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国学名著>文献通考>第二百零七章 卷二百四·经籍考三十一

《文献通考》第二百零七章 卷二百四·经籍考三十一元 · 马端临

○史(地理)

  ※《山海经》十八卷

  晁氏曰:大禹制,晋郭璞传,汉侍中、奉车都尉刘秀校定。表言:“禹别九州,而益等类物善恶著此书。皆圣贤之遗事,古文明著者也。”大父尝考之於书,有曰:“长沙、零陵、雁门,皆郡县名,又自载禹、鲧,似後人因其名参益之。”

  陈氏曰:汉侍中、奉车都尉臣秀所校秘书。秀即刘歆也。晋郭璞注。按《唐志》,二十三卷,《音》二卷。今本锡山尤袤延之校定。世传禹、益所作,其事见《吴越春秋》,曰:“禹东巡,登南岳,得金简玉字,通水之理,遂行四渎,与益共谋,所至使益疏而记之,名《山海经》。”此其为说,恢诞不典。司马迁曰:“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书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可谓名言。孰曰多爱乎!故尤跋明其非禹、伯翳所作,而以为先秦古书无疑。然莫能名其何人也。洪庆善补注《楚辞》,引《山海经》、《淮南子》以释《天问》,而朱晦翁则曰:“古今说《天问》者,皆本此二书,今以文意考之,疑此二书本皆缘解《天问》而。”作此可以破千载之惑。古今相传既久,姑以冠地理书之录。

  ※《山海图经》十卷

  晁氏曰:皇朝舒雅等撰。雅仕江南,韩熙载之门人也。後入朝,数预修书之选。闽中刊行本或题曰“张僧繇画”,妄也。

  ※《水经》四十卷

  晁氏曰:汉桑钦撰。钦,成帝时人。本经三卷,後魏郦道元注。史称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行於世。  陈氏曰:钦,《邯郸书目》以为汉人,晁氏言成帝时人,当有所据。按《唐志》注,或云郭璞撰。又杜氏《通典》按,《水经》,晋郭璞注,二卷;後魏郦道元注,四十卷。皆不详所撰者名氏,亦不知何代之书。佑谓二子博赡,解释固历精当。然其《经》云济水过寿张,则前汉寿良县,光武更名;又东北过临济,则前汉狄县,安帝更名;又云菏水过湖陆,则前汉湖陵县,章帝更名;又云汾水过河东郡永安,则前汉彘县,顺帝更名,故知顺帝以後纂序也。详《水经》所作,殊为诡诞,全无凭据。按《後汉·郡国志》,济水,王莽末因旱渠塞,不复截河南过。统顺帝时所撰,都不详悉,其馀可知。景纯注解又甚疏略,亦为迂怪,以其僻书,人多不睹,谓其审正未之精也。

  ※《十道志》十三卷

  晁氏曰:唐梁载言撰。唐分天下为十道。所载颇详博。其书多称咸通中沿革,盖唐末人也。

  陈氏曰:其书广记备言,颇有可采。载言不见於史,未定为何朝人。此书有太和以後沿革,当是唐末人。

  ※《唐十道图》一卷

  陈氏曰:唐宰相赵郡李吉甫弘宪撰。首载州县总数、文武官员数、俸料。  《唐志》云十卷,今不分卷。

  ※《元和郡县志》四十卷

  陈氏曰:李吉甫撰。自京兆至陇右,凡四十七镇。篇首皆有图,今图不存。

  ※《太平寰宇志》二百卷

  晁氏曰:皇朝乐史等撰。太平兴国中,尽平诸国,天下一统,史悉取自古山经地志,考正讹谬,纂成此书上之。

  陈氏曰:其书起自河南,周於海外。

  ※《图经》

  晁氏曰:皇朝李?撰。

  ※《九域志》十卷

  晁氏曰:皇朝王存被旨删定。总二十三路,京府四,次府十,州二百四十二,军三十七,监四,县一千一百三十五。

  陈氏曰:存与曾肇、李德刍等共删定,名《元丰九域志》。

  ※《舆地广记》三十八卷

  晁氏曰:皇朝欧阳?纂。自尧、舜以来,至於五代地理沿革离合,皆系以今郡县名。或云无所谓欧阳?者,特假名以行其书耳。

  陈氏曰:政和中作。其前三卷,以今之郡县,系於前代郡国之下。其序曰:

  “以今州县求於汉,则为郡;以汉郡县求於三代,则为州。三代之九州散而为汉之六十馀郡,又分而为今之三百州。虽或离或合,不可讨究,而吾胸中则已了然矣。”汉郡国一百三,今云六十馀郡,不可晓也。?当是文忠族孙,行名皆连心字。

  ※《春秋地谱》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杨?编。十三国地皆释以今州县名,并为图於其後。盖常氏已尝有此书,而?增广焉。

  ※《洽闻记》三卷

  晁氏曰:唐郑常撰。记郡国旧事,故附之地理类。

  ※《职方机要》四十卷

  晁氏曰:不题撰人姓名。序云:“本新、旧《九域志》,上据历代史,旁取《左氏》、《水经》、《通典》,且采旧闻,参以小说,黜谬举真,纟由成此书。”其?载政和?事,盖当时人也。

  ※《地理指掌图》一卷

  陈氏曰:蜀人税安礼撰。元符中欲上之朝,未及而卒。书肆所刊皆不著名氏,亦颇阙不备。此蜀本有涪右任忄造序,言之颇详。

  ※《历代疆域志》十卷

  陈氏曰:临川布衣吴?撰。

  ※《舆地纪胜》二百卷  陈氏曰:知江宁县金华王象之撰。盖以诸郡图经节要略,而山川景物、碑刻诗咏,粗无所遗,行在、宫阙、观寺实冠其首,关河版图之未复者,犹不与焉。

  眉山李说斋季允为之序。

  ※《舆地图》十六卷  陈氏曰:王象之撰。《纪胜》逐州为卷,《图》逐路为卷,其搜求亦勤。至西蜀诸郡尤详,其兄观之漕夔门时所得也。

  ※《皇朝方域志》二百卷

  陈氏曰:东阳布衣王希先撰。凡前代谓之“谱”,十六《谱》为八十卷;本朝谓之“志”,为一百二十卷。《谱》叙当时事实,而注以今之郡县;《志》述今日疆理,而系於古之州国。古今参考,《谱》、《志》互见,地理学之详明者,无以过此矣。嘉熙二年上於朝,得永免文解。其父?合,本建宁人,己未进士,试词科不中,颇该洽。希先述其遗藁,以成此书。

  ※《六合掌运图》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凡为四十四图,首列禹迹,次为中兴後南北二境,其後则诸边关险要以及虏地疆界亦著之。  ※《燕吴行役记》二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大中九年,崔铉镇淮南,诸镇毕贺,为此记者,燕帅张允伸所遗僚佐,道中记所经行郡县道里及事迹也。

  ※《南行记》三卷  晁氏曰:王仁?撰。晋天福二年,仁?被命使高季兴,记自汴至荆南道涂赋咏,及饮宴、倡酬,殆百馀篇。

  ※《江行录》一卷

  陈氏曰:真州教授句颖绍圣三年所序云,太守张公所修也。张不著名。自真而上,直抵荆南,自岳而分,旁徵衡、永,自湖口而别,则东入鄱阳,南至庐陵。

  程期岸次、风?占候、时日吉凶,与夫港派滩碛矶γ,莫不具载。行江者赖焉。

  ※《三辅黄图》三卷

  晁氏曰:按《经籍志》,有《黄图》一卷,记三辅宫观、陵庙、明堂、辟雍、郊?等,即此书也。不著撰人姓名,其?颇引刘昭《汉志》,然则出於梁、陈?也。

  陈氏曰:按《唐志》一卷,今分上下卷。载秦、汉?宫室、苑囿甚详。多引用应劭《汉书解》,而如淳、颜师古复引此书为据,意汉、魏?人所作。然《中兴书目》以为《崇文总目》及《国史志》不载,疑非本书也。程氏《雍录》辩之尤悉。

  ※《长安志》十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撰。敏求因韦氏所记,搜采群书,罔有遗轶,二纪而成。  凡府县之政,官尹之职,河渠关塞之类,至於风俗物产、宫室道弄。无不详备,世称其博。赵若彦为之序。

  陈氏曰:与《河南志》二书凡例微不同,然汉、唐旧都遗事详矣。

  ※《河南志二》十卷

  晁氏曰:宋敏求撰。以韦述《西京记》为未备,演之为《长安》、《河南志》。

  司马光为之序,以为“考之韦《记》,其详不啻十馀倍,开编粲然,如指诸掌,真博物之书。”

  ※《关中记》一卷

  陈氏曰:晋葛洪稚川撰。所载殊简略。

  ※《长安图记》一卷

  陈氏曰:丞相汲公吕大防知永兴军,以为正长安故图,著其说於上。今信安郡有此图,而别录其说为一篇。

  ※《雍录》十卷

  陈氏曰:吏部尚书新安程大昌泰之撰。周、秦、汉、隋、唐五代皆都雍,故以名《录》。前史及《黄图》、《宋志》异同,往往辩订。其辩《黄图》有唐县名,且晋灼所引《黄图》皆今书所无,盖唐人续成之,非见汉事者。

  ※《游城南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张礼撰。礼,秦人,元?中与陈明微自长安城南探奇访古,以抵樊川,因次之为记。

  ※《洛阳伽蓝记》三卷  晁氏曰:元魏羊?之撰。後魏迁都洛阳,一时王公大夫多造佛寺,或舍其私第为之,故僧舍多,为天下最。?之载其本末及事迹甚备。

  陈氏曰:?之以尔朱之乱,城郭邱墟,追述斯记。

  ※《洛阳名园记》一卷  晁氏曰:皇朝李格非撰。记洛中园圃,自富郑公以下十九所。其论以为洛阳之盛衰为天下治乱之侯,园圃之兴废为洛阳盛衰之候,则《园记》之作,岂徒然哉!公卿大夫忘天下治忽欲退享此乐得乎?唐之末路是也。

  陈氏曰:格非,礼部员外郎,以不肯与编元?奏章,入《党籍》。《国史·文苑》有传。世所谓李易安居士清照者,其女也。格非苦心为文,而集不传,馆中亦无有,惟锡山尤氏有之。《文鉴》仅存此跋,盖未尝见其全集也。

  ※《东京记》三卷  晁氏曰:皇朝宋敏求编开封坊巷、寺观、官廨、私第所在及诸故实,极精博。

  陈氏曰:上卷为宫城,周五里,唐宣武节度治所,建隆三年广城之北隅,用洛阳宫殿之制修之。中卷为旧城,周二十一里一百五十步,唐汴州城也,号“阙城”,亦曰“里城”。下卷为新城,周四十八里二百三十三步,周世宗所筑罗城也,号曰“国城”,又曰“外城”。三城之内,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次第记之。  ※《东京梦华录》一卷

  陈氏曰:称幽兰居士孟元老撰。元老不知何人,少游京师,晚值丧乱之後,追述旧事,兼及国家典祀、里巷风俗。以其首载京城宫阙、桥道、坊曲尤详,故系之地理类。

  ※《邺中记》一卷

  陈氏曰:不著名氏。记自魏而下,及僭伪都邺者六家宫殿事迹。按《唐志》有《邺都故事》二卷,肃、代时马温所作,今书多引之。

  ※《相台志》十二卷  晁氏曰:皇朝韩琦欲编次未成,郡守李琮命郡文学掾陈申之效宋敏求《河南志》成此书。

  ※《晋阳事迹杂记》十卷

  陈氏曰:唐河东节度李璋纂。序言十四卷,《唐志》亦同,今删为十卷。盖治平中太原府所刻本也,从莆田李氏借录。自南渡以来,关河阻绝,图志泯亡,得见一二仅存者,犹足以发伤今思古之叹。然唐并州治晋阳、太原二县,国初克复,徙治阳曲,而虚其故城。二县後皆并省,则唐之故迹皆不复存矣。

  ※《临安志》十五卷

  陈氏曰:府帅吴兴周淙彦广撰。首卷为行在所,於宫阙殿阁,全不记载。籍曰禁省严秘,不敢明著。其视宋次道《东京记》,何其大不侔。其他沿革,亦多疏略。然淙有才具,其尹京,开湖?河,皆有成绪。今城中河道通利,民户为脚船以济行旅者,盖自此始。  ※《吴兴杂录》七卷

  陈氏曰:唐湖州刺史张文规撰。末载义兴造茶及风物杂占甚详。文规,张荐之後,彦远之子,其为郡当会昌二年。

  ※《吴兴纪统》十卷

  陈氏曰:摄湖州长史左文质撰。分门别类,古事颇详。序称甲辰岁者,本朝景德元年也。

  ※《吴兴志》二十卷

  陈氏曰:枢密院编?郡人谈钥元时撰。嘉泰元年也。其为书草率,未得为尽善。  ※《苏州图经》六卷

  陈氏曰:翰林学士饶阳李宗谔昌武等撰。景德四年,诏以四方郡县所上图经刊?校定,为一千五百六十六卷,以大中祥符四年颁下。今皆散亡,馆中仅存九十八卷。余家所有,惟苏、越、黄三州刻本耳。

  ※《吴郡图经续记》三卷

  陈氏曰:秘书省正字郡人朱长文伯原撰。记祥符以後事,亦颇补前志之缺遗。

  长文,吴中名士,病废不仕,自号乐圃,卒於元符元年。

  ※《吴地记》一卷

  陈氏曰:唐陆广微撰。郡人也。多记古吴国事。唐未有秀州,天禧中始割嘉兴县置,故此记合二郡为一。

  ※《吴郡志》五十卷  陈氏曰:参政郡人范成大至能撰。书始成,未行而石湖没。有求附见某事而弗得者,讠华曰:“此非石湖笔也。”太守不能决,藏其书学官。然周益公为范墓,碑述所著书目有焉。及绍定初,桐川李寿朋俦老为守,始取而刻之。而书止於绍兴。其後事实俾僚属用褚少孙《史记》例补成之。赵南塘履常作序,订其为石湖书不疑,且谓郡士龚颐正、滕?、周南皆常荐所闻於公者,而龚尤多。

  ※《镇江志》三十卷

  陈氏曰:教授天台卢宪子章撰。

  ※《新定志》八卷

  陈氏曰:郡守东平董┍令升撰。绍兴己未也。淳熙甲辰,武义陈公亮重?。  ※《嘉禾志》五卷,《故事》一卷

  陈氏曰:郡守毗陵张元成撰。为书极草草。

  ※《毗陵志》十二卷

  陈氏曰:教授三山邹补之撰。

  ※《越州图经》九卷

  陈氏曰:李宗谔祥符所上也。末有秘阁校理李垂、邵焕?及覆?名衔。然则书成於众手,而宗谔特提总其凡耳。

  ※《会稽志》二十卷  陈氏曰:通判吴兴施宿武子、郡人冯景中、陆子虚、朱鼐、王度等撰。陆放翁为之序。首称禹会诸侯,而以思陵巡守,升府配之。气壮文雅,盖奇作也。嘉泰辛酉,六年已七十七矣。未几,始落致仕为史,官至八十五岁乃终。其笔力老而不衰,於此序见之。

  ※《会稽续志》八卷

  陈氏曰:梁国张氵昊撰。续记辛酉後事,而亦补前《志》之遗。前《志》无进士题名,此其尤不可遗者也。

  ※《赤城志》四十卷

  陈氏曰:国子司业郡人陈耆卿寿老撰。其前为图十有三。

  ※《赤城续志》八卷

  陈氏曰:郡人吴子良拾其所遗,续载之。

  ※《赤城三志》四卷

  陈氏曰:郡人林表民逢吉撰。绍定已丑,水坏城,?治兴筑,本末详焉。

  ※《四明志》二十一卷

  陈氏曰:赣州录事参军庐陵罗??。时胡榘仲方尚书为守,?其乡人也。

  ※《明越风物志》七卷  晁氏曰:皇朝姜屿撰。以明州本越地,故曰“明越”。又以郭璞注《尔雅》多引江东,故详载其风物云。

  ※《永嘉谱》二十四卷

  陈氏曰:礼部侍郎郡人曹叔远器远撰。曰《年谱》、《地谱》、《名谱》、《人谱》。时绍熙三年,太守宛陵孙?属器远裒集,创为义例如此。器远,庚戌进士,盖初第时也。  ※《永宁编》十五卷

  陈氏曰:待制郡人陈谦益之撰。汉分章安之东瓯乡为永宁,今永嘉四邑是也,故以名编。时嘉定九年,留元刚茂潜为太守。

  ※《东阳志》十卷

  陈氏曰:枢密鄱阳洪遵景严撰。绍兴二十四年为通判时所作。  ※《括苍志》七卷

  陈氏曰:教授曾贲撰。乾道六年,太守四明楼璩叔韫序。

  ※《括苍续志》一卷

  陈氏曰:郡人陈百朋撰。

  ※《信安志》十六卷

  陈氏曰:教授曾?贲撰。太守四明,刘?也实嘉定已卯。

  ※《信安续志》二卷

  陈氏曰:教授叶汝明撰。太守四明袁甫广微,绍定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