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诗 (历代诸家)>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詩(魏)一

《诗 (历代诸家)》第六章 魏晉南北朝詩(魏)一· 佚名

曾操父子詩選

前言

曹操

樂府:

度關山

薤露行

對酒

蒿里行

短歌行(兩首)

苦寒行

步出夏門行(五章)

卻東西門行

陌上桑

氣出唱(三首)

精列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三首)

謠俗詞

董逃歌詞

塘上行

曹丕(二十三首)

詩:

芙蓉池作

於玄武陂作

雜詩二首

清河作

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

代劉勳出妻王氏作二首

樂府:

短歌行

燕歌行二首

秋胡行二首

善哉行二首

丹霞蔽日行

上留田行

大牆上蒿行

豔歌何嘗行

煌煌京洛行

釣竿

十五

折楊柳行

曹植(五十三首)

詩:

公宴

送應氏二首

離友詩二首(並序)

三良詩

侍太子坐

贈徐幹

贈王粲

贈丁儀

贈丁儀王粲

贈丁翼

七哀

雜詩六首

贈白馬王彪(並序)

喜雨

朔風

雜詩

情詩

棄婦詩

七步詩

失題

樂府:

箜篌引

白馬篇

名都篇

薤露行

當來日大難

美女篇

野田黃雀行

遠遊篇

泰山梁甫行

盤石篇

怨歌行

種葛篇

浮萍篇

當牆欲高行

蝦鱔篇

吁嗟篇

升天行二首

仙人篇

豫章行二首

遊仙

五遊

苦思行

門有萬里客行

桂之樹行

前言

漢末建安峙期,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文學為“建安文學”。

詩自三百篇以來,曾經歷了楚緋、漢樂府民歌等幾個重要發展階段,其內容和形式都有很大的變化。但漢朝辭賦盛行以後,文人崇賦而輕詩,文人詩作者不多,“二百載中惟有班固《詠史》質木無文”(鐘嶸《詩品》)。到了漢末建安則忽然改觀,詩壇上湧現出大量作家,其中曹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等,足這俐時期的重耍代表。他們而對著極度動亂的社會現實,不禁“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寫出不少反映社會現實,富有峙代氣息的作品,打破了漢代詩壇的沉寂局面,使詩歌創作進入一個劃時代的里程。而曹魏父子則是這個時代的開山祖帥,他們直接繼承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寫出許多動人的詩篇,開創了建安新詩風,深刻而富有創造性地反映了那個動亂的時代,表現了他們積極進取,要建功立業,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使作品充滿了新的氣息,新的格調,新的精神,形成了詩歌創作“彬彬之盛”。(鐘嶸《詩

品》)

漢末建安時期,是一個極動亂的歷史時期,處在這一時代的作家,他們深感各種社會矛盾在激化,從而產生改變這種狀況的政冶理想。這種理想表現在創作上,就構成建安文學“慷慨而多氣”(《文心雕龍.時序》)的獨特風格,即所謂“建安風骨”。曹魏父子是這個時代的先驅者,不論在政冶上,或在文學創作上都處在領導地位,而他們的詩“志深而筆長”,“慷慨而多氣”,語言精練質樸而富有文采,代表著建安文學的主流。所以曹魏父子的話最能體現“建安風骨“的特色。

在我國詩歌發展史上,建安時期又是詩歌形式多樣化的一個時期。從《詩經》到漢樂府民歌,詩歌的語言形式已從四言發展到五言。到了建安時朗,五言詩已成為文人詩的主要形式。而最能體現這一時期詩歌形式特點的又是曹魏父子的詩。他們創作技巧純熟,不但為五言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在他們的作品中,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也無不具備。曹操的四言,曹丕的七言,曹植的五言是最富有代表性的,對我國古典詩歌形式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曹魏父子詩選》所選入的詩,計曹操十三首,曹丕二十三首,曹植五十三首,共八十九首。這些作品內容比較豐富,有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和人民疾苦的,有表現作者建功立業的理想和志向的,有描寫思婦幽怨、遊子思鄉的,還有幻想神仙遨遊和歡宴行樂的;藝術形式也較多樣化。

曹操(公元155—220),字孟德,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他的父親曹嵩,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說:“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只知道他是漢桓帝時曹騰的養子,後來官至太尉。曹操出身於官宦家庭,“少機警,有權數,任俠放蕩,不治行業”。二十歲舉孝廉,曾因“能明古學“被漢靈帝任為議郎。黃巾起義時,任騎都尉,起兵鎮壓黃巾軍。獻帝初,軍閥董卓專權﹒欲發帝自立。他又加入討伐董卓的聯軍。後來打敗黃巾,收編農民起義軍三十多萬,壯大自己的實力,便成為逐鹿中原的群雄之一。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他迎獻帝都許(今河南省許昌東),從此“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了呂布、袁紹、袁術等各個敵手,而成為北中國的實際統治者。

曹操是東漢末期的政冶家和軍事家。又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文學家。他“外定武功,內興文學”(《魏志.荀彧傳》引《魏氏春秋》),不但把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集中在自己的手下,而且還收攬大批文人學士。當時集中在鄴(今河南省安陽北)下的文人,很多都是有才華的詩人,而曹操則是他們的保護人和詩歌創作的先導者。《文心雕龍.時序》說:“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他以自己的雄才大略和政治遠見,深刻地洞察社會,創造性地寫出許多揭露社會矛盾、反映亂離現貫,被稱為具有“建安風骨”的詩篇,為“建安文學”奠定了基礎。曹操現存的二十多首詩全是樂府歌辭。史家說他“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見《三國志》注引《魏書》),可見他不僅是個詩家,而且是個愛好音樂的行家。尤為突出的是,他繼承了樂府民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漢書.藝文志》)的現實主義傳統,用樂府舊調舊題寫新內容,把當時動亂的政治現實和人民的苦難形象深刻地反映出來﹒因而被稱為“漢末實錄”和“詩史“(鍾惺《古詩歸》)。例如,《薤露行》和《窩里行》是以輓歌寫時事的。它們通過對那個喪亂時代的真切描寫表露了詩人傷時憫世的感情,寫得蒼涼激楚,形象鮮明。又如《苦寒行》和《劫東西門行》作者從不同的角度反映漢末軍旅征戍生活的痛苦。前者描寫山路行軍的艱苦,後者抒發征夫懷鄉之情,這是作者戰爭生活的真實寫照,讀來如歷其境,深切感人。《短歌行》和《龜雖壽》則表現了他統一大下的雄心和進取精神。這兩首是曹詩中的四言名篇,作者悲涼慷慨,以濃烈的抒情氣氛表達自己統一天下的志向,以及為完成末竟的事業繼繽奮發的胸懷。

曹操的另一部份樂府詩,如《對酒》和《度關山》,是他的政治理想的反映。在《對酒》篇裏,作者描繪了一個理想化的社會,這個社會,為君的賢明,為臣的忠良,個個都講禮讓,無是非爭訟,官吏不上門催租迫債,執政者賞罰嚴明,都像父兄一樣愛護百姓;老百姓則安心農業生產,不再被役使而奔走四方,大家都過著豐衣足食的和平生活,老人得終其天年。這是作者所想像出來的社會,自然這只是小生產者的社會理想。曹操是個政治家,今天讀他這一類的詩,有助於對他政治思想的了解。

他的四言抒情詩尤為人們所稱頌,後人說他是“復興四言詩”的作家。沈德潛說:“曹公四言,於三百篇外,自開奇響。”因為四言詩自《詩經》以後,日趨萎靡,遂漸為五言詩所代替,很少有佳作出現,而曹操卻創造了幾篇動人的佳作,使四言詩再度新生,重現奇彩。除了上面所舉兩首四言詩外,《觀滄海》也是四言名篇。這是一首較完整的寫景詩,其中作者通過“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這遼闊雄肚的滄海景色的描繪,披露他開闊的胸襟。這種完全寫景的詩在他以前是不曾有過的。因而曹操又是寫景詩的創始者。後人如嵇康、陶淵明等有成就的四言詩都深受其影響。

總之,曹操的詩,表現了他豪邁縱橫、蒼涼悲壯的獨特風格,是那個時代精神的集中表現。他的詩不僅開創了建安文學一代詩風,對後來文學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而且他以樂府舊題寫時事的作法,也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示。例如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題樂府詩和白居易等人所掀起的新樂府運動,都可以追溯到曹操的樂府歌辭上來。曹丕(公元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十六年為五官中郎將,二十二年立為太子(曹操長子曹昂早死)。二十五年曹操死,繼為丞相及魏王,不久即竄漢自立為皇帝,年號黃初,在位七年多。

曹丕的抱負遠不及曹操,他缺乏曹操的雄才大略和進取精神,在政冶上嚮往漢文帝式的“無為而治”;但他很有文才,博通群書,愛好文學,努力於著述。他認為:“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典論.論文》)。他在給王朗的書信裏說:“人生有七尺之軀,死為一棺之土,惟有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編籍。”據史書記載,他寫過許多辭賦、詩歌及散文,“所勒成垂百篇。”(《三國志.文帝紀》)現存的詩歌,完整的約有四十首,或全或缺的詞賦約有三十篇,其中《典論.論文》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享有較高地位的重要文獻。常時鄴下文人集團,都以他為中心,開展著述和創作。這對於促進建安文學的發展繁榮,起了積極的作用。曹丕生活的主耍時期是在三分天下既定之後,環境比較安定,政冶生活也比較平穩。他和文士們結成詩朋酒侶,“出則連輿,止則接席,……酒酣耳熱,仰而賦詩”(《與吳質書》),所以他的詩歌內容遠不及曹操豐富,也不如曹植泓深。但就作家而論,曹丕也不失為建安詩人中成就較高的一個,一些詩也稱得上時代的名篇。例如

《燕歌行》和《雜詩》等。

民歌學習是建安詩人的一個共同點,曹丕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出色。他的詩取材於“閭里小事”,偏重抒情,描寫男女愛情和遊子思婦題材的作品較多,寫得也比較好;而且形式多樣化,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雜言無所不有,語言通俗明快,有較濃郁的民歌風味。如《清河作》、《代劉勳出妻王氏作》、《清阿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和《雜詩》等等,都是模仿民歌來抒情敘事的。例如《雜詩》其二,寫客子(遊子)思鄉之情,用比興手法把客戶身不由主、流落他鄉的境遇和惴惴不安的心理,表現得真切感人。尤其《燕歌行》其一,用細膩而委婉的筆法,刻劃秋夜思婦纏綿悱惻的相思之情,深細入神,全詩聲調鏗鏘,語言清麗而富於抒情色彩,是它以前的作品所不能企及的。這首詩是現存文人詩作中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詩,詩句完全擺脫楚辭句中夾“兮”字和張衡《四愁詩》中第一句夾“兮”字的作法而進入七言詩的範疇。它對七古詩的形成是作出過貢獻的。曹丕善於摹仿樂府民歌,語言明白如話,最傾向民歌化,而成就較高的是五言和七言。全集中以五言為主,但四言、六言、雜言也不少。有些詩歌的形式對後來的作家產生一定的影響。如《大牆上蒿行》,長達三百六十四字,氣魄不凡,句式有長有短(短的三字,長的十三字),參差變化,靈活自由,尤為後人所仿效。唐人李白的

許多長篇傑作,都從此得到借鑑。所以王夫之評這首詩道:“長句長篇,斯為開山第一祖。鮑照、李白領此宗風,遂為樂府獅象”(《古詩評選》),說得中肯。曹植(公元192—232),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他是建安時期最負盛名的作家,鍾嶸《詩品》稱為“建安之傑”,在我國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現存的作品也是建安詩人中最多的一個,詩有八十多首,辭賦、散文完全的或殘缺的共四十餘篇。這些作品詞采華茂而勁健質樸,充分體現了那個時代的氣息和他自己的獨特風格,是我國古代文化的一份珍貴遺產。

曹植是一個很有才氣的人,他從小就愛好文學,十多歲就能誦讀詩、論及辭賦數十萬言。並能“言出為論,下筆成章。”(《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在他的傳記裏曾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曹操在鄴城築成了銅雀臺,命諸子登臺,各人為賦。曹植援筆立成,文章寫得好,曹操看了都為之驚異。可見他少年時就很有才華。他在《文章序》裏說︰“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所著繁多。”他自己曾刪定少年時代作品編成《前錄》十八篇。

正因為他“少小好為文章”(《與楊德祖書》),長於文學,在兄弟中又表現得最有才能,所以曹操認為他“最可定大事”(《三國志》注引《魏武帝故事》),曾幾次想立他為太子。但因為他“任性而行,不自彫勵,飲酒不節”(《三國志.陳思王植傳》),引起了曹操的不滿,結果立了曹丕為太子。曹植作太子不成,反為曹丕所猜忌。曹丕當了皇帝後,就不斷對他進行打擊迫害。首先殺了一向擁護他的丁儀和丁翼,然後又借故貶了他的爵位,接著又不斷變換他的封地﹒並對他嚴密監視,不許他參與朝廷政事,不許他與其他親王來往。尤其是任城王曹彰(曹植親哥哥)無故暴死後,曹植更加提心吊膽,朝不慮夕。曹丕死後,明帝曹叡(曹丕之子,曹植之侄)

即位,曹植抱著報國的理想要求試用,反引起曹叡的猜忌,所遭的打擊迫害有增無已。最後他“汲汲無歡”,再又活了四年,便憂憤而死,死時四十一歲。

曹植的一生以曹丕稱帝為界,明顯地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公元220年前),他在鄴城,生活比較安定,又得到曹操的寵愛,所以做在鄴下文人集團宴飲賦詩的生活中表現很活躍。這時的作品,情調開朗而豪邁,但內容不如後期深刻,“但美遨遊,不及世事”(謝靈運《擬鄴中集序》)。如《公宴》、《鬥雞》、《侍太子坐》、《箜篌引》等篇,都是詩酒流連,志得意滿生活的留影。但也有少數幾篇,如《送應氏》、《名都篇》、《白馬篇》等,接觸了社會現實。最值得注意的是《送應氏》第一首,作者描寫了洛陽為董卓焚燒後的慘狀,深刻地暴露了戰亂帶來的災難,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代表著建安詩人的主要傾向。後期(公元220—232)。他在曹丕父子的猜忌和迫害下,“抑鬱不得志”。這一時期的作品,內容比前充實,一方面表達他“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的政治理想,另方面則反映他對“萁豆相煎”,骨肉相殘的苦悶和反抗。

曹植之所以具有強烈的功名事業心,是因為他“生於亂,長於軍”,自幼就跟隨曹操南征北戰,深受曹操創業精神的影響。加上他少年得志,才氣過人,所以他一生所追求的是如何實現自己“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與楊德祖書》)的雄心壯志。這一思想貫通在他的前後期作品之中,只因生活境遇的不同,作品的情調風貌也不同罷了。例如《白馬篇》,塑造一個武藝高強,為國立功,不惜犧牲的少年遊俠形象:“羽書從北來,厲馬登高隄,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作者歌頌揚聲邊塞,為國捐軀的遊俠兒,表達了他對壯烈事業和英雄生活的嚮往。後期這方面的作品更多的是表現他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激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慷慨多悲心”(《贈徐幹》)。例如《雜詩》之五:“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願欲一經濟,惜哉無方舟!閑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很明顯,這裏和前期不同的是,作者的豪邁樂觀精神已為悲憤所代替,情調也轉為跌宕悲涼。這時期最能代表他的思想風格的是《贈白馬王彪》。這首詩裏交織著作者的哀傷、憤慨和恐懼之情,真切動人。

可貴的是,作者雖在憂患之中卻不曾厭棄人生,在報國理想不斷遭受挫折時,也不想逃避現實和放棄自己的責任。為了實現他保衛國家建立功勳的雄心壯志,他不甘閑居。留經上《求自試表》給明帝,要求出征,西滅“違命之蜀”,東滅“不臣之吳”,“混同宇內”,統一天下。但他越是表現自己的才能,越是想建立功業,就越遭到明帝的防範和迫害,在希望全然破滅之後,他仍想“騁我逕寸翰,流藻垂華芬”(《薤露行》),以著述傳之不朽,表現了決不自暴自棄的精神。這種對理想的追求,壯志難酬的悲憤以及自強不息的決心,貫串在曹植的主要作品中,構成他的詩歌的基調。就算是寫思婦哀怨,遊子思鄉,甚至幻遊仙境之類的題材,那離不開這一主調。例如《吁嗟篇》以轉蓬為喻,形象地描寫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處境和“汲汲無歡”的痛苦心情。《種葛篇》、《浮萍篇》、《雜詩》(攬衣出中閨)等篇,都以怨女思婦的口吻,借夫婦的相棄寫君臣的相間,表白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曲。他的遊仙詩,像《五遊》中的“九州不足步,願得凌雲翔”,《遠遊》中的“崑崙本吾宅,中州非我家”,《仙人篇》中的“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遊仙》中的“人生不滿百,戚戚少歡娛”等句,都不是真的寫神仙,而是借言神仙寫自己不甘作“圈牢之養物”,而奮飛不得的痛苦心境。他對“松子久吾欺”(《贈白馬王彪》)的認識更說明這些詩並不是真的嚮往成仙的樂趣,而是仿效屈原《遠遊》“悲時俗之迫扼”的憂患之辭。

此外,還要提及的是《泰山梁甫行》,這是一首獨一無二的描寫海邊人民貧困生活的詩篇,寫得生動深刻,形象鮮明,足一首反映社會現實的好詩。對曹植詩的藝術風格,鐘嶸《詩品》中有一句這樣的評語:“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所謂“骨氣”是指立身處世報國建功的志氣。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曹植是個有志之士,他一生雖然遭過各種挫折,但始終沒有放棄他對理想的追求和渴望。他的詩充滿著憤激之情。這種憤激之情正構成他的詩歌富有氣勢的慷慨情調。“詞采華茂”則是指他在藝術手法和語言提煉上所取得的成就。曹植和建安詩人一樣,善於吸取民歌中清新流麗、質樸自然的氣質,並加以創造和發展,形成“文彩繽紛而不離閭里歌謠之質”(黃侃《詩品》義疏》)的藝術風格。他善於運用比喻來抒寫山己的複雜感情。例如以“轉蓬離本根”喻遷移不定的生活,以“盛年女子獨處空閨”喻懷才不遇等等,所用比喻,多而貼切。在語言上,注意對偶、煉字和聲色。如“秋蘭被長板,朱華冒綠池。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公宴》),“被”、“冒”二字甚見作者的匠心;而“秋蘭”、“綠池”、“魚躍”、“鳥鳴”更是有動有靜,有聲有色。此外,曹植詩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工於起調,善為警句”。如“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野田黃雀行》),“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雜詩六首》其一),“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贈徐幹》),“明月照高樓,流正徘徊”(《七哀》),這些為前人稱道的名句,每每以高屋建瓴之勢,振起了全篇。

前人把建安詩歌的思想風格稱為“建安風力”,而曹植的詩更因為它如前所說“骨氣奇高,詩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質文”而為後人傾倒。他的詩歷兩晉南北朝,成為唐代詩歌創作的榜樣。自陳子昂之後,李白、杜甫、韓愈都深受其影響。他的樂府歌行“意厚詞贍,氣格雄渾”,為杜甫、韓愈所崇尚,各得其超詣之境。他的詩雖然又“被後人盜襲濫熟,幾成習見陳言”(方東樹《昭昧詹言》),這不過是歷來的模擬者對前代名家採取錯誤的態度的結果。從另一個角度看,也表明曹植詩對後世的影響。

曹操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初舉孝廉,任洛陽北部尉,遷頓丘令。后在鎮壓黃巾起義和討伐懂卓的戰爭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為袞州牧,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分,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從此用其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官渡之戰大破河北割據勢力袁紹后,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并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輯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辭海》1989年版)

太祖御軍三十余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每每定省,從容常言:人少好學,則思專,長則善忘﹔長大而能勤學者,唯吾與袁伯業耳。(《典論﹒自敘》,袁伯業名遺,袁紹從兄。)

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鐘嶸《詩品》)

度關山

天地間,人為貴。

立君牧民,為之軌則。

車轍馬跡,經緯四極。

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於鑠賢聖,總統邦域。

封建五爵,井田刑獄。

有燔丹書,無普赦贖。

皋陶甫侯,何有失職?

嗟哉后世,改制易律。

勞民為君,役賦其力。

舜漆食器,畔者十國,

不及唐堯,采椽不斫。

世嘆伯夷,欲以厲俗。

侈惡之大,儉為共德。

許由推讓,豈有訟曲?

兼愛尚同,疏者為戚。

薤露行惟漢廿二世,所任誠不良。

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猶豫不敢斷,因狩執君王。

白虹為貫日,己亦先受殃。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蕩覆帝基業,宗廟以燔喪。

播越西遷移,號泣而且行。

瞻彼洛城郭,微子為哀傷。

對酒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咸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谷用成。

卻走馬,以糞其土田。

爵公侯伯子男,咸愛其民,以黜陟幽明。

子養有若父與兄。

犯禮法,輕重隨其刑。

路無拾遺之私。

囹圄空虛,冬節不斷。

人耄耋,皆得以壽終。

恩德廣及草木昆虫。

蒿里行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短歌行(兩首)

其一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沈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輟?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其二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貢獻,臣節不隆。

崇侯讒之,是以拘系。

后見赦原,賜之斧鉞,得使征伐。

為仲尼所稱,達及德行,

猶奉事殷,論敘其美。

齊桓之功,為霸之首。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車。

正而不譎,其德傳稱。

孔子所嘆,并稱夷吾,民受其恩。

賜與廟胙,命無下拜。

小白不敢爾,天威在顏咫尺。

晉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賜圭瓚,秬鬯彤弓,

盧弓矢千,虎賁三百人。

威服諸侯,師之所尊。

八方聞之,名亞齊桓。

河陽之會,詐稱周王,是其名紛葩。

苦寒行

北上太行山,艱哉何巍巍!

羊腸阪詰屈,車輪為之摧。

樹木何蕭瑟,北風聲正悲!

熊羆對我蹲,虎豹夾路啼。

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頸長嘆息,遠行多所懷。

我心何怫鬱?思欲一東歸。

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

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

擔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東山》詩,悠悠令我哀。

(作于建安十一年)步出夏門行(五章)


雲行雨步,超越九江之皋。

臨觀異同,心意懷游豫,不知當復何從?

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作于建安十二年春)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作于建安十二年秋)冬十月

孟冬十月,北風徘徊,

天氣肅清,繁霜霏霏。

鶤雞晨鳴,鴻雁南飛,

鷙鳥潛藏,熊羆窟棲。

錢鎛停置,農收積場。

逆旅整設,以通賈商。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作于建安十二年至十三年冬)

土不同

鄉土不同,河朔隆冬。

流澌浮漂,舟船行難。

錐不入地,蘴藾深奧。

水竭不流,冰堅可蹈。

士隱者貧,勇俠輕非。

心常嘆怨,戚戚多悲。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

舉翅萬餘里,行止自成行。

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

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

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

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

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

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

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陌上桑駕虹蜺,乘赤雲,登彼九疑歷玉門。

濟天漢,至崑崙,見西王母謁東君。

交赤松,及羨門,受要秘道愛精神。

食芝英,飲醴泉,柱杖桂枝佩秋蘭。

絕人事,游渾元,若疾風游欻翩翩。

景未移,行數千,壽如南山不忘愆。

氣出唱(三首)

其一

駕六龍,乘風而行。

行四海,路下之八邦。

歷登高山臨溪谷,乘云而行。

行四海外,東到泰山。

仙人玉女,下來翱游。

驂駕六龍飲玉漿。

河水盡,不東流。

解愁腹,飲玉漿。

奉持行,東到蓬萊山,上至天之門。

玉闕下,引見得入,

赤松相對,四面顧望,視正焜煌。

開玉心正興,其氣百道至。

傳告無窮閉其口,但當愛氣壽萬年。

東到海,與天連。

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當專之。

心恬澹,無所愒。

欲閉門坐自守,天與期氣。

愿得神之人,乘駕云車,

驂駕白鹿,上到天之門,來賜神之藥。

跪受之,敬神齊。

當如此,道自來。

其二

華陰山,自以為大。

高百丈,浮云為之蓋。

仙人欲來,出隨風,列之雨。

吹我洞簫,鼓瑟琴,何誾誾。

酒與歌戲,今日相樂誠為樂。

玉女起,起舞移數時。

鼓吹一何嘈嘈。

從西北來時,仙道多駕煙,

乘云駕龍,郁何齊蓩蓩。

遨游八極,乃到崑崙之山,

西王母側,神仙金止玉亭。

來者為誰?赤松王喬,乃德旋之門。

樂共飲食到黃昏。

多駕合坐,萬歲長,宜子孫。其三游君山,甚為真。

崔嵬砟硌,爾自為神。

乃到王母臺,金階玉為堂,芝草生殿旁。

東西廂,客滿堂。

主人當行觴,坐者長壽遽何央。

長樂甫始宜孫子。

常愿主人增年,與天相守。

精列

厥初生,造划之陶物,莫不有終期。

莫不有終期。

聖賢不能免,何為懷此憂?

願螭龍之駕,思想崑崙居。

思想崑崙居。

見期於迂怪,志意在蓬萊。

志意在蓬萊。

周禮聖徂落,會稽以墳丘。

會稽以墳丘。

陶陶誰能度?君子以弗憂。

年之暮奈何,時過時來微。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晨上散關山,此道當何難!

牛頓不起,車墮谷間。

坐磐石之上,彈五弦之琴。

作為清角韻,意中迷煩。

歌以言志,晨上散關山。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有何三老公,卒來在我旁?

負揜被裘,似非恆人。

謂卿云何困苦以自怨,徨徨所欲,來到此間?

歌以言志,有何三老公?

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

我居崑崙山,所謂者真人。

道深有可得。

名山歷觀,遨游八極,枕石漱流飲泉。

沈吟不決,遂上升天。

歌以言志,我居崑崙山。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去去不可追,長恨相牽攀。

夜夜安得寐,惆悵以自憐。

正而不譎,辭賦依因。

經傳所過,西來所傳。

歌以言志,去去不可追。

其二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愿登泰華山,神人共遠游。

經歷崑崙山,到蓬萊。

飄遙八極,與神人俱。

思得神藥,萬歲為期。

歌以言志,愿登泰華山。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天地何長久!人道居之短。

世言伯陽,殊不知老﹔

赤松王喬,亦云得道。

得之未聞,庶以壽考。

歌以言志,天地何長久!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明明日月光,何所不光昭!

二儀合聖化,貴者獨人不?

萬國率土,莫非王臣。

仁義為名,禮樂為榮。

歌以言志,明明日月關。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四時更逝去,晝夜以成歲。

大人先天而天弗違。

不戚年往,憂世不治。

存亡有命,慮之為蚩。

歌以言志,四時更逝去。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戚戚欲何念!歡笑意所之。

壯盛智愚,殊不再來。

愛時進趣,將以惠誰?

泛泛放逸,亦同何為!

歌以言志,戚戚欲何念!善哉行(三首)

其一

古公亶甫,積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斷發文身。

伯夷叔齊,古之遺賢。

讓國不用,餓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聖賢。齊桓之霸,賴得仲父。

后任豎刁,虫流出戶。晏子平仲,積德兼仁。

與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國為君。

隨制飲酒,揚波使官。

其二自惜身薄祜,夙賤罹孤苦。

既無三徙教,不聞過庭語。其窮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雖懷一介志,是時其能與!

守窮者貧賤,惋嘆淚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我愿于天窮,琅邪傾側左。

雖欲竭忠誠,欣公歸其楚。

快人由為嘆,抱情不得敘。

顯行天教人,誰知莫不緒。

我愿何時隨?此嘆亦難處。

今我將何照于光曜?釋銜不如雨。

其三

朝日樂相樂,酣飲不知醉。

悲弦激新聲,長笛吹清氣。

弦歌感人腸,四坐皆歡悅。

寥寥高堂上,涼風入我室。

持滿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君子多苦心,所愁不但一。

慊慊下白屋,吐握不可失。

眾賓飽滿歸,主人苦不悉。

比翼翔云漢,羅者安所羈?

沖靜得自然,榮華何足為!

謠俗詞瓮中無斗儲,發篋無尺繒。

友來從我貸,不知所以應。董逃歌詞

德行不虧缺,變故自難常。

鄭康成行酒,伏地氣絕﹔

郭景圖命盡于園桑。塘上行蒲生我池中,其葉何離離。

傍能行仁義,莫若妾自知。

眾口鑠黃金,使君生別離。

念君去我時,獨愁常苦悲。

想見君顏色,感結傷心脾。

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

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

莫以麻枲賤,棄捐菅與蒯?

出亦復何苦,入亦復何愁。

邊地多悲風,樹木何修修!

從君致獨樂,延年壽千秋。

曹丕(二十三首)

芙蓉池作

乘輦夜行遊,逍遙步西園。

雙渠相灌溉,嘉木繞通川。

卑枝拂羽蓋,修條摩蒼天。

驚風拂輪轂,飛鳥翔我前。

丹霞夾明月,華星出雲間。

上天垂光彩,五色一何鮮。

壽命非松喬,誰能得神仙。

遨遊快心意,保己終百年。

於玄武陂作

兄弟共行遊,驅車出西城。

野田寬開闢,川渠互相經。

黍稷何鬱鬱,流波激悲聲。

菱芡覆綠水,芙蓉發丹榮。

柳垂重蔭綠,向我池邊生。

垂渚望長州,群鳥讙譁鳴。

萍藻泛濫浮,澹澹隨風傾。

忘憂共容與,暢此千秋情。雜詩二首

其一

漫漫秋夜長,烈烈北風涼。

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俯視清水波,仰看明月光。

天漢迴西流,三五正縱橫。

草蟲鳴何悲,孤雁獨南翔。

鬱鬱多悲思,綿綿思故鄉。

願飛安得翼,欲濟河無梁。

向風長嘆息,斷絕我中腸。

其二

西北有浮雲,亭亭如車蓋。

惜哉時不遇,適與飄風會。

吹我東南行,行行至吳會。

吳會非我鄉,安得久留滯?

棄置忽復陳,客子常畏人。

清河作

方舟戲長水,澹澹自沈浮。

絃歌發中流,悲響有餘音。

音聲入君懷,悽愴傷人心。

心傷安所念?但願恩情深。

願為晨風鳥,雙飛翔北林。

清河見挽船士新婚與妻別作

與君結新婚,宿昔當別離。

涼風動秋草,蟋蟀鳴相隨。

冽冽寒蟬吟,蟬吟抱枯枝。

枯枝時飛揚,身輕忽遷移。

不悲身遷移,但惜歲月馳。

歲月無窮極,會合安可知?

願為雙黃鵠,比翼戲清池。

代劉勳出妻王氏作二首

其一

翩翩床前帳,張以蔽光輝。

昔將爾同去,今將爾同歸。

緘藏篋笥裏,當復何時披?

其二

誰言去婦薄?去婦情更重。

千里不唾井,況乃昔所奉。

遠望未為搖,峙(山屠)不得共。

短歌行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靈倏忽,棄我遐遷。

靡瞻靡恃,泣涕漣漣。

呦呦遊鹿,草草鳴麑。

翩翩飛鳥,挾子巢枝。

我獨孤煢,懷此百離。

憂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憂令人老”。

嗟我白髮,生一何蚤?

常吟永嘆,懷我聖考。

曰:“仁者壽”,胡不是保?

燕歌行二首

其一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鵠南翔,念君客遊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絃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其二

別日何易會日難,山川遙遠路漫漫。

鬱陶思君未感言,寄聲浮雲往不還。

涕零雨面毀容顏,誰能懷憂獨不歎?

展詩清歌聊自寬,樂往哀來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戶步東西,

仰看星月觀雲間。飛鶬晨鳴聲可憐,

流連顧懷不能存。

秋胡行二首

其一

朝與佳人期,日夕殊不來。嘉肴不嘗,旨酒停杯。

寄言飛鳥,告與不能。俯折蘭英,仰結桂枝。

佳人不在,結之何為?從爾何所之?乃在大海隅。

靈若道言,貽爾明珠。企予望之,步立躊躇。

佳人不來,何得斯須?

其二

汎汎淥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水,隨風靡傾。

芙蓉含芳,菡萏垂榮。

朝採其實,夕佩其英。

採之遺誰,所思在庭。

雙魚比目,鴛鴦交頸。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善哉行二首

其一

上山採薇,薄暮苦饑。

谿谷多風,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還望故鄉,鬱合壘壘!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憂來無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憂何為?

今我不樂,歲月如馳。

湯湯川流,中有行舟。

隨波轉薄,有似客遊。

策我良馬,被我輕裘。

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其二

有美一人,婉如清揚。

妍姿巧笑,和媚心腸。

知音識曲,善為樂方。

哀絃微妙,清氣含芳。

流鄭激楚,度宮中商。

感心動耳,綺麗難忘。

離鳥夕宿,在彼中洲。

延頸鼓翼,悲鳴相求。

眷然顧之,使我心愁。

嗟爾昔人,何以忘憂?

丹霞蔽日行

丹霞蔽日,彩虹垂天。

谷水潺潺,木落翩翩。

孤禽失群,悲鳴雲間。

月盈則沖,華不在繁。

古來有之,嗟我何言。

上留田行

居世一何不同!上留田!富人食稻與粱。

上留田!貧子食糟與糠。上留田!貧賤亦何傷?

上留田!祿命懸在蒼天。上留田!今爾嘆息,將欲誰怨?上留田!

大牆上蒿行

陽春無不長成。草木群類隨大風起,零落若何翩翩,中心獨立一何煢。

四十捨我驅馳,今我隱約欲何為?人生居天地間,忽如飛鳥棲枯枝。

我今隱約欲何為?

適君身體所服,何不恣君口腹所嘗?冬被貂鼲溫暖,夏當服綺羅清涼。

行力自苦,我將欲何為?不及君少壯之時,乘堅車策肥馬良?

上有倉浪之天,今我難得久來履。何不恣意遨遊,從君所喜?

帶我寶劍,今爾何為自低昂?悲麗平壯觀,白如積雪,利若秋霜。

鮫犀標首,玉琢中央。帝王所服,辟除凶殃。御左右,奈何制福祥。

吳之碧閭,越之步光,楚之龍泉,韓有墨陽,苗山之鋌,羊頭之鋼,

知名前代,咸自謂麗而美,曾不知君劍良綺難忘。

冠青雲之崔巍,織羅為纓,飾以翠翰,既美且輕。表容儀,俯仰垂光榮。

宋之章甫,齊之高冠,亦自謂美,蓋何足觀?

排金鋪,坐玉堂。風塵不起,天氣清涼。秦桓瑟,舞趙倡。

女娥長歌,聲協宮商。感心動耳,蕩氣回腸。酌桂酒,膾鯉魴。

與佳人期為樂康。前奉玉卮,為我行觴。

今日樂,不可忘。樂為央。為樂長苦遲,歲月逝忽若飛。

為何自苦,使我心悲?

豔歌何嘗行

何嘗快獨無憂?但當飲醇酒,炙肥牛。長兄為二千石,中兄被貂裘。

小弟雖無官爵,鞍馬馺馺,往來王侯長者遊。

但當在王侯殿上,快獨樗蒲六博,坐對彈碁。男兒居世,各當努力。

蹴迫日暮,殊不久留。少小相觸抵,寒苦常相隨。

忿恚安足爭?吾中道與卿共別離。約身奉事君,禮節不可虧。

上慚倉浪之天,下顧黃口小兒。奈何復老心皇皇,獨悲誰能知?

煌煌京洛行

夭夭園桃,無子空長。

虛美難假,偏輪不行。

淮陰五刑,鳥盡弓藏。

保身全名,獨有子房。

大憤不收,褒衣無帶。

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蘇秦之說,六國以亡。

傾側賣主,車裂固當。

賢矣陳軫,忠而有謀。

楚懷不從,禍卒不救。

禍夫吳起,智小謀大。

西河何健,伏尸何劣。

嗟彼郭生,古之雅人!

智矣燕昭,可謂得臣。

峨峨仲連,齊之高士,

北辭千金,東蹈滄海。釣竿

東越河濟水,遙望大海涯。

釣竿何珊珊,魚尾何簁簁。

行路之好者,芳餌欲何為?

十五

登山而遠望,谿谷多所有。

楩柟千餘尺,眾草芝盛茂。

華葉耀人目,五色難可紀。

雉雊山雞鳴,虎嘯谷風起。

號羆當我道,狂顧動牙齒。

折楊柳行

西山一何高,高高殊無極。

上有兩仙童,不飲亦不食。

與我一丸藥,光耀有五色。

服藥四五日,身體生羽翼。

輕舉乘浮雲,倏忽行萬億。

流覽觀四海,茫茫非所識。

彭祖稱七百,悠悠安可原?

老聃適西戎,於今竟不還。

王喬假虛辭,於今竟不還。

達人識真偽,於今竟不還。

追念往古事,於今竟不還。

百家多迂怪,聖道我所觀。

曹植(五十三首)

公宴

公子敬愛客,終宴不知疲。

清夜遊西園,飛蓋相追隨。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

秋蘭被長阪,朱華冒綠池。

潛魚躍清波,好鳥鳴高枝。

神飆接丹轂,輕輦隨風移。

飄颻放志意,千秋長若斯。

送應氏二首

其一

步登北芒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遊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

其二

清時難屢得,嘉會不可常。

天地中無極,人命若朝霜。

願得展嬿婉,我友之朔方。

親昵並集送,置酒此河陽。

中饋起獨薄?賓飲不盡觴。

愛至望苦深,豈不愧中腸?

山川阻且遠,別促會日長。

願為比翼鳥,施翮起高翔!

離友詩二首(並序)


鄉人有夏侯威者,少有成人之風。

余尚其為人,與之昵好。王師振旅,送余於魏邦。

心有眷然,為之隕涕,乃作《離友》之詩。其辭曰:

其一

王旅旋兮背故鄉。彼君子兮篤人綱,

媵予行兮歸朔方。馳原隰兮尋舊疆。

我車奔兮馬繁驤,涉浮濟兮汎輕航。

迄魏都兮息蘭房,展宴好兮惟樂康。

其二

涼風肅兮白露滋,木感氣兮條葉辭。

臨淥水兮登崇基,折秋華兮採靈芝。

尋永歸兮贈所思。感離隔兮會無期,

伊鬱悒兮情不怡。

三良詩

功名不可為,忠義我所安。

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殘。

生時等榮樂,既沒同憂患。

誰言捐軀易,殺身誠獨難。

攬涕登君墓,臨穴仰天歎。

長夜何冥冥,一往不復還。

黃鳥為悲鳴,哀哉傷肺肝。

侍太子坐

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

寒冰辟炎景,涼風飄我身。

清釀盈金觴,肴饌縱橫陳。

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

翩翩我公子,機巧忽若神。

贈徐幹

驚風飄白日,忽然歸西山。

圓景光未滿,眾星粲以繁。

志士榮世業,小人亦不閒。

聊且夜行遊,遊彼雙闕間。

文昌鬱雲興,迎風高中天。

春鳩鳴飛棟,流猋激櫺軒。

顧念蓬室士,貧賤誠足憐。

薇藿弗充虛,皮褐猶不全。

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篇。

寶棄怨何人?和氏有其愆。

彈冠俟知己,知己誰不然?

良田無晚歲,膏澤多豐年。

亮懷璵璠美,積久德愈宣。

親交義在敦,申章復何言。

贈王粲端坐苦愁思,攬衣起西遊。

樹木發春華,清池激長流。

中有孤鴛鴦,哀鳴求匹儔。

我願執此鳥,惜哉無輕舟。

欲歸忘故道,顧望但懷愁。

悲風鳴我側,羲和逝不留。

重陰潤萬物,何懼澤不周。

誰令君多念,自使懷百憂。贈丁儀

初秋涼氣發,庭樹微銷落。

凝霜依玉除,清風飄飛閣。

朝雲不歸山,霖雨成川澤。

黍稷委疇隴,農夫安所穫?

在貴多忘賤,為恩誰能博?

狐白足禦冬,焉念無衣客?

思慕延陵子,寶劍非所惜。

子其寧爾心,親交義不薄。

贈丁儀王粲

從軍度函谷,驅馬過西京,

山岑高無極,涇渭揚濁清。

壯哉帝王居,佳麗殊百城。

員闕出浮雲,承露概泰清。

皇佐揚天惠,四海無交兵。

權家雖愛勝,全國為令名。

君子在末位,不能歌德聲。

丁生怨在朝,王子歡自營。

歡怨非貞則,中和誠可經。

贈丁翼

嘉賓填城闕,豐膳出中廚。

吾與二三子,曲宴此城隅。

秦箏發西氣,齊瑟揚東謳。

肴來不虛歸,觴至反無餘。

我豈狎異人,朋友與我俱。

大國多良材,譬海出明珠。

君子義休偫,小人德無儲。

積善有餘慶,榮枯立可須。

滔蕩固大節,世俗多所拘。

君子通大道,無願為世儒。

七哀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上有愁思婦,悲歎有餘哀。

借問歎者誰,言是宕子妻。

君行踰十年,孤妾常獨棲。

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

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

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

若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雜詩六首

其一高臺多悲風,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萬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極,離思故難任。

孤雁飛南遊,過庭長哀吟。

翹思慕遠人,願欲託遺音。

形景忽不見,翩翩傷我心。

其二轉蓬離本根,飄颻隨長風。

何意迴飆舉,吹我入雲中。

高高上無極,天路安可窮?

類此遊客子,捐軀遠從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復道,沈憂令人老。其三

西北有織婦,綺縞何繽紛!

明晨秉機抒,日昃不成文。

太息終長夜,悲嘯入青雲。

妾身守空閨,良人行從軍。

自期三年歸,今已歷九春。

飛鳥遶樹翔,噭噭鳴索群。

願為南流景,馳光見我君。

其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朝遊江北岸,夕宿瀟湘沚。

時俗薄朱顏,誰為發皓齒?

俛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

其五

僕夫早嚴駕,吾行將遠遊。

遠遊欲何之?吳國為我仇。

將騁萬里塗,東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風,淮泗馳急流。

願欲一輕濟,惜哉無方舟!

閒居非吾志,甘心赴國憂。

其六

飛觀百尺餘,臨牖御櫺軒。

遠望周千里,朝夕見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閒。

國讎亮不塞,甘心思喪元。

拊劍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絃急悲風發,聆我慷慨言。

贈白馬王彪(並序)

黃初四年五月,白馬王、任城王與余俱朝京師,會節氣。到洛陽,任城王薨。至七月,與白馬王還國。後有司以二王歸藩,道路宜異宿止。意每恨之。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憤而成篇。謁帝承明廬,逝將返舊疆。

清晨發皇邑,日夕過首陽。

伊洛廣且深,欲濟川無梁。

汎舟越洪濤,怨彼東路長。

顧瞻戀城闕,引領情內傷。太谷何寥廓,山樹鬱蒼蒼。

霖雨泥我塗,流潦浩縱橫。

中逵絕無軌,改轍登高岡。

修阪造雲日,我馬玄以黃。

玄黃猶能進,我思穆以紆。

鬱紆將何念?親愛在離居。

本圖相與偕,中更不克俱。

鴟梟鳴衡軛,豺狼當路衢。

蒼蠅間白黑,讒巧令親疏。

欲還絕無蹊,攬轡止踟躕。

踟躕亦何留?相思無終極。

秋風發微涼,寒蟬鳴我側。

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

歸鳥赴喬林,翩翩厲羽翼。

孤獸走索群,銜草不遑食。

感物傷我懷,撫心長太息。

太息將何為?天命與我違。

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歸。

孤魂翔故域,靈柩寄京師。

存者忽復過,亡沒身自衰。

人生處一世,去若朝露晞。

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自顧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動我神,棄置莫復陳。

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

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慇懃?

憂思成疾疢,無乃兒女仁。

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

苦辛何慮思?天命信可疑。

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

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

離別永無會,執手將何時?

王其愛玉體,俱享黃髮期。

收淚即長路,援筆從此辭。

喜雨

天覆何彌廣!苞育此群生。

棄之必憔悴,惠之則滋榮。

慶雲從北來,鬱述西南征。

時雨終夜降,長雷周我廷。

嘉種盈膏壤,登秋必有成。

朔風

仰彼朔風,用懷魏都,

願騁代馬,倏忽北徂。

凱風永至,思彼蠻方,

願隨越鳥,翻飛南翔。

四氣代謝,懸景運周,

別如俯仰,脫若三秋。

昔我初遷,朱華未希;

今我旋止,素雪云飛。

俯降千仞,仰登天阻,

風飄蓬飛,載離寒暑。

千仞易陟,夭阻可越,

昔我同袍,今永乖別!

子好芳草,豈忘爾貽?

繁華將茂,秋霜悴之。

君不垂眷,豈云其誠?

秋蘭可喻,桂樹冬榮。

絃歌蕩思,誰與銷憂?

臨川慕思,何為泛舟?

豈無和樂,游非我鄰。

誰忘泛舟?愧無榜人。

雜詩

攬衣出中閨,逍遙步兩楹。

閑房何寂寞,綠草被階庭。

空穴自生風,百鳥翔南征。

春思安可忘,憂戚與君并。

佳人在遠道,妾身孤單煢。

歡會難再遇,芝蘭不重榮。

人皆棄舊愛,君豈若平生?

寄松為女蘿,依水如浮萍。

束身奉衿帶,朝夕不墮傾。

儻終顧眄思,永副我中情。

情詩

微陰翳陽景,清風飄我衣。

游魚潛淥水,翔鳥薄天飛。

眇眇客行士,遙役不得歸。

始出嚴霜結,今來白露晞。

遊者歎《黍離》,處者歌《式微》。

慷慨對嘉賓,淒愴內傷悲。

棄婦詩

石榴植前庭,綠葉搖縹青。

丹華灼烈烈,璀采有光榮。

光榮曄流離,可以處淑靈。

有鳥飛來集,拊翼以悲鳴。

悲鳴夫何為?丹華實不成。

拊心長歎息,無子當歸寧。

有子月經天,無子若流星:

天月相終始,流星沒無精。

棲遲失所宜,下與瓦石并。

憂懷從中來,歎息通雞鳴。

反側不能寐,逍遙於前庭。

踟躕還入房,肅肅帷幕聲。

搴帷更攝帶,撫絃調嗚箏。

慷慨有餘音,要妙悲且清。

收淚長歎息,何以負神靈?

招搖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晚穫為良實,願君且安寧。

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鼓以為汁。

萁向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失題

雙鶴俱遠遊,相失東海傍。

雄飛竄北朔,雌驚赴南湘。

棄我交頸歡,離別各異方。

不惜萬里道,但恐天網張。箜篌引

置酒高殿上,親友從我遊。

中廚辦豐膳,烹羊宰肥牛。

秦箏何慷慨,齊瑟和且柔。

陽阿奏奇舞,京洛出名謳。

樂飲遇三爵,緩帶傾庶羞。

主稱千金壽,賓奉萬年酬。

久要不可忘,薄終義所尤。

謙謙君子德,罄折欲何求?

驚風飄白日,光景馳西流。

盛時不可再,百年忽我遒。

生存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先民誰不死,知命復何憂?白馬篇

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借問誰家子,幽并遊俠兒。

少小去鄉邑,揚聲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參差。

控弦破左的,右發摧月支。

仰手接飛猱,俯身散馬蹄。

狡捷過猴猿,勇剽若豹螭。

邊城多警急,虜騎數遷移。

羽檄從北來,厲馬登高隄。

長驅蹈匈奴,左顧凌鮮卑。

棄身鋒刃端,性命安可懷?

父母且不顧,何言子與妻?

名編壯士籍,不得中顧私。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直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嗚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咸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斗十千。

膾鯉臇胎蝦,寒鱉炙熊蹯。

鳴傳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復來還。

薤露行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群。

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麟。

蟲獸猶知德,何況於士人!

孔子刪《詩》《書》,王業燦已分。

騁我逕寸翰,流藻垂華芬。

當來日大難

日苦短,樂有餘,乃置玉樽辦東廚。廣情故,心相於。

閨門置酒,和樂欣欣。遊馬後來,轅車解輪。

今日同堂,出門異鄉。別易會難,各盡杯觴。

美女篇

美女妖且閑,採桑歧路間。

柔條紛冉冉,落葉何翩翩!

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

頭上金爵釵,腰佩翠琅玕。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

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顧盼遺光彩,長嘯氣若蘭。

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

借問女何居,乃在城南端,

青樓臨大路,高門結重關。

容華耀朝日,誰不希令顏?

媒氏何所營,玉帛不時安?

佳人慕高義,求賢良獨難。

眾人徒嗷嗷,安知彼所觀?

盛年處房室,中夜起長歎。

野田黃雀行

高樹多悲風,海水揚其波。

利劍不在掌,結友何須多?

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

羅家得雀喜,少年見雀悲。

拔劍捎羅網,黃雀得飛飛。

飛飛摩蒼天,來下謝少年。

遠遊篇

遠遊臨四海,俯仰觀洪波。

大魚若曲陵,乘浪相經過。

靈鱉戴方丈,神嶽儼嵯峨。

仙人翔其隅,玉女戲其阿。

瓊蕊可療饑,仰首吸朝霞。

崑崙本吾宅,中州非我家。

將歸謁東父,一舉超流沙。

鼓翼舞時風,長嘯激清歌。

金石固易弊,日月同光華。

齊年與天地,萬乘安足多。

泰山梁甫行

八方各異氣,千里殊風雨。

劇哉邊海民,寄身於草野。

妻子像禽獸,行止依林阻。

柴門何蕭條,狐兔翔我宇。

盤石篇

盤盤山巔石,飄颻澗底蓬。

我本泰山人,何為客淮東?

蒹葭彌斥土,林木無分重。

岸巖若崩缺,河水何洶洶!

蚌蛤被濱涯,光彩如錦虹。

高波凌雲霄,浮氣象螭龍。

鯨脊若丘陵,鬚若山上松,

呼吸吞船欐,澎濞戲中鴻。

方舟尋高價,珍寶麗以通,

一舉必千里,乘颸舉帆幢。

經危履險阻,未知命所鍾,

常恐沈黃壚,下與黿鱉同。

南極蒼梧野,游盼窮九江。

中夜指參辰,欲師當定從。

仰天常太息,思想懷故邦。

乘桴何所志?吁嗟我孔公!

怨歌行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

忠信事不顯,乃有見疑患。

周公佐成王,金縢功不刊。

推心輔王室,二叔反流言。

待罪居東國,泫涕常流連。

皇靈大動變,震雷風且寒,

拔樹偃秋稼,天威不可干!

素服開金縢,感悟求其端。

公旦事既顯,成王乃哀歎。

吾欲竟此曲,此曲悲且長。

今日樂相樂,別後莫相忘。

種葛篇

與君初婚時,結髮恩意深,

懽愛在枕席,宿昔同衣衾,

竊慕《棠棣》篇,好樂如瑟琴。

行年將晚暮,佳人懷異心,

恩紀曠不接,我情遂抑沉。

出門當何顧?徘徊步北林。

下有交頸獸,仰見雙棲禽。

攀枝長歎息,淚下沾羅衿。

良馬知我悲,延頸對我吟。

昔為同池魚,今為商與參。

往古皆歡遇,我獨困於今。

棄置委天命,悠悠安可任。

浮萍篇浮萍寄清水,隨風東西流。

結髮辭嚴親,來為君子仇。

恪勤在朝夕,無端獲罪尤。

在昔蒙恩惠,和樂如瑟琴。

何意今摧頹,曠若商與參。

茱萸自有芳,不若桂與蘭。

新人雖可愛,不若故人歡。

行雲有反期,君恩儻中還?

慊慊仰天歎,愁心將何愬?

日月不恆處,人生忽若寓。

悲風來入帷,淚下如垂露。

散篋造新衣,裁縫紈與素。

當牆欲高行

龍欲升天須浮雲,人之仕進待中人。

眾口可以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

憒憒俗間,不辨偽真。

願欲披心自說陳,君門以九重,道遠無河津。

蝦鱔篇蝦鱔游潢潦,不知江海流。

燕雀戲藩柴,安識鴻鵠遊?

世士此誠明,大德固無儔。

駕言登五嶽,然後小陵丘。

俯觀上路人,勢利惟是謀。

讎高念皇家,遠懷柔九州。

撫劍而雷音,猛氣縱橫浮。

汎泊徒嗷嗷,誰知壯士憂!吁嗟篇

吁嗟此轉蓬,居世何獨然!

長去本根逝,宿夜無休閒。

東西經七陌,南北越九阡。

卒遇回風起,吹我入雲間。

自謂終天路,忽然下沉泉。

驚飆接我出,故歸彼中田?

當南而更北,謂東而反西。

宕宕當何依?忽亡而復存。

飄颻周八澤,連翩歷五山。

流轉無恆處,誰知吾苦艱?

願為中林草,秋隨野火燔。

糜滅豈不痛?願與株荄連!

升天行二首

其一

乘蹻追術士,遠之蓬萊山。

靈液飛素波,蘭桂上參天。

玄豹遊其下,翔鶤戲其巔。

乘風忽登舉,彷彿見眾仙。

其二

伏桑之所出,乃在朝陽谿。

中心陵蒼昊,布葉蓋天涯。

日出登東幹,既夕沒西枝。

願得紆陽轡,回日使東馳。

仙人篇

仙人攬六著,對博太山隅。

湘娥拊琴瑟,秦女吹笙芋。

玉樽盈桂酒,河伯獻神魚。

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

韓終與王喬,要我於天衢。

萬里不足步,輕舉凌太虛。

飛騰踰景雲,高風吹我軀。

迴駕觀紫蔽,與帝合靈符。

閶闔五嵯峨,雙闕萬丈餘。

玉樹扶道生,白虎夾門樞。

驅風遊四海,東過王母廬。

俯觀五嶽間,人生如寄居。

潛光養羽翼,進趨且徐徐。

不見軒轅氏,乘龍出鼎湖?

徘徊九天上,與爾長相須。

豫章行二首

其一

窮達難豫圖,禍福信亦然。

虞舜不逢堯,耕耘處中田。

太公不遭文,漁釣終渭川。

不見魯孔丘,窮困陳蔡間?

周公下白屋,天下稱其賢。其二鴛鴦自朋親,不若比翼連。

他人雖同盟,骨肉天性然。

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

子臧讓千乘,季札慕其賢。

遊仙

人生不滿百,戚戚少歡娛。

意欲奮六翮,排霧陵紫虛。

蟬蛻同松喬,翻跡登鼎湖。

翱翔九天上,騁轡遠行遊。

東觀扶桑曜,西臨弱水流。

北極玄天渚,南翔陟丹丘。

五遊

逍遙八絃外,遊目歷遐荒。

披我丹霞衣,襲我素霓裳。

華蓋紛晻藹,六龍仰天驤。

曜靈未移景,倏忽造昊蒼。

閶闔故丹扉,雙闕曜朱光。

徘徊文昌殿,登陟太微堂。

上帝休西櫺,群后集東廂。

帶我瓊瑤佩,漱我沆瀣漿。

踟躕玩靈芝,徙倚弄華芳。

王子奉仙藥,羨門進奇方。

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

苦思行

綠蘿緣玉樹,光耀燦相輝。下有兩真人,舉翅翻高飛。

我心何踴躍,思欲攀雲追。鬱鬱西嶽嶺,石室青青與天連。

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遊,教我要忘言。門有萬里客行

門有萬里客,問君“何鄉人”?

褰衣起從之,果得心所親。

挽裳對我泣,太息前自陳:

“本是朔方士,今為吳越民。

行行將復行,去去適西秦。”

桂之樹行桂之樹,桂之樹,桂生一何麗佳!

揚朱華而翠葉,流芳布天涯。上有棲鸞,下有蟠螭。

桂之樹,得道之真人,咸來會講仙。

教爾服食日精,要道甚省不煩,淡泊無為自然。

乘蹻萬里之外,去留隨意所欲存。

高高上際於眾外,下下乃窮極地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