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颅囟经>第四章 颅囟经卷上病证

《颅囟经》第四章 颅囟经卷上病证东汉 · 佚名

初生小儿鹅口、撮噤,并是出胎客风着颅、脐,致有此。可以小艾灸三壮二及烙之愈。

初生小儿至夜啼者,是有瘀血腹痛,夜乘阴而痛则啼。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胶,是母寒气伤胃所致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乳痢如血,是母胸有滞热所作也。

初生小儿一月内,两眼赤者,是在胎之时,母吃灸煿、热面壅滞,气入胎中,熏儿脑所致也。

小儿温热,皆因从气热而搏胃气。然若下之,平气即愈,气虚则生惊而变痫。

小儿惊、痫,一从虚邪、客热相搏而生。其候当用补飬安和即愈,加以性冷及太过即死。

小儿哕、逆、吐,皆胃气虚,逆气客于藏气而作。当和胃飬气至如下冷即极。

小儿霍乱、吐逆,皆胃气与阴阳气上下交争而作,当用分和补药调飬即愈,余皆死。

小儿客忤无辜,皆因客入所触及暴露星月。小儿嫩弱,所以此候多恶。

小儿一、眼青揉痒,是肝疳;二、齿焦,是骨疳;三、肉色鼻中干,是肺疳;四、皮干肉裂,是筋疳;五、发焦黄,是血疳;六、舌上生疮,是心疳;七、爱吃泥土,是脾疳。

孩子肌肤肥实、皮肤白,无故烦渴,此自小你猛冲损肺,但依后方,内用“甘草人参合饮子”;若气急、甚胸胀起、鼻连眼下脸青色、呻吟之声者,此必死之兆,不得与药。

孩子利如泔、靛者,难效;利如鹅、鸭血者,脾已烂损,不宜与药。

孩子凡有诸色疾苦,但眼睑下垂牵,必定死矣。

孩子疟,皆难效。或发无时,即口噤,咬牙作声,此必死矣,呼为“沥瘠疳疟”,亦名为“锁肠疳”。

孩子渴吃乳食,夜啼作声,此即是腹肚痛。

孩子无故摇头,此是脑顶风。

孩子吃乳食皆出,此是脾冷。

孩子无故肚大、项细、四肢消瘦,筋脉、骨节起,自是小来少乳,嚼食与吃早,成骨热疳劳。先宜与“保童丸”吃,续与“柴胡鳖甲引子”。(“保童丸”方见“一切疳门”中,“柴胡饮子”方见“行迟门”中。)

孩儿头面、胸膊肌厚,臂胫细瘦,行走迟者,是小儿抱损。

孩子鼻流清涕、或鼻下赤痒,此是脑中、鼻中疳极,宜用后方。“青黛散”吹鼻、兼傅鼻下赤烂处(方见疳疾吹鼻门中)。

以前并诊候孩子疾状。孩子气脉未调,藏府脆薄,腠理开疏,看脉以时依方用药。

孩子或夏中热时,因乳母沐浴多使冷水,你得冷气,血脉皆伏,见孩儿气未定便与你,使孩子多胃毒、及赤、白两般恶痢,此乃是你母之过。凡浴后,可令定息良久,候气定,揉与之,即全无患。

师巫烧钱,乳毋须预祝之,勿令着水喷儿,皆令惊、热入心,转成患害,切细慎之。

凡孩子自生,但任阴阳推移、即每六十日一度变蒸,此骨节长来。四肢发热、或不下食乳,遇如此之时,上唇有珠子如粟粒大,此呼为“变蒸珠子”,以后方“退热饮子”疗之,不宜别与方药。(《幼幼新书》注云:“《颅囟经》以六十日为一变,巢氏《病源》以三十二日为一变,说有不同,故兼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