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一

《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十一清 · 瞿镛

史部四

○时令类

△岁时广记四十二卷(钞本)

题:“广寒仙裔陈元靓编。”前有刘纯、朱鉴序。书凡四十卷,前列《图说》一卷,後有《总载》一卷。是书世所传本仅有四卷,即《敏求记》所载“前列《图说》,分四时为四卷”者,而曹倦圃辑《学海类编》,则并其《图说》佚之矣。此仁和胡君珽藏本,借得朱述之司马本钞本。朱本出自天一阁范氏。案:前四卷仅总载四时之景,以下皆分载良辰令节:五、六、七卷为元旦,八卷为立春,九卷为人日,十至十二卷为上元,十三卷为月晦、中和节,十四卷为二社日,十五、十六卷为寒食,十七卷为清明,十八、十九卷为上巳,二十卷为佛日,廿一至廿三卷为端午,廿四卷为朝节、(即夏至。)天贶节,(六月六日)廿五卷为三伏节、立秋,廿六至廿八卷为七夕节,廿九、三十卷为中元节,三十一至三十三卷为中秋,三十四至三十六卷为重九,三十七卷为小春、下元,三十八卷为冬至,三十九卷为腊日、交年节,(十二月廿四日。)四十卷为岁除。皆采宋以前子史中典故,搜录无遗。惜第五卷全阙,六卷中亦有残佚矣。

○地理类

△三辅黄图一卷(校宋本)

不著撰人名氏。陈直斋以为汉、魏间人所作。《隋志》、《唐志》皆作一卷,明刻析作六卷,非旧第矣。毛氏扆尝以宋本校正明刊本,顾氏广圻从之传录。有跋曰:“此毛斧季手校,内一处‘构’字作‘御名’,是用南宋高宗时刻本也。首尾通为一卷。‘社稷’条注‘元始’云云,乃後人采《後汉书祭礼志》添入者,此本无之。字句烦简,亦往往合於《玉海》诸书所引者,足徵其本之佳矣。惟‘陵墓’条无校字,其本似不载,亦未详其意。“余家又藏黄琴六录本,即出自顾氏者也。

△历代宫殿名一卷(旧钞本)

题:“翰林学士承旨太中大夫守工部尚书知制诰上柱国臣李昉等奉圣旨纂。”此书作於开宝中,见《中兴馆阁书目》、陈氏《书录解题》。其叙历代,以隋、唐继後周、後魏、西晋为正统,以六朝、北齐为僭伪,宋时论统如此。书名专举宫殿,其实门阙、楼观、苑池、台馆,无不毕录。旧藏稽瑞楼陈氏。(卷首有“张鼎文印”、“宣和中秘”二朱记。)

○右宫殿疏

△元和郡县图志四十二卷(旧钞本)

题:“金紫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上柱国赵国公臣李吉甫撰并序。”又程大昌後序,洪迈、张子颜跋。旧有图,宋时已失。原阙第十九、二十卷,二十三、二十四卷,三十六卷,其第十八卷阙其半,二十五卷阙二叶。是本旧为顾侠君藏书,元和戈小莲襄以朱笔参校。卷末有顾千里题记云,“新刻不如此钞本远甚,惜乏暇日审正之。”(卷首有“秀野草堂顾氏藏书印”朱记。)

△太平寰宇记二百卷(旧钞本)

题:“朝奉郎太常博士直史馆赐绯鱼袋乐史撰并序。”此秀水朱氏藏本。竹垞跋云,钞自济南王祭酒池北书库,阙七十馀卷,借传是楼本补之。尚阙《河南道》第四卷,《江南西道》第十一至十七卷,凡八卷。各家藏本俱同。盖佚去已久,世无完本矣。每卷末有《校勘》数条,亦出旧本,不详何人。(卷首有“曝书亭珍藏”、“朱彝尊印”二朱记。)

△新定九域志十卷(旧钞本)

是书首卷残阙,撰人名无考,然覈其书,与宋王存等撰《元丰志》相似,惟多《古迹》一门。晁氏《读书後志》云:“《九域志》有新、旧本”,此殆即新本也。《四库全书总目》云,昆山徐氏藏有宋椠本,首卷《四京》及《京东东路》俱阙。此本阙处同,当即从之传录。

△新编方舆胜览十一卷(宋刊残本)

题:“建安祝穆和父编。”原书七十卷,分十七路,各系所属州、府、军於下。今所存者:卷六,绍兴府;卷七,庆元府、衢州、婺州;卷八,台州;卷九,瑞安、处州;卷十三,兴化军、济州、汀州;卷十四,建康府;(自第七叶以下缺。)卷十五,首缺,详其事迹,乃宣州也;卷十六,徽州、池州;卷十七,南康军;卷十八,信州、饶州、广德军;卷十九,隆兴府、袁州。旧为项氏天籁阁藏书。(卷首有“钱印维城”、“项氏珍藏”、“林佶”、“丕烈”诸朱记。)

△舆地纪胜二百卷(影钞宋本)

题:“东阳王象之编。”有自序、李■〈直上土下〉序及曾一□凤劄子。案:象之,字仪父,金华人,尝知江宁县。是书世鲜传本,近钱唐何梦华得影钞宋本,邑中张氏从之传录。已阙第十三卷至十六卷,第五十卷至五十四卷,第一百三十六卷至一百四十四卷,第一百六十八卷至一百七十三卷,第一百九十三卷至二百卷,凡三十二卷。体例仿《後汉书郡国志》,以行在所为首。书作於南宋嘉定十四年,故行在所属之临安,而一切沿革亦准是时。每府、州、军、监分子目十二:曰《府州沿革》,曰《县沿革》,曰《风俗形胜》,曰《景物》上、《景物》下,曰《古迹》,曰《官吏》,曰《人物》,曰《仙释》,曰《碑记》,曰《诗》,曰《四六》。世所传《舆地碑目》,即从之钞出者。案:杨升庵跋《岣嵝碑》,有引此书云,“《禹碑》在岣嵝峰,又传在衡山县雲密峰,昔樵人曾见之,自後无有见者。宋嘉定中,蜀士因樵夫引至其所,以纸打其碑七十二字,刻於夔门观中,後俱亡。”今覈此本《衡州碑记》门有《岣嵝碑》,注惟载韩文公诗,而无升庵所引语,则是书所存,已多残阙,非复完帙矣。

△元一统志八卷(旧钞残本)

题:“集贤大学士资善大夫同知宣徽院事臣孛兰肹、昭文馆大学士中奉大夫秘书监臣岳铉等上进。”案:《秘书监志》,至元二十二年乙酉,世祖命集贤大学士行秘书监事札马刺丁与秘书少监虞应龙辑《大一统志》,成宗大德初,复从集贤待制赵忭请,重修,书成,藏之秘府。至正六年,始刊行之。全书一千三百卷。此存蜀省均州一卷,房州一卷,通安州一卷,鄜州二卷,葭州三卷。其书分县编次,纪载分明,不同《明一统志》之府县合并也。

○右总志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校宋本)

宋朱长文撰,有自序及常安民、林虙、祝安上、孙佑等序跋。明钱叔宝刻本,钞自沈辩之,复以昆山叶子寅所藏宋本校误,自较近刻为优。此从杨五川影钞宋本校过,尚存旧本真面目也。别有钱遵王藏本一册,亦钞自宋刻。(卷首有“钱曾彭城”、“楚殷氏读书记”、“钱兴祖印”、“孝脩”诸朱记。)

△乾道临安志三卷(旧钞残本)

宋周淙撰。原书十五卷,此存第一卷至第三卷。杭州孙晴崖得宋椠残本於京师,一时录副以传。有厉氏鹗、杭氏世骏二跋,俱见本集。(卷首有“吴兴陆三”、“南琨一字春塘”二朱记。

△淳熙三山志四十二卷(旧钞本)

宋梁克家撰并序。原书四十卷,其第三十一、三十二两卷《进士题名》,乃朱貔孙续入。共分九门,其《人物》一门,专详科第,不载事实。陈氏《书录》、《宋史艺文志》俱作《长乐志》。直斋谓,其时陈止斋通判州事,志多出其手也。後有钱竹汀跋。

△吴郡志五十卷(宋刊本)

题:“吴郡范成大撰。”前有绍定二年汴人赵汝谈序。《目录》後有校勘者何漳、刘九思、李起、汪泰亨、李宏结衔四行。汲古毛氏刻本有脱佚处。如第十一卷末二叶《牧守题名》吴渊下脱去“郑霖”、“余晦”、“余天任”、“赵与訔”、“赵汝历”、“赵与■”六人。与■虽复出,其叙受官年月不同。书刻於绍定初,乃《牧守题名》又列淳祐、宝祐到任诸人,当是後人递有增加,非原本矣。每半叶九行,行十八字,注字同。

△剡录十卷(钞本)

宋高似孙撰并序。又史安之序。此书叙述简雅,世推重之。其《先贤传》多取晋杂史,及《王、谢氏家谱》,一一注其所出,为自来志乘所未有。《古令长》已载谢奕,而《先贤传》又列之,亦创例也。

△嘉泰会稽志二十卷(明刊本)

宋绍兴府通判施宿及郡人冯景中、陆子虡、朱鼐、王度等撰。序之者陆放翁,时年七十七矣。子虡即放翁子也。

△会稽续志八卷(明刊本)

宋张淏撰并序。续记嘉泰辛酉以後事,兼补前志之遗。如《进士题名》之类,皆其所增。书成於宝庆元年。宋刻久佚,明正德间郡守石某属邑人王綖访旧本校刻之。卷末有“正德五年龙集庚午九月初吉重刊”一行。

△嘉定镇江志二十二卷(钞本)

不著撰人。案陈氏《书录》曰,《镇江志》三十卷,教授天台卢宪子章撰。今检是书,第五卷有“宪谨释”者二条,第二十二卷,有“卢宪论曰”二条,其为卢氏《志》无疑。惟卷数不同,乃出後人重编耳。中有注续、增、添字者亦後所加,非原本也。

△嘉定赤城志四十卷(明刊本)

宋陈耆卿、陈维、林表民等同撰。有陈氏自序,谓郡守青社齐硕属其纂成。陈氏《书录》曰,《志》前有图十三,此本仅存图十,佚其三矣。旧为毛氏藏书。(卷首有“汲古阁”朱记。)

△宝庆四明志二十一卷(钞本)

宋罗濬撰。有图四叶。其书成於宝庆。而卷中及绍定以後事,乃出後人增订,非原本矣。

△宝庆四明续志十二卷(钞本)

是书简端有序,题:“开庆元年迪功郎庆元府学教授梅应发、奉议郎添差沿海制置大使司主管几宜文字新添差通判镇江府刘锡百拜谨书。”盖二人同纂之书也。书成於开庆,而题曰“宝庆”者,承前志而言,专纪吴丞相潜判庆元府时政事,後附《吟稿》二卷,《诗馀》二卷,为志乘创体。履斋著作,藉是以传。是书向来与《宝庆志》藏书家皆未见,自谢山全氏得宋椠本於陆参政懋龙家,後归赵谷林录副以传。

△澉水志八卷(钞本)

宋常棠撰并序。又罗叔韶《序》。澉浦见《水经》,唐时置镇,宋时设官。绍定三年,监镇税修职罗叔韶使棠为《志》,凡十五门,词简事覈。後二十七年,镇尹孙某镌板以传,乡镇有志,始此书。

△淳祐临安志六卷(钞残本)

不题撰人。张月霄氏曰,是书所载事迹,至淳祐止,称理宗为皇上,其为施谔所撰《淳祐志》无疑。原书卷数未详,今存第五卷至第十卷。城府、山川二门前有小序,议论详赡,异於他志。其二门中诸子目,《咸淳志》实本之。各条下所采诗文,互有详略,虽不全本,亦可资考证也。

△景定严州新定续志十卷(钞本)

宋郑瑶、方仁荣同撰。曰“新定”者,当时刊附《绍兴旧志》後,今《旧志》不传,惟存是书。有方逢辰序。上方朱笔,从宋刻校过。

△严州图经三卷(影钞宋本)

宋严州郡守陈公亮修。前有绍兴己未知军州事董弅序及淳熙丙午州学教授刘文富序。王氏《舆地纪胜》、陈氏《书录》、马氏《通考》俱作《新定志》,即此书也。此从淳熙刻本钞出。卷首,载建隆元年太宗皇帝《初领防御使诏》,宣和三年太上皇帝《初授节度使制》及《敕书》、《榜文》二道,盖修志时,高宗犹在德寿宫,故称“太上”也。前有图九叶。卷一,新定郡;卷二,建德县;卷三,淳安县。其体例:先以《历代沿革》,次《分野》,次《风俗》,次《州境》,次《城社》,次《户口》,次《学校》,次《科举》,次《廨舍》,次《改充》,次《馆驿》,次《军营》,次《坊市》,次《桥梁》,次《沟渠》,次《物产》,次《土贡》,次《课利》,次《祠庙》,次《古迹》,次《贤牧》,次《正倅题名》、《添倅题名》,次《学校登科记》,次《人物》,次《碑碣》终焉。惜卷三《古迹》後已脱佚矣。

△咸淳临安志一百卷(旧钞本)

宋潜说友撰并序。此本旧为何梦华所藏,钞自毛氏所得宋椠本,阙第六十四卷、第九十卷、第九十八至第一百卷,凡五卷,莫由补全。近振绮堂汪氏刻本亦仍其阙,可知世无他本矣。(卷首有“何元锡印”、“何敬祉氏”二朱记。)

△重修琴川志十五卷(影钞元本)

宋鲍廉撰。元卢镇修。吾邑有志,创自庆元丙辰。县令孙应时,淳祐辛丑令鲍廉与邑士锺秀实、胡淳裒辑增益,始克成编。凡分《叙县》、《叙官》、《叙山》、《叙水》、《叙赋》、《叙兵》、叙人、叙产、叙祠、叙文十二门。逮元至正乙巳令卢镇即旧本校刊,曰“重修”者,据《自序》谓,旧所未载,各附卷末。则於鲍《志》实未有更易也。故仍题鲍名,有镇《自序》、戴良《序》及丘岳、褚中旧《序》。邑中言氏藏有元刊本,从之影写,前有图五,汲古、照旷两家刻本俱无之。原本有邑人龚氏立本手跋云:“此书邵兵部麟武初得於兴福寺,而失去一卷,予从借观,兵部别以钞本相示,邑中好事,间为传写。兵部殁後,原本归许文学韬美,予又从借观,则失者已全,叩之,乃南都书肆偶残帙,为文学所购也。嗟乎!延平之剑,越三百年离而复合,真非偶然。兵部珍藏於昔,文学裒集於今,俱可嘉尚,感而记之。崇祯己巳初秋。”又言氏朝楫跋云:“《琴川志》余家所藏,各图皆全。忽为当事者借观,索还日,图少几页,叹惋久之。嘉庆十年五月。”

△玉峰志三卷续志一卷(旧钞本)

宋凌万顷、边实同撰。有万顷自序及项公泽跋。《续志》边实撰,有实《自序》及谢公应跋。案:万顷,字叔度,景定三年进士,本阳羡人,父为昆山颜氏婿,因家焉。实上世居开封,曾祖惇德始居昆山。淳祐壬子岁,项公泽为邑令,属二人同纂斯志。咸淳壬申岁,邑令谢公庆复属实续编之,刻梓以传。宋时县志今传世者,惟高氏《剡录》、鲍氏《琴川志》、黄氏《仙溪志》及此志耳。旧为稽瑞楼藏书。

△仙溪志四卷(钞本)

题:“迪功郎兴化军仙游县尉黄岩孙编。”有自序及陈尧道、刘克庄序。岩孙,字景传,温陵人。书作於宝祐丁巳,而进士题名及咸淳、景炎後人,次第增入,非原本矣。其书纪载甚略,惟人物差详。

△嘉禾志三十二卷(旧钞本)

元徐硕撰。此书作於至元中,本岳倦翁旧志而增广之。详载碑志,多至十卷,故见重金石家。但有登科题名而无守令题名,此其阙失也。有至元戊子郭晦、唐天麟二序。

△类编长安志十卷(旧钞本)

题:“京兆路儒学教授骆天骧纂,开成路儒学教授薛延年校正。”是书取宋氏《志》稍增金、元间沿革故事,而分门条系之,如诗文之有分类,然地志无此体也。旧为昆山叶九来藏书。(卷末有“南阳叔子苞印”及“二泉”、“下学斋书画记”诸朱记。)

△大德昌国州图志七卷(钞本)

元冯复京、郭荐等撰并序。昌国,今定海县。宋曰昌国县,元升为州。书曰“图志”,而其图已佚。宋、元邑志,俱简要。观此志与《澉水仙溪志》,可见明康氏、韩氏之书亦宗之。

△延祐四明志二十卷(钞本)

元袁桷撰。原阙第九卷至第十一卷。文清为文章名家,此志世亦重之,惟全谢山氏谓其有是非失实之憾。

△齐乘六卷(明刊本)

元于钦撰。此书辞约事覈,世称善本。钦殁後,其子潜出其书,苏氏天爵序而刊之。前有《释音》,潜所述也。此明青州守杜思重刻本,有思《刊板序》。

△至顺镇江志二十一卷(钞本)

不著撰人姓氏。此与《嘉定志》俱有脱误,後人意为分合,俱非原帙之旧。然所纪互有详略,二志正不可偏废也。所分子目卷十三有《囹圄类》,卷二十一有《谈笑类》,为自来志乘所无。旧藏爱日精庐。

△金陵新志十五卷(元刊本)

题:“前奉元路学古书院山长张铉辑。”有索元岱序。书成於至正三年,明年,本路儒学刊板。首列《修志文移》、《修志本末》及《引用书目》,此犹原本也。旧藏金坛蒋氏。(卷首有“内翰金坛蒋超藏书”朱记。)

△昆山郡志六卷(钞本)

元杨譓撰。杨维桢序。譓字履祥,浦城人,自号东溪老人,晚居昆山,工诗文。昆山本“县”,元升为“州”,故题“郡志”。杨序谓二十二卷,而此止六卷,但有《风俗》等十五门,而建置、沿革、水利、赋役、户口、学校等俱阙焉,其非足本可知。叙述简而有要,尚合宋人地志之体。旧为嘉定陈妙士藏书。钱竹汀氏录副以传,有跋,见集中。

○右都会郡县

△水经注四十卷(旧钞本)

旧题:“桑钦撰,郦道元注。”此明人钞本,以世所传赵清常校本与柳大中钞本覈之,字句悉合,盖从宋刻钞出者。郦《序》虽残阙,犹存其半也。旧为松江吴氏藏书。(卷首有“吴省钦印”、“白华”二朱记。)

△四明它山水利备览二卷(钞本)

宋魏岘撰并序。又明崇祯辛巳陈朝辅序。书作於淳祐初,《四明旧志》尝经之,传本已稀。朝辅得成化间人钞本,校订重刻。

△上虞县五乡水利本末二卷(明刊本)

元陈恬撰。恬,字晏如,上虞人。其地有三湖,曰夏盖,曰上妃,曰白马。邑中永丰、上虞、宁远、新兴、孝义等乡之田,皆赖水利以治。而通塞不常,晏如因撰此书,详载疏治、围筑、启闭、蓄泄之法,兼及沿革、兴复事实以至志刻、公牍;前列四图,俾後人遵行不废,其有功於是乡大矣!书成於至正二十二年,有刘仁本、杨翮序,刻板久佚,嘉靖丙申邑令汝阴张光祖序而重刻之。旧为陈子准氏藏书。(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河防通议二卷(钞本)

元沙克什撰并序。金人有此书,不著撰者姓氏;又有汴本,题沈立撰。沙克什汇二本而釐订之。书成於至治元年。至元四年,嘉兴路总管元昇序而刻於学。

○右河渠

△北边备对一卷附北辕录一卷(钞本)

宋程大昌撰并序。书成於绍熙二年,其《自序》谓,追忆淳熙初,孝宗询及北方地里,因采古来中华、北狄枢纽相关者,条列而推言之。後附《北辕录》一卷,宋周燀撰记。敷文阁待制张子政使金贺生辰事,燀疑为从行者。两书本不相附,装订时,以类合为一册,并从钱遵王本传录。

△东南防守利便三卷(旧钞本)

宋吕祉撰。祉字安老,建阳人。宣和初进士,仕至兵部尚书督府参谋军事,以郦琼叛死难。事迹详《宋史》。其知建康府时,与通判吴若安、抚使陈充共作此书。卷首有《进书状》,大意谓:立国东南,当联络淮甸、荆蜀之势,临安僻在海滨,若移跸江上,可系南北离散之心也。旧为金竹山房藏本。

○右边防

△庐山记三卷附庐山纪略一卷(钞本)

宋陈舜俞撰。首卷,总叙山篇;第二卷,叙山北篇;第三卷,叙山南篇。陈氏《书录》作五卷,此阙其二矣。《自序》云,录唐以前碑记,今无之。直斋曰,刘凝之、李公择皆有序,今亦佚去矣。《庐山纪略》乃释惠远所作,出後人附录,非原本也。

△赤松山志一卷(钞本)

宋道士倪守约撰并序。山在婺郡,即金华山。是志作於咸淳间,述神仙、真人灵异,并录宋时制诰以矜光宠道流之笔,语涉凡鄙。

△茅山志十五卷(元刊本)

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前有泰定甲子集贤大学士光禄大夫西秦赵世延序,泰定丁卯特进上卿元教大宗师吴全节序,天历元年大彬自序。後有延祐桼年前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赵孟頫序。序後有“金华道士钱唐西湖隐真庵开山何道坚施梓”一行。是书复有永乐间姚少师刻本,胡氏俨序,谓原本为名曲外史张雨所书,至为精洁。即此本也。

△仙都志二卷(旧钞本)

元道士陈性定撰。此仙都山在括苍县,即缙雲山,道家谓“洞天第二十九”。蜀亦有仙都山,道经谓“第四十二福地”,则在丰都县境。此书凡分六门:曰《山川》,曰《祠宇》,曰《神仙》,曰《高士》,曰《草木》,曰《碑碣题咏》。作於至正中。有无名氏序。

△天台山志一卷(钞本)

不著撰人姓氏。卷末有“前至元间,桐柏道士王中立遭遇世祖皇帝,宣授仁靖纯素真人”云云,则为元人所作,殆顺帝时也。

○右山川

△洛阳伽蓝记五卷(明刊本)

题:“魏抚军府司马杨衒之撰。”有自序,此如隐堂刻本,较绿君亭本为佳。旧为吴顼儒丈藏书。内第一卷、第二卷并有缺叶,以顾涧薲校本钞补。(卷首有“吴卓信印”、“顼儒”二朱记。)

△长安志二十卷附图说三卷(旧钞本)

题:“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修国史特赠尚书礼部侍郎常山侯宋敏求撰。”後附《图说》三卷,元东明李好文撰。陈伯玉谓,汉、唐旧都遗事,此书最详。此吴伊仲钞汪退谷藏本,复以竹垞本校过。《四库》所收本,缺赵彦若序,此本有之。嘉靖本多阙笔空白,此本皆不阙,原出宋本也。有黄虞稷跋曰:“是本旧为陶尔成所藏,今时朝爽阁中。尔成嗜书,所藏多丛杂,当以此书为第一。庚寅菊月之廿三日。”又有汪士鋐跋曰:“此书人间久已绝少,丁亥岁,奉命纂修《方舆路程》,因於织造曹银台处借钞得之,真可宝爱。阅者无忽视之也。壬寅九月十三日。秋泉居士记。”又吴翌凤手跋曰:“乾隆戊戌春日,假得朱文游所藏汪退谷本,其中误阙尚多。冬至後四日,督率门徒写完。”又跋云:“壬寅三月,借海宁吴君葵季所藏竹垞钞本,校对一过,改正数百字。闻海盐张氏有宋刻本,当讬吾友文鱼借校也。时癸卯十二月二十日。”又跋曰:“丙午夏日,从毕氏新刻本对校,毕本讹阙尚多,非善本也。”

△雍录十卷(明刊本)

宋程大昌撰。明西安郡守汝南李经序而刊置郡斋,又有康海序,校之者,锡山安国也。安氏所刻诸书,校雠皆善。

○右古迹

△北户录三卷(旧钞本)

题:“万年县尉段公路纂,登仕郎前京兆府参军崔龟图注。”有陆希声《序》。公路是书,作於广州,皆纪其地物产。案:《史记秦纪》“南尽北户”,颜师古注:“《汉书》,日南郡在日之南,所谓开北户以向日者。”书名“北户”,以此。别本题名中,脱去“崔”字,遂致误仞公路同族。此本目录後有“临安府太庙前尹家书籍铺刊行”一行,是从宋本传录者。

△桂林风土记一卷(钞本)

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使持节融州诸军事守融州刺史御史大夫莫休符撰并序。”此郡人张青芝钞本。卷末并录无名氏题记云,“洪武壬戌三月,传钱唐宜斋沈勖义产忠父藏本”。又有万历丁酉秋日拙修子跋云,“此记为长溪沈氏藏本,项庭坚舅假出示余,因得录之。奈讹字太多,当校正重写”云云,即竹垞老人所见本也。中有唐人佚篇,今《全唐诗》皆据以录入矣。其《自序》曰:“前贤撰述,有事必书,故有《三国志》、《荆楚岁时记》、《湘中记》、《奉天记》,惟桂林事迹,阙然无闻。休符因退居,粗录见闻,曰《桂林风土记》,聊以为叙。时唐光化二年九月二十三日序。”是书旧藏士礼居,有黄荛圃跋云:“余此书系郡先辈张青芝先生手钞,卷端钤‘张位’小印,即其姓名也。”荛翁复借得竹垞校秀野草堂本及吴枚庵所钞江藩本重校之,并录竹垞跋曰:“《桂林风土记》,唐光化二年融州刺史莫休符撰。《新唐书艺文志》作三卷,今祇存一卷,闽谢在杭小草斋所录。旧藏徐惟起家。卷尾称获诸钱唐沈氏,是洪武十五年钞传,虽非足本,中载张固、卢顺之、张丛、元晦、路单、韦瓘、欧阳■〈日賓〉、李渤诗,采唐音者均未著於录,洽闻之君子,亟当发其幽光者也。康熙戊子闰月竹垞八十翁识。”

△幽兰居士东京梦华录十卷(旧钞本)

宋孟元老撰并序。又赵师侠序。邑人孙竹乡藏本。据淳熙丁未刻本校。(卷首有“孙淇”朱记。)别藏明刊本一册,卷末有题字一行云“弘治甲子重新刊行。”

△六朝事迹编类二卷(旧钞本)

宋张敦颐编并序。又韩仲通序。邑人冯彦渊家藏旧本,其子武假得宋本上卷校过。宋板注俱双行细书,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武有手跋,见张氏《藏书志》。(卷首有“冯氏藏本”朱记。)

△会稽三赋三卷(宋刊本)

宋王十朋撰。其《会稽风俗赋》,题“剡溪周世则注,郡人史铸增注”。有序。其《民事堂》、《蓬莱阁》二赋,题“愚斋处士注”,即铸也。案:此《三赋》不载忠文《集》中,乃官越签幕时作,即廷试第一之年冬月也。(卷首有“严充私章”朱记。)

△会稽三赋一卷(明刊本)

是书为明渭南南逢吉注。前列《绍兴府图》并《说》,後有明人跋云:“崇祯丁丑闰四月收自吴阊,舟过娄东,止旅舍阅此。稽舟五百,以备兵使者对簿也。子牧识。“别藏《补注》三卷,明上虞尹坛所撰,以补逢吉之未备。前有朱启元《序》,亦明时刊本也。

△中吴纪闻六卷(明刊本)

题:“昆山龚明之。”前有弘治七年慈溪杨子器序,後有至正二十五年武宁《卢熊》旧跋。自毛斧季於叶九来借得菉竹堂藏本,从卢公武本录传者,改正一百三十馀处,多《翟超》一则,遂为此书善本。此本所校正者,乃蒋篁亭借义门校本录传,即叶氏本也。(卷首有“滋兰堂藏书”朱记。)

△都城纪胜一卷(旧钞本)

题:“灌圃耐得翁撰。”不著姓氏。案:自序作於端平乙未宋理宗十二年也。所记皆闾阎杂事。

△莆阳比事七卷(旧钞本)

宋李俊甫撰。有陈谠、林瑑序。是书见《宋史艺文志》。曩时诸家书目不载。近阮氏《经进书目》、张氏《藏书志》皆著录矣。旧为陈子准氏藏本。(卷首有“稽瑞楼”朱记。)

△吴中旧事一卷(旧钞本)

元陆友仁撰并序。书中述,绍兴间得东汉《高彪碑》,彪为外黄令,与《後汉书》彪《传》迁内黄令异;又谓,张籍吴郡人,与《唐书》本传作乌江人异,亦有资考证也。世有刊本,脱讹不少,此为隆庆间顾德育钞本,有跋云:“余尝见陆友仁书《吴中旧事》一卷於衡山先生几上。後数年,过苍雪馆,见已装帙,且用松雪翁印印之。遂假归亦录一册,仍系徐显克昭所著《友仁小传》於後,以见非松雪翁笔也。隆庆改元丁卯四月,安雅生顾德育记。时年六十有五。”

△平江记事一卷(元刊本)

题:“建德总管郡人高德基。”无序跋。书作於至正中,所纪佚闻杂事,足资郡邑志采择,亦陆辅之《吴中旧事》之类。旧为宝山毛生甫所藏,有李申耆跋云:“是书寥寥四十馀则,而疏证方志,颇见明通,随举轶闻,亦间有足裨《元史》之漏者,尚是元刊元印,楮墨精好可爱。生甫以贱估获之废书肆,装以示予,喜而识之。道光十有七年在扬州都转署。”

○右杂记

△游城南记一卷(钞本)

宋张礼撰并自注。各条下有续注,不详何人。注中所引有《长安志》而无韦氏《四京记》,岂其时已佚耶?

△游志续编一卷(钞本)

元陶宗仪编。宋陈仁玉尝有《游志》一编,九成拟续之,首录其序目,继列已所采前人游览之文。五百年来编残简断,有藉是本以传者。旧出钱叔宝钞本。

△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旧钞本)

题:“真常子李志常述。”专记其师邱处机事迹。曰“游记”,实括其一生也。有孙锡序。处机,字通密,号长春真人。元太祖召居天长观,礼遇优渥,著有《蟠溪集》六卷。记中多述神异,乃道家之常,其随地题句,亦多清敻之作。

○右游记

△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四十卷(校宋本)

题:“奉议郎充奉使高丽国信所提辖人船礼物赐绯鱼袋臣徐兢撰并序。”又从子蒇後跋。附张孝伯撰《行状》。此书有乾道三年刻本,图已不存。明季海盐郑休仲重刻,脱文至数千字,又有错简处。近鲍氏所刻,虽胜郑本,亦多脱误。此本出旧钞,毛斧季复以宋本校正。其第四十卷《儒学》条中,“鸡林之人,引领叹慕,至以”下旧脱一叶,是本尚全。其文曰:“一金易一篇,用为规范,则其用心可知矣。观夫倭、辰馀国,或横书,或左画,或结绳为信,或锲木为志,各不同制。而丽人乃摹写隶法,取正中华,至於货泉之文,符印之刻,举不敢妄有增损字体者,是宜文物之美,侔於上国焉。炎宋肇兴,文化远被,稽首叩关,请为藩臣。其使者每至,来朝观国之光,歆艳晏粲,归而相语,人益加勉。淳化二年,廷试天下士,彼亦宾贡其人,来献文艺。太宗皇帝嘉之,用擢其数内王彬、崔罕等进士及第;授将仕郎,守秘书省校书郎,津遣还国。时国王治上表致谢,词甚感戢。神宗皇帝悯俗学之弊,命训释三经,以发天下蔽蒙,特诏赐其书本,俾之获见大道之纯全。主上丕承先志,推广舍法,又赐其来学子弟金端等科名以归。於是靡然……”(以下阙。)宋本每半叶九行,行十七字。书中涉宋帝及诏赐字皆提行。(每卷有“虞山毛扆手校”朱记。)

○右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