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阙
太室阙读音为 tài shì què。意思是: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繁体太室闕
拼音tài shì què
注音ㄊㄞˋ ㄕㄧˋ ㄑㄩㄝˋ
词语分解
太室阙tài shì què
词语解释:
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分词解释:
岳庙:
指岳飞庙。详“岳飞庙”。
嵩山:
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为五岳之中岳。古称外方﹑太室,又名崇高﹑嵩高。其峰有三: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东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人物: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文艺作品大多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
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溜,可使水从四面流下。
词语解释:
在河南嵩山南麓。中岳庙门前500米处。建于东汉安帝元初五年(公元118年)﹐为汉代太室山庙前的神道阙﹐与少室阙﹑启母阙并称“汉代三阙”。阙高近4米﹐东西两阙相距6.75米。阙身为方石砌成﹐上部为石雕四阿顶﹐南面刻有篆文“中岳太室阳城”。阙身四面雕刻人物﹑车骑﹑建筑及龙虎等画像五十余幅。
分词解释:
岳庙:
指岳飞庙。详“岳飞庙”。
嵩山:
山名。在河南省登封县北,为五岳之中岳。古称外方﹑太室,又名崇高﹑嵩高。其峰有三:东为太室山,中为峻极山,西为少室山。
东汉:
朝代,公元25-220,自光武帝(刘秀)建武元年起到献帝(刘协)延康元年止。建都洛阳。也叫后汉。
人物:
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也是组成艺术形象的主体。文艺作品大多通过人物和人物的活动来反映现实生活。
四阿:
指屋宇或棺椁四边的檐溜,可使水从四面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