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吧>汉语词典>桓文的分词解释
huánwén

桓文

桓文读音为 huán wén。意思是: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

拼音huán wén

注音ㄏㄨㄢˊ ㄨㄣˊ

词语分解

桓文huán wén
词语解释
春秋五霸中齐桓公与晋文公的并称。
分词解释
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子。因献公立幼子为太子。他流亡在外十九年。后由秦国送回。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公元前632年亲自率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败楚军;又大会诸侯于践土(今河南原阳西南),成为霸主。
春秋五霸:
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即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并称:
1.一齐称道。
2.相提并论。
齐桓公:
齐桓公(?-前643)春秋时期齐国国君。姜姓,名小白。其兄齐襄公被杀后,从莒(今山东莒县)回国取得政权。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以“尊王攘夷”为号召,团结诸侯国,打退外族游牧部落的侵袭,扩大齐国的势力范围。多次以盟主的身份召集诸侯会议,订立盟约,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