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桐
枯桐读音为 kū tóng。意思是: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拼音kū tóng
注音ㄎㄨ ㄊㄨㄙˊ
词语分解
枯桐kū tóng
词语解释:
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分词解释:
蜀中:
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
后汉书:
书名。纪传体东汉史。南朝宋范晔著。全书一百二十篇,分一百三十卷。记载自公元23年至220年间的历史,叙事喜以类相从。为研究东汉史的重要资料。
可取:
可以采纳接受;值得学习或赞许:他的意见确有可取之处ㄧ我以为临阵磨枪的做法不可取。
石鼓: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鼓形大石。
木鱼:
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
词语解释:
1.《后汉书.蔡邕传》:“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焦尾琴’焉。”后遂以“枯桐”为琴的别称。
2.《晋书.张华传》:“吴郡临平岸崩,出一石鼓,槌之无声。帝以问华,华曰:‘可取蜀中桐材,刻为鱼形,扣之则鸣矣。’于是如其言,果声闻数里。”后因以“枯桐”代指击钟的直长形木鱼。
分词解释:
蜀中:
蜀﹐古国名﹐为秦所灭。有今四川省中部地。因泛称蜀地为“蜀中”。
后汉书:
书名。纪传体东汉史。南朝宋范晔著。全书一百二十篇,分一百三十卷。记载自公元23年至220年间的历史,叙事喜以类相从。为研究东汉史的重要资料。
可取:
可以采纳接受;值得学习或赞许:他的意见确有可取之处ㄧ我以为临阵磨枪的做法不可取。
石鼓:
1.东周初秦国刻石。形略像鼓,共有十个,上刻籀文四言诗,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2.鼓形大石。
木鱼:
体鸣乐器。木制。通常为团鱼状,中空,张口,以利共鸣。用小木槌击奏。原为佛教法器,用于礼佛或诵经。后用于民族器乐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