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第二百零六章 第二百零六卷北宋 · 司马光
唐纪二十二则天顺圣皇后中之下神功元年(丁酉、697)唐纪二十二则天皇后神功元年(丁酉,公元697年)[1]正月,己亥朔,太后享通天宫。
[1]正月,己亥朔(初一),太后在通天宫祭祀。
[2]突厥默啜寇灵州,以许钦明自随。钦明至城下大呼,求美酱、粱米及墨,意欲城中选良将、引精兵、夜袭虏营,而城中无谕其意者。
[2]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灵州,带着俘获的唐将许钦明。许钦明到州城下大喊,要求给好酱、梁米和墨,意思是让城中选良将、领精兵,夜袭敌人营垒,而城中竟没有人能领会他喊话所隐含的意思。
[3]箕州刺史刘思礼学相人于术士张憬藏,憬藏谓思礼当历箕州,位至太师。思礼念太师人臣极贵,非佐命无以致之,乃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谋反,阴结朝士,托相术,许人富贵,俟其意悦,因说以“綦连耀有天命,公必因之以得富贵。”凤阁舍人王兼天官侍郎事,用思礼为箕州刺史。
[3]箕州刺史刘思礼向术士张憬藏学相面,张憬藏说刘思礼将经历箕州刺史,做到太师的职位。刘思礼心想太师在大臣中非常显贵,不是君主的辅佐大臣不能担任,便与洛州录事参军綦连耀图谋造反,秘密勾结朝廷官员,利用相面的办法,为别人预言富贵,等把人说得高兴的时候,然后便说:“綦连耀将授命于天,您一定要依靠他才能获得富贵。”凤阁舍人王兼管天官侍郎事,便任用刘思礼为箕州刺史。
明堂尉吉顼闻其谋,以告合宫尉来俊臣,使上变告之。太后使河内王武懿宗推之。懿宗令思礼广引朝士,许免其死,凡小忤意皆引之。于是思礼引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知天官侍郎事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翻及王兄泾州刺史、弟监察御史助等,凡三十六家,皆海内名士,穷楚毒以成其狱,壬戌,皆族诛之,亲党连坐流窜者千余人。
明堂县尉吉顼知道刘思礼的阴谋,报告了合宫县尉来俊臣,让来俊臣向朝廷密告他谋反。太后派河内王武懿宗审问他,武懿宗命令刘思礼广泛牵连朝廷官员,答应可以赦免他的死罪,凡对武懿宗稍不顺从的人都牵连上。于是刘思礼牵连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李元素、夏官侍郎同平章事孙元亨、执掌天官侍郎事务的石抱忠、刘奇、给事中周及王的哥哥泾州刺史王、弟弟监察御史王助等,共三十六家,都是海内知名人士。严刑拷打逼供定案后,壬戌(二十四日),他们全都被灭族。他们的亲戚因株连而被流放的有一千多人。
初,懿宗宽思礼于外,使诬引诸人。诸人既诛,然后收思礼,思礼悔之。懿宗自天授以来,太后数使之鞫狱,喜诬陷人,时人以为周、来之亚。
当初,武懿宗表面向刘思礼表示宽大,以便让他诬告牵连别人。等到被牵连的人处死后,他便逮捕刘思礼,刘思礼后悔了。武懿宗自天授年间以来,太后多次派他审讯囚犯,他喜欢诬陷人,当时人认为他是周兴、来俊臣第二。
来俊臣欲擅其功,复罗告吉顼;顼上变,得召见,仅免。俊臣由是复用,而顼亦以此得进。
来俊臣想独得这次事件的告发之功,又罗织罪名密告吉顼;吉顼因密告别的谋反事件获得太后召见,才得以幸免。来俊臣因此又得到重用,而吉顼也借此得以升官。
俊臣党人罗告司刑府史樊谋反,诛之。子讼冤于朝堂,无敢理者,乃援刀自刳其腹。秋官侍郎上刘如璇见之,窃叹而泣。俊臣奏如璇党恶逆,下狱,处以绞刑;制流州。
来俊臣的党徒罗织罪名告发司刑府史樊谋反,樊被处死。他的儿子诉冤于朝堂,无人敢受理,便抽刀自己剖腹。秋官侍郎上人刘如看见了,偷偷叹息流泪。来俊臣便上奏说刘如偏袒恶逆罪犯,他于是被逮捕入狱,判处绞刑;太后下令改判他流放州。
[4]尚乘奉御张易之,行成之族孙也,年少,美姿容,善音律。太平公主荐易之弟昌宗入侍禁中,昌宗复荐易之,兄弟皆得幸于太后,常傅朱粉,衣锦绣。昌宗累迁散骑常侍,易之为司卫少卿;拜其母臧氏、韦氏为太夫人,赏赐不可胜纪,仍敕凤阁侍郎李迥秀为臧氏私夫。迥秀,大亮之族孙也。武承嗣、三思、懿宗、宗楚客、晋卿皆候易之门庭,争执鞭辔,谓易之为五郎,昌宗为六郎。
[4]尚乘奉御张易之,是张行成的同族侄孙,年轻、貌美,精通音律。太平公主推荐张易之的弟弟张昌宗入侍宫中,张昌宗又推荐张易之,兄弟二人都得到太后的宠幸,常涂脂抹粉,穿华丽的衣服。张昌宗连续升官后任散骑常侍,张易之任司卫少卿;授给他们的母亲臧氏、韦氏太夫人的封号,赏赐多得数不清,又命令凤阁侍郎李迥秀为臧氏的姘夫。李迥秀,是李大亮的同族侄孙。武承嗣、武三思、武懿宗、宗楚客、宗晋卿等人,时常等候在张易之家门口,争着为他执马鞭牵马,称张易之为五郎,张昌宗为六郎。
[5]癸亥,突厥默啜寇胜州,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击破之。
[5]癸亥(二十五日),突厥阿史那默啜侵扰胜州,唐朝平狄军副使安道买将他们打败。
[6]甲子,以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6]甲子(二十六日),朝廷任命原州司马娄师德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
[7]春,三月,戊申,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将兵十七万与孙万荣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孝杰死之。
[7]春季,三月,戊申(十二日),清边道总管王孝杰、苏宏晖等领兵十七万与契丹孙万荣战于东硖石谷,唐兵大败,王孝杰战死。
孝杰遇契丹,帅精兵为前锋,力战。契丹引退,孝杰追之,行背悬崖;契丹回兵薄之,宏晖先遁,孝杰坠崖死,将士死亡殆尽。管记洛阳张说驰奏其事。太后赠孝杰官爵,遣使斩宏晖以徇;使者未至,宏晖以立功得免。
王孝杰和契丹人遭遇,率领精兵为前锋,奋力作战。契丹人后退,王孝杰追击,行进到背靠悬崖的地方,契丹回兵逼近他,苏宏晖首先逃跑,王孝杰坠崖身死,战士几乎全部战死。管记洛阳人张说迅速奏明上述情况。太后追赠给王孝杰官爵,派遣使者前去将苏宏晖斩首示众;使者还未到达,苏宏晖因立功得以免死。
武攸宜军渔阳,闻孝杰等败没,军中震恐,不敢进。契丹乘胜寇幽州,攻陷城邑,剽掠吏民,攸宜遣将击之,不克。
武攸宜进军至渔阳,听说王孝杰等全军覆没,军中震惊,不敢前进。契丹人乘胜侵扰幽州,攻陷城池,劫掠官吏和百姓,武攸宜派部将攻击他们,不能取胜。
[8]阎知微、田归道同使突厥,册默啜为可汗。知微中道遇突厥使者,辄与之绯袍、银带,且上言:“虏使至都,宜大为供张。”归道上言:“突厥背诞积年,方今悔过,宜待圣恩宽宥。今知微擅与之袍带,使朝廷无以复加;宜令反初服以俟朝恩。又,小虏使臣,不足大为供张。”太后然之。知微见默啜,舞蹈,吮其靴鼻;归道长揖不拜。默啜囚归道,将杀之,归道辞色不挠,责其无厌,为陈祸福。阿波达干元珍曰:“大国使者,不可杀也。”默啜怒稍解,但拘留不遣。
[8]阎知微、田归道一同出使突厥,封阿史那默嗓为可汗。阎知微中途遇到突厥使者,即送给他红袍、银带,并且上奏说:“突厥使者到达都城,应当大设帷帐迎接。”田归道上奏说:“突厥违反朝命不受节制多年,现在才悔过,应等待陛下的圣恩宽恕,现在阎知微却擅自给突厥使者红袍、银带,使得朝廷不能再恩赐他;应该让他仍穿原来的服装,以等待朝廷的恩赐。还有,小国的使臣,不值得大设帷帐迎接。”太后同意田归道的意见。阎知微见到阿史那默啜,行跪拜礼,吻他的靴尖;田归道只深深作揖而不跪拜。阿史那默啜因此囚禁田归道,还准备杀死他。田归道言词神态都坚强不屈,指责阿史那默啜不知满足,并为他陈述祸福利害。阿波达干元珍说:“大国的使者,不可以杀死。”阿史那默啜的怒气才稍微消减,但将他拘留,不放他回国。
初,咸亨中,突厥有降者,皆处之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至是,默啜求六州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并谷种、缯帛、农器、铁,太后不许。默啜怒,言辞悖慢。姚、杨再思以契丹未平,请依默啜所求给之。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郎赞皇李峤曰:“戎狄贪而无信,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治兵以备之。”、再思固请与之,乃悉驱六州降户数千帐以与默啜,并给谷种四万斛,杂彩五万段,农器三千事,铁四万斤,并许其昏。默啜由是益强。
当初,咸亨年间,突厥人有投降的,唐朝都安置他们在丰、胜、灵、夏、朔、代六州,这时候阿史那默啜便要求这六州的降户和单于都护府所辖的地方,以及谷种、丝帛、农具、铁,太后不答应。阿史那默啜大怒,言词违逆傲慢。姚、杨再思因契丹尚未平定,请求满足他的各项要求。麟台少监、知凤阁侍郎赞皇人李峤说:“戎狄贪婪而不讲信用,答应他的要求就是所谓‘借给敌寇兵员、资助盗贼粮食’,不如加强军备以防备他。”姚、杨再思坚持请求满足他,于是全部送还六州降户数千帐,并给谷种四万斛,各种丝织品五万段,农具三千件,铁四万斤,答应他女儿的求婚。阿史那默啜从此日益强大。
田归道始得还,与阎知微争论于太后前。归道以为默啜必负约,不可恃和亲,宜为之备。知微以为和亲必可保。
田归道这才得以回国,他与阎知微在太后面前展开争论。田归道认为阿史那默啜一定会背约,不可依仗和亲,应当做好防备工作。阎知微认为和亲一定可以依靠。
[9]夏,四月,铸九鼎成,徙置通天宫。豫州鼎高丈八尺,受千八百石;余州高丈四尺,受千二百石;各图山川物产于其上,共用铜五十六万七百余斤。太后欲以黄金千两涂之,姚曰:“九鼎神器,贵于天质自然。且臣观其五采焕炳相杂,不待金色以为炫耀。”太后从之。自玄武门曳入,令宰相、诸王帅南北牙宿卫兵十余万人并仗内大牛、白象共曳之。
[9]夏季,四月,朝廷铸成九鼎,移置于通天宫。豫州鼎高一丈八尺,能容纳一千八百石;其余各州鼎各高一丈四尺,能容纳一千二百石;分别在鼎上铸山川物产的图象,共用铜五十六万零七百余斤。太后想用一千两黄涂鼎,姚说:“九鼎是神器,可贵的是天质自然。而且我看它五色光芒相互辉映,不须靠金色才放光采。”太后听从他的意见。九鼎自玄武门拽入,命令宰相、诸王率领南北衙禁卫军十余万人及仪仗队中的大牛、白象一同牵拽。
[10]前益州长史王及善已致仕,会契丹作乱,山东不安,起为滑州刺史。太后召见,问以朝廷得失,及善陈治乱之要十余条。太后曰:“外州末事,此为根本,卿不可出。”癸酉,留为内史。
[10]前益州长史王及善已退休,遇契丹作乱,崤山以东不安定,又被起用为滑州刺史。太后召见他,询问朝廷得失,王及善陈述治乱要务十多条。太后说:“外州的任务是次要的,朝廷为根本,你不可以出任刺史。”癸酉(初八),他被留下任内史。
[11]癸未,以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将兵击契丹。五月,癸卯,又以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将兵二十万击契丹。
[11]癸未(十八日),朝廷任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武懿宗为神兵道行军大总管,与右豹韬卫将军何迦密领兵进攻契丹。五月,癸卯(初八),又任命娄师德为清边道副大总管,右武威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前军总管,领兵二十万进攻契丹。
先是,有朱前疑者上书云:“臣梦陛下寿满八百。”即拜拾遗。又自言“梦陛下发白再玄,齿落更生”。迁驾部郎中。出使还,上书曰:“闻嵩山呼万岁。”赐以绯算袋,时未五品,于绿衫上佩之。会发兵讨契丹,敕京官出马一匹供军,酬以五品。前疑买马输之,屡抗表求进阶;太后恶其贪鄙,六月,乙丑,敕还其马,斥归田里。
这以前,有个叫朱前疑的人上书说:“我梦见陛下寿满八百岁。”太后当即授给他拾遗职务;又自称“梦见陛下头发白了又变黑,牙齿脱落又再生”,又升任驾部郎中。他出使回来,上书说:“听到嵩山呼万岁。”又赐给他红算袋,当时他还不是五品官,只能在绿色衣服上佩带。遇上发兵讨伐契丹,朝廷命令京官献马一匹供军用,赐给五品官,朱前疑买马进献后,一再上表要求提升官阶;太后讨厌他贪鄙,六月,乙丑(初一),命令发还他的马,将他逐回农村。
[12]右司郎中冯翊乔知之有美妾曰碧玉,知之为之不昏。武承嗣借以教诸姬,遂留不还。知之作《绿珠怨》以寄之,碧玉赴井死。承嗣得诗于裙带,大怒,讽酷吏罗告,族之。
[12]右司郎中冯翊人乔知之有美妾名叫碧玉,乔知之因为有了她而不结婚。武承嗣借她来教诸姬妾,便留下她不让回去。乔知之写作《绿珠怨》送给她,她于是投井自杀。武承嗣从她裙带中搜得《绿珠怨》,大怒,示意酷吏罗织罪名上告,将乔知之灭族。
[13]司仆少卿来俊臣倚势贪淫,士民妻妾有美者,百方取之;或使人罗告其罪,矫称敕以取其妻,前后罗织诛人,不可胜计。自宰相以下,籍其姓名而取之。自言才比石勒。监察御史李昭德素恶俊臣,又尝庭辱秋官侍郎皇甫丈备,二人共诬昭德谋反,下狱。
[13]司仆少卿来俊臣仗势贪求女色,官民妻妾有漂亮的,千方百计夺取;有时指使人罗织罪名告发某人,然后假传太后命令夺取他的妻妾,前后罗织罪名杀人无法计算。自宰相以下,他登记姓名按顺序夺取他们的妻妾。他自称才能可比石勒。监察御史李昭德一贯憎恶来俊臣,又曾经在朝廷侮辱秋官侍郎皇甫文备。这二人便共同诬告李昭德谋反,将他逮捕入狱。
俊臣欲罗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诬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牙同反,冀因此盗国权,河东人卫遂忠告之。诸武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发其罪,系狱,有司处以极刑。太后欲赦之,奏上三日,不出。王及善曰:“俊臣凶狡贪暴,国之元恶,不去之,必动摇朝廷。”太后游苑中,吉顼执辔,太后问以外事,对曰:“外人唯怪来俊臣奏不下。”太后曰:“俊臣有功于国,朕方思之。”顼曰:“于安远告虺贞反,既而果反,今止为成州司马。俊臣聚结不逞,诬构良善,赃贿如山,冤魂塞路,国之贼也,何足惜哉!”太后乃下其奏。
来俊臣想罗织罪名诬告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又想诬告皇嗣及庐陵王与南北衙禁卫军一同谋反,希望借此窃取国家权力,河东人卫遂忠告发他。武氏诸王及太平公主恐惧,共同揭发他的罪恶,将他关进监狱,有关部门判处他死刑。太后想赦免他,处死的奏章送上已经三天,仍不批下。王及善说:“来俊臣凶残狡猾,贪婪暴虐,是国家的大恶人,不除掉他,必然动摇朝廷。”太后游览宫廷园林时,吉顼牵马,太后向他询问宫外的事情,他回答说:“外边的人只奇怪处死来俊臣的奏章没有批下来。”太后说:“来俊臣有功于国家,我正在考虑这件事。”吉顼说:“于安远告虺贞谋反,后来真的反了,于安远现在只任成州司马。来俊臣聚集为非作歹的人,诬陷好人,贪赃受贿的财物堆积如山,被他冤屈而死的鬼魂满路,是危害国家的坏人,有什么可怜惜的!”太后于是批准处死他。
丁卯,昭德、俊臣同弃市,时人无不痛昭德而快俊臣。仇家争啖俊臣之肉,斯须而尽,抉眼剥面,披腹出心,腾蹋成泥。太后知天下恶之,乃下制数其罪恶,且曰:“宜加赤族之诛,以雪苍生之愤,可准法籍没其家。”士民皆相贺于路曰:“自今眠者背始帖席矣。”
丁卯(初三日),李昭德、来俊臣一同在闹市被处死并暴尸,当时人无不痛惜李昭德,而为处死来俊臣拍手称快。仇家争相吃来俊臣的肉,片该之间便吃光,挖眼睛,剥面皮,剖腹取心,展转践踏成泥。太后知道天下人憎恨他,才下诏指责他的罪恶,而且说:“应该诛灭他全家族,以伸雪百姓的愤恨,可依法查抄他的家产。”官吏和百姓在路上相见时都互相庆贺说:“今后睡觉的人背部才可以贴着席子了。”
俊臣以告綦连耀功,赏奴婢十人。俊臣阅司农婢,无可者,以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细婢,善歌舞,欲得以为赏口,乃使人诬告斛瑟罗反。诸酋长诣阙割耳面讼冤者数十人。会俊臣诛,乃得免。
来俊臣因告发綦连耀有功,太后赏给他奴婢十人。来俊臣查看司农寺管辖的官奴婢,没有合意的,因西突厥可汗斛瑟罗家有小婢,善于歌舞,来俊臣想获得她充作赏赐的奴婢,便指使人诬告斛瑟罗谋反。各酋长到宫门前阙楼下割耳划脸为他诉冤的有数十人。遇到来俊臣被处死,斛瑟罗才幸免于难。
俊臣方用事,选司受其属请不次除官者,每铨数百人。俊臣败,侍郎皆自首。太后责之,对曰:“臣负陛下,死罪!臣乱国家法,罪止一身;违俊臣语,立见灭族。”太后乃赦之。
来俊臣还掌权的时候,每次铨选,吏部受他嘱托越级授官的有数百人。来俊臣垮台后,侍郎都向朝廷自首。太后责备他们,他们说:“我们辜负陛下,该当死罪!但我们扰乱国家法度,只加罪于自身;我们如果违抗来俊臣的意旨,立即灭族。”太后于是赦免他们。
上林令侯敏素谄事俊臣,其妻董氏谏之曰:“俊臣国贼,指日将败,君宜远之。”敏从之。俊臣怒,出为武龙令。敏欲不往,妻曰:“速去勿留!”俊臣败,其党皆流岭南,敏独得免。
上林令侯敏一贯巴结奉承来俊臣,他妻子董氏规劝他说:“来俊臣是危害国家的坏人,不久将失败,你应当离他远些。”侯敏听从她的意见。来俊臣因此大怒,调他出任武龙县令,他不想去。他妻子说:“快去,不要逗留!”来俊臣失败后,他的党羽都流放岭南,只有侯敏幸免。
太后征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擢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太后征召于安远为尚食奉御,提升吉顼为右肃政中丞。
[14]以检校夏官侍郎宗楚客同平章事。
[14]朝廷任命检校夏官侍郎宗楚客为同平章事。
[15]武懿宗军至赵州,闻契丹将骆务整数千骑将至冀州,懿宗惧,欲南遁。或曰:“虏无辎重,以抄掠为资,若按兵拒守,势必离散,从而击之,可有大功。”懿宗不从,退据相州,委弃军资器仗甚众。契丹遂屠赵州。
[15]武懿宗领军至赵州,听说契丹将领骆务整的数千骑兵将到冀州,武懿宗畏惧,想向南逃跑。有人说:“敌人没有辎重,靠抢掠作给养,我们若屯兵拒守,他们势必瓦解,然后乘机进击,可获得大的成功。”武懿宗不同意,退守相州,丢弃军用物资和武器很多。契丹于是在赵州城进行大屠杀。
甲午,孙万荣为奴所杀。
甲午(三十日),契丹孙万荣被家奴杀死。
万荣之破王孝杰也,于柳城西北四百里依险筑城,留其老弱妇女,所获器仗资财,使妹夫乙冤羽守之,引精兵寇幽州。恐突厥默啜袭其后,遣五人至黑沙,语默啜曰:“我已破王孝杰百万之众,唐人破胆,请与可汗乘胜共取幽州。”三人先至,默啜喜,赐以绯袍。二人后至,默啜怒其稽缓,将杀之,二人曰:“请一言而死。”默啜问其故,二人以契丹之情告。默啜乃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杀所获凉州都督许钦明以癸天;围新城三日,克之,尽俘以归。使乙冤羽驰报万荣。
孙万荣打败王孝杰后,在柳城西北四百里处凭借险要地势筑城,留下老弱、妇女和所缴获的武器资财,派他的妹夫乙冤羽留守,自己领精兵侵扰幽州。他恐怕突厥阿史那默啜袭击他的背后,便派五个人到黑沙,对阿史那默啜说:“我已打败王孝杰的百万大军,唐朝人已被吓破了胆,请与您乘胜共同攻取幽州。”其中三人先到,阿史那默嗓高兴,赐给他们红袍。二人后到,阿史那默啜因他们迟缓拖延而发怒,要杀死他们。这二人说:“请进一言而后再死。”阿史那默啜问为什么,二人报告了契丹的真实用意。阿史那默啜于是杀死先到的三个人,赐给后到的二人红袍,让他们充当向导,发兵进取契丹所筑新城,杀死被他们俘虏的原唐朝凉州都督许钦明祭天;突厥包围新城,三天后攻陷,全部俘虏该城的契丹人,让乙冤羽迅速报告孙万荣新城失守的消息。
时万荣方与唐兵相持,军中闻之,惧。奚人叛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击其前,奚兵击其后,获其将何阿小。万荣军大溃,帅轻骑数千东走。前军总管张九节遣兵邀之于道,万荣穷蹙,与其奴逃至潞水东,息于林下,叹曰:“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奴斩其首以降,枭之四方馆门。其余众及奚、皆降于突厥。
当时孙万荣正与唐兵对峙,军中听到新城失守的消息,震惊不安,奚人背叛孙万荣,神兵道总管杨玄基攻击他前面,奚人攻击他后面,俘获他的将领何阿小。孙万荣军溃散,孙万荣率轻骑数千向东逃走。唐前军总管张九节派兵在中途截击,孙万荣走投无路,与家奴逃至潞水东边,在树林下休息,叹息说:“现在想归降唐朝,罪恶已大。归降突厥是死,归降新罗也是死。将向何处去呢!”家奴砍下他的脑袋向唐朝投降,他的脑袋被挂在四方馆门前示众。他的余众及奚人、人都向突厥投降。
[16]戊子,特进武承嗣、春官尚书武三思并同凤阁鸾台三品。
[16]戊子(二十四日),特进武承嗣、春官尚书武三思并任同凤阁鸾台三品。
[17]辛卯,制以契丹初平,命河内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道安抚河北。懿宗所至残酷,民有为契丹所协从复来归者,懿宗皆以为反,生刳取其胆。先是,何阿小嗜杀人,河北人为之语曰:“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17]辛卯(二十七日),太后下令,因契丹刚平定,命河内王武懿宗、娄师德及魏州刺史狄仁杰分路到黄河以北各地安顿抚恤百姓。河内王武懿宗所到之处使用刑法非常残酷,百姓有被迫跟从契丹而后又回来的,武懿宗都认为是反叛,将他们活活剖腹取胆。这以前,契丹何阿小好杀人,这时候黄河以北的人就说:“唯此两何,杀人最多。”
[18]秋,七月,丁酉,昆明内附,置窦州。
[18]秋季,七月,丁酉(初三),昆明归附唐朝,唐朝在该地设置窦州。
[19]武承嗣、武三思并罢政事。
[19]武承嗣、武三思一起罢除相职。
[20]庚午,武攸宜自幽州凯旋。武懿宗奏河北百姓从贼者请尽族之,左拾遗王求礼庭折之曰:“此属素无武备,力不胜贼,苟从之以求生,岂有叛国之心!懿宗拥强兵数十万,望风退走,贼徒滋蔓,又欲委罪于草野诖误之人,为臣不忠,请先斩懿宗以谢河北!”懿宗不能对。司刑卿杜景俭亦奏:“此皆胁从之人,请悉原之。”太后从之。
[20]庚午(二十四日),武攸宜从幽州凯旋。武懿宗奏请将黄河以北跟从契丹的百姓全部灭族,左拾遗王求礼在朝廷驳斥他说:“这些百姓从来没有武装,没有力量打败敌人,一时顺从敌人以求生存,哪里有叛国的用心!武懿宗拥有强兵数十万,看到敌人的气势就退走,结果使敌人的势力蔓延,他又想把罪过推卸给民间受连累的人,这是作臣下的不忠,请先斩武懿宗以向黄河以北的百姓致歉!”武懿宗哑口无言。司刑卿杜景俭也上奏说:“这些百姓都是被迫跟从契丹的,请全部原谅他们。”太后听从他的意见。
[21]八月,丙戌,纳言姚坐事左迁益州长史,以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凤阁鸾台三品。
[21]八月,丙戌(二十三日),纳言姚因事获罪降职为益州长史。朝廷任命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凤阁鸾台三品。
[22]九月,壬辰,大享通天宫,大赦,改元。
[22]九月,壬辰(疑误),太后合祭于通天宫,大赦天下罪人,更改年号。
[23]庚戌,娄师德守纳言。
[23]庚戌(十七日),娄师德代理纳言。
[24]甲寅,太后谓侍臣曰:“顷者周兴、来俊臣按狱,多连引朝臣,云其谋反;国有常法,朕安敢违!中间疑其不实,使近臣就狱引问,得其手状,皆自承服,朕不以为疑。自兴、俊臣死,不复闻有反者,然则前死者不有冤邪?”夏官侍郎姚元崇对曰:“自垂拱以来坐谋反死者,率皆兴等罗织,自以为功。陛下使近臣问之,近臣亦不自保,何敢动摇!所问者若有翻覆,惧遭惨毒,不若速死。赖天启圣心,兴等伏诛,臣以百口为陛下保,自今内外之臣无复反者;若微有实状,臣请受知而不告之罪。”太后悦曰:“时宰相皆顺成其事,陷朕为淫刑之主;闻卿所言,深合朕心。”赐元崇钱千缗。
[24]甲寅(二十一日),太后对身边的大臣说:“近期以来周兴、来俊臣审理案件,多牵连朝廷大臣,说他们谋反;国家有固定的法律,朕怎么敢违反!有时怀疑它不真实,指派亲信大臣到监狱提问,得到犯人的自供状,都是自己承认的,朕便不加怀疑。自从周兴、来俊臣死后,不再听说有谋反的人,这样看来,以前被处死的人不是有冤枉吗?”夏官侍郎姚元崇回答说:”自垂拱年间以来因谋反罪被处死的人,大概都是由于周兴等罗织罪名,以便自己求取功劳造成的。陛下派亲近大臣去查问,这些亲近大臣也不能保全自己,哪里还敢动摇他们的结论!被问的人如果翻供,又惧怕惨遭毒刑,与其那样不如早死。仰赖上天启迪圣心,周兴等被诛灭,我以一家百口人的生命向陛下担保,今后朝廷内外大臣不会再有谋反的人;若稍有谋反的事实,我愿承受知而不告的罪过。”太后高兴地说:“以前的宰相都顺着周兴他们,使他们得逞,贻误朕成为滥用刑罚的君主;听到你说的话,很合朕心意。”于是赏赐姚元崇钱一千缗。
时人多为魏元忠讼冤者,太后复召为肃政中丞。元忠前后坐弃市流窜者四。尝侍宴,太后问曰:“卿往者数负谤,何也?”对曰:“臣犹鹿耳,罗织之徒欲得臣肉为羹,臣安所避之!”
当时有很多人为魏元忠诉冤,太后又召回他担任肃政中丞。魏元忠前后被判处死刑和流放共有四次。有一次曾陪从太后宴饮,太后问他:“你从前多次蒙受诽谤,为什么?”回答说:“我好比鹿,罗织罪名的人想得到我的肉作羹,我如何能躲过他们!”
[25]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郎,并同平章事。
[25]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司刑卿杜景俭为凤阁侍郎,一并任同平章事。
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诗人矜薄伐于太原,美化行于江、汉,则三代之远裔,皆国家之域中也。若乃用武方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增赋,获其土不可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王之事业也。始皇穷兵极武,务求广地,死者如麻,致天下溃叛。汉武征伐四夷,百姓困穷,盗贼蜂起;末年悔悟,息兵罢役,故能为天所。近者国家频岁出师,所费滋广,西戍四镇,东戍安东,调发日加,百姓虚弊。今关东饥馑,蜀、汉逃亡,江、淮已南,征求不息,人不复业,相率为盗,本根一摇,忧患不浅。其所以然者,皆以争蛮貊不毛之地,乖子养苍生之道也。昔汉元纳贾捐之之谋而罢朱崖郡,宣帝用魏相之策而弃车师之田,岂不欲慕尚虚名,盖惮劳人力也。近贞观中克平九姓,立李思摩为可汗,使统诸部者,盖以夷狄叛则伐之,降则抚之,得推亡固存之义,无远戍劳人之役,此近日之令曲,经边之故事也。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但当敕边兵,谨守备,远斥候,聚资粮,待其自致,然后击之。以逸待劳则战士力倍,以主御客则我得其便,坚壁清野则寇无所得;自然二贼深入则有颠踬之虑,浅入必无寇获之益。如此数年,可使二虏不击而服矣。”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诗人夸耀周宣王北伐到达太原、周文王美好的教化推行于江、汉流域,可见三代边远的地方,现在都成为国家的内地了。若还用武于境外之地,求取功利于极远的地方,耗尽府库的积蓄去争夺贫脊不毛之地,得到那里的人民不能增加赋税收入,得到那里的土地不可以耕种纺织,姑且追求使远夷成为文明之邦的名声,而不致力于巩固根本、安定百姓的办法,这是秦始皇、汉武帝所推行的方针,不是五帝、三王的事业。秦始皇不断滥用武力,追求扩大疆土,死人极多,以致天下崩溃,人民造反。汉武帝征伐四夷,使得百姓穷困,盗贼蜂拥而起;晚年悔悟,停止军事行动,罢除徭役,所以能得到上天保。近来国家每年频繁出兵,耗费日益增大,西边戍守四镇,东边戍守安东,征兵日益增加。百姓空虚疲乏。现在潼关以东地区饥荒,蜀、汉地区百姓逃亡,江、淮以南,征税不停,百姓不能从事生产,便会相随作强盗,根本一发生动摇,忧患不浅。所以形成这种状况,都因为争夺蛮貊的贫脊之地,背离了爱抚养育百姓的道理。从前汉元帝采纳贾捐之的计谋而取消朱崖郡,汉宣帝用魏相的策略而放弃车师的田地,他不是不想崇尚虚名,而是恐怕耗费人力的缘故。近世贞观中期,平定突厥九姓,立李思摩为可汗,让他统辖各部族的原因,就是当夷狄反叛则应讨伐他们,降伏则应安抚他们,这符合应当灭亡的就推倒它、应当存在的就巩固它的道理,可使国家没有因戍守边远地区而劳民的征役。这就是近期国家的规章,经略边疆的先例。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只应当命令边境士兵谨慎设防,向远处派遣侦察人员,积聚物资粮食,等到敌人来进攻,然后才给以还击。以逸待劳则战士的战斗力就会倍增,以主人防御客人则我方就能获得便利,坚壁清野则敌人便得不到什么;结果突厥和吐蕃人深入我方领土则有颠覆的忧虑,浅入必然得不到什么好处。这样坚持数年,便可以使突厥和吐蕃人不战而自服了。”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26]凤阁舍人李峤知天官选事,始置员外官数千人。
[26]凤阁舍人李峤主持天官铨选职官之事,开始设置员外官数千人。
[27]先是历官以是月为正月,以腊月为闰。太后欲正月甲子朔冬至,乃下制以为“去晦仍见月,有爽天经。可以今月为闰月,来月为正月。”
[27]这以前,朝廷历官以本月为正月,以腊月为闰月。太后想以正月甲子朔为冬至,便下诏以为“上月晦日仍然看见月亮,偏离天道常规。可以本月为闰月,下月为正月。”
圣历元年(戊戌、698)
圣历元年(戊戌,公元698年)[1]正月,甲子朔,冬至,太后享通天宫;赦天下,改元。
[1]正月,甲子朔(疑误),冬至,太后在通天宫祭祀;大赦天下,更改年号。
[2]夏官侍郎宗楚客罢政事。
[2]夏官侍郎宗楚客罢免相职。
[3]春,二月,乙未,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3]春季,二月,乙未(初四),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4]武承嗣、三思营求为太子,数使人说太后曰:“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太后意未决。狄仁杰每从容言于太后曰:“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以定天下,传之子孙。大帝以二子托陛下。陛下今乃欲移之他族,无乃非天意乎!且姑侄之与母子孰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姑于庙者也。”太后曰:“此朕家事,卿勿预知。”仁杰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得不预知乎!”又劝太后召还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亦劝之。太后意稍寤。他日,又谓仁杰曰:“朕梦大鹦鹉两翼皆折,何也?”对曰:“武者,陛下之姓,两翼,二子也。陛下起二子,则两翼振矣。”太后由是无立承嗣、三思之意。
[4]武承嗣、武三思谋求充当太子,多次指使人劝太后说:“自古以来的天子没有以外姓人为继承人的。”太后还拿不定主意,狄仁杰常从容不迫地对太后说:“太宗文皇帝不避风雨,亲自冒着刀枪箭镞,平定天下,传给子孙。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不是不符合上天的意思吗?而且姑侄与母子相比谁更亲?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祭太庙,代代相承,没有穷尽;立侄儿为太子,则未听说过侄儿当了天子而合祭姑姑于太庙的。”太后说:“这是朕家里的事,你不要参与。”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谁不是臣妾,什么事不是陛下家里的事!君主是元首,臣下为四肢,意思是一个整体,何况我凑数任宰相,哪能不参与呢!”他又劝太后召回庐陵王。王方庆、王及善也劝说太后。太后心里稍微醒悟。有一天,太后又对狄仁杰说:“我梦见大鹦鹉两翼都折断,这是什么意思?”回答说:“武是陛下的姓,两翼是两个儿子。陛下起用两个儿子,则两翼便振作起来了。”太后因此便打消了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的意思。
孙万荣之围幽州也,移檄朝廷曰:“何不归我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昌宗皆为控鹤监供奉,易之兄弟亲狎之。顼从容说二人曰:“公兄弟贵宠如此,非以德业取之也,天下侧目切齿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窃为公忧之!”二人惧,流涕问计。顼曰:“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复思庐陵王。主上春秋高,大业须有所付;武氏诸王非所属意。公何不从容劝上立庐陵王以系苍生之望!如此,非徒免祸,亦可以长保富贵矣。”二人以为然,承间屡为太后言之。太后知谋出于顼,乃召问之,顼复为太后具陈利害,太后意乃定。
孙万荣包围幽州,传送檄文给朝廷说:“为何不送回我们的庐陵王?”吉顼与张易之、张昌宗都任控鹤监供奉,张易之兄弟与吉顼亲近。吉顼不慌不忙地劝他二人说:“您们兄弟如此贵显得宠,但并不是靠品德功业取得的,天下对你们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人很多。没有大功劳于天下,用什么保全自己?我为你们担忧!”二人畏惧,流着泪询问计策。吉顼说:“天下官民还未忘记唐朝的恩德,都还思念着庐陵王。皇上年事已高,皇帝的大业需有所付托;武氏诸王不是她注意的对象,您何不从容地劝皇上立庐陵王以维系百姓的期望!这样,不但可以免祸,也可以长期保持富贵了。”二人认为对,趁机一再劝说太后。太后知道这个主意出自吉顼,就召他询问,吉顼又为太后备陈利害,太后的主意才最后定下来。
三月,己巳,托言庐陵王有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徐彦伯召庐陵王及其妃、诸子诣行在疗疾。戊子,庐陵王至神都。
三月,己巳(初九),朝廷假托庐陵王有病,派遣职方员外郎瑕丘人徐彦伯召庐陵王和他的妃、儿子们到太后驻地治病。戊子(二十八日),庐陵王到达神都洛阳。
[5]夏,四月,庚寅朔,太后祀太庙。
[5]夏季,四月,庚寅朔(初一),太后祭祀太庙。
[6]辛丑,以娄师德充陇右诸军大使,仍检校营田事。
[6]辛丑(十二日),朝廷派娄师德充任陇右诸军大使,并检校屯田事。
[7]六月,甲午,命淮阳王武延秀入突厥,纳默啜女为妃;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摄春官尚书,右武卫郎将杨齐庄摄司宾卿,赍金帛巨亿以送之。延秀,承嗣之子也。
[7]六月,甲午(初六),太后命令淮阳王武延秀前往突厥,娶阿史那默啜的女儿为王妃;命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代理春官尚书,右武卫郎将杨齐庄代理司宾卿,携带大量的金帛送给突厥。武延秀就是武承嗣的儿子。
凤阁舍人襄阳张柬之谏曰:“自古未有中国亲王娶夷狄女者。”由是忤旨,出为合州刺史。
凤阁舍人襄阳人张柬之进谏说:“自古以来从未有过中国亲王娶夷狄女人为妻的。”因此违反太后的旨意,被外放为合州刺史。
[8]秋,七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杜景俭罢为秋官尚书。
[8]秋季,七月,凤阁侍郎、同平章事杜景俭罢相职,改任秋官尚书。
[9]八月,戊子,武延秀至黑沙南庭。突厥默啜谓阎知微等曰:“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我突厥世受李氏恩,闻李氏尽灭,唯两儿在,我今将兵辅立之。”乃拘延秀于别所,以知微为南面可汗,言欲使之主唐民也。遂发兵袭静难、平狄、清夷等军,静难军使慕容玄以兵五千降之。虏势大振,进寇妫、檀等州。前从阎知微入突厥者,默啜皆赐之五品、三品之服,太后悉夺之。
[9]八月,戊子(初一),武延秀到达黑沙南庭。突厥阿史那默啜对阎知微等说:“我想把女儿嫁给李氏,哪里要武氏的儿子呢!这难道是天子的儿子吗!我们突厥累世受李氏的恩典,听说李氏全被消灭,只有两个儿子还在,我现在要带兵去辅助他登上帝位。”于是他拘禁武延秀于另外的地方,任命阎知微为南面可汗,说准备让他掌管唐朝百姓,发兵袭击唐朝静难、平狄、清夷等军,唐朝静难军使慕容玄率兵五千投降。突厥兵势大为振作,进而侵扰妫、檀等州。这以前随阎知微入突厥的人,阿史那默啜都赐给他们五品、三品的官服,太后全都予以没收。
默啜移书数朝廷曰:“与我蒸谷种,种之不生,一也。金银器皆行滥,非真物,二也。我与使者绯紫皆夺之,三也。缯帛皆疏恶,四也。我可汗女当嫁天子儿,武氏小姓,门户不敌,罔冒为昏,五也。我为此起兵,欲取河北耳。”
阿史那默啜发文书指责唐朝廷说:“给我蒸过的谷种,播种后不生长,这是一。送来的金银器皿都质地极差,不是真货,这是二。我赐给使者红、紫色官服都被没收,这是三。送来的缯帛都稀疏粗劣,这是四。我可汗的女儿应当嫁天子的儿子,武氏是小姓,门户不相当,却来假冒骗婚,这是五。我为此而起兵,想取得黄河以北的土地。”
监察御史裴怀古从阎知微入突厥,默啜欲官之,不受。囚,将杀之,逃归;抵晋阳,形容羸悴。突骑噪聚,以为间谍,欲取其首以求功。有果毅尝为人所枉,怀古按直之,大呼曰:“裴御史也。”救之,得全。至都,引见,迁祠部员外郎。
监察御史裴怀古随从阎知微入突厥,阿史那默啜想让他当官,他不接受。他被囚禁,将被处死,逃跑归来;中途到达晋阳,容貌瘦弱憔悴,唐军的精锐骑兵鼓噪聚集,以为他是间谍,打算砍下他的脑袋以求取功劳。有一名果毅曾经被别人诬陷,裴怀古为他查清平反,这时大喊说:“这是裴御史!”援救他,使他得以保全。他回到都城,太后接见,升任祠部员外郎。
时诸州闻突厥入寇,方秋,争发民修城。卫州刺史太平敬晖谓僚属曰:“吾闻金汤非粟不守,奈何舍收获而事城郭乎?”悉罢之,使归田,百姓大悦。
当时,各州听说突厥入侵,正当秋收,争相征调农民修缮城池。卫州刺史太平人敬晖对僚属说:“我听说极坚固的城池,如果没有粮食也守不住,怎么能放弃收割而专门修缮城郭呢?”下令全部停工,放农民回田间生产,百姓很高兴。
[10]甲午,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庆罢为麟台监。
[10]甲午(初七),鸾台侍郎、同平章事王方庆被罢免为麟台监。
[11]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意怏怏,戊戌,病薨。
[11]太子太保魏宣王武承嗣,怨恨自己不能当太子,心里不高兴,戊戌(十一日),病死。
[12]庚子,以春官尚书武三思检校内史,狄仁杰兼纳言。
[12]庚子(十三日),朝廷任命春官尚书武三思为检校内史,狄仁杰兼纳言。
太后命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仁杰举其子司丞光嗣,拜地官员外郎,已而称职。太后喜曰:“卿足继祁奚矣。”
太后命令宰相各荐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荐举自己的儿子司府丞狄光嗣,被任命为地官员外郎,后来他很胜任这个职务,太后高兴地说:“你可以继承古代荐举自己儿子的祁奚了。”
通事舍人河南元行冲,博学多通,仁杰重之。行冲数规谏仁杰,且曰:“凡为家者必有储蓄脯蓄醢以适口,参术以攻疾。仆窃计明公之门,珍味多矣,行冲请备药物之末。”仁杰笑曰:“吾药笼中物,何可一日无也!”行冲名澹,以字行。
通事舍人河南人元行冲,学识渊溥,通晓的事情多,狄仁杰器重他。元行冲多次规劝狄仁杰,并且说:“凡居家的人必定储备干肉、肉酱以适应口味,储存人参、白术等药材以治病。我私下估计您家里山珍海味很多,我只请求列居药物的末位。”狄仁杰笑着说:“你是我药笼里的东西,怎么可以一天没有呢!”元行冲,名叫澹,字行冲,人们习惯称呼他的字。
[13]以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下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将兵三十万以讨突厥默啜;又以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将兵十五万为后援。
[13]朝廷任命司属卿武重规为天兵中道大总管,右武卫将军沙吒忠义为天兵西道总管,幽州都督下人张仁愿为天兵东道总管,领兵三十万以讨伐突厥阿史那默啜;又任命左羽林卫大将军阎敬容为天兵西道后军总管,领兵十五万为后援部队。
癸丑,默啜寇飞狐,乙卯,陷定州,杀刺史孙彦高及吏民数千人。
癸丑(二十六日),阿史那默啜侵扰飞狐县,乙卯(二十八日),攻陷定州,杀州刺史孙彦高及官民数千人。
[14]九月,甲子,以夏官尚书武攸宁同凤阁鸾台三品。
[14]九月,甲子(初七),朝廷任命复官尚书武攸宁为同凤阁鸾台三品。
[15]改默啜为斩啜。
[15]朝廷改称阿史那默啜为斩啜。
默啜使阎知微招谕赵州,知微与虏连手蹋《万岁乐》于城下。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谓曰:“尚书位任非轻,乃为虏蹋歌,独无惭乎!”知微微呤曰:“不得已,《万岁乐》。”
阿史那默啜指派阎知微招抚晓示赵州官民,阎知微与突厥人在赵州城下手拉手、脚踏地唱《万岁乐》曲。将军陈令英在城上说道:“尚书职位不轻,却为敌人踏地歌唱,难道不感到惭愧吗!”阎知微低声吟唱道:“不得已,《万岁乐》。”
戊辰,默啜围赵州,长史唐般若翻城应之。刺史高睿与妻秦氏仰药诈死,虏舆之诣默啜,默啜以金狮子带、紫袍示之曰:“降则拜官,不降则死!”睿顾其妻,妻曰:“酬报国恩,正在今日!”遂俱闭目不言。经再宿,虏知不可屈,乃杀之。虏退,唐般若族诛;赠睿冬官尚书,谥曰节。睿,之孙也。
戊辰(十一日),阿史那默啜围攻赵州。长史唐般若出城接应敌人。刺史高睿和妻子秦氏服药装死,敌人把他们抬到阿史那默啜面前,阿史那默啜向他们出示金狮子带、紫袍,说:“投降则授官,不投降则处死!”高睿看着他妻子,他妻子说:“报答国家的恩典,正在今天!”于是两人都闭上眼睛不再说话。到了第二天晚上,敌人知道不能使他们屈服,便杀死他们。敌人退走后,唐般若被灭族;朝廷追赠高睿为冬官尚书,定谥号为“节”。高睿是高的孙子。
[16]皇嗣固请逊位于庐陵王,太后许之。壬申,立庐陵王哲为皇太子,复名显。赦天下。
[16]皇嗣坚持请求让位于庐陵王,太后同意。壬申(十五日),立庐陵王李哲为皇太子,恢复原来的名字李显,大赦天下。
甲戌,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突厥。先是,募人月余不满千人,及闻太子为元帅,应募者云集,未几,数盈五万。
甲戌(十七日),朝廷任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以讨伐突厥。这以前,朝廷招募人,经过一个多月还招不满一千人,等到听说太子任元帅,应募的人非常多,不久便招满五万人。
戊寅,以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元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时太子不行,命仁杰知元帅事,太后亲送之。
戊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右丞宋元爽为长史,右台中丞崔献为司马,左台中丞吉顼为监军使。当时太子没有出征,朝廷命令狄仁杰主持元帅的事务,太后亲自为他送行。
蓝田令薛讷,仁贵之子也,太后擢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将行,言于太后曰:“太子虽立,外议犹疑未定;苟此命不易,丑虏不足平也。”太后深然之。王及善请太子赴外朝以慰人心,从之。
蓝田县令薛讷,是薛仁贵的儿子,太后提升他为左威卫将军、安东道经略。将出行,他对太后进言说:“虽然已经立太子,但外面的议论,还疑虑不定;如果立太子的命令不改变,突厥完全可以平定。”太后很赞同。王及善请求让太子和群臣一起在外庭朝见太后,以安定人心,获得同意。
[17]以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味道前后在相位数岁,依阿取容,尝谓人曰:“处事不宜明白,但摸棱持两端可矣。”时人谓之“苏摸棱”。
[17]朝廷任命天官侍郎苏味道为凤阁侍郎、同平章事。苏味道在宰相任上前后数年,曲意奉迎,取悦于人,曾对人说:“处理事情不应当明白,只要模棱两可就可以了。”因此当时人称他为“苏模棱”。
[18]癸未,突厥默啜尽杀所掠赵、定等州男女万余人,自五回道去,所过,杀掠不可胜纪。沙吒忠义等但引兵蹑之,不敢逼。狄仁杰将兵十万追之,无所及。默啜还漠北,拥兵四十万,据地万里,西北诸夷皆附之,甚有轻中国之心。
[18]癸未(二十六日),突厥阿史那默啜全部杀死在赵、定等州抢掠的一万余人,从五回道退走,所经过的地方,杀的人和抢掠的东西无法计算。沙吒忠义等只领兵跟随,不敢迫近。狄仁杰领兵十万追击,没有追上。阿史那默啜返回漠北,拥兵四十万,占据土地一万里,西北各族都归附他,很有轻视中国的想法。
[19]冬,十月,制:都下屯兵,命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领之。
[19]冬季,十月,太后命令:都城的驻军,由河内王武懿宗、九江王武攸归率领。
[20]癸卯,以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时北人为突厥所驱逼者,虏退,惧诛,往往亡匿。仁杰上疏,以为:“朝廷议者皆罪契丹、突厥所胁从之人,言其迹虽不同,心则无别。诚以山东近缘军机调发伤重,家道悉破,或至逃亡。重以官典侵渔,因事而起,枷杖之下,痛切肌肤,事迫情危,不循礼义。愁苦之地,不乐其生,有利则归,且图赊死,此乃君子之愧辱,小人之常行也。又,诸城入伪,或待天兵,将士求功,皆云攻得,臣忧滥赏,亦恐非辜。以经与贼同,是为恶地,至于污辱妻子,劫掠货财,兵士信知不仁,簪笏未能以免,乃是贼平之后,为恶更深。且贼务招携,秋毫不犯,今之归正,即是平人,翻被破伤,岂不悲痛!夫人犹水也,壅之则为泉,疏之则为川,通塞随流,岂有常性!今负罪之伍,必不在家,露宿草行,潜窜山泽,赦之则出,不赦则狂,山东群盗,缘兹聚结。臣以边尘暂起,不足为忧,中土不安,此为大事。罪之则众情恐惧,恕之则反侧自安,伏愿曲赦河北诸州,一无所问。”制从之。仁杰于是抚慰百姓,得突厥所驱掠者,悉递还本贯。散粮运以赈贫乏,修邮驿以济旋师。恐诸将及使者妄求供顿,乃自食疏粝,禁其下无得侵扰百姓,犯者必斩。河北遂安。
[20]癸卯(十七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河北道安抚大使。当时河北道百姓被突厥所驱赶逼迫的,突厥撤退后,害怕被杀,往往逃跑躲藏。狄仁杰上疏认为:“朝廷议政的人都主张惩罚被契丹、突厥胁迫而服从的人,说他们行动虽然不同,但投敌的思想没有区别。的确,崤山之东近来由于军中机要之事而调取征发失之过重,百姓家业破败,甚至逃亡。再加上地方官吏利用朝廷法令侵夺吞没,借着军事而发生,官吏对百姓囚禁、拷打,痛切皮肉,事情紧迫情况危急,便不再遵循礼义。处在愁苦的环境中,生活无乐趣可言,哪里有利便归向那里,暂且求得生存,这是君子认为惭愧耻辱的,却是小人的经常行为。还有,各城投降敌人,也许是为了等待官军,官军将士为了求取功劳,都说城邑是他们自己攻克的。我忧虑奖励攻城官兵是无功滥赏,也恐怕惩罚降敌诸城的官民是无辜被罚。因为各城曾经沦入敌手,便认为是坏地方,以至于污辱他们的妻子儿女,劫掠物资钱财,兵士诚然知道这是暴行,但当官的也未能加以禁止,这就是敌人退走之后,该地受摧残更加厉害。况且对敌人为了招抚分化,还秋毫无犯,现在已经改正,即是普通百姓,反而被破坏伤害,岂不让人悲痛!人就如同水,堵塞它就成为泉,疏导它就成为河流,或通或塞都随宜而流,哪里有固定的形态!现在带罪的人们,一定不在家中,而露宿野外,涉足草野,潜藏山泽之间,赦免他们的罪便出来,不赦他们的罪即放肆妄为,崤山以东的群盗,就是因此而集结的。我以为边地的战事暂时发生,不值得忧虑,内地不安定,这才是大事。惩罚他们则群众情绪恐惧,宽恕他们则反复无常的人也会感到心安,诚恳希望特别赦免黄河以北各州百姓,一律不予追究。”太后命令照此办理。狄仁杰于是安抚慰问百姓,找到被突厥驱赶掠夺的人,全都送回原籍;散发粮食救济贫困的人,修驿馆以利于官军撤回。恐怕军官和使者乱索取供应,他便自己吃很粗糙的饭菜,禁止部下侵扰百姓,违犯的必定斩首。黄河以北于是安定下来。
[21]以夏官侍郎姚元崇、秘书少监李峤并同平章事。
[21]朝廷任命夏官侍郎姚元崇、秘书少监李李峤同为同平章事。
[22]突厥默啜离赵州,乃纵阎知微使还。太后命磔于天津桥南,使百官共射之,既乃其肉,锉其骨,夷其三族,疏亲有先未相识而同死者。
[22]突厥阿史那默啜撤离赵州,便释放阎知微,让他返回洛阳。太后命令分裂他的肢体于洛阳天津桥南,让百官一起向他射箭,然后再剔光他的肉,挫断他的骨头,灭他的三族,远房亲戚有的人事先与他并未相识,而却与他同被处死。
褒公段瓒,志玄之子也,先没于突厥。突厥在赵州,瓒邀杨齐庄与之俱逃,齐庄畏懦,不敢发。瓒先归,太后赏之。齐庄寻至,敕河内王武懿宗鞫之;懿宗以为齐庄意怀犹豫,遂与阎知微同诛。既射之如猬,气未死,乃决其腹,割心,投于地,犹然跃不止。
褒公段瓒是段志玄的儿子,原先已被突厥俘虏。突厥占领赵州,段瓒约杨齐庄一起逃跑,杨齐庄胆怯懦弱,不敢逃跑。段瓒先回来,太后赏赐他。杨齐庄不久也回来,太后命令河内王武懿宗审讯他;武懿宗认为杨齐庄心怀犹豫,于是与阎知微一同被处死。他身上中的箭就像刺猬一样,但气息奄奄未死;行刑人又打开他腹部,割下心脏扔在地上,心还跳跃不停。
擢田归道为夏官侍郎,甚见亲委。
田归道被提升为夏官侍郎,很受亲近信任。
[23]蜀州每岁遣兵五百人戍姚州,路险远,死亡者多。蜀州刺史张柬之上言,以为:“姚州本哀牢之国,荒外绝域,山高水深。国家开以为州,未尝得其盐布之税,甲兵之用,而空竭府库,驱率平人,受役蛮夷,肝脑涂地,臣窃为国家惜之。请废姚州以隶州,岁时朝觐,同之蕃国。泸南诸镇亦皆废省,于泸北置关,百姓非奉使,无得交通往来。”疏奏,不纳。
[23]蜀州每年派遣五百名士兵戍守姚州,路途艰险遥远,死亡的人很多。蜀州刺史张柬之进言认为:“姚州本是哀牢夷的土地,是极为荒远的地区,山高水深。国家在这里设置州,未曾得到当地盐和布的税收,也没有征用过那里的士兵,而只是耗尽府库的钱财,驱使一般百姓,在蛮、夷族地区受役使,惨遭死难,我私下为国家感到痛惜。请废除姚州,将它的地方隶属于州,每年朝见君主,如同藩属地区一样对待。泸水以南各镇也都废除,在泸水以北设置关卡,百姓不是奉命出使,不得与泸南地区的人相互往来。”奏疏上达后,没有被采纳。
二年(己亥、699)
二年(己亥,公元699年)
[1]正月,丁卯朔,告朔于通天宫。
[1]正月,丁卯朔(疑误),太后在通天宫行“告朔”之礼。
[2]壬戌,以皇嗣为相王,领太子右卫率。
[2]壬戌(初六),朝廷封皇嗣为相王,领太子右卫率。
[3]甲子,置控鹤监丞、主簿等官,率皆嬖宠之人,颇用才能文学之士以参之。以司卫卿张易之为控鹤监,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监田归道、夏官侍郎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临汾员半千皆为控鹤监内供奉。稷,元超之从子也。半千以古无此官,且所聚多轻薄之士,上疏请罢之;由是忤旨,左迁水部郎中。
[3]甲子(初八),朝廷设置控鹤监丞、主簿等官,他们大多是受太后宠爱的人,同时也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和文学之士以相配合。任用司卫卿张易之为控鹤监,银青光禄大夫张昌宗、左台中丞吉顼、殿中监田归道、夏官侍郎李迥秀、凤阁舍人薛稷、正谏大夫临汾人员半千都任控鹤监内供奉。薛稷是薛元超的侄子。员半千认为古代没有这样的官职,而且现在所聚集的又多是一些轻浮放荡的人士,因此上疏请求废除,于是冒犯太后旨意,被降职为水部郎中。
[4]腊月,戊子,以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郎,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并同平章事。
[4]腊月,戊子(初二),朝廷任命左台中丞吉顼为天官侍郎,右台中丞魏元忠为凤阁侍郎,一并任同平章事。
[5]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弟司农卿晋卿,坐赃贿满万余缗及第舍过度,楚客贬播州司马,晋卿流峰州。太平公主观其第,叹曰:“见其居处,吾辈乃虚生耳。”
[5]文昌左丞宗楚客与弟弟司农卿宗晋卿,因贪赃受贿达万余缗钱和住宅过度豪华,宗楚客被降职为播州司马,宗晋卿被流放峰州。太平公主观看他们的住宅后,感叹说:“看到他们的住所,我们都白活了。”
[6]辛亥,赐太子姓武氏;赦天下。
[6]辛亥(二十五日),太后赐太子姓武氏;大赦天下。
[7]太后生重眉,成八字,百官皆贺。
[7]太后长出重叠的眉毛,呈八字形,百官都祝贺。
[8]河南、北置武骑团以备突厥。
[8]唐朝在黄河南北设置武骑团,以防备突厥。
[9]春,一月,庚申,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攸宁罢为冬官尚书。
[9]春季,一月,庚申(初四),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武攸宁被罢免为冬官尚书。
[10]二月,己丑,太后幸嵩山,过缑氏,谒升仙太子庙。壬辰,太后不豫,遣给事中栾城阎朝隐祷少室山。朝隐自为牺牲,沐浴伏俎上,请代太后命。太后疾小愈,厚赏之。丁酉,自缑氏还。
[10]二月,己丑(初四),太后前往嵩山,途经缑氏县时,参拜升仙太子庙。壬辰(初七),太后得病,派遣给事中栾城人阎朝隐向少室山神求福。阎朝隐自己作祭品,沐浴后伏在盛祭品的礼器上,请求代替太后承担病痛。太后病稍好,便给他丰厚的赏赐。丁酉(十二日),太后从缑氏返回。
[11]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尚幼,论钦陵兄弟用事,皆有勇略,诸胡畏之。钦陵居中秉政,诸弟握兵分据方面,赞婆常居东边,为中国患者三十余年。器弩悉弄浸长,阴与大臣论岩谋诛之。会钦陵出外,赞普诈云出畋,集兵执钦陵亲党二千余人,杀之,遣使召钦陵兄弟,钦陵等举兵不受命。赞普将兵讨之,钦陵兵溃,自杀。夏四月,赞婆帅所部千人来降,太后命左武卫铠曹参军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将骑迎之,以赞婆为特进、归德王。钦陵子弓仁,以所统吐谷浑七千帐来降,拜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
[11]当初,吐蕃赞普器弩悉弄还年幼,论钦陵兄弟掌权,他们都有勇力谋略,各部胡人都畏惧他们。论钦陵在朝中执政,几位弟弟领兵在外镇守各地,其中论赞婆常驻守东边,构成对唐朝的祸患三十多年。器弩悉弄逐渐成长,秘密与大臣论岩谋划处死他们。遇上论钦陵外出,赞普便假称出去打猎,召集士兵逮捕并杀死论钦陵的亲属、党羽二千余人,派遣使者召论钦陵兄弟回来,论钦陵等起兵,不接受命令。赞普领兵讨伐他们,论钦陵兵败后自杀。夏季,四月,论赞婆率领部下一千余人前来投降,太后命令左武卫铠曹参军郭元振与河源军大使夫蒙令卿领骑兵迎接他,任命赞婆为特进、归德王。论钦陵的儿子弓仁,带领他统辖的吐谷浑七千帐投降唐朝,被任命为左玉钤卫将军、酒泉郡公。
[12]壬辰,以魏元忠检校并州长史,充天兵军大总管,以备突厥。
[12]壬辰(初八),朝廷任命魏元忠为检校并州长史,充任天兵军大总管,以防备突厥。
娄师德为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陇右诸军大使,专掌怀抚吐蕃降者。
娄师德任天兵军副大总管,仍充任陇右诸军大使,专门掌管安抚投降的吐蕃人。
[13]太后春秋高,虑身后太子与诸武不相容。壬寅,命太子、相王、太平公主与武攸暨等为誓文,告天地于明堂,铭之铁券,藏于史馆。
[13]太后年纪大了,恐怕自己死后太子与武氏诸王等不能相容。壬寅(十八日),命令太子、相王、太平公主和武攸暨等拟定互不伤害的誓词,在明堂向天地立誓,并将誓词铭刻在铁契上,收藏于史馆中。
[14]秋,七月,命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代会稽王武攸望。
[14]秋季,七月,朝廷命令建安王武攸宜留守西京,接替会稽王武攸望。
[15]丙辰,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内附。
[15]丙辰(初四),吐谷浑部落一千四百帐归附唐朝。
[16]八月,癸巳,突骑施乌质勒遣其子遮弩入见。遣侍御史元城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6]八月,癸巳(十二日),突骑施乌质勒派遣他儿子遮弩前来朝见,朝廷派遣侍御史元城人解琬安抚乌质勒及十姓部落。
[17]制:“州县长吏,非奉有敕旨,毋得擅立碑。”
[17]太后命令:“州县长官,没有奉君主的命令,不得擅自立碑。”
[18]内史王及善虽无学术,然清正难夺,有大臣之节。张易之兄弟每侍内宴,无复人臣礼;及善屡奏以为不可。太后不悦,谓及善曰:“卿既年高,不宜更侍游宴,但检校阁中可也。”及善因称病,谒假月余;太后不问。及善叹曰:“岂有中书令而天子可一日不见乎!事可知矣!”乃上疏乞骸骨,太后不许。庚子,以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并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罢为左台大夫。丁未,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以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18]内史王及善虽然没有学问,但清廉正直坚定,有大臣的气节。张易之兄弟每次陪侍太后在宫内宴钦,无视作为臣下应遵循的礼仪,王及善一再上奉认为不能这样。太后不高兴,对王及善说:“你年事已高,不宜于再陪侍游乐宴钦,只要检查所掌管的官署就可以了。”王及善因此声称有病,请假一个多月,太后也不过问。王及善感叹说:“哪有天子一日可以不见中书令的呢!其他的事情就可想而知了!”于是上疏请求退休,太后没有批准。庚子(十九日),朝廷任命王及善为文昌左相,太子宫尹豆卢钦望为文昌右相,仍一并任同凤阁鸾台三品。鸾台侍郎、同平章事杨再思被罢免为左台大夫。丁未(二十六日),相王兼检校安北大都护。朝廷任命天官侍郎陆元方为鸾台侍郎、同平章事。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薨。
[19]纳言、陇右诸军大使娄师德去世。
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宽恕,狄仁杰之入相也,师德实荐之;而仁杰不知,意颇轻师德,数挤之于外。太后觉之,尝问仁杰曰:“师德贤乎?”对曰:“为将能谨守边陲,贤则臣不知。”又曰:“师德知人乎?”对曰:“臣尝同僚,未闻其知人也。”太后曰:“朕之知卿,乃师德所荐也,亦可谓知人矣。”仁杰既出,叹曰:“娄公盛德,我为其所包容久矣,吾不得窥其际也。”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娄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多年,谦恭勤奋,毫不懈怠,百姓和夷族都安定。他秉性朴实稳重,宽洪大量,狄仁杰入朝任宰相,实际上是他推荐的;而狄仁杰不知道,心里很轻视娄师德,一再排挤他到外地。太后发觉后,曾问狄仁杰:“娄师德有道德才能吗?”回答说:“作为将领能谨慎守卫边疆,是否有道德才能我不知道。”太后又说:“娄师德善于识别人才吗?”回答说:“我曾经与他同事,没有听说他善于识别人才。”太后说:“朕所以知道你,便是由于娄师德的推荐,他也可以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了。”狄仁杰退出后,感叹说:“娄公有盛德,我受到他的包涵宽容已经很久了,我看不到他盛德的边际。”当时罗织罪名的风气很盛,娄师德长期担任将领和宰相,却能以功成名就告终,人们因此敬重他。
[20]戊申,以武三思为内史。
[20]戊申(二十七日),朝廷任命武三思为内史。
[21]九月,乙亥,太后幸福昌;戊寅,还神都。
[21]九月,乙亥(二十四日),太后到福昌县;戊寅(二十七日),回到神都。
[22]庚子,邢贞公王及善薨。
[22]庚子(疑误),邢贞公王及善去世。
[23]河溢,漂济源百姓庐舍千余家。
[23]黄河水泛滥,冲走济源百姓房屋千余家。
[24]冬,十月,丁亥,论赞婆至都,太后宠待赏赐甚厚,以为右卫大将军,使将其众守洪源谷。
[24]冬季,十月,丁亥(初六),吐蕃论赞婆来到神都,太后给予的荣宠礼遇和赏赐都很优厚,任命他为右卫大将军,派他率领他的部众驻守洪源谷。
[25]太子、相王诸子复出阁。
[25]太子、相王的几个儿子结束幽禁出宫为王。
[26]太后自称制以来,多以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博士、助教亦多非儒士。又因郊丘,明堂,拜洛,封嵩,取弘文国子生为斋郎,因得选补。由是学生不复习业,二十年间,学校殆废。而时酷吏所诬陷者,其亲友流离,未获原宥。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以为:“时俗浸轻儒学,先王之道,弛废不讲。宜令王公以下子弟,皆入国学,不听以他岐仕进。又,自扬、豫以来,制狱渐繁,酷吏乘间,专欲杀人以求进。赖陛下圣明,周、丘、王、来相继诛殛,朝野庆泰,若再睹阳和。至如仁杰、元忠,往遭按鞠,亦皆自诬,非陛下明察,则以为醢矣;今陛下升而用之,皆为良辅。何乃前非而后是哉?诚由枉陷与甄明耳。臣恐之负冤得罪者甚众,亦皆如是。伏望陛下弘天地之仁,广雷雨之施,自垂拱以来,罪无轻重,一皆昭洗,死者追复官爵,生者听还乡里。如此,则天下知昔之枉滥,非陛下之意,皆狱吏之辜,幽明欢欣,感通和气。”太后不能从。
[26]太后自称帝以来,多用武氏诸王及驸马都尉为成均祭酒,博士、助教,也多不是通儒学的人。又因为在南郊圜丘祭天,在明堂祭祀,拜洛河神,封嵩山,都用弘文馆和国子学学生作斋郎,他们因此得以选任为官员。由此学生不再研习学业,二十年间,学校几乎荒废。而不久前被酷吏所诬陷的人,他们的亲友离散,还未获得宽赦。凤阁舍人韦嗣立上疏认为:“现在社会风气日益轻视儒学,古代帝王的圣道都废弃不复讲求。应当命令王公以下的子弟都入国学,不让他们通过其他途径获取官职。还有,自从徐敬业起兵扬州、越王李贞起兵豫州以来,奉诏令特设的监狱中的案件日渐繁多,酷吏钻空子,专想以杀人谋求升官。幸亏陛下圣明,周兴、丘神、王弘义、来俊臣相继被处死,朝廷和民间都庆祝平安,好比再次看到春天的阳光。至于像狄仁杰、魏元忠,以往遭到审讯,也都无罪而自认有罪,如果不是陛下看得清楚,则早已经成为肉酱了;现在陛下提升任用他们,都成为很好的助手。为什么以前非难贬斥他们而后来却褒扬他们呢?确实是由于从前被冤枉诬陷而现在则甄别清楚罢了。我恐怕从前蒙冤获罪的人很多,情况也都和他们二人一样。诚恳希望陛下弘扬天地间的仁义,广施恩泽,自垂拱年间以来,获罪的人不管轻重,一律昭雪,死了的追认恢复原来的官爵,还活着的听任他们返回家乡。这样,则天下人知道过去的滥杀无辜,不是陛下的本意,都是监狱官吏的罪恶,人鬼都高兴,就会与阴阳谐和之气感应。”太后不能接受他的意见。
嗣立,承庆之异母弟也。母王氏,遇承庆甚酷,每杖承庆,嗣立必解衣请代;母不许,辄私自杖,母乃为之渐宽。承庆为凤阁舍人,以疾去职。嗣立时为莱芜令,太后召谓曰:“卿父尝言,‘臣有两儿,堪事陛下。’卿兄弟在官,诚如父言。朕今以卿代兄,更不用他人。”即日拜凤阁舍人。
韦嗣立是韦承庆的同父异母弟弟。他母亲王氏,对待韦承庆很苛刻,每次杖责韦承庆,韦嗣立必定解开衣服请求代替韦承庆受杖责;母亲不允许,他即私下自己杖责自己,母亲因此而逐渐宽容。韦承庆任凤阁舍人,因病离职。韦嗣立当时任莱芜县令,太后将他召回,说:“你父亲曾经说,‘我有两个儿子,可以事奉陛下。’你们兄弟在任上,确实像你们父亲所说的那样称职。朕现在用你接替你哥哥的职务,再不用别人。”当天即任韦嗣立为凤阁舍人。
[27]是岁,突厥默啜立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笃禄子默矩为右厢察;,各主兵二万余人;其子匐俱为小可汗,位在两察上,主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余人,又号为拓西可汗。
[27]本年,突厥阿史那默啜立他的弟弟阿史那咄悉匐为左厢察,阿史那骨笃禄的儿子阿史那默矩为右厢察,各领兵二万余人;他的儿子阿史那匐俱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厢察之上,主管处木昆等十姓,兵四万余人,又号称拓西可汗。
久视元年(庚子、700)
久视元年(庚子,公元700年)[1]正月,戊寅,内史武三思罢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同平章事吉顼贬安固尉。
[1]正月,戊寅(二十八日),内史武三思被罢免为特进、太子少保。天官侍郎、同平章事吉顼降职为安固县尉。
太后以顼有干略,故委以腹心。顼与武懿宗争赵州之功于太后前。顼魁岸辩口,懿宗短小伛偻,顼视懿宗,声气陵厉。太后由是不悦,曰:“顼在污前,犹卑我诸武,况异时讵可倚邪!”他日,顼奏事,方援古引今,太后怒曰:“卿所言,朕饫闻之,无多言!太宗有马名师子骢,肥逸无能调驭者。朕为宫女侍侧,言于太宗曰:‘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太宗壮朕之志。今日卿岂足污朕匕首邪!”顼惶惧流汗,拜伏求生,乃止。诸武怨其附太子,共发其弟冒官事,由是坐贬。
太后因吉顼有才干谋略,所以以他为亲信。吉顼与武懿宗在太后面前争在赵州和突厥作战的功劳。吉顼体格魁梧能言善辩,武懿宗矮小驼背,吉顼怒视武懿宗,声色俱厉。太后因此不高兴,说:“吉顼在朕面前,还敢轻视我们姓武的,以后难道还可以依靠吗?”后来,吉顼面奏事情,正引证古今,太后发怒说:“你所说的,朕听够了,不要多说了!太宗有马名叫师子骢,肥壮任性,没有人能驯服它。朕当时作为宫女在太宗身边侍奉,对太宗说:‘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东西:一是铁鞭,二是铁棍,三是匕首。用铁鞭抽打它,不服,则用铁棍敲击它的脑袋,又不服,则用匕首割断它的喉管。’太宗夸奖朕的志气。今天你难道值得玷污朕的匕首吗!”吉顼害怕得浑身流汗,跪伏地上请求免死,太后这才没有杀他。姓武的亲贵们怨恨他依附太子,共同揭发他弟弟假冒官吏的事,因此被降职。
辞日,得召见,涕泣言曰:“臣今远离阙庭,永无再见之期,愿陈一言。”太后命之坐,问之,顼曰:“合水土为泥,有争乎?”太后曰:“无之。”又曰:“分半为佛,半为天尊,有争乎?”曰:“有争矣。”顼顿首曰:“宗室、外戚各当其分,则天下安。今太子已立而外戚犹为王,此陛下驱之使他日必争,两不得安也。”太后曰:“朕亦知之。然业已如是,不可何如。”
辞行的那天,他获得太后召见,流着泪对太后说:“我现在远离朝廷,永远没有再见到陛下的机会,请准许进一言。”太后让他坐下,问他想说什么,他说:“水和土合成泥,有争斗吗?”太后说:“没有。”又说:“分一半给佛家,一半给道教,有争斗吗?”太后说:“这就有争斗了”。吉顼叩头说:“皇族、外戚各守本分,则天下安定。现在已经立太子而外戚还当王,这是陛下驱使他们以后必然相互争斗,双方都不得安生。”太后说:“朕也知道,但事情已经这样,无可奈何。
[2]腊月,辛巳,立故太孙重润为邵王,其弟重茂为北海王。
[2]腊月,辛巳(初一),朝廷立原皇太孙李重润为邵王,立他弟弟李重茂为北海王。
[3]太后问鸾台侍郎陆元方以外事,对曰:“臣备位宰相,有大事不敢不以闻;人间细事,不足烦圣听。”由是忤旨。庚寅,罢为司礼卿。
[3]太后向鸾台侍郎、周平章事陆元方询问朝廷外面的事,回答说:“我凑数充任宰相,有大事不敢不向陛下报告;民间细小的事情,不值得扰乱陛下的听闻。”因此违背太后旨意。庚寅(初十),陆元方被罢免为司礼卿。
元方为人清谨,再为宰相,太后每有迁除,多访之,元方密封以进,未尝漏露。临终,悉取奏藁焚之,曰:“吾于人多阴德,子孙其未衰乎!”
陆元方为人清廉谨慎,两次任宰相,太后每逢提升或任命官员,多征求他的意见,他将自己的意见密封后进呈,从未向别人透露。临终前,将原来进呈奏疏的底稿全部烧掉,说:“我对别人多有阴德,恐怕子孙还不会衰败吧!”
[4]以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碎叶。
[4]朝廷任命西突厥竭忠事主可汗斛瑟罗为平西军大总管,镇守碎叶。
[5]丁酉,以狄仁杰为内史。
[5]丁酉(十七日),朝廷任命狄仁杰为内史。
[6]庚子,以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6]庚子(二十日),朝廷任命文昌左丞韦巨源为纳言。
乙巳,太后幸嵩山;春,一月,丁卯,幸汝州之温汤;戊寅,还神都。作三阳宫于告成之石淙。
乙巳(二十五日),太后来到嵩山;春季,一月,丁卯(十七日),来到汝州温泉;戊寅(二十八日),返回神都。朝廷在告成县石淙营造三阳宫。
[7]二月,乙未,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罢为太子宾客。
[7]二月,乙未(十五日),同凤阁鸾台三品豆卢钦望被罢免为太子宾客。
[8]三月,以吐谷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8]三月,朝廷任命吐谷浑青海王宣超为乌地也拔勤忠可汗。
[9]夏,四月,戊申,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夷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9]夏季,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前说:“佛是夷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的人,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10]五月,己酉朔,日有食之。
[10]五月,己酉朔(初一),出现日食。
[11]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11]太后指派洪州和尚胡超配制长生不老药,三年而成,耗费资财数以亿计。太后服用后,病稍好转。癸丑(初五),太后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久视;取消天册金轮大圣的称号。
[12]六月,改控鹤为奉宸府,以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内殿曲宴,辄引诸武、易之及弟秘书监昌宗钦博嘲谑。太后欲掩其迹,乃命易之、昌宗与文学之士李峤等修《三教珠英》于内殿。武三思奏昌宗乃王子晋后身。太后命昌宗衣羽衣,吹笙,乘木鹤于庭中;文士皆赋诗以美之。
[12]六月,朝廷改控鹤监为奉宸府,任命张易之为奉宸令。太后每次在内宫私宴,即召来武姓亲贵、张易之和他弟弟秘书监张昌宗一起钦酒、赌博、调笑。太后为了掩盖这种劣迹,便命令张易之、张昌宗和文学侍从李峤在内宫编撰《三教珠英》。武三思上奏说张昌宗是古代周灵王太子晋转世。太后便命令张昌宗穿羽毛做的衣服,吹笙,在内宫庭院乘坐木鹤。文学侍从们都作诗赞美他。
太后又多选美少年为奉宸内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谏曰:“陛下内宠有易之、昌宗,足矣。近闻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明自媒炫,丑慢不耻,求为奉宸内供奉,无礼无仪,溢于朝听。臣职在谏诤,不敢不奏。”太后劳之曰:“非卿直言,朕不知此。”赐彩百段。
太后又挑选许多美貌少年充任奉宸内供奉,右补阙朱敬则进谏说:“陛下的内宫宠臣有张易之、张昌宗,已足够了。近来听说右监门卫长史侯祥等人,公开自我介绍与炫耀,丑恶放肆而无耻,谋求充当奉宸内供奉,无视礼仪法度,满朝百官都知道。我担任谏官,不敢不上奏。”太后勉励他说:“不是你直言相告,朕不知道这件事。”赏赐他彩绸一百段。
易之、昌宗竞以豪侈相胜。弟昌仪为洛阳令,请属无不从。尝早朝,有选人姓薛,以金五十两并状邀其马而赂之。昌仪受金,至朝堂,以状授天官侍郎张锡。数日,锡失其状,以问昌仪,昌仪骂曰:“不了事人!我亦不记,但姓薛者即与之。”锡惧,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余人,悉留注官。锡,文之兄也。
张易之、张昌宗以豪华奢侈相攀比。他们的弟弟张昌仪任洛阳县令,私下送贿赂求他办事没有不答应的。一次早上入宫朝见太后时,有一名姓薛的候选官员,拿着五十两金子和要求任职的文书拦住他的坐骑贿赂他。张昌仪收下金子,到朝廷后把文书交给天官侍郎张锡。几天后,张锡把文书遗失,便问张昌仪,张昌仪骂他,说:“糊涂人!我也记不得了,只要是姓薛的即授官。”张锡畏惧他,退朝后,找出姓薛的候选官员六十多人全部留下注授官职。张锡是张文哥哥儿子。
[13]初,契丹将李楷固,善用索及骑射、舞槊,每陷陈,如鹘入乌群,所向披靡。黄獐之战,张玄遇、麻仁节皆为所。又有骆务整者,亦为契丹将,屡败唐兵。及孙万荣死,二人皆来降。有司责其后至,奏请族之。狄仁杰曰:“楷固等并骁勇绝伦,能尽力于所事,必能尽力于我,若抚之以德,皆为我用矣。”奏请赦之。所亲皆止之,仁杰曰:“苟利于国,岂为身谋!”太后用其言,赦之。又请与之官,太后以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使将兵击契丹余党,悉平之。
[13]当初,契丹的将领李楷固,善于使用套绳和骑射、舞槊,每次进入战阵,就好像鸷鸟进入乌鸦群中,所向无敌。黄獐谷之战,唐将张玄遇、麻仁节都被他用套绳套住。又有个叫骆务整的,也是契丹将领,多次打败唐兵。孙万荣死后,这两个都投降唐朝。有关部门指责他们没有及早投降,上奏请求将他们灭族。狄仁杰说:“李楷固等都勇猛无比,即然能为他的主上尽力,也一定能为我们尽力,如果用恩德安抚他们,就都能为我所用。”于是上奏请求赦免他们。他的亲属友好都劝他不要这样做。狄仁杰说:“如果有利于国家,难道还要为自己打算!”太后采纳他的意见,赦免了他们。他又请求授给他们官职,太后任命李楷固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派他们领兵进击契丹余党,结果将契丹全部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