,则俟得陵寝然后与。今议未决,而之望遂行,恐辱国不止于仲贤也。」诏侍从、台谏议,多是先生。汤思退尚执前论,尹穑附思退以撼督府,先生疏:「思退奸邪误国,宜早罢黜;张浚精忠老谋,不宜以小人言摇之。」孝宗曰:「思退警敏,冀可效,卿其置之。若魏公,则今日孰出其右。此殆言者有异意,卿为朕谕之。」先生顿首谢曰:「『警敏』二字,恐非明主卜相之法。」既退,以上语谕同列,穑勃然变色,明日亦请对,遂罢先生言职。两淮撤备,金大入,太学生数百人伏阙,乞召用先生与胡铨、王十朋而斩思退等,思退由是始败。召为宗正少卿、兵部侍郎,除右谏议大夫。进给事中,奏王抃矫诏,请正典刑。改礼部侍郎,不拜,以敷文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既为太子詹事,召对选德殿,上出手书唐太宗与魏征论仁德功利之说,先生言:「仁德治之本,功利治之效。仁德无累,功利自致。」上为之嘉叹,诏兼侍讲。未几,以疾告老,除敷文阁直学士、提举太平宫。卒,年六十五。光宗立,赐谥献肃(参史传。)

修撰芮国器先生煜

芮煜,字仲蒙,一字国器,吴兴人也。绍兴进士,为仁和尉,荒殍载道,区处赈恤,各有条理。初官左从政郎,愤秦氏之乱政,通判常州。沈长卿者,李庄简公客也,尝言和议之非。一日,与先生赋《牡丹》诗。或告之,谓有谤讪语,下大理寺狱,以先生为证,官骑赤棒至门,先生慨然就质曰:「吾不知狱吏之贵也!」对簿,力辩其非。长卿不任笞掠,诬服,狱吏以示先生,对曰:「长卿诬服则可,吾不能妄证也。」吏乃别摘先生平日所作诗有「今作麈埃奔走人」之句,以为怨望,窜化州。桧死,召用为监察御史。其为广东提刑,雍容儒雅,以经术饰吏事。旧例供馈甚丰,先生潜输之公帑,归过曲江,尽以颁犒郡尉之缺于月给者,时谓其「清不近名,利不违众」。尚书左仆射叶颙荐先生与王十朋、周操可备执政,历国子司业、祭酒,其对诸生,蹴然如重客,闻人有善,欣然道之。陈傅良、陈亮、蔡幼学、陈谦皆在太学,先生陶铸之甚至。时东莱为学官,抠衣讲学,昌明斯道,先生以女妻之。孝宗谕宰相曰:「侍从有阙,亟用之!」而先生以疾固请祠,以右文殿修撰归。太学之士祖送以千人,观者太息。先生虽不主和议,而亦未尝轻言用兵。尝奏孝宗曰:「陛下以为蓄积稍羡,思大举,当会计可得几番犒赏。」上曰:「朕未思也。行当报卿。」已而上约略之,仅可得十三番费用,于是始为息民之计。先生每与人言,及退,入室端坐默思,唯恐有失,盖省察之严如此。所著有《易传》及《文集》三十四卷。先生自化州还,追和长卿《牡丹》诗,有「宁分汉社稷,变作莽乾坤」之句,今人传以当时所作,非也。先生卒,孝宗思之不置,用其弟辉,至尚书。

祖望谨案:芮祭酒所著《易传》一卷,奏议二卷,杂文七卷。周益公釆其说《易》之句曰:「《坎》之《象》曰:『君子以常德行,习教事。』盖坎惟素习,则在险不失其常。险至方习,亦复何及!故初爻曰『习』,余则否。虽然,习当出险,乃复『入于坎窞』者,为小人言也。」《离》之三曰:『日中必昃。』人生必死,当如曾参易箦,子路结缨,怡然死生之际。『嗟』则惑,惑则『凶』矣。」

员外陈少南先生鹏飞

陈鹏飞,字少南,永嘉人也。绍兴十二年进士。自为布衣,以经术文词名当世,教学诸生数百人。其于经,不为章句新说,至君父人伦、世变风俗之际,必反复详至而趋于深厚。晚始得第。秦桧寓永嘉,其子学于先生,于是得召对,为太学博士,多所接纳,林光朝、范端臣辈由此出。时以高公息斋之为司业,与先生皆中兴师儒之首。改崇政殿说书,迁礼部员外郎,在资善堂赞读,仍兼说书。经筵论平王归仲子之赗,上问:「母以子贵,何也﹖」先生对毕,进曰:「舜、禹皆圣人,兴于微贱,其父母待之而后显,所以贵也。若失道与民,以忧其父母,则非所以为贵也。」上为悚然,而桧浸不说。先生每见桧,言:「荆襄可为都,以控接北方。今置郊祀坛、都驿亭,劳费甚矣。是忘中原以自佚!」桧益怒,乃以为礼部侍郎以临之。先生谓所下文案多不应法,盖年少未习政事,批其后还之,亦恨甚。先生讲筵多引尊君卑臣之义,崇抑予夺,有所讽,遂以御史疏罢,奉祠。高宗颇思先生,将召之。适彗星见,有自永嘉来者,桧问陈少南作何状,则对曰:「妖星,聚饮为乐耳!」乃除名,居惠州,徒步往。居四年,以瘴疾卒。所著有《陈博士书传》三十卷、《诗传》二十卷、(云濠案:《直斋书录解题》作《书解》、《诗解》,谢山《札记》亦然。)《管见集》十卷、《罗浮集》二卷。陈振孙曰:「观其《书》,绍兴十三年所叙,于《文侯之命》,其言:『骊山之祸,申侯启之,平王感申侯之立己而戍申,不知其德不足以偿怨。郑桓公死于难,而武公复娶于申。君臣如此,而望其振国耻,难矣!』呜呼,其得罪于桧,岂一端而已哉!」先生解《诗》,则以为《商颂》当阙,而《鲁颂》可废,深宁先生不以为然。予谓先生是说,盖亦取尊君抑臣之义,有为言之也。

◆得全家学邵程三传

知州赵先生谧

赵谧,字安卿,丞相元镇子也。永州太守。杨东山言:某初筮为零陵主簿,初参之时,客将传言:「待众官退,却请主簿。」客退,具冠裳,端立堂上。凡再请,某不动。三请,某解其意,遂庭趋,一揖上阶禀叙,逐一还他礼数。既毕,立问何日交割,禀以欲就某日,答曰:「可一面交割。」一揖径入,更不延坐。某退而抑郁成疾,以书白诚斋,欲弃官归。诚斋报曰:「此乃教诲吾子也。他日得力处,当在此。」某意犹未平。后涉历稍深,方知此公善教人,尚有前辈典型。(参《鹤林玉露》。)

◆得全门人

尚书王元龟先生大宝

王大宝,字符龟,海阳人。建炎初,廷试第二,差监登闻鼓院,奉祠。赵丰公谪潮,先生从之游,日讲《论语》。后知连州,张魏公先谪是州,即命其子敬夫从之学。改知袁州,召为国子司业。孝宗时迁礼部侍郎、谏议大夫,上疏劾宰相汤思退主和误国罪。改兵部侍郎,力乞祠。后召为礼部尚书。(参《姓谱》。)

◆紫岩家学(程、苏三传。)

宣公张南轩先生栻(别为《南轩学案》。)

端明张定叟先生枃

张枃,字定叟,(云濠案:先生名一作杓。)魏公次子,而南轩先生之弟也。以父恩授承奉郎,历广西经略司机宜、通判严州。年少已有能称,浙西使者荐所部吏而不及先生,孝宗特令再荐。召对,差知袁州。改知衢州。南轩之丧,无壮子,请祠以营葬事,主管玉局观。迁湖北提举常平,奏事,帝大喜,谕辅臣曰:「张浚有子如此!」改浙西督理荒政,苏、湖二州皆阙守,命兼摄焉。有执政姻党闭籴,先生首治之,帝奖其不畏强御,迁两浙转运判官。未几,以直徽猷阁升副使。改知临安府,奏除逋欠四万缗,米八百斛。进直龙图阁,都城浩穰,奸盗聚慝,先生分地警捕,夜户不闭。张师尹纳女掖庭供给使,恃以恣横,先生因事痛绳之,徙其家信州,其类帖伏。南郊礼成,赐五品服,权兵部侍郎,仍知临安,加赐三品服。修三,复六井。府治火,延及民居,上疏自劾,诏削二秩。累迁至户部侍郎。面对言事,迕时相意。高宗崩,以集英殿修撰知绍兴府,董山陵事。召还,为吏部侍郎。光宗即位,权刑部侍郎,复兼知临安府。绍熙元年,为刑部侍郎,仍为府尹。内侍毛伯益冒西湖茭地为亭,外戚有杀其仆者,狱具,夤缘宣谕求免,先生奏论如律。孝宗观湖,先生伏谒道左,孝宗止辇问劳,赐以酒炙。进焕章阁学士、知襄阳府。未几,进徽猷阁学士、知建康府。继复命还襄阳。宁宗嗣位,归正人陈应祥、忠义人党琪等谋袭均州,副都统冯湛间道疾驰以闻,先生不为动,徐部分掩捕。狱成,斩其为首者二人,尽释党与,反侧以安。升宝文阁学士、知平江府。未行,改知建康府。升龙图阁学士、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使。奉新县旧有营田,募民耕之,亩赋米斗五升,钱六十,其后议请鬻之,始征两税和买,且加折变,民重为困,先生悉奏蠲之。进端明殿学士,复知建康府。以疾乞祠,卒。先生天分高爽,吏材敏给,遇事不凝滞,多随宜变通,所至以治辩称。南渡以来,论尹京者,以先生为首。次子忠恕。(参史传。)

祖望谨案:定叟力捄同甫。

◆紫岩门人

忠文王梅溪先生十朋

王十朋,字龟龄,乐清人。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及长,有文行,聚徒梅溪,受业者以百数。入太学,主司异其文。秦桧死,高宗亲政,策士,先生以「揽权」对,高宗嘉其经学淹通,议论醇正,擢为第一。学者争传诵其策,以拟古晁、董。上谓十朋乃朕亲擢,授绍兴府签判。既至,或以书生易之,先生裁决如神。时以四科求士,帅王师心谓先生兼身四者,以应诏,召为秘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先是,教授入讲堂,居宾位,先生不可,皇孙特加礼,而位教授中坐。奏解杨存中兵权。除著作郎。三十一年正月,风雷雨雪交作,先生以为阳不胜阴之验,遗陈康伯书,冀以《春秋》灾异之说力陈于上,崇阳抑阴,以弭天变。迁大宗正丞,请祠归。孝宗受禅,起知严州。历除侍御史,论史丞相浩怀奸误国,植党盗权,忌言蔽贤,欺君讪上,上为出浩知绍兴府。及杨存中复用,出知饶州。丞相洪文惠适请故学基益其圃,先生曰:「先圣所居,十朋何敢予人!」移知夔州,饶民乞留不得,至断其桥。复知泉州。入为太子詹事,礼遇有加。累章告老,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命下而卒,年六十,谥曰忠文。先生事亲孝,终丧不处内;友爱二弟,郊恩先奏其名,殁而二子犹布衣。书室扁曰「不欺」。每以诸葛武侯、颜平原、寇莱公、范文正、韩魏公自比。朱晦翁、张南轩雅敬之。时北方余学未衰,耆老尚多有,闻先生风声,皆服其行事,故绍兴末、干道初,士类常推先生为第一。先生之学,一出于正,自孔、孟而下,惟韩文公、欧阳公、司马公是师,故其文粹然。有《春秋》《尚书》《论语解》、《梅溪集》。子闻诗、闻礼,皆笃学自立。(参史传。)

(梓材谨案:先生尝为张魏公所荐,当以紫岩为受知师。其劾史忠定也,谢山谓其言稍过云。)

文节杨诚斋先生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吉水人。中绍兴进士第,调永州零陵丞。时张魏公谪永,杜门谢客,先生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魏公勉以正心诚意之学,先生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魏公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县以大治。以荐召为国子博士。南轩以论张说出守袁,先生抗言,公论伟之。迁太常博士,转将作少监,出知漳州,改常州,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砦。俄以忧去。召为尚左郎。淳熙十二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累累数千言,请以选将备敌为事,又言:「天下事有本根,圣学高明,愿益思其所以为本根者。」东宫讲官阙,帝亲擢先生为侍读,宫僚以得端人贺。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子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历枢密院检详官、右司郎中,迁左司郎中。十四年,夏旱,先生疏四事以献,言皆恳切。迁秘书少监。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先生上疏力谏。高宗未葬,学士洪迈不俟集议,配飨独以吕颐浩等姓名上,先生上疏劾之,孝宗不悦,出知筠州。光宗立,召为秘书监。入对,言天下无形之祸,起于朋党,积于近习。会《孝宗日历》成,参政王蔺以故事俾先生序之,而宰臣属之礼部郎傅伯寿,先生以失职丐去,帝宣谕勉留。会进《孝宗圣政》,先生当奉进,孝宗犹不悦,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议欲行铁钱于江南,先生疏其不便,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不赴。除秘阁修撰,提举万寿宫,自是不复出矣。宁宗立,召赴行在,辞。升焕章阁待制。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开禧初召,复辞。升宝谟阁学士。卒,年八十三,赠光禄大夫,谥曰文节。先生为人刚而褊,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文忠必大,文忠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冑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先生为记,许以掖垣。先生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冑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冑专僭日益甚,先生忧愤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报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冑用兵事,先生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冑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先生精于诗,尝着《易传》行于世。(云濠案:四库书目,《诚斋易传》二十卷。《诚斋集》一百三十三卷。)光宗尝为书「诚斋」二字,学者称诚斋先生。子长孺。(同上。)

(梓材谨案:先生诚斋集有胡忠简行状云:「万里与公同郡,尝从学,故自称门人。」则又在胡门矣。)

庸言

古之君子,道足以淑一身;及其足以淑万世,而不自知也。后之君子,言将以淑万世;及其不足以信一室,而不自知也。

《易》之道,损而不已必益,升而不已必困。吾未见处损而喜,处升而惧者也。

《旅》之六五独不取君义,程子谓君无旅也。流于汾,出居于郑,在干侯,孙于越,旅也。作《易》与说《易》者讳之耳。非讳也,不忍言也。

赵简子问史墨以季氏出其君而莫之罪,而墨对之以君臣无常位,诡哉言也!君臣,天下之大分。非有桀、纣之恶,汤、武之圣,则《易》之《革》,圣人不作。意如何人而干之!且简子之问,安知其无季氏之志乎!《诗》云:「无教猱升木。」

礼者,免刑之大闲。

人主观圣贤之行藏,可以察其时。

寂然不动,感在其中矣。感而遂通,寂在其中矣。

君子之于人,以大善揜小恶,不以大恶揜小善。

君子之于小人也,有容而无敌。

君子不言己之所不能行,不言人之所不可行。

臧坚以齐侯遣奄人唁己为耻,后世以阉人荐己而不耻。袁盎以宦者参乘为耻,后世以宦者参国而不耻。

人之为不善,一而足;为善,百而不足。

博爱与兼爱异乎﹖曰:「异。博无私,兼无别。」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闲其入也。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闲其出也。

知譬则目也,行譬则趾也。目焉而已,是离娄可躄也;趾焉而已,是师冕可驰也。目趾具而已矣。

张敞不货昌邑王以售其身,可谓贤矣。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蓄,而学者朝学之,夕丧之。

班固谓:「石建之澣衣,周仁之垢污,君子讥之。」仁可讥也;建恭为子职,而可讥乎﹖

天下之至神者惟人心。见人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今人也。见古人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古人也。见日月之过,寒暑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天地也。见韦弦之过,得己之过矣,何必万物也。因前日之过,得今日之过矣。是数者,非人告也,心告也。

引重者,先进之盛德。自重者,后进之报德。

烛定则明,摇则昏,而况心乎!

血气之气,盈则暴,虚则屈。惟道义之气,塞乎天地。

惟受责者能为君子。

附小人,累也;附君子,亦累也。故《记》曰:「中立而不倚。」

人莫不爱其生,故莫不厚其生。莫不厚其生,故莫不伤其生。

头垢则思沐,足垢则思濯。心垢则不思沐濯焉,何哉﹖

南子之见,公山佛肸之往,子路不悦,宜何从﹖曰:「吾从子路。」曰:「然则夫子非与﹖」曰:「子路可为也,夫子不可为也。」

古之巫者一,今之巫者三。(谓老、释。)

张禹、孔光之保身,乃所以失身。

秦人之尚功术,犹人之饵金石之药也,其初也瘠必肥,老必壮,其究则死也忽焉。

见乎表者作乎里,形于事者发于心。其外寂然,其中森然。

学者莫上于敏,莫下于钝。然敏或以窒,钝或以通,何也﹖不可怙者天,不可画者人。

礼义、廉耻,柳子以为二,其实一而已矣,耻是也。

(梓材谨案:此下有一条移入《龟山学案》。)

有心而弗治,「子有廷内,弗洒弗埽」者也。有师友而弗问,「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者也。

读书者,非言语之谓也。将以灌吾道德之本根,荣吾道德之枝叶。

有败诈,无败诚。

登高者未必跌,而常覆车于夷涂。夜坐者未必寝,而尝失旦于昧爽。

井不食不泉,木不钻不燧。

中和之功,至于位育,若是其大乎﹖曰:「子不见汉武之一怒乎﹖追仇平城之役,一怒萌于心,天地万物何与焉,而长星竟天,死人如麻,则喜怒哀乐不中不和之征也。」

水能湿夫火,而隔之以土则湿者燥;火能流夫金,而乘之以水则流者止。

水在其内,而壶之莹外达,善之出而不揜者肖之。日月在其外,而牖之辉内达,善之入而不拒者肖之。

始雪而温,阳之终也。既霁而寒,阴之穷也。

五色之变,始乎金,终乎水。五味之变,始乎土,终乎火。水火者,阴阳之初也。极其变者反其初。

「精气为物」,神而明也;「游魂为变」,明而神也。

汤至热也,久漱而凉。泉至寒也,徐咽而温。

大法不可犯,《诗》曰:「岂不怀归,畏此简书。」清议不可犯,《诗》曰:「岂不欲往,畏我友朋。」虽然,清议之威,甚于大法。

不可好者,名也;不可不好者,善也。善之与名,其犹形影。影之有无视其形,名之有无视其善。故教曰名教,义曰名义,节曰名节。

物以数来,我以诚应,将无堕彼乎﹖曰:「不见夫镜乎!无一物,故见万物。」

神领意会者,见骛于滕口涂说之儒;下帷潜心者,见诽于开门授徒之师。噫!

横渠谓:「海水凝则冰,浮则沤。然冰之才,沤之性,其存其亡,海不得而与焉。推是,足以究死生之说。」然则吾之死生,而曰有与焉者,非妄则惑。

何谓「辟户谓之干,阖户谓之坤」﹖曰:「不观子嘘吸乎!」

或问仕,曰:「事长官莫太亲,任事莫太专。」

性无善无不善,此释氏之论。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此扬雄氏之论。有性善有性不善,此韩愈氏之论。孟子之时,已有三家者流之说。

有「雷在天上」之力,然后能为「非礼勿履」之事。

宫之奇与百里奚,臣子宜孰则﹖曰:「宫之奇哉!为人臣者,节至焉,功次焉。宫之奇与日月争光矣!」

其上行道,其次守道;其上捐身,其次洁身。

古之所谓为人者,将以并天地而三之焉者也﹖将以其止于饮食男女能而已也﹖则夫飞焉者,走焉者,亦皆能吾人之所能也,而遽自以为足乎!

人之于道,犹鱼之于水,故不可须臾离。

水为冰,雨为云,「精气为物」也。冰为水,雪为雨,「游魂为变」也。

公孙弘曰:「汤之旱,桀之余烈也。」为汤讳巧矣,桀亦无辞也。至云尧遭洪水,未闻禹之有水也。又以谀汤者谀禹,而何以为尧地﹖圣人未尝讳天灾。

何谓「安其身而后动」﹖安在动后,非忧则悔。何谓「虑其交而后求」﹖虑在求后,非辱则累。

诚斋文集

士穷于穷,亦通于穷;达于达,亦病于达。爵三公,禄万锺,达矣。谓道必待达而后达,则公孙之相,徒足为其曲学阿世之资。饮糗茹草,曲肱饮水,穷矣。谓道必以穷而遂穷,则颜氏之巷,乃适借之以为心斋坐忘之地。然后知富贵者,中人之膏肓;而贫贱者,君子之谷粟。(《上张子韶书》。)

文于道未为尊,固也。然譬之瑑璞为器,瑑固璞之毁也;若器成而不中度,瑑就而不成章,则又毁之毁也。君子不近,庶人不服,亦奚取于斯!(《答刘子和书》。)

景纯《葬书》,东汉以前无有也,先生亦微信其奇怪乎﹖景纯大节固卓然,然岂不前知而逆善其先人之窀穸﹖(《答朱侍讲书》。)

谢山《跋杨诚斋易传》曰:《易》至南宋,康节之学盛行,鲜有不眩惑其说。其卓然不惑者,则诚斋之《易传》乎!其于《图》、《书》九十之妄,方位南北之讹,未尝有一语及者。得意忘象,得象忘言,清谈娓娓,醇乎其醇,真「潦水尽而寒潭清」之会也!中以史事证经学,尤为洞邃。予尝谓明辅嗣之传,当以伊川为正脉,诚斋为小宗。胡安定、苏眉山诸家不如也。

承议罗先生博文(别见《豫章学案》。)

县令张先生杰(别见《玉山学案》。)

中大陆放翁先生游(别见《荆公新学略》。)

◆国器门人

成公吕东莱先生祖谦(别为《东莱学案》。)

文节陈止斋先生傅良(别为《止斋学案》。)

文毅陈龙川先生亮(别为《龙川学案》。)

文懿蔡先生幼学

秘监陈先生武(并见《止斋学案》。)

◆少南门人

县尉黄吾轩先生补

黄补,字季全,号吾轩,莆田人。绍兴中,从父宦游惠州,得永嘉陈少南师友之。已而以其学教授于乡,及门者数百人。时林艾轩讲学城南,先生在城东,几与齐名。官至高要县尉。有《九经解》、《论语人物志》。

文节林艾轩先生光朝(别为《艾轩学案》。)

舍人范蒙斋先生端臣(别见《范许诸儒学案》。)

◆元龟门人(邵、程四传。)

宣公张南轩先生栻(别为《南轩学案》。)

◆定叟家学(程、苏四传。)

直阁张拙斋先生忠恕(别见《南轩学案》。)

◆梅溪家学

提刑王先生闻诗

王闻诗,字兴之,梅溪长子。知光州,提点江东刑狱。始从梅溪游太学,梅溪于法当任子,先生曰:「二父老矣,请先及。」梅溪卒,而先生为士人如故。召审察,比再为郎,皆赵丞相忠定所进,毁赵公者不以为党。历事三世,未获论建,然正学尽言,未尝相时容悦;矢义勇发,不以怵利动摇。(参《叶水心集》。)

运判王先生闻礼

王闻礼,字立之,梅溪次子。知常州、江东转运判官,为治能守家法。惠安丞时,禁私庵寮,有壮屋号弥陀庵,主僧倚郡将为奸,先生捕,立毁撤。守怒诘之,徐疏以实,守因敬之,荐其贤。先生果敢激烈,当官与事,遇法理不顺者,直前疏治,虽雷霆独立,面折无讳。(同上。)

◆梅溪门人

朝散宋樟坡先生晋之(附弟习之。)

宋晋之,旧名孝先,字舜卿,乐清人。幼颖悟,日诵数百千言。弱冠从梅溪游,学徒数百人,独先生首出,梅溪器之。以经魁南省,历知临海、光化、奉化县,通判信州,以朝散郎致仕,自号樟坡居士。着有《乾坤二卦》、《中庸》、《大学》、《禹贡》、《洪范讲义》、《春秋十二公论》各一卷,《历代中兴君臣论》二卷,《拟进万言书》一卷,《樟坡集》三十卷。弟习之少先生四十岁,亦恭谨好学,事先生犹父也。(参《楼攻媿集》。)

(梓材谨案:先生《梅溪题名赋》,犹名孝先字舜卿。)

◆诚斋家学

文惠杨东山先生长孺

杨长孺,字伯大,诚斋长子,号东山。以父荫守湖州,弹压豪贵,治声赫然,郡之士相与肖像,祠于学宫。擢经略广东,以己俸代下户输租,迁福建安抚使。真西山入相,宁宗问当今廉吏,以先生对。端平间,加集英殿修撰。年七十余致仕。卒,谥文惠。(参《江西通志》。)

◆诚斋门人

刘先生俨

刘俨,字子思,安福人也。学于诚斋。益公有序赠之,叹其才名三十五年而不遇者也。

监司吕先生陟(别见《南轩学案》。)

◆得全续传

安抚赵时斋先生纶(别见《沧洲诸儒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