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西汉野史>第一○七回 佩六印栾大奉使 得大鼎孙卿进书

《西汉野史》第一○七回 佩六印栾大奉使 得大鼎孙卿进书民国 · 黄士衡

话说武帝当日正忧河决未塞,又见方士化炼黄金不能成就,今闻栾大大言不惭,所验斗旗小术,也能动人,因此十分相信。心想他如果请到神仙,我自不吝爵赏,但据他口气,须要先行封授官爵,并一一依他要求,方能与神仙接洽。岂有神仙也存势利思想,分别贵贱待人?或者他恐我见得请仙太易,所以故作刁难,试我一试?好在富贵由我口出,并无难事,就是结为亲属,待以客礼,不过屈些尊贵,既想成仙得道,也顾不得许多,便一律依他,看是如何。武帝想罢,遂先封栾大为五利将军。过了数日,又下诏加封栾大,如此接连下了三道诏书,加封为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栾大自见武帝,仅有月余,居然佩了四个印绶。

武帝求仙情急,一心但望依了栾大要求,立刻将神仙请来相见,何等快活!于是便把朝廷官爵,当作求神礼物,随意送人,不管他有功无功,胡乱给了四个将樱又料到栾大尚未足意,索性早日满他心愿,免得耽误求仙之事。元鼎四年四月,武帝遂下诏封栾大为乐通侯,赐以列侯甲第,僮仆千人,并御用车马帷帐器物。又以卫皇后所生长女卫长公主嫁之,赠嫁黄金万斤,改公主所食汤沐邑名曰当利公主。武帝车驾亲临栾大之家,又不时派遣使者,存问赏赐。车马往来,不绝于道。朝中上下,见武帝如此宠任栾大,都想与他亲近。遂由窦太主起,以至列侯将相九卿二千石,争到其家,置酒宴请,并赠献许多珍物。武帝又刻玉印一方,文曰天道将军,遣使者身着羽衣,夜立白茅之上,授与栾大。栾大亦着羽衣,立白茅上,收受印绶。此种仪节,算是用客礼相待,印文上刻“天道”二字,是说为天子引导天神之意。可笑栾大一个微贱之人,一旦时运到来,得见天子,只费三言两语,数月之间,封侯尚主,身佩六印,富贵荣华,一时无比。在栾大原不料武帝竟肯件件依从,毫无吝惜,如今受此非常待遇,也觉无话可说。遂就家中铺设坛场,安立神座,夜夜祈祷,希望天神下降。谁知用尽法术,天神未曾下降,却召集许多鬼物。栾大便时时驱使众鬼,卖弄小术,借此敷衍武帝,消磨岁月。

栾大虽然十分快意,安乐过日,心中却也担忧,只因武帝是要他降神,不是要他使鬼,万不能将鬼代神。又知武帝为人,不易愚弄,现今一时懵懂,久后若被察出,反面无情,便如少翁枉遭毒手。因此栾大住了数月,不敢贪恋快乐,即命家人备办行装,辞别武帝,入海寻师。武帝满望他此去请得神仙到来,心中十分高兴,吩咐设宴饯行。又恐所言不实,被他欺骗,乃唤近侍密嘱道:“汝可假作平民,暗中跟随栾大,一路留心察其动静,却不可露出痕迹,被其窥破。”近侍奉命,遂秘密随同栾大起程。

当日燕齐一带方士,闻说栾大骤然富贵,人人心中艳羡,都想入见武帝,夸张自己有何秘方神术,借此骗取爵赏,但苦无由进身。中有齐人公孙卿,因闻武帝新得大鼎,便作成一书,名为鼎书,趁此机会,来到长安,托人引进。

先是元鼎四年冬十一月,武帝命立后土祠于汾阴。车驾亲往致祭。祭毕,武帝乘坐御船,渡过汾河。河行至中流,与群臣宴饮,顾视帝京,欣然有感,遂作一诗,名为《秋风词》。

其词道:

秋风起兮白云飞,木叶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萧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衷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是年六月,汾阴有巫名锦,为人祭祀后土祠旁,忽见地上有物,形状如钩,信手将士扒开一看,却是一个大鼎。此鼎形状与寻常不同,刻满花纹,并无款识。众人甚觉奇异,告知地方官。地方官奏闻武帝,武帝遣人查验,据回报说巫锦得鼎情形,并无虚伪,遂命使者往迎宝鼎。武帝亲自起驾,带同宝鼎,前赴甘泉,将献与天神。一路行至仲山,天色晴明,忽有黄云一片,亭亭如盖,正在鼎上。左右告知武帝。武帝心想此是祥瑞,暗自欢喜。适见一鹿从旁走过,武帝拈弓搭箭,亲自射之,应弦而倒。左右拖上死鹿,武帝即命将鹿祭鼎。到了甘泉,祭献事毕,武帝回至长安,命群臣会议尊祟宝鼎。群臣见此鼎并无款识,究不知出何时代,只得含含糊糊,说是周物,遂同向武帝贺得周鼎。独有吾丘寿王,在外扬言道:“并非周鼎。”

武帝闻知,心中不悦,命召吾丘寿王入内问道:“朕顷得周鼎,众议皆以为然;汝独以为非,此是何故?汝今有说便罢,无说当死。”吾丘寿王听了,并无惧色,从容答道:“臣安敢无说?

臣闻周德始于后稷,成于文武,显于周公,德泽上昭,上天报应,鼎为周出,故名周鼎。今汉自高祖布德施惠,六合和同,至于陛下,功德愈盛。天瑞并至,宝鼎自出,此天所以与汉,乃汉宝非周宝也。”武帝闻言,大悦称善,群臣皆呼万岁,遂赐寿王黄金十斤,又亲作《宝鼎之歌》以纪其瑞。

此时公孙卿恰好到了长安,便来访近侍所忠,袖出鼎书,托其代奏。所忠披阅其书,大抵无稽之言,料想必是妄语,不便替他转达,遂设辞推却道:“宝鼎之事,现已议决,说之何益?”公孙卿见所忠不肯转达,又别寻武帝近幸之人,将书奏上。武帝得书,读了一遍,甚是中意,即召公孙卿入见,问道:“此书何来?”公孙卿对道:“臣得此书于申公,申公已死。”武帝道:“申公何人?”公孙卿道:“乃齐国人,常与安期生往来,传授黄帝之言,平生并无他书,独有此鼎书。申公曾言黄帝曾得宝鼎,问于鬼臾区,后竟成仙。今汉兴复当黄帝之时,申公又言汉之圣人,当在高祖之孙或曾孙。其时宝鼎出现,便当举行封禅。自古封禅共有七十二君,惟黄帝得上泰山行封。

今汉帝亦得上封,上封便能成仙登天。昔日黄帝之时,诸侯万国,而山川之神受封者,居其七千。天下名山有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名山,乃是华山、首山、太室山、泰山、莱山,此五山皆黄帝所常游,与神仙相会之处。黄帝且战且学仙,虑百姓不知尊崇仙道,于是诛斩毁谤鬼神之人,历年百余岁,始得与神交通。黄帝曾祭上帝于雍郊,留宿三月,其臣鬼臾区,号大鸿,死葬雍地,今之鸿冢是也。其后黄帝接见诸神于明庭,明庭即今之甘泉。又当日所谓塞门,即今谷口也。黄帝末年,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鼎成之后,有龙垂胡髯,从天下降,来迎黄帝。黄帝骑上龙身,群臣及后宫随从而上者共有七十余人,龙乃腾空而去。尚有小臣多人不得上,一齐攀住龙髯,那龙渐渐飞升,诸人要想将他带上,不肯放手。谁知龙髯载不起人,竟被连根拔脱,但听得一片声响,诸人相继坠地。

黄帝身边之弓,被他震动,也就同时坠落。此时围观之人不计其数,冬人举头仰望,见黄帝乘龙上天去了。于是大众抱住黄帝之弓及龙髯,同声号哭,后世因名其地曰‘鼎湖’,又名弓曰‘乌号’,即此故事。”

武帝侧耳静听公孙卿说了一大篇言语,觉得津津有味。及说到黄帝乘龙上天,武帝听得入神,不禁长叹一声,口中说道:“使我得学黄帝,弃却妻子,直如脱屣耳。”遂拜公孙卿为郎,使之前往太室,访求神仙。武帝自栾大、公孙卿去后,正在盼望回信,一日忽报有人诣阙进献天马一匹,说是产在渥洼水中。

武帝听了,甚觉奇异。欲知此马是何来历,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