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义
兼义读音为 jiān yì。意思是:“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校勘记》卷一。
繁体兼義
拼音jiān yì
注音ㄐㄧㄢ ㄧˋ
词语分解
兼义jiān yì
词语解释: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分词解释:刻本:
用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宋刻本。
校勘:
校对原书,勘正错误。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或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考订其文字异同和正误真伪。
兼并:
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己有。
北宋:
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词语解释:
“十三经”之经注与疏合刻﹐谓之某经兼义﹐即兼并“正义”之意。其刻本谓之兼义本。如今阮校“十三经”《周易》﹐即称《周易兼义上经》﹑《周易兼义下经》﹐阮元校勘云:“‘兼义’字乃合刻注疏者所加。取兼并正义之意也。盖其始注疏无合一之本﹐南北宋之间﹐以疏附于经注者﹐谓之某经兼义。至其后则直谓之某经注疏。此变易之渐也。”见《<周易注疏>校勘记》卷一。
分词解释:刻本:
用木刻版印成的书籍:宋刻本。
校勘:
校对原书,勘正错误。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版本或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考订其文字异同和正误真伪。
兼并:
把别的国家的领土并入自己的国家或把别人的产业并为己有。
北宋:
朝代,公元960-1127,自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起,到钦宗(赵桓)靖康二年止。建都汴京(今河南开封)。